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失空斬》是京劇的名劇,它的全名是《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以歷史學家的眼光來看,“失”、“斬”是歷史,“空”是虛構;從藝術學家的視角出發,則“空”戲劇性最強,最為精彩。而在觀眾看來,其中最催人淚下的,還要數最後的“斬”中,老生諸葛亮和花臉馬謖相對而泣的那部分。
2011年4月18日,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院一團團長、著名京劇藝術家于魁智在洛陽歌劇院領銜演出傳統京劇《失空斬》,精彩的表演引得掌聲、喝彩聲不斷。
《失空斬》由《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這三出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的名劇構成,是中國京劇老生藝術的代表作。諸葛亮的唱、念表演,趙雲、王平及司馬兄弟的各路招式,司馬懿自怨自艾的豐富描繪,加上大段膾炙人口的西皮唱腔,使《失空斬》被譽為“最立體的三國戲”。
歷史

無獨有偶,在歷史上和馬謖同享紙上談兵“盛名”的是戰國時人趙括,他是名將趙奢之子,從小熟讀兵書,喜歡誇誇其談,連其父也爭辯不過他。後來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派趙括為主將代替名將廉頗,結果只懂紙上談兵的趙括帶了一箱兵書就上了戰場。他本欲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卻被秦軍大敗,40萬降卒被坑殺,趙國舉國為之哀泣。趙括的軍事才能連其父也不認同。其父臨終前曾囑咐不能讓趙括當將軍,如國王一定要讓他當,與趙家無關。當趙王中了秦國“秦王所畏,獨趙括耳”之計,欲讓趙括代替廉頗時,趙括的母親和藺相如都極為反對,認為他不堪大任,但趙王置之不理,終於釀成大禍。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時間飛越千年,到了1947年,解放戰爭正炮火連天。國民黨軍重點進攻山東解放軍,打頭陣的是張靈甫任師長的整編74師。74師清一色美式裝備,是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戰鬥力強大,張靈甫也堪稱名將,頗為驕狂。當74師被解放軍包圍時,張靈甫主動選擇了占領怪石嶙峋、無水無草的孟良崮,誇口說,能吸引共軍主力決戰,“那就是功莫大焉!”其情其景,和當年的馬謖何其相似。3萬餘人的74師最終被解放軍徹底消滅,張靈甫也“盡忠報國”,成了蔣介石逃到台灣後,“軍人魂”祠堂里名列第一的“烈士”。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當一切都煙消雲散,人們才發覺,還是孔夫子說得精當到位:“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回顧歷史,無論是趙括、馬謖還是張靈甫,都算得上是個人才,但他們都過於狂妄、自負,最終碰了個頭破血流。就像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對馬謖作出的評價;“馬謖其人,言過其實,終無大用。”如果真的只是“終無大用”倒也無妨,可嘆的是,諸葛亮恰恰派了他擔當大任,結果是後人在戲劇舞台上多了一出盛演不衰的悲劇。
劇情介紹
失空斬,是一組中國京劇傳統劇目《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的合稱,這三齣戲故事前後銜接。取材於古典小說《三國演義》,講述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北伐的故事。
故事描寫三國時,蜀魏交兵,司馬懿統領魏軍兵至祁山,諸葛亮料定魏軍必奪漢中咽喉要地街亭,選將防守。馬謖請令前往,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切須慎選營地,勿有疏虞,並命王平同往相佐。馬謖剛愎自用,不聽王平諫言,紮營山頂,致遭魏軍圍攻,街亭失守。司馬懿乘勝直取西城,蜀軍兵將俱被調遣在外,西城空虛。倉卒間,諸葛亮難以抵禦,遂用空城之計,將城門大開,穩坐城樓,撫琴飲酒,鎮定自若。司馬懿疑有伏兵,未敢進城,率軍而去。馬謖貽誤軍機,諸葛亮為嚴明軍紀,雖惜馬謖之才,終於揮淚斬之。並以任人不當,奏明幼主,自請罪責。
劇中人物
諸葛亮(老生)
趙雲(老生)
馬岱(生)
司馬懿(淨)
張郃(淨)
王平(老生)
司馬師(淨)
司馬昭(小生)
馬謖(淨)
八蜀軍(四紅龍套、四綠龍套)
四蜀兵(四上手)
四魏軍(四白龍套)
旗牌(生)
四魏兵(四藍龍套)
琴童甲
琴童乙
魏探子(醜)
蜀探子(醜)
老軍甲(醜)
老軍乙(醜)
刀斧手甲、乙
京劇生角經典劇目
京劇劇目中的哪一個角色由哪一個行當的演員來扮演,一般都有明確的規定。因此,不同的行當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劇目。本任務介紹京劇生角的經典劇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