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拓碑為雕版印刷術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必備工具
一、白芨水:中藥店有出售白芨,使用前熬煮至像膠水一樣即可,不要太稀了。一次購買二三兩白芨可製成一二瓶大瓶可口可樂塑膠瓶裝的白芨水。白芨水當天或前一天準備即可,切勿提早儲存,以免失去黏性。〈也可使用白芨粉但效果不佳〉
二、刷子:
棕刷一把,敲打宣紙,使文字凹入,字跡顯現用,毛質軟硬適中即可,以免勁力不足或損及宣紙;軟毛排刷兩把,上白芨水及壓平宣紙用;清潔刷一把,用於去除碑面塵埃污垢,毛質硬度務求不損傷碑面。
軟毛排刷兩把,上白芨水及壓平宣紙用。
清潔刷一把,用於去除碑面塵埃污垢,毛質硬度務求不損傷碑面
三、拓包:兩個。用綢布包棉花,紮緊成蒜形,上端綢布結成手把、下端形成扁圓狀,即成拓包,其質應略硬且富彈性者為佳。(拓包必須繃緊)。一個沾墨汁,拓印用;另一個用於調節拓印拓包上墨汁的乾濕濃淡程度,均勻墨色。使用多次以後,布面玷污或穿洞,即需清潔或重製;否則拓本上會墨點斑斑。
四、墨汁:著色用,可使用松煙墨或現在精製的書畫墨汁。在墨汁中加少許香料,可祛除拓片的腥臭味。
五、宣紙:纖維長的,厚薄適中,有韌性。紙比所要拓的碑上下左右稍大約一二厘米。
六、其它:清潔用之刷子、裝墨汁及白芨水之盆子,噴槍、衛生紙、抹布等
方法
第一階段:上紙
1、拓碑前必須先用水清潔碑面,將碑上苔痕土垢洗刷乾淨,以免玷污拓本,然後等碑面乾燥。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潔劑清除,但不可損壞文物。
2、先在碑上刷一層白芨水,必須塗均勻,使拓紙牢牢沾在碑上而不會移位。
3、上紙由上而下對其四角之後用軟毛刷(油漆滾筒亦可)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內而外刷平,同時趕走空氣,使紙與碑面密合,切忌出現褶皺。
第二階段:椎拓
1、用棕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過猛,以免拓紙破裂。可在第一張紙上加墊一張乾淨白紙後敲打。
2、敲打時力量需均勻,不輕不重,每個字凹入約0.5公分左右即可,由上而下先縱或先橫敲打皆可,等字全部均勻凹入即完成
第三階段:上墨
1、在上墨之前,宣紙的乾濕程度必須適中,紙略呈泛白,方能上墨。過於乾燥,碑、紙間容易滲入空氣,造成送浮現象,字跡易位;太潮濕,墨漬易滲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跡模糊不清,失去傳真的效果。
2、 上墨時左右手各執一拓包,(以慣用手為例)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勻左手拓包的墨色,兩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勻,可先在預備紙上試打,看色澤是否均勻。
3、 拓紙七八成乾時迅速用拓包上下來回漸次密集捶打,使用拓包必須上下正打,不可左右斜打或過分用力,也不可專打一處或東打一下、西打一下,必須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漸次密集吋吋相連,連續地步輕不重地先縱後橫或先橫後縱地上色, 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畢即可。
4、 第一次上墨時墨汁要乾且淺,以後逐次加濃,上墨不宜太濃太潮,以七成乾為佳。
第四階段:取下拓片
1、取下拓本的最好時機是拓本八至九分乾時最為恰當,因此時拓本較不易破損且易於取下,若尚濕即急於取下,則易破裂。
2、大型碑於取下前必須二至三人協助,由上而下與碑面成垂直,平均提起拉開,並事先預備好報紙,平面放置,讓他自然乾,若讓拓本曬太陽則拓本將形成凹凸不平及僵硬的現象。
優良特徵
1.墨色均勻、黑白分明。
2.字跡清晰不滲墨。
3.字跡完整不變形。
這是戰國時代秦國的詛楚文,與石鼓文兩件刻石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石刻文字,詛楚文原石自宋代出土後不久就不見了,然今日的後人得睹見秦時古文字端賴拓墨之術與保存之功。
野外注意事項
1、注意天氣變化,風過大或太熱均不適施工。
2、若有需攀爬岩牆時,注意安全。
3、各項拓碑工具務必備齊,外加清潔用具等均需妥備。
4、需有防蚊蟲叮咬措施或藥品。
5、若是至廟宇或墓場拓印,建議您三牲、水果之禮,不可少。
保存與運用
辛苦拓印而得的碑拓,如果沒有妥善保存、運用,殊為可惜,建議如下:
一、編號與紀錄:碑拓需詳加紀錄,編號、地點、時間、文字或圖樣、樣式、內容、字數、大小等均需詳細紀錄,不但便於整理、尋找,亦可整理出版嘉惠後學。
一、裝裱:可將碑拓請良善之裱功師父,加以精裱。再好的碑拓如無經裝池,則不顯其價值,因此精選良善之師父是很重要的。
二、或作為展示或為欣賞或臨摹學習、教學均可,例如鄉土教學課程野外參觀時如能將該處之碑拓圖案拓印回校彼此交流或作研究社會歷史或欣賞其書法之美均是很好的運用。
疑難問題
拓包里裝的是什麼?
