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孫權和曹操的軍隊在長江兩岸對峙,正是大戰之前的醞釀階段。曹操派遣謀士蔣乾輕舟渡江,勸降周瑜;周瑜一方面集將士,設“群英會”,向蔣乾誇耀軍容,一方面偽造曹操軍中降將
蔡瑁和張允的密書,給蔣乾製造盜取的機會。蔣乾盜去密書,逃回江北,曹操便在疏忽中誤殺了二將,周瑜因而解除了北敵水軍指揮方面的威脅。這時,諸葛亮銜劉備之命在周瑜帳下參贊軍機,周瑜嫉妒他的才能,屢次設計陷害,如:命他暗劫曹營輜重、監造羽箭等,都被他以聰明智謀得解。同時,諸葛亮也明白周瑜收留蔡中、蔡和假降,以及激發黃蓋詐降曹營的意圖;但是,他以孫、劉兩家協力破曹為重,反而解決了因東風、施火攻的戰鬥時日問題。赤壁之戰,大破曹兵。曹操率領十八騎敗走華容,與關羽相遇,曹操苦苦哀求,並以往日恩惠打動關羽。關羽竟然釋放曹操,回營交令。
主要演員
孟廣祿,男,漢族,1962年11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一級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十七大代表。自幼考入中國戲曲學校,從孫盛文、王泉奎、張洪祥學銅錘花臉,打下堅實基礎。1981年畢業後,入天津市戲曲學校進修班,1984年轉為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任演員。在此期間又得李榮威、夏韻龍的教益,1987年拜鉗韻宏為師,並得方榮翔喜愛,收為入室弟子,後又向李長春學藝,技藝大進。曾拜裘派傳人王正屏為師。代表劇目擅演劇目有:《鍘美案》、《鎖五龍》、《探陰山》、《遇皇后·打龍袍》等。常演劇目有《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連環套》、《姚期》、《牧虎關》、《赤桑鎮》等。在新編劇目《曹操父子》中飾演曹操,有創新。新編京劇《鄭和下西洋》是他傾心演出的劇目,受到廣泛好評。其嗓音洪亮高亢、氣力充沛、行腔委婉細膩、韻味醇厚,頗具方榮翔之神韻,是一位深受觀眾喜愛的青年花臉演員。
李陽鳴,滿族,生於1976年1月25日。中國京劇院二團演員。出身梨園世家,其父李卜春任職於北京京劇院;自幼隨祖父李萬春學藝,為李門第四代傳人。3歲習藝,6歲即與祖父同台演出《鬧天宮》,飾"哪咤"一角;7歲又與祖父同台演出《鬧天宮》,飾演"馬童",均受到觀眾好評。10歲於北京市少年宮京昆藝術團學習武生和老生;11歲以《甘露寺》"喬玄"一角,榮獲「1987年全國業餘京劇電視大獎賽」老生組二等
獎。199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表演系,專工武生、老生。師從米福生、李正平、白秉鈞等老師;學習並演出劇目《戰馬超》《林沖夜奔》《小商河》《挑滑車》《鬧天宮》《獅子樓》《坐宮》《文昭關》《打漁殺家》《十八羅漢斗悟空》《三岔口》等。1990年以《三岔口》《鬧天宮》等劇出訪美、加、日、前蘇聯與新加坡等地,以文化交流增進國際友誼。1994年以《西遊記》中"孫悟空"一角出訪日本,受到當地媒體及觀眾熱烈迴響。1995年分配到中國京劇院工作至今;擅演劇目《火燒裴元慶》《鬧天宮》《武松打店》《小商河》《三岔口》《野豬林》,並多次隨團赴港台等地參加藝術節。1996年赴香港演出《火燒裴元慶》。1999年赴台灣演出《武松打店》《火燒裴元慶》。同年赴法國演出《三岔口》《鬧天宮》,榮獲巴黎市政府頒發的優秀表演獎。2OOO年以《火燒裴元慶》《小商河》《鬧天宮》分別赴港台等地演出。2OO1年9月參加中日合排的京劇《西遊記》,以"孫悟空"一角,在日本各地巡演,受到當地觀眾熱烈歡迎。同年,榮獲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哈藥六杯」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表演獎。2002年參加中俄青年交流團,在俄羅斯各地進行友好訪問及聯歡演出,為中俄兩國人民搭起了友誼的橋樑。除了京劇的表演外,亦涉略其它領域的演出;九六年電影《迷夢初醒》,97年主演電影《大鬧天宮》;電視作品有《魂系梨園》《鏡花園傳奇》《杜心武》等。
