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清代京劇作品。作者不可考。寫遼、宋戰爭中,宋將楊四郎(延輝)被俘,改名木易,與遼國鐵鏡公主成婚。15年後,楊母佘太君率軍來到雁門關。四郎得鐵鏡公主誆來的令箭,私往宋營探母,又連夜趕回遼邦,被遼主蕭太后擒拿問斬,經鐵鏡公主等求情,方獲寬宥。

基本信息

簡介

《四郎探母》《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取材於楊家將故事,但與《楊家將演義》的情節有所不同。小說中楊四郎戰敗被擒後降遼招親,是為了伺機徐圖報仇,後來果然策應宋軍。《四郎探母》是襲取其中某些人物和情節編撰的。《四郎探母》的創作年代不可考。據稱為道光四年(1824)的慶昇平班戲單中即已著錄此劇(周明泰《道鹹以來梨園系年小錄》)。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刻的《都門紀略》記載余三勝張二奎陳鸞仙(鳳林)等演員都擅長此劇。

《四郎探母》以宋遼戰爭為背景,但劇中極力渲染母子、夫妻、兄弟、岳婿之間的種種人倫之情,對楊四郎降遼多所回護,未加譴責。戲劇界關於《四郎探母》的思想傾向歷來存在著不同看法,對楊四郎這個人物也有不同的評價。在藝術上,《四郎探母》有較高成就,是一出著名的京劇唱功戲。它運用優美的音樂唱腔,酣暢細膩地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一百多年來,不少著名京劇演員都曾演出此劇。除京劇外,秦腔眉戶同州梆子晉劇上黨梆子川劇河北梆子祁劇等均有同名劇目。此外,同劇而異名的,滇劇有《坐皇宮》、《斬輝》,漢劇有《雙回國》,湘劇有《四盤山》,粵劇有《四郎會母》,贛劇有《回國圖》。

內容

楊四郎延輝在宋、遼金沙灘一哉中,被遼擄去,改名木易,與鐵鏡公主結婚。十五年後,四郎聽說六郎掛帥,老母佘太君也押糧草隨營同來,不覺動了思親之情。但戰情緊張,無計過關見母,愁悶非常。公主問明隱情,盜取令箭,四郎趁夜混過關去,正遇楊宗保巡營查夜,把四郎當做奸細捉回。六郎見是四哥,親自鬆綁,去見母親等家人,大家悲喜交集,抱頭痛哭。只是匆匆一面,又別母而去。一名《四盤山》,又名《北天門》。此劇是生、旦唱腔成就較高的傳統戲之一。《坐宮》是其中一折。

藝術成就

四郎探母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又名《北天門》,取材於楊家將故事,該劇的作者卻在原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改造,有意淡化戰爭氣氛,重點渲染人物之間的人倫親情。因而長期以來對此劇褒貶不一。貶之者認為:這齣戲同情和美化了"叛國投敵"的楊四郎,宣揚了"叛徒哲學",有辱楊家將"一門忠烈"的形象,應當否定,甚至禁演;而褒之者認為:楊四郎的"叛徒"罪名,事出有因、查無實據,屬於"冤假錯案",應予平反。儘管對該劇的思想傾向有不同的評價,但褒貶雙方對《四郎探母》的藝術成就都一致公認。該劇結構嚴謹,情節順暢,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對人物感情的描寫,很有深度,在"人情"二字上做足了文章。在兩軍對陣、劍拔弩張的背景下,身陷異邦的楊四郎夤夜冒著殺身之禍偷跑出關探望母親。漫長的15年骨肉離別,短暫的一夜團聚,楊四郎在聲聲更鼓的催促下,依次與家中親人相見,說不盡的離愁別恨、思念之情,卻又才相聚,又分離。

情感刻畫鮮明、生動

作者淋漓盡致地抒發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間的種種人倫之情,蒼涼淒楚,哀婉動人。該劇人物不少,行當配置相當整齊,唱念安排得當,唱腔也豐富而優美。尤其《坐宮》一場,幾乎囊括了"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通過板式的變化、多層次地揭示了人物的情緒變化,是一出極著名的生、旦唱工戲。這一場的開始,四郎思母心切,但老母既近在咫尺,又好似遠在天涯;鐵鏡公主想為丈夫排遣憂悶,便與他閒聊,並猜測心事。在這一段戲裡,唱腔用的是舒緩柔和的慢板。接下來,四郎對公主講明了自己的真實來歷和想見老母一面的心情,公主大為意外。這時唱腔隨之加快,轉上搖板、原板和快板。公主表示願意幫助四郎,但"怕你一夜不回還";四郎則急切地保證信守諾言,以至跪下盟誓。這時唱腔進一步催快,特別是兩人的大段對唱層層遞進、一氣呵成、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二人的激動心情。

