《養性延命錄》

《養性延命錄》原題陶宏景輯。陶宏景,生於公元456年,於536年去世,享年81歲。陶氏是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他通過自己養生的心得體會,在前人的基礎上,對養生學做了較為全面的總結。

概述

《養性延命錄》《養性延命錄》

《養性延命錄》。養生專著名。南朝齊梁時陶弘景撰。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為教誡、食誡、雜誡忌穰害祈善等3篇;下卷為服氣療病、導引按摩、御女損益等3篇。
作者總結了古人的養生經驗並結合自己的養生醫藥知識,論述了養生延壽的理論與方法。本書推崇道家養生學說,內容較為廣泛,是中國較早而頗有影響的一部養生專著。
書中還收存了五禽戲,六字訣等珍貴養生文獻。收入《道藏》572冊,《雲笈七籤》摘入卷三十二。

序言

夫稟氣含靈,惟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於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若能游心虛靜,息慮無為,候元氣於子後,時導引於閒室,攝養無虧,兼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聲色,役智而圖富貴,得喪縈於懷抱,躁撓未能自遣,不拘禮度,飲食無節,如斯之流,寧免夭傷之患也?余因止觀微暇,聊復披覽《養生要集》。其集乃前彥張湛道林之徒,翟平黃山之輩,鹹是好事英奇,志在寶育,或鳩集仙經真人壽考之規,或採摭彭祖、李聃長齡之術,上自農黃已來,下及魏晉之際,但有益於養生,乃無損於後患。諸本先皆記錄,今略取要法,刪棄繁蕪,類聚篇題,號為《養性延命錄》。庶補助於有緣,冀憑以濟物耳。(孫思邈亦有一書名養性延命錄)

內容

謂此書是據前人所撰《養生要集》刪節而成。該書收有“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諸家養生要語,內容繁多,陶弘景“刪棄繁蕪,類聚篇題,分為上下兩卷,每卷三篇,號為《養性延命錄》”。
上卷三篇:《教誡篇》《食誡篇》《雜誡忌禳害祈善篇》。《教誡篇》引《神農經》《莊子》《列子》《混元妙真經》及其他道書,總論養生的必要性。謂“人所貴者,蓋貴為生”。但“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要使人卻病延年,以至長生,就必須“養神鍊形”,使神、形得到合理的保養與鍛鍊。從而引錄諸書關於修養身、心的諸多要語。其中心思想是“游心虛靜,息慮無為”,使神不勞;去聲色,遠名利,善攝養,使體不疲;加上服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食誡篇》講飲食衛生。謂“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飲食之患,過於聲色。……為益亦多,為患亦切”。因聲色可絕之逾年,而飲食卻是不能一日或缺。有了好的飲食習慣,對身體有莫大益處,而壞的飲食習慣和方法,則會有損健康且引起諸多疾病。特彆強調飲食有節,食不過量;提倡多用素食、淡食、熟食;飯後散步等。《雜誡忌禳害祈善篇》講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項及禁忌。包括行住坐臥及沐浴等方面。提出不宜久視、久臥、久立、久行、久坐。夜臥不覆頭,勿以濕頭臥,宜屈膝側臥。主張冬季溫足凍腦,春秋腦足俱凍。大汗勿脫衣,濕衣、汗衣不可久著。醉飽、遠行歸還,大疲倦,不可行房事等。
下卷三篇:《服氣療病篇》《導引按摩篇》《御女損益篇》。講用行氣、導引(加按摩)、房中等方術以養神、鍊形。《服氣療病篇》講行氣術,記錄其法十餘條,包括調身、調意、調息等“三調”內容。特別提出行氣治病之法:“行氣欲除百病,隨所在作念之,頭痛念頭,足痛念足,和氣往攻之,從時至時,便自消矣。時氣中冷,可閉氣以取汗,汗出,輒周身則解矣。”又提出了吹、呼、唏、呵、噓、呬等“六字訣”,謂“吹以去風,呼以去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呬以解極。”《導引按摩篇》講導引按摩術,記錄其法近二十條。包括摩面、熨眼,搔目四眥、揩摩身體(乾浴)、扣齒、漱津等。其中還記述了華陀“五禽戲”,謂行此法,“消谷氣,益氣力,除百病,能行之者,必得延年”。華陀弟子吳普行之,“年九十餘歲,耳目聰明,牙齒堅完,吃食如少壯”。《御女損益篇》講房中術,記錄其法十餘條。指出男女房室不可不有(陰陽不交,則致病),又不可不慎。謂“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矣”。強調“凡養生,在於愛精”,“精少則病,精盡則死”。故要講求房中節慾,注意交合方法,還要遵行房中禁忌。只有如此,才有益無害。特彆強調節宣之道,以之“還精補腦”。
這是一本採摭前人養生言論,加以系統歸納提煉而成的養生著作,引錄之書,多達三十餘種,是漢魏時期養生學之精華。其所談養生理論和方法,雖出於長生不死的宗教要求,難免有不少糟粕,但其中許多內容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具有某些科學成分,值得今人借鑑。