葉少蘭:京劇演員、導演。籍貫安徽太湖,1943年生於北京,為京劇“葉派”小生創始人葉盛蘭之子。國家一級演員、首屆梅花獎獲得者。現已退休,退休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等級一級,專業技術等級二級的文職幹部,享受中將軍官待遇.1952年考入中國實驗戲劇學校,學文武小生,曾得姜妙香、蕭連芳、陳盛泰、閻慶林等傳授。同時又由其父指導,學得《群英會》、《八大錘》、《羅成叫關》、《轅門射戟》等劇。1962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1963年拜俞振飛為師,由俞親授《太白醉寫》、《奇雙會》等戲。1965年至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進修班學習,197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後調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任導演。葉少蘭曾到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埃及、韓國、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講學或訪問。1985年被聘為美國本寧頓大學戲劇系教授,1986年被美國授予富布賴特國際學者。常演劇目有《呂布與貂蟬》、《群英會》、《羅成叫關》、《周仁獻嫂》等。他嗓音寬亮,文武兼長。擅演翎子生、武小生、官生、扇子生,其聲腔藝術剛柔相濟、韻味醇厚、委婉細膩、悅耳動聽。大、小嗓運用自如、和諧,過渡不露痕跡,具寬厚圓潤、明亮優美之特色。在繼承的基礎上把京劇小生的表演和聲腔藝術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江其虎,男,京劇小生。1963年出生,江蘇省淮陰市泗陽縣人。1990年畢業於中央戲曲學院,後選入全國首屆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深造。現為中國京劇院主要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曾經是淮陰京劇團小生演員,曾受教於江世玉、畢高修、李德彬、曲詠春、李金鴻等諸多名家,並拜著名京劇小生葉少蘭為師。江其虎戲路很寬,擅演雉尾生、武小生、冠生、巾生、窮生,中國書法藝術大師劉田依先生曾經稱讚他是:中國京劇小生行當中不可多得的全才。其嗓音高寬醇厚、堅實明亮,大小嗓結合的圓潤自然,演唱剛柔相濟,聲情並茂,表演富有光彩。被譽為“允文允武,富於陽剛之美”,最具實力的京劇小生演員。
張建國,1958年6月生於河北省晉州市。國家一級演員,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中國京劇院著名“奚派”老生演員。現為中國京劇院青年團主演,中國京劇院三團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72年考入石家莊地區戲校,1975年12月畢業於石家莊地區戲校,分配到石家莊地區京劇團。1993年調入中國京劇院。1984年他正式拜張榮培為師,並得到歐陽中石先生的指教,學習奚派藝術,在演唱上掌握了奚派嚴謹工整、韻味濃郁、委婉流暢、行腔百轉迂迴的藝術特點,並發揮了他自己嗓音寬厚、圓潤的特長,演唱腔圓韻足。1989年他隻身闖上海,連唱三天一炮打紅,被稱為“小演員轟動大上海”。次年,隨團赴滬公演,盛況空前。以後在天津、北京、哈爾濱、大連、青島等地演出,均受到稱讚。1990年在上海第二屆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獎大賽中,以傳統名劇《打金磚》榮獲白玉蘭主角獎;1991年在全國第二屆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中,以奚派名劇《哭靈牌》榮獲最佳表演獎;1993年在梅蘭芳金獎大賽中,以奚派名劇《哭靈牌》和《碰碑》榮獲梅蘭芳金獎。1996年被推薦為“中國京劇之星”。上演劇目有《白帝城》、《范進中舉》、《楊家將》、《失空斬》、《上天台》、《紅鬃烈馬》、《將相和》、《趙氏孤兒》、《法門寺》、《烏盆記》、《珠簾寨》、《擊鼓罵曹》、《打漁殺家》、《四郎探母》、《甘露寺》、《白毛女》、《油燈燈開花》、《瀘水彝山》等。1993年梅蘭芳金獎大賽金獎、1996年新劇目調演“程長庚大獎”、2002年梅花獎、2004年中國京劇節金獎等獎項。