總觀全劇,對四郎、公主和其它重要人物的情感刻畫都很鮮明、生動。正因如此,民族之間的殘酷爭戰對人的正常親情所造成的巨大損害,就更讓人思索不已。作為一部情感刻畫很深、唱腔藝術成就也很高的作品,很多京劇演員都喜歡演唱《四郎探母》。它還常常成為名家的聯袂演出的大合作戲。

京劇《四郎探母》是一出膾炙人口的好戲,譚富英王瑤卿等老先生都進行過加工、修改,百多年來久演不衰。當年慈禧太后為了宣傳滿漢一家,還親自抓了京劇《四郎探母》的修改和演出,後來此劇又經很多人反覆加工、修改,具有不同的本子和唱腔流派、表演特色,所以該劇堪稱清代京劇藝術的代表作。
京劇《四郎探母》的背景是在北宋初期,宋遼之間的戰事不斷,劇中描寫的是名將楊業之四子楊延輝(宋將)被遼鐵鏡公主俘虜後投降,改名木易,被蕭太后招為駙馬。15年後,宋遼戰爭再起,楊延輝的母親佘太君、弟弟楊延昭率兵抵達雁門關。楊延輝思母心切,向妻鐵鏡公主說明原委,並得到了鐵鏡公主之助,向蕭太后騙得令箭。楊延輝持令箭順利出關,到宋營見到母親後,不顧母妻弟妹的勸說,執意重歸遼邦。 小說中的楊四郎戰敗被擒後降遼招親,伺機報仇,而京劇在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工,淡化戰爭氣氛,重點渲染人物之間的親情。該劇結構嚴謹、情節順暢,對人物感情的描寫生動細緻,並在“人情”上做足文章。

詳細劇情

四郎失蹤

楊家共生了六個兒子,兩個女兒,後來又收了一個義子,分別排行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他們個個是英雄好漢,每個人都能帶兵打仗,獨當一面。而且這種英雄豪情傳了幾代人,對北宋王朝的抗番除奸勢力,造成了極其良好的影響。

楊四郎長得一表人材,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在幾個兄弟中間,最得父母的喜歡。他們寄希望於四郎,日後統率楊家將的非他莫屬,然而誰能想到,金沙灘一場惡戰,卻改寫了他的人生命運。

雁門關北面的金沙灘,北國的契丹王在那兒設下重兵。楊家將全部出征,拚死廝殺。但楊家將在這場大戰中損失慘重,傷失元氣。首先是大郎和二郎身亡,一個被亂箭射死,一個被大刀劈死;而三郎死得更加悲壯,他在追殺敵軍時竟陷入淤泥之中,被對方的戰馬踩死;過後清點人數時,又發現四郎失蹤,有火說是被北國俘虜了,有的說失散了。由於楊家大將死傷過半,朝廷雖給予封賞,但畢竟元氣難以恢復;而且有人說三道四,傷透了楊家人心。在這種情況下,五郎為了超世脫俗,使出家當了和尚。

被擒

楊四郎的確是和楊家將失散了,他是在向敵人衝殺時,被對方裹挾走的。人多,混亂,在情急中迷失了方向。可當他發現走錯方向時晚了,因為對方的將領早已看到他勇猛廝殺,非普通軍士,就讓人把他給綁了,押送回營。再說契丹王的損失也十分慘重,老王在大戰中身亡。眾將佐覺得不可一日無王,經過合計,就推擁肖王后執掌朝政,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肖太后。別看肖太后是女人,她會用人,事事和大夥商量,把個小王朝治理得倒是很富強。人們押著楊四郎來到肖太后跟前,備說詳情,斷言他肯定是楊家大將。既已被俘,楊四郎已經作好了必死的準備。不過他不甘心.他要時刻準備返回宋朝,和各位兄弟一起為國盡忠。於是,當肖太后問他叫什麼時,他說了一個假名:穆義。呵,不是楊家人,肖太后放心了。

