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

《二弟》

電影《二弟》是王小帥導演在2003年的作品,曾經參加了當年的坎城電影節。《二弟》是一部有點感傷的電影。影片英文片名叫《DRIFTERS》,也被翻譯成《漂流者》,講述一個南方小城的男人,偷渡到美國後有了個兒子。他在美國無法生存,回到家鄉後無所事事地生活著,等待著兒子的到來,故事情節很簡單。但,整部影片的節奏比較慢,需要觀眾去慢慢體會。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二弟》《二弟》

片名:《二弟》 Drifters

主演:趙毅維
舒燕
段龍

片長:120 分鐘

類型:劇情

地區:中國、中國台灣

導演:王小帥

年份:2003年9月5日

語言:國語

畫面編碼:XviD 1.0.1 (1453 kbps)

聲音編碼:MP3 VBR (159 kbps)

電影長度:120分

畫面幀速:23.976 fps

對白字幕:中文/英文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0379278/

演員: 段龍 舒燕 趙毅維 湯揚 
王志亮 金培珠 柯達 黃依群 
鄭建倫 劉巨勇 蘇友接 曾美娟 
黃天增 方雪蘭 蘇宇勇 張建林 

簡介

《二弟》《二弟》------劇情

影片的主人公二弟生活在中國某南方小鎮,曾偷渡到美國,在那裡與一個同鄉女子生了一個兒子,後被女方告上法庭,不僅因為非法打工被遣送回國,還失去了見兒子的權利

二弟也是小鎮上的“名人”,不因為別的,只因為他是個偷渡客,而且是屢偷屢敗,屢敗屢偷。後來他終於成功了,於是就在海外生活了幾年。可是幾年前又被遣送了回來,又回到了這個小鎮,過著了無生趣的日子,成天無所事事。唯一讓他惦記的就是巡迴越劇團的小女,小女也覺得生活無聊,兩就默默地交往,看不出生活還會有什麼別的變化。

可是這一天,變化還是來了。二弟在海外的幾年唯一的收穫就是和他打工的餐廳的老闆的女兒生了個兒子。雖然是同鄉,但他們的行為還是激怒了女方的家,於是關係破裂,於是不讓他見兒子,於是,被舉報並被遣送回來--這天,他的兒子跟他的外公回來了。本已平靜的二弟被兒子的回來攪亂了,幾年沒見兒子,兒子還記得自己嗎,自己走的時候兒子才兩歲,更重要的是,他們家還在記恨他么,會讓他見嗎?

回到老家的二弟,受鎮裡的邀請,去給當地沉迷於出國夢的青年講課,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打破這些人的迷思,可是從頭至尾,面對課堂上那些青年好奇而嚮往的神情目光,二弟除了抽菸,沒說過一句話。

二弟的大哥與大嫂,結婚多年無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將二弟的孩子視為家中香火沿繼的希望。可是女方的外公打著美國法律的牌子,堅持不讓二弟接觸小孩,結果鬧出了一場綁架的糾紛。事後雖然 達成和解,可是二弟心中對兒子那份揮不去的牽掛,使他又一次踏上了前途未卜的偷渡之程。

藝術風格

《二弟》《二弟》-----劇情

作為第六代新銳導演的代表,王小帥是一個很會運用鏡語,有又力求讓人感覺他是在用心記錄和反思小人物平凡真實生活的矛盾人物。他鏡頭下的每部影片,故事都是建立在簡單和平淡上的極端,感情都是建立在真摯和迷茫上的飄忽,《二弟》也不例外。但相比《冬春的日子》的粗糙本真, 《極度寒冷》的悲愴無奈,《夢幻田園》的諷刺迷亂,《十七歲的腳踏車》的鮮活衝動,《二弟》更老道和平淡,或者說力求平淡,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物都普通地不能再普通。但導演精緻的鏡頭,鏡頭中飄出的 淡淡香菸,和顯然是經過精心選擇的淡淡的鋼琴配樂。

影片的氛圍平穩中略帶壓抑,畫面的色彩簡單樸質,有一點紀錄片的味道。演員略帶南方口音的國語,特別富有地方氣息。二弟與小孩的父子之情,刻畫得深摯感人,而小孩外公口口聲聲的“美國法律”,憑空盲目的媚外心態,讓人看後,除了氣憤,更有一種說不出的可憐與悲涼,幾處與小孩阿姨發生口角的片斷,小市民、小人物的情態,也是演繹的相當生動和真切。

故事從黑暗中點燃一把香的特寫開始。火焰點燃希望,有點讓人想起《幸德勒的名單》的開頭。慢慢的、仔細地點火,香著起來了,而香照亮的,是兩個虔誠而忐忑的面孔。一群偷渡的人心照不宣的兩個兩個上香,給水神、或者龍王,總之是給掌管水路的神仙—祈禱前面未知的,漫長的旅程。天才蒙蒙亮,鏡頭是灰藍色,奠定了全片清冷的色調。上船以後,鏡頭對準了一男一女,非常普通的兩個人二弟的朋友猴子和其女朋友阿珍。猴子悶聲不響地抽菸,阿珍女無聊地吃著蘋果,兩個人相互依偎。