朱強,生於1961年,遼寧瀋陽人。國家一級演員,梅團主演,馬派老生。1972年考入瀋陽京劇院學員隊。1977年畢業後在瀋陽京劇院擔任主演。1987年拜張學津為師。198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師從尹月樵、遲金聲、馬崇仁、王世續、李甫春、楊韻青等,學習了《群英會·借東風》、《趙氏孤兒》、《龍鳳呈祥》等劇目。1990年畢業後回瀋陽京劇院工作。1994年調入北京京劇院青年團。1997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首屆京劇研究生班。2000年在小劇場京劇《馬前潑水》中扮演朱買臣,2001年在賀歲京劇《宰相劉羅鍋》(三本、六本)中扮演乾隆,2002年在小劇場京劇《烏龍院》扮演宋江。經常上演的傳統戲有《群、借、華》、《趙氏孤兒》、《龍鳳呈祥》、《清官冊》、《打侄上墳》等,同時還參加新編戲《移花夢》(根據金庸作品《絕代雙嬌》改編)、《梁山伯與祝英台》、《畫龍點睛》、《驛亭謠》等的演出。他扮相俊逸,嗓音純正,韻味濃厚,1987年、1991年獲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螢屏獎,1992年獲全國青年京劇團隊新劇目匯演優秀表演獎,2000年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
鄭岩,男,京劇丑角。1959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工文丑,師承蕭長華、蕭盛萱先生。他在劇院擔任文丑演員40餘年,在京劇舞台上塑造過幾十個丑角人物。他演傳統戲不拘泥模仿前人,而能夠結合劇情,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創造,演新編劇目也能靈活運用傳統功力深化角色。傳統戲以《法門寺》(之賈桂)、《奇冤報》(之張別古)、《群英會》(之蔣乾)等為代表劇目。在現代戲演出中,他曾因扮演《白毛女》之穆仁智廣受讚揚。被譽為“全能的丑角演員”。鄭岩先生退休前擔任中國京劇院二團副團長,曾多次赴港、台地區及歐洲國家公演,並擔任主要角色。
楊赤,原籍山東,1961年生於大連,大連京劇團花臉演員。國家一級演員,袁派優秀傳人,中國戲劇家協會遼寧分會副主席,大連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遼寧省第八、第九屆政協委員,文化部“文華優秀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京劇梅蘭芳金獎、上海白玉蘭獎等多項國家級大獎獲得者。工架子花臉,兼工銅錘和武花臉,有“全才花臉”之譽。1972年入大連藝術學校京劇科,先學老生,後改花臉,師從曹藝斌、劉金昌等,1977年畢業留校,又得李長春、方榮翔、費玉策、蕭德寅、文濤等教益,1982年拜袁世海為師,深得乃師三昧,成為袁派藝術的最佳傳人。1984年調入大連市京劇團,現任該團團長。曾先後出訪英、法、德、日、台灣、香港等二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所到之處無不好評如潮。1996年入中國戲曲學院研究生班進修,藝事更臻成熟。1999年,他將袁派劇目《西門豹》再度整理改編,推上舞台,使這齣原本並不十分成熟的袁派戲大放異彩,先後進京參加建國五十周年獻禮和赴江蘇參加中國藝術節,得到各界高度評價,並獲得多項藝術大獎。2002年底,楊赤在一年多時間裡先後擔綱排演了《李逵探母》、《野豬林》等袁派經典劇目,舉辦了多場袁派藝術專場演出,成為傳承探索弘揚光大袁派藝術的領軍人物和學術帶頭人。擅演劇目:《九江口》、《黑鏇風李逵》、《將相和》、《絕龍嶺》、《梁山恨》、《霸王別姬》、《群借華》等。其扮演的張定邊、李逵、曹操、項羽、聞仲、廉頗等人物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楊赤嗓音宏亮渾厚,工駕優美,文武兼備,兼工銅錘、架子,唱念作打俱佳,基本功紮實,尤以架子花臉深得袁世海表演藝術三昧,外在形象和內在氣質酷肖袁世海,被譽為"小袁世海"。
