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考《列國志》注釋此劇系東周列國故事。本出《左傳》,惟《左傳》只有與瑕叔盈奪鍪弧先登一事,

並無與穎考叔爭功射死各節。惟與《列國志》演義中,則大致相符,然劇中所謂惠南王,則亦不知何本。
根據《戲考》第九冊整理
,載鄭莊公約定齊、魯二國,會師伐許,先在國中行大閱告天之禮,特製鍪弧大旗,旗幅方一丈二尺,竿長三丈三尺,建於鐵車之上,下令有能舉大旗,步履如常者,拜為前鋒,並賜以輅車。大夫瑕叔盈先舉,次,穎考叔復出,拔旗飛舞如游龍,舒捲自如,絕不變色,觀者鹹驚服。莊公即以車賜穎考叔,不意有公孫閼(即子都)者,搶出欲與穎考叔爭奪,且自謂亦能舞旗。穎考叔即右手舉旗,左手挾鐵車而走,子都拔畫戟出追,幾至用武決鬥,幸鄭莊公即傳語和解,三人各得賜車而散。適七月伐許,兵臨許城,初攻不下,至第三日,穎考叔身先士卒,奮勇執鍪弧,從車一躍,首先登陴,不意子都忌其功,遂從暗中陰發一箭,穎考叔竟被殪,大旅亦倒,幾誤大局。幸瑕叔盈憤極,隨亦挾旗登城,並繞城疾走大呼曰:“鄭伯已登。”眾軍望見鍪弧,無不格外奮勇爭先,遂乘勢一涌而上,乃入許國。此志載奪功時之大略也。後既平許,班師歸國,鄭伯厚賞瑕叔盈,並思念穎考叔,深恨陰傷穎考叔之人,而不得其名。乃使隨征各將士,分若干隊,各宰雞犬豬羊等牲,召巫史為文,以咒詛之。詎咒詛至日,而公孫子都,竟蓬頭垢面,逕造鄭伯之前,跪哭瀝陳其冤,身為子都所害云云。語訖,即以手自扼其喉,喉破血注而死。此則志載冤報時之大略也。
主要角色
公孫閼:武生穎考叔:淨
鄭莊公:老生
注釋
此劇系東周列國故事。本出《左傳》,惟《左傳》只有與瑕叔盈奪鍪弧先登一事,並無與穎考叔爭功射死各節。惟與《列國志》演義中,則大致相符,然劇中所謂惠南王,則亦不知何本。根據《戲考》第九冊整理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
盤點晉劇的優秀劇目
晉劇作為我國一個優秀的劇種歷史源遠流長。而其自身的發展所產生的一些優秀曲目又是膾炙人口。在其發展歷程上名伶薈萃,競爭激烈,形成了一個人才濟濟、實力強大、互相競爭的大好局面。劇目繁多,文武齊備。由於人才輩出,上演的劇目多是名人手戲。現在就讓我們來回味一番這些優秀的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