招為附馬

肖太后所生一女,名為鐵鏡公主,雖已年過十八,尚未許配人家。當然會有一些大臣來為公主說媒拉線,均因肖太后看不上那些想做她女婿的人,直到如今也沒有把婚事定下來。肖太后見這個穆義長得相貌堂堂,又讓他試了試武功,甚為滿意。便讓大臣作媒,把鐵鏡公主嫁給了他。四郎家有嬌妻孟氏,兩人十分恩愛。他當然不願娶北番公主,因為他並不打算在北方呆一輩子,一有機會他會跑回宋朝的。但經不住別人的威脅,他也只好屈從了。就這樣,楊家人對他生死不知;而他也是時刻掛念著母親和眾兄弟姐妹。雖說肖太后和公主待他很好,但一片思鄉之情無時無刻不在煎熬著他。一晃十五年過去了,楊延輝由一個青年變成了已屆而立的中年人。他摸摸下巴的鬍鬚,再看看自己的一身北國裝束,一陣悲痛油然而生。

雁門陣

這天,聽說統兵肖天佐在雁門關擺下一個大陣,讓人上書宋朝,說是若破得了大陣,北番甘願伏首稱臣;若破不了大陣,宋朝江山就得讓給北番。位於中原的宋王朝絕對不會認輸,認為自己兵多將廣,糧草充足,為什麼要把江山拱手讓給你?於是皇帝御駕親征.率領楊家將及多路軍兵向北方開來,駐紮在雁門關內。楊四郎十分重視這個訊息,認為這是他回宋朝的大好時機,於是他讓人過細打聽詳情來報。

欲見母親

不幾天,訊息更加振奮人心。說是宋軍中執掌帥印的是自己的六弟楊延昭,而帶領楊家將的是自己的老母親佘太君。楊延輝心裡十分激動,老娘和他一關之隔,他決心要去和母親見一面,不管後果如何。但怎么才能出關呢?把守雁門關的是肖家的大將,混是混不過去的。在萬般無奈之際,他首先想到了鐵鏡公主,沒有公主幫忙,是絕對過不了關,見不到老母的。四郎跪在公主面前,把自己是楊家四郎的秘密告訴了鐵鏡公主。公主感到十分意外,她從來沒有想到自己心愛的駙馬竟是敵軍楊家將。他們婚後十五載,恩恩愛愛,舉案齊眉,從來沒有鬧過彆扭。而這會猛不丁聽到駙馬說出實情,心裡一陣慌亂,不知如何是好。只要她把這話告訴太后,駙馬必死無疑。究竟怎么辦?她沒有了主意,只有傷心地哭著,任憑駙馬怎樣勸慰,都難以聽進去。這時,懷裡的大阿哥哭了起來,孩兒的啼哭喚醒了她的理智。她不能沒有駙馬,孩兒不能沒有父親。她理解四郎,也敬慕楊家人的英武。

她問:駙馬這個時候告訴身世,究竟是什麼意思?

楊四郎只好說實話,說是老母親就在雁門關內,他想去見一面,了卻做人子的心愿。公主說,雁門關把守極嚴,沒有母后的令箭是萬萬過不了關的。四郎說,求公主向太后討一支令箭,我連夜去和老母見面回來,再歸還太后。

公主騙令箭

鐵鏡十分賢德善良,她絲毫沒有懷疑駙馬會不會回來,為了成全丈夫,她毅然到銀安殿去見母后。

肖太后見了公主說,我兒不在後宮休息,到這兒來有什麼事?鐵鏡公主說,特意來向母后請安。太后很高興。母女倆說了會兒閒話,眼見沒法提起令箭的事,公主便轉身離開。但她不甘心,突然想起了懷中的孩子,她在兒子屁股上捏一把,兒子頓時大哭起來。太后忙問,阿哥為何大哭?公主說,這孩子該打。太后問,為什麼該打?公主說,他看見令箭,要玩,平日就喜歡玩令箭。太后說,他喜歡玩就讓他玩吧,不過明日天亮得給我還回來。公主把令箭塞到懷裡,謝過母后,歡天喜地走了。

她回到後宮,見四郎早已換了行裝,備好馬匹,正在那兒焦急等候,公主想和他開個玩笑,問駙馬這是到哪兒去?四郎說,不是你答應去給討一支令箭,成全我去和老母親見一面嗎?公主說,喲,我和母后說話,把這件事給忘了。四郎說,你可別誤了我。公主這才拿出令箭,說你看這是什麼!四郎大喜,匆匆和公主道別。公主這時珠淚滾滾,真捨不得和他分開。她說,駙馬,你可別忘了我,別忘了大阿哥,我盼你天明前早點回來。四郎說,公主放心,外面風大,請公主和阿哥回去吧。

出關

說著,楊四郎翻身上馬,和一名貼身衛兵向雁門關方向馳去......

