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90年,廣西桂劇團晉京參加第二屆中國戲劇節,應邀在開幕式演出折子戲《打棍出箱》,高難度的“三跌四出”“箱內換衣”等絕活,技驚四座,給首都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劇壇內外交口稱讚。中央電視台現場直播,使億萬觀眾及時欣賞到桂劇一絕。
1983年,中國藝術研究院戲研所錄像組來廣西錄了桂劇《打棍出箱》,給予很高的評價,“錄下這個戲,不枉來廣西一轉,想不到廣西還有這樣一個好戲,桂劇是有很好的傳統藝術的”。
1985年,廣西電視台舉辦首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獲得各界好評,開創了廣西桂劇《打棍出箱》上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之先河。
值得一提的是,這齣戲演出成功,還得力於當年已75歲高齡已退休的桂劇老藝人寧正臣的默契配合,演出時寧老藏身於箱後,右手暗抓住箱蓋上的紅綢,啟合箱蓋,全憑手力、眼力和耳風掌握火候,從未出錯,可謂珠聯璧合,故而二十多年來演出此劇,范仲禹和開箱人總是唐金安和寧正臣,非他們莫屬。之後,趙正安、哈榮茂也排演了此劇,各有特長。
劇情概述
《打棍出箱》是大戲《天開榜》之一折。說的是宋朝范仲禹赴科場考試後,攜妻兒探訪岳父岳母,途中妻兒不知去向,一時情急,以致癲狂。見一樵夫,上前問訊,得知兒子被猛虎叼去,妻子則為惡霸葛登雲搶走,仲禹前往葛府叫罵,葛登雲用酒將仲禹灌醉,命家丁亂棍打死。科場放榜後,狀元范仲禹失蹤,主考官包拯命二差人四出尋訪,恰遇葛府家丁抬著裝載范仲禹屍首的大箱往郊外掩埋,家丁見二差,棄箱逃竄,二差將箱蓋打開,仲禹還陽甦醒,躍出箱外,二差大驚,乃緩緩問明情由,抬著仲禹,帶到包大人台前申冤。
特色
《打棍出箱》作為廣西桂劇的看家戲,久演不衰,數十年來不斷翻新,日臻完善,成為保留節目。當年,只有何芳馨、余金瑞老藝人能演此戲,上世紀60年代初,青年演員唐金安潛心鑽研,不斷磨鍊,在導演卞璟的幫助下,繼承和發展了傳統藝術,這齣戲曾經多次招待國家領導人和外賓。
梨園有句行話:“戲無技不驚人。”《打棍出箱》不單桂劇有,京劇有,其他地方劇種也有。然而,劇壇公認,廣西桂劇的《打棍出箱》技藝卓絕,首屈一指。1963年,唐金安等演出的《打棍出箱》招待來邕演出的中國京劇院同行,戲剛演完,大幕尚未關閉,就有三四個武打演員從台口跳上舞台直奔箱子邊察看箱內有什麼機關,當他們看到箱內僅有一張草蓆時,都連聲稱讚:“啊!這真是硬功夫呀。”廣西桂劇團的優秀傳統劇目《打棍出箱》,箱內只鋪一張草蓆,為的是便於屈身轉體,減少摩擦力,加快出箱速度。“三跌四出”全憑演員的腰、手、腿功和巧勁,還要顧及甩髮、髯口、褶子、水袖等服飾不亂,跌箱、出箱要配合得恰到好處,稍有不慎,就會失手致殘,功夫堪稱一絕。
榮譽
1989年,在廣西首屆戲曲青年演員大獎賽中扮演范仲禹的盧浩嶄露頭角,他原是體操技巧隊員,可算是《打棍出箱》的第五代傳人,他銳意求新,突出跌箱技巧,提高難度,改為前所未有的“後空翻入箱”,還在箱內將黑褶子剎那間換成潔白的素服,令人不可思議,把《打棍出箱》推上了一個新高度。1991年,廣西桂劇團的《打棍出箱》(片斷)應邀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獻藝,“三跌四出”技藝,再次獲得全國電視觀眾的讚譽。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