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鍘美案》

《鍘美案》

該劇是中國戲曲舞台上最為流行的劇目。陳士美作為“負心漢”的典型,在國人中知名度甚高,足見這齣戲影響之大。包拯不顧國太、皇姑的直接干預,毅然鍘死駙馬陳士美,是對皇權的直接打擊,有力地烘託了包拯鐵面無私的形象。這齣戲是裘(盛戎)派經典劇目,有若干精美的裘派唱腔,[西皮]唱腔“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上”、“駙馬不必巧言講”是其核心唱段。這兩段唱激昂慷慨、酣暢淋漓,唱出了開封府的威嚴,唱出了包拯的震怒,令陳士美聞風喪膽,令國太、皇姑驚慌失措,是全劇高潮所在,每每贏得觀眾的熱烈掌聲。

《鍘美案》《鍘美案》

鍘美案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韓琪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祌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

包拯欲治陳世美之罪卻苦無實證。陳世美假意接秦香蓮回駙馬府,又以二子逼迫秦香蓮在休書上蓋印。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家夫婦,半途上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后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不讓步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相關資料鍘美案新考

在戲曲《鍘美案》中,陳世美秦香蓮都提到自己是湖廣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人氏。如果均州歷史上有陳世美、秦香蓮這兩個人,那有沒有歷史文獻或文物遺存能證明呢?

童德倫,今年76歲,丹江口市工商銀行的離休幹部,喜愛寫作與地方志研究,10年中蒐集了大量的文史資料和民間傳說,寫成40萬字的專著《陳年穀秘史》。童老先生認為《鍘美案》中的陳世美在生活中的原型,是一個叫陳年穀的人。但生活中的陳年穀與戲曲中的陳世美,是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

陳年穀,號熟美,均州人,出生於明代天啟五年,自幼聰穎好學,發憤讀書。清順治八年,陳年穀考取舉人,順治十二年考取進士。後被任命為直隸饒陽知縣。任期滿3年後,吏部考核其政績最優,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於政績突出,陳年穀屢受順治皇帝重用,被封為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康熙十年後,陳年穀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攜妻告老還鄉。據童老先生考證,陳年穀不僅在官場上一帆風順,其道德品質也沒有什麼可指責之處,更沒有貪圖富貴,殺妻滅子之事。

既然陳熟美的經歷與《鍘美案》如此大相逕庭,那為何被編進了《鍘美案》中?何況陳熟美是明末清初人,又如何讓宋代的包拯給鍘了呢?

童德倫認為就是一個“戲”字的緣故。

根據童德倫的考證,這齣戲是這樣編成的:清順治十五年,陳熟美的

《鍘美案》《鍘美案》
同窗好友仇夢麟與胡夢蝶從均州到京都找陳熟美求官,被陳熟美講明道理後婉言拒絕。仇、胡二人大為不滿,認為陳熟美在求學期間他們曾接濟過他,現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懷恨而歸的仇夢麟和胡夢蝶走到河南南陽,正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二人看到戲中所演正是忘恩負義之事,於是計上心來。他們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把戲中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熟美,編造了一出他們認為賽過《琵琶記》的新戲。

戲的內容不多,只是把名字換了一下,為掩人耳目,他們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陳熟美變成了陳世美,還把陳世美說成了駙馬。

改編後的《琵琶記》在河南、陝西、湖北一帶的演出,引起了觀眾的同情和共鳴。根據觀眾的願望,《琵琶記》後來又被改編成陳世美讓包青天給鍘了。於是清代的事也就“演繹”到了宋代,戲名也變成了《鍘美案》。

作為戲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陳世美的妻子秦香蓮,童德倫先生認為,秦香蓮和陳世美都是戲劇人物,是藝術形象。她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蓮,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樓人氏。她是陳熟美的第二個妻子。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根本沒有戲劇中所編的那些情節,編戲人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蓮改成秦香蓮。