不一會兒就到了雁門關。把關的軍士果然看守得極嚴,他們遠遠地就讓來人下馬接受檢查。楊四郎出示令箭,說是受太后委派去宋營公幹。守關軍士認箭不認人,只要你有令箭就放你出去。令箭,猶如時下的通行證。不管你是誰,沒有蓋大印的通行證和一應手續,你就出不了海關。不過,楊四郎出關後,那帶兵將士對下面人嘀咕了一句:這齣關的壯士好像是駙馬。楊四郎快鞭策馬,直闖宋營,被巡邏的軍兵用絆馬索絆住,捆綁起來送到中軍帳。帶兵的一員小將長得魁梧英俊,他對主帥說:父帥,我們捉住一個北番的探子。主帥楊六郎延昭說:那就趕快押上來審問。因為自從肖天佐擺下大陣,楊延昭等將領趕到雁門,可誰也識不破這是個什麼陣。識不了陣,自然破不了陣。後來還是被宗保的媳婦穆桂英識破,說這是天門陣。楊延昭自覺責任重大,此刻聽說北番有細作被捉,他自然要親自過問。

楊四郎被押到中軍帳下,六郎剛問了幾句,四郎就認出這位主帥就是自己的六弟延昭。他說,六弟,我是你四哥延輝啁!六郎大驚,掌燈細看,果然是自己韻四哥,只是十多年不曾見面,四哥難免說不盡的離別之情。四郎急著問:聽說老娘來了,是不是真的?六郎說,就在後帳休息。四郎說,那就煩六弟帶我去見老娘。

探母

六郎先進後帳,稟告老母說:賀喜老娘,四哥回來了。佘太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問:你說的是哪個四哥?六郎說,就是我的延輝四哥。老太太忙問:我兒現在哪裡?四郎在帳外急步進來,跪在母親面前叫一聲娘,說你的兒子四郎回來了]母親抱著四郎的頭看一眼,說果然是我的四郎回來了,說著母子倆抱頭大哭。佘太君說,娘以為這輩子再也見不到我的四兒子了,沒想到在這雁門關能重逢。母親問當初兒子是怎么失落的,四郎告訴母親自己如何被裹挾,如何被招為駙馬,肖太后對他恩重如山,鐵鏡公主對他情深義重。

佘太君是個深明大義的人,兒子失落北番後能有今天,的確難得肖太后一片美意,難得鐵鏡公主的賢德。母子倆各自哭訴這些年的思念,母親又說了楊家將這十多年來的景況。這時,六郎把宗保叫來說,見一見你的四伯父。四郎發現他的侄兒,原來就是剛才帶兵巡邏的那位英俊小將,心裡很高興,連連誇獎宗保。六郎對宗保說,讓下面人保密,不要說是你四伯父回來了,免得他回北國後受指責。宗保忙下去布置去了。

八姐、九妹聽說四哥回來了,都到母親帳上相見。一家人團聚,喜不自禁,每個人都有一腔感懷。老太太讓六郎置辦酒宴,為四郎歸來接風洗塵。這時她對四郎說,你這一走十多年,可苦壞了你的妻子孟氏。四郎一聽嬌妻還在人世,頓時慚愧萬分,忙問,娘,我那苦命的人在哪裡?老太太說,這些年我怕冷落她,我走到哪裡,就把她帶到哪裡。她吩咐八姐九妹:快帶你四哥去瞧瞧你四嫂。

孟氏此刻正覺寂寞,想起獨守空房十五年,日子難熬,往後的日子怎么打發。想到這裡,不由得潛潛淚下。這時,八姐、九妹進帳說:恭喜四嫂賀喜四嫂。孟氏說,兩個妹妹別開玩笑,我能有什麼喜事?八姐和九妹說,我四哥回來了。孟氏急切地問,你們說什麼?八姐、九妹又說一遍:我四哥回來了!孟氏問:他呢,四郎在哪裡?四郎一步上前。不等站穩,孟氏一聲大哭,一把抱住了四郎,一迭聲地說:你,你,我的四郎,這些年我好想你呀!思夫之情三言兩語難以表達,獨守空房的苦痛說也說不清。陡地見到朝思暮想的郎君,孟氏一下子昏了過去。楊四郎不停地呼喚著,八姐九妹給她餵水、揉背,孟氏才長出一口氣,哭出聲來。說不完的思念,道不盡的衷情,十五年的時間不是一宿半夜能夠講得清說得完的。兩個人心裡都苦,但孟氏的苦別人難以體會。