作者

作者 陶弘景作者 陶弘景

陶弘景,陶氏字通明,號貞白、華陽陶隱居,孝昌縣令陶貞之子。自幼好學,年四五歲以蘆管為筆學書, 10 歲得葛洪《神汕傳》,愛不釋手,遂有學道修仙之念。劉宋末年,蕭道為相,薦弘景為諸王待讀,時弘景不足 20 歲,雖生於朱門大戶,然不與紈絝交往,唯以展讀是務。永明十年( 492 )脫朝服掛於神武門,上表辭官,請入山修道,齊武帝許之,並賜以布帛,敕命所在州縣月給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其服餌,隱居於句容縣句曲山,立館於其中,自號華陽陶隱居。初從東陽道士孫岳游,習符圖、經法,後歷名山,遍訪仙藥,漫遊山水之間。永元初年( 499 )建三層樓,居其上層,唯其一家童能至其所,進益與世塵隔絕。粱武帝即位,慕其超凡脫俗,甚器重之,屢召不至,每遇大事,則遣使諮詢,時人譽之為“山中宰相”。天監四年( 505 )移居積金東澗,以避谷、導養諸法養性。大同二年卒,享年 81 歲。著《神農本草經集注》 、《養性延命錄》、《效驗方》 、《太清草木集要》、《太清玉石丹藥要集》、《藥總訣》、《肘後百一方》等。

養生之道

在靜養方面,本書強調益氣、保精、攝神是養生大法。認為“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還指出養生宜順天時、適地理、和陰陽,取其中和,無太過,勿不及。例如“勿大溫消骨髓,勿大寒傷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驚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樂,勿念內志恍惚”。只有這樣,“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在動養方面,本書指出氣功、導引、服氣、吞津諸法,都有利於健康。有關方法介紹,如《服氣療病篇》說:“凡行氣以鼻納氣,以口吐氣,微而引之,命曰長息,納氣有一,吐氣有六。納氣一者謂吸也,吐氣六者謂吹、呼、唏、呵、噓、口四,皆出氣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數。欲為長息吐氣之法,時寒可吹,時溫可呼。吹以去風,呼以除熱,唏以去煩,呵以下氣,噓以散滯,口四以解極。”《教誡篇》引《黃庭經》說:“玉池清水灌靈根,審能修之可長存,名曰飲食自然。自然者則是華池,華池者口中唾也……漱而咽之,溉髒潤身,流利百脈,化養萬神,支(肢)節毛髮宗之而生也。”現代研究表明,唾液分泌障礙會引起皮膚萎縮,彈性減弱,色素沉著,脫髮,皮脂腺分泌減少等。可見在進行氣功、導引的過程中,將口中唾“漱而咽之”,有助於改善發、皮、骨、筋狀況,增進功力。
在食養方面,書中提出“百病橫夭多由飲食”,“飽食即臥生百病”的觀點。因此,在《食誡篇》中要求人們食不應過飽,飲不應過多,不要夜食。該書還指出,飢餓之後進食,“食必多”,大渴之後飲水,“飲必過”。因此應當在出現饑渴感覺之前,“先飢乃食,先渴而飲”,才會使身體受益。書中提出,為了防止“飽食即臥”引起的疾病,應“食畢當行,行畢使人以粉摩腹數百過,大益也”。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