王寶利,國家二級演員,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師承劉盛通、李世霖、李世章等老師,1981年分配到中國京劇院至今,同許多藝術家同台演出,如楊秋玲,孫岳、楊春霞、葉少蘭、梅葆玖、李世濟、馮志孝、劉長瑜等。後一直與于魁智合作演出,在演出的劇目中都擔當了重要的角色,多次出訪香港、台灣。在演出中受到好評。
周龍,1965年生,山東省人。七歲開始學習京劇、崑曲藝術,師從尚長春、王金璐、厲慧良、李紫貴、傅德威、袁金凱、徐俊華、王世續、小王桂卿、茹元俊、吳俊良、李甫春、楊韻青、曲詠春等名家名師。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首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現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教授。多次赴英國、美國、奧地利、希臘、法國、丹麥、日本、印尼、澳大利亞、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地區參加藝術節、巡迴演出、進行學術交流、講座和傳授技藝。主演過的傳統戲有:《挑華車》、《夜奔》、《長坂坡·漢津口》、《八大錘》、《一箭仇》、《武松》、《連環套》、《雅觀樓》、《四平山》、《艷陽樓》、《鍾馗嫁妹》、《小商河》、《兩將軍》、《鬧天宮》、《水簾洞》、《乾元山》、《三岔口》、《周瑜歸天》、《黃金台》、《蘇武牧羊》、《甘露寺》、《舉鼎觀畫》、《文昭關》、《上天台》、《烏龍院》、《坐樓殺惜》、《空城計》、《烏盆記》等六十多出老生、武生傳統戲;新編戲有:《秦瓊遇淵》、神話京劇《西遊記》和根據法國作家雨果名著《巴黎聖母院》改編的京劇《大鐘樓》及新編崑曲歌舞劇《貴妃東渡》。曾經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表演獎"、全國京劇演員邀請賽"最佳表演獎",北京高等院校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及中國戲劇節榮譽獎盃、雅加速國際藝術節榮譽獎等。
陳國森,男,國家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工丑角。1982年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工醜行,師承汪榮漢、鈕鏢、寇春華等老師。學習並演出了《小上墳》、《小放牛》、《女起解》、《春草闖堂》、《秋江》、《打漁殺家》、《連升店》等劇目。調入國家京劇院後,又得到了鄭岩等老師的指教。曾與李世濟、馮志孝、楊春霞、于魁智、陳永玲等合作。
王璐,1981年生人,國家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工武生,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1995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學習武生。200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繼續深造。2004年畢業後到中國京劇院三團工作。並榮獲“北京市優秀畢業生”稱號。先後師從董和平、江長春、馬玉璋、劉福生、丁振春、曲詠春、辛雨歌、周龍等老師。多次嘗試不同藝術門類的演出,如話劇、音樂劇等,並從中汲取長處豐富京劇表演專業。參加過多部戲曲影視劇的拍攝並在劇中飾演主要角色,2002年在戲曲藝術片《江姐》中飾演華為,2006年在戲曲數字電影《對花槍》中飾演羅成。曾榮獲中央電視台《選擇》欄目頒發的“明日之星”獎盃,在2001年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優秀青年演員電視展演大賽中獲螢屏獎。隨院團先後出訪過:日本、美國、俄羅斯、法國、芬蘭、挪威、瑞典等多個國家。擅演劇目:《三岔口》《平貴別窯》《英雄義》《鬧天宮》《三江越虎城》《雁盪山》等。