這個片子開場十分簡潔,但幾個鏡頭就促成了平靜、壓抑的和淡淡的悲傷的基調,王小帥不愧是調動情緒的高手。而後是二弟的出場。若有所思的抽菸,不說話——一個沉默、老實、簡單、壓抑、又有點叛逆的南方男人。王小帥通過幾個抽菸的鏡頭,就精準地傳遞了主要人物性格。而後是二弟的朋友,一幫和他相似的混跡青年;二弟的大哥,一個塌實、固執、頗暴躁的家長。故事的第一個高潮是大哥突然揣了二弟一腳——“做點正經事!”一句再普通不過的對白,把大哥的性格和身份也交代地一清二楚……片子裡的每一個人物的話都不多,但每個人的話都很精練,都能顯示他獨特的身份和性格,這使得整部影片十分乾淨,得以有足夠的長度來訴說一種情緒和狀態,而不是磨人物——從這個角度說,《二弟》是一部以旨在表達情緒的電影。它的人物、對白故事,都為鋪陳情緒和描述狀態而存在。

《二弟》《二弟》------劇情

雖然王小帥坦言,對《二弟》中演員的要求並不高,但是二弟的扮演者、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目前是中央實驗話劇院演員的段龍,在片中的表現還是非常出色的。二弟的台詞並不多,經常是沉默、發獃、或者一臉的茫然,段龍內斂含蓄的表演,使這個人物具有很強的立體感。

王小帥用平靜的鏡語刻意點染二弟,或者是和二弟相似的年輕人無聊而平淡的生活。二弟生活在一個安靜、安全、狹小的江南小鎮,鎮上的人都相互熟識,見面會客氣地打招呼。二弟國中都沒畢業,所以沒有知識和能力走出這個小鎮,或者他沒志向去創一番事業、“做點正經事”。二弟和所有青年男人一樣需要愛情或者說女人,所以他會偶爾找一個漂亮女人;二弟生活在大哥大嫂的照顧和包容之下,基本不愁吃穿,所以也沒有必要非要出去賺錢;二弟有一幫景況相似,夠義氣的朋友,隨時可以在一起喝酒抽菸打發無聊時間……但是二弟曾經三次偷渡,他想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尤其是美國。

對二弟這樣的年輕人想擺脫現有狀態的原因,導演沒有直接敘述,或者他說了,但只說到表面:“美國洗盤子賺的都比中國一般工作多”,“可以天天唱卡拉OK”……美國夢是一個方面,但“擺脫”的想法本身可能是另一個更重要的方面。擺脫平淡,擺脫親人,擺脫現在的自我,擺脫生活習慣了的地方……總是就是擺脫現有的東西,即使這種擺脫以生命為代價。雖然導演為二弟的第三次偷渡找了一個看似具體的原因—找兒子,可是在我看來,擺脫平淡生活的本身,才是二弟出走的真正理由。

於是“偷渡”就不僅僅是《DRIFTERS》的主題。DRIFTERS,漂泊無根,是居無定所,更是精神的虛無。他們生活在沒有辦法改變或者說不願改變的平淡現實生活下的思想真空里。他們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他們不知道前方有什麼,但是他們還享受這一真空的存在。為了維護真空的生活,他們願意冒險—他們拋棄一切願意去別處,尋找另一種更大的真空,這可能是像二弟這樣的青年的一種普遍的生存狀態。他們的渴望,他們的無奈,他們的青春……王小帥予以同情,但無力改變。在高潮的《浪人情歌》里,伍佰縱情而滄桑的歌聲,還為整個平淡的影片平添了一份淒楚的悲涼。然而悲涼背後,是導演的無情,因為他也無法改變他們擺脫現在以後可能消失的宿命。

影片力求一種常態下的自然演出。實際上,因為他們普通地近乎真實。而二弟,因為奕宏慣有的激情而稍顯表演的痕跡。但正因為他的感情,他的每一個富於質感的動作,他和大哥大嫂之間樸實而深厚的親情,他對兒子的愛惜,他對小女的尊重,他和阿亮之間那種自然貼近的兄弟情誼,使得影片在平淡而悲涼的敘述里蘊涵一種溫暖的力量,從而讓人對他們真空的狀態更多是同情而不是批判……大哥的出演也是一個亮點。演員非常樸實,脾氣暴躁但對親人珍愛,讓人想起《悲情城市》里讓人扼腕嘆息,為了給弟弟報仇最後被黑幫所殺的溫暖大哥。

影片結尾,當二弟和他現在的女友,拜完神,無言坐在隆隆出海的船上,還有背後那張熟悉、天真、殷切的笑臉,忽然間,恍悟:偷渡,已經成為了這些人無可逃脫的宿命,仿佛一種疾病,傳染到每個人的身體里、靈魂里,這般唯一,這般絕望。在藝術處理效果上是接近完美的。迷失於外界欲望的大陸年輕人,王小帥用他的風格超越了這個感傷故事。

評價

《二弟》《二弟》------劇情

沉默也是一種強烈的表達方式。在某些時候,勝於感情色彩濃烈的台詞。因為它沒有限制——表達的情緒沒有限制,情緒的程度沒有限制,更重要的是,人的某些不能用言語表達的情緒,都可以用沉默來詮釋。電影