正在這時,忽聽得打更人敲了三更鼓。四郎吃了一驚,連聲說,不好了不好了,我該走了。孟氏問,你剛回來,走到哪兒去?四郎把在北國有家小的那一句話,在口裡轉了半天,到底沒有勇氣說出口。他只是說,先到母親帳上再說。

孟氏跟他到婆母帳上說,娘,他又要走。四郎說,娘,鐵鏡公主騙得她母后的令箭時,定的是五更時交還,若回去晚了,怕是公主會受到責難。佘太君聽說四兒馬上又要別離,心裡自然十分難過。她擦把淚長嘆一聲說;總得舍一頭。他在北國十多年,也多虧了鐵鏡公主。那邊又有孩子,他要是不回去,那邊也成了一個殘缺的家;再說,他是公主騙得令箭才能回來一見,若是不回去,公主沒法向她的母后交代。孟氏說,我讓他帶我走。老太太對孟氏說,兒啊,我知道你苦,你就讓他走吧,你以後就當是我的女兒。

孟氏苦不堪言,淚水滂沱而下。十五年的思念只是瞬間相見,這瞬間怎能填補日後情思綿綿!她自知留不住,不覺鬆開了四郎的衣袖,再一次哭得暈了過去……

四郎拜別母親,告別弟弟妹妹,告別他終生愧對的人,走了。朝著北方,迎著塞外的寒風,策馬向雁門關那邊馳去,他總算了卻了心愿,在失落北國十五載後,能回去見老母一面,也算是給了他們一個音訊。此刻,他自然想到了給過他無限溫暖和愛撫的鐵鏡公主。公主,你這會兒在乾什麼呢?

身份敗露

楊四郎剛過雁門關,就被北番軍兵拿下。他問,你們為什麼要綁我?軍士說,太后有令,說等駙馬回來一定拿下送到銀安殿去。四郎一聽,心裡說,壞了,這事到底讓太后知道了。其實,這是預料之中的事。只要他有這么個行動,他的意圖和身份就會暴露無遺。

楊四郎被押送到銀安寶殿上,就見肖太后一臉怒氣,十分怕人。四郎跪下說,參見太后。太后厲聲問:你乾什麼去啦?四郎吱唔,沒法回答。太后說,你騙得令箭,偷偷出關,原來你是楊家的人。太后對軍士說,把這個楊四郎楊延輝推出去斬了!殿上有肖家的人,他們說,我們不能落個日後受埋怨的事,還是悄悄去給公主報個信吧。

不多一會兒,鐵鏡公主來了。她見駙馬五花大綁跪在殿前,而太后怒髮衝冠,殺氣騰騰,什麼都明白了。她上前叫了一聲母后。肖太后說,你是不是又要來騙我的令箭?公主也跪在殿上,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太后說,按軍令行事,盜得軍令理當斬。公主說,你把他斬了,我怎么辦?太后說,我再給你招個駙馬。公主說,你再給我招個駙馬好不好且不說,可是阿哥沒有了親爹,他長大了會不會埋怨你?公主這句話,著實把肖太后噎得半天沒有喘過氣來。其他的文武大臣都出來說好話,可肖太后就是不鬆口。她一是氣四郎隱瞞了真實身份,二是氣女兒和駙馬合夥來騙她的令箭。不殺楊四郎,怎能消這口氣?

這時公主說:你倒不如當初就把他殺了。太后說,當初我不知道他是楊家的人。公主說,既然當初你不知道給我招了駙馬,現在知道了又要殺他,這豈不是害了我!你怨我騙你的令箭,我怨誰?公主這句話,又把個肖太后噎得喘不過氣來了。是呀,當初公主的婚事是娘做的主,認錯人的是自己,斬人的還是自己。這豈不是讓女兒寒心,日後這母女關係……

這時,公主的兩個舅舅悄聲對鐵鏡說:你當初是因為阿哥取得的令箭,這會兒你何不用一用阿哥呢?鐵鏡說:怎么用阿哥,請舅舅明示,舅舅在她耳邊說了一句。鐵鏡公主計上心來,又在阿哥的屁股上擰了一把。她懷中的阿哥果然“哇哇”地大哭起來了。公主說,小畜牲,你也別鬧,你爹活不了,你娘也不想活了。說著,她把阿哥往太后懷裡一塞說:母后,阿哥就交給你了。