拓包里是用綢布包棉花 。
拓碑的用生宣還是熟宣?
拓片用用生宣紙。
宣紙是一種高級的毛筆書畫用紙。原產於唐代宣州涇縣,在宣城集散,故名。宣紙有熟宣與生宣之分。熟宣加礬,生宣不加礬。拓片均採用生宣。宣紙的主要原料時檀樹皮,這種紙張的特點是皮棉多、纖維長、質柔軟、拉力大。宣紙品類多,如棉連、單宣、粉連、加重單宣等。棉連是宣紙中最薄的一種,質薄均勻、韌性強,適宜拓印甲骨文字、玉器花紋以及纖細的圖畫,為傳拓材料紙中之佳品。單宣厚薄均勻,後橫道帘子紋印,宜用拓印紋飾深、字型大的物件,如碑刻、墓誌、瓦當、畫像石等。粉連質脆,韌性弱小,但質薄光潔,可用作拓印錢幣、璽印等。加重單宣,適宜托裱。其他不屬宣紙類,不宜作拓印用,只可用作吸水。
鋪紙後撒水即泡起怎么辦?
用刷子或滾筒擠出水泡,或者重新鋪紙。
拓碑方法
拓本要求不同,上墨方法也有不同,這就形成了各式拓本的品種。拓帖主要有擦墨拓、撲墨拓兩大類,還有蠟墨拓、鑲拓、響拓等。
擦墨拓法。主要工具是細毛氈捲成的擦子。擦子要卷緊縫密,手抓合適為宜,將氈卷下端切齊烙平,把濕紙鋪在碑石上,用棕刷拂平並用力刷,使紙緊覆凹處,再用鬃制打刷按順序砸一遍。如石刻堅固,紙上需墊毛氈,用木錘塗敲,使筆道細微處清晰,注意不可用木錘重擊。待紙乾後,用筆在拓板上蘸墨,用擦子把墨汁揉勻,並往紙上擦墨,勿浸透紙背,使碑文黑白分明,擦黑三遍即成。
撲墨拓法。傳拓用的撲子用白布或綢緞包棉花和油紙做成,內襯兩層布,一頭綁紮成蒜頭形,按所拓碑刻、器物的需要,可綑紮成大、中、小三種撲子。用水把撲包噴潮潤,用筆蘸墨汁刷在拓板上,用撲子揉勻,如用雙撲子,可先在下面撲子上蘸墨,然後兩撲子對拍把墨汁揉勻,再往半乾紙上撲墨,第一遍墨必須均勻,撲三四遍墨見黑而有光即可。
蠟墨拓法。用松煙子和蠟調合,做成餅狀大墨團,將乾紙貼在刻石上,用大蜡餅乾擦,又名為乾擦墨。在氣候嚴寒或洞窟潮濕地區,均可使用乾擦墨拓法。
鑲拓法。用小撲子先拓大字邊緣,然後再鑲補完整的方法。先把字邊拓好揭下,再全補上墨。摩崖大字題刻,多用此種拓法。
響拓法。摹拓善本碑帖,將透明薄紙平鋪在碑帖上,用筆雙鉤輪廓,然後用小撲子影拓。或在原碑帖上覆一層薄紙雙鉤填墨,也叫響拓。傳拓碑帖用墨,以晚清、民國初年碎墨最佳,將碎墨放入小罐內,加適量涼水,用木棍攪成墨汁,寫字不洇即可用。松煙桐油和香料製成的墨,或現在精製書畫墨汁,也是傳拓碑帖佳品。用煙子和膠做墨汁,或用煙子和蛋清做墨汁,必須在墨汁中加薄荷精、樟腦精等少許香料,可免去拓片的腥臭味。直接用墨煙子加水傳拓的最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