丹江口文史資料》由湖北省丹江口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寫。在這部文史資料的第一輯里,一篇題名《陳世美其人其事》的文章對陳年穀同窗學友編戲辱罵嘲弄之事,也作了充分考證,主要事實與童德倫所述完全一致。

陳年穀的第十代孫陳吉棋現在生活在武漢。78歲的陳吉棋說:“小的時候我見過我家的神龕上供奉的祖宗牌位,有陳一奇、陳年穀。那時父親說,我祖父年輕的時候,河南有個劇團到我們縣上來演《鍘美案》,祖父四兄弟邀約了些親朋好友,到劇場砸了戲箱,打了演員,把劇團攆出了均縣,這齣戲在我們縣再沒有演出過。”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虹霓關》
《挑滑車》
《玉堂春》
《轅門斬子》
《奇冤報》
《四郎探母》
《四進士》
《紅鬃烈馬》
《伍子胥》
《將相和》
《破洪州》
《擊鼓罵曹》
《打金磚》
《金沙灘》
《空城計》[戲劇曲目]
《李陵碑》
《羅成叫關》
《獵虎記》
《呂布與貂蟬》
《柳蔭記》
《鬧天宮》
《打嚴嵩》
《秦瓊賣馬》
《清風亭》
《打侄上墳》
《打棍出箱》
《獅子樓》
《大探二》
《失空斬》
《審頭刺湯》
《惡虎村》
《文昭關》
《蜈蚣嶺》
《汾河灣》
《武家坡》
《小商河》
《野豬林》
《八蜡廟》
《八大錘》
《御碑亭》
《戰太平》
《捉放曹》
《戰濮陽》
《珠簾寨》
《四平山》
《定軍山》[京劇劇目]
《金水橋》
《大登殿》
《大保國》
《三岔口》[傳統劇目]
《桑園會》
《搜孤救孤》
《沙橋餞別》
《白水灘》
《二進宮》
《鐵籠山》
《蔡家莊》
《烏盆記》
《臨江會》
《單刀會》[京劇劇目]
《飛虎山》
《法場換子》
《逍遙津》
《響馬傳》
《轅門射戟》
《落馬湖》
《范進中舉》[京劇劇目]
《甘露寺》[京劇劇目]
《艷陽樓》
《洪羊洞》
《走麥城》
《奇雙會》
《長坂坡》
《斬黃袍》
《清官冊》
《戰宛城》
《摘纓會》
《周仁獻嫂》
《巴駱和》
《鍘美案》
《鍾馗嫁妹》
《監酒令》
《古城會》
《火燒裴元慶》
《借趙雲》
《翠屏山》
《問樵鬧府》
《臥龍弔孝》
《林沖夜奔》
《連升店》
《徐策跑城》
《穆柯寨》
《桃花扇》[京劇劇目]
《平貴別窯》
《太平橋》
《貪歡報》
《群英會》[京劇劇目]
《火併王倫》
《盜宗卷》
《乾元山》
《武松打店》
《火燒望海樓》
《秦瓊觀陣》
《烏龍院》[京劇]
《豆汁記》[京劇劇目]
《武松打虎》[京劇劇目]
《彈劍記》
《群借華》
《洗浮山》
《十八羅漢收大鵬》
《小宴》[京劇劇目]
《界牌關》
《伐子都》
《六號門》[京劇劇目]
《華容道》[京劇]
《一箭仇》
《龍鳳呈祥》[京劇]
《魚腸劍》[京劇]
《白門樓》
《黃鶴樓》[京劇劇目]
《雲羅山》
《玉門關》
《岳母刺字》
《石秀探莊》
《水淹七軍》[京劇劇目]
《水簾洞》[京劇劇目]
《桑園寄子》
《滿江紅》[京劇劇目]
《戰冀州》
《戰馬超》
《沙家浜》[京劇]
《殺四門》
《失印救火》
《周瑜歸天》
《趙氏孤兒》[京劇劇目]
《白蛇傳》[京劇劇目]
《賺歷城》
《南陽關》
《快活林》[京劇劇目]
《坐樓殺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