肖太后沒想到女兒會來這么一手。阿哥在她懷裡哭起來一聲比一聲高,一聲比一聲大,她不知怎樣才能止住阿哥的啼哭。嬰兒哭,大人哭,銀安殿亂成了一鍋粥。這時她肖家的幾個兄弟說,太后,為了阿哥,你就放駙馬這一回吧;再說,駙馬平日對你忠心耿耿,這次去瞧他的老娘和兄弟,也算盡了他的一分孝義。肖太后順坡下驢,對眾人說,既然大夥都替駙馬說話,我也不做這個惡人了,恕駙馬無罪!鐵鏡公主接過阿哥,和四郎一起叩頭謝恩。在眾人的努力下,平息了這場探母風波。

從此楊四郎延輝安心留在北國,為北方少數民族和漢民族和睦相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虹霓關》
《挑滑車》
《玉堂春》
《轅門斬子》
《奇冤報》
《四郎探母》
《四進士》
《紅鬃烈馬》
《伍子胥》
《將相和》
《破洪州》
《擊鼓罵曹》
《打金磚》
《金沙灘》
《空城計》[戲劇曲目]
《李陵碑》
《羅成叫關》
《獵虎記》
《呂布與貂蟬》
《柳蔭記》
《鬧天宮》
《打嚴嵩》
《秦瓊賣馬》
《清風亭》
《打侄上墳》
《打棍出箱》
《獅子樓》
《大探二》
《失空斬》
《審頭刺湯》
《惡虎村》
《文昭關》
《蜈蚣嶺》
《汾河灣》
《武家坡》
《小商河》
《野豬林》
《八蜡廟》
《八大錘》
《御碑亭》
《戰太平》
《捉放曹》
《戰濮陽》
《珠簾寨》
《四平山》
《定軍山》[京劇劇目]
《金水橋》
《大登殿》
《大保國》
《三岔口》[傳統劇目]
《桑園會》
《搜孤救孤》
《沙橋餞別》
《白水灘》
《二進宮》
《鐵籠山》
《蔡家莊》
《烏盆記》
《臨江會》
《單刀會》[京劇劇目]
《飛虎山》
《法場換子》
《逍遙津》
《響馬傳》
《轅門射戟》
《落馬湖》
《范進中舉》[京劇劇目]
《甘露寺》[京劇劇目]
《艷陽樓》
《洪羊洞》
《走麥城》
《奇雙會》
《長坂坡》
《斬黃袍》
《清官冊》
《戰宛城》
《摘纓會》
《周仁獻嫂》
《巴駱和》
《鍘美案》
《鍾馗嫁妹》
《監酒令》
《古城會》
《火燒裴元慶》
《借趙雲》
《翠屏山》
《問樵鬧府》
《臥龍弔孝》
《林沖夜奔》
《連升店》
《徐策跑城》
《穆柯寨》
《桃花扇》[京劇劇目]
《平貴別窯》
《太平橋》
《貪歡報》
《群英會》[京劇劇目]
《火併王倫》
《盜宗卷》
《乾元山》
《武松打店》
《火燒望海樓》
《秦瓊觀陣》
《烏龍院》[京劇]
《豆汁記》[京劇劇目]
《武松打虎》[京劇劇目]
《彈劍記》
《群借華》
《洗浮山》
《十八羅漢收大鵬》
《小宴》[京劇劇目]
《界牌關》
《伐子都》
《六號門》[京劇劇目]
《華容道》[京劇]
《一箭仇》
《龍鳳呈祥》[京劇]
《魚腸劍》[京劇]
《白門樓》
《黃鶴樓》[京劇劇目]
《雲羅山》
《玉門關》
《岳母刺字》
《石秀探莊》
《水淹七軍》[京劇劇目]
《水簾洞》[京劇劇目]
《桑園寄子》
《滿江紅》[京劇劇目]
《戰冀州》
《戰馬超》
《沙家浜》[京劇]
《殺四門》
《失印救火》
《周瑜歸天》
《趙氏孤兒》[京劇劇目]
《白蛇傳》[京劇劇目]
《賺歷城》
《南陽關》
《快活林》[京劇劇目]
《坐樓殺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