劉魁魁,男,1982年出生於瀋陽,現在國家京劇院優秀演員,工武淨。外祖父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黃雲鵬,受家庭薰陶,自幼酷愛京劇。1990年考入瀋陽藝術學校,在校期間曾先後與常鳴貴、趙世璞、景長生、汪慶元、朱德明等老師學習《二進宮》、《鍘美案》、《鎖五龍》、《赤桑鎮》、《斬馬謖》等銅錘、架子花臉應工的劇目,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被評為遼寧省“三好學生”,1996年分配到瀋陽京劇院工
作。1998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深造,向馬名群、馬名駿、舒桐、馬玉璋、蘇敬武、賀春泰等老師學習《坐寨盜馬》、《艷陽樓》、《鍾馗嫁妹》、《捉放曹》、《蘆花盪》、《將相和》、《拜山》、《醉打山門》、《霸王別姬》、《四平山》、《黃一刀》、《打焦贊》等劇目,提高了自身的藝術造詣。在校學習期間三次榮獲獎學金,參加了安徒生同名童話改編的京劇《夜鶯》,出訪德國演出受到外國友人的熱烈歡迎。2002年分配到中國京劇院一團工作,多次參加“懷仁堂”、“文化部”、“公安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的新年晚會的演出。他演出的劇目有:《竹林計》、《戰馬超》、《白水灘》、《通天犀》、《臨江會》、《艷陽樓》、《戰陽》,配演了《打金磚》《烏盆記》《八仙過海》《平原作戰》《界牌關》《挑滑車》《金錢豹》《玉門關》等劇目。先後隨團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香港、法國、德國、埃及、葡萄牙、韓國、英國、澳洲等國家和地區。1994年曾在“新苗杯”少兒京劇邀請賽中榮獲“二等獎”。2004年在第四屆中國京劇節“武戲擂台賽”中以《竹林計》一劇榮獲金獎。2005年榮獲中央電視台第五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花臉組)金獎。
于魁智,1961年12月15日出生,遼寧瀋陽市人,回族,京劇老生演員,現任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全國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共十六大代表。並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于魁智不滿10歲進入瀋陽京劇院學員班學京劇,接受楊元詠、黃雲鵬等名師的精心培育,在唱念做打各方面均打下紮實的基礎,13歲在現代京劇《大櫓歌》中擔任主角。1978年7月考入中國戲曲學院,以優異成績成為中國戲曲學院當年為表演系面向全國僅招收的兩名老生學員之一。進學院後他得到了葉蓬、李世霖、王世續、孔雁、何金海、劉福生等教授的親傳,在學習楊派(楊寶森)劇目為主的同時,兼學了多出文武老生傳統戲,1982年畢業後進入中國京劇院一團,先後得到過袁世海、杜近芳、李世濟、孫岳、馮志孝、劉長瑜、楊春霞等前輩藝術家的提攜合作,更得到李鳴盛、茹元俊、曹韻清、祝元昆等名師傳授楊派、李派(李少春)劇目——《奇冤報》、《響馬傳》、《野豬林》等。從1987年享名京劇舞台。他在繼承傳統京劇唱法的基礎上,吸收了聲樂在氣息運用和發音位置上的科學方法,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風格,被譽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中國第一老生”等。京劇表演藝術家袁世海先生曾說:“于魁智就是于魁智,永遠替代不了。”常演劇目有:《打金磚》、《奇冤報》、《伍子胥》、《失空斬》、《楊家將》、《擊鼓罵曹》、《四郎探母》、《紅鬃烈馬》、《龍鳳呈祥》、《野豬林》、《響馬傳》、《將相和》、《滿江紅》、《彈劍記》、《大探二》、《清官冊》、《群借華》、《打漁殺家》等。1987年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表演獎,1989年第七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1年“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青年老生組第一名,1993年“梅蘭芳金獎大賽”,曾榮獲文化部優秀青年、中央國家機關十傑青年稱號,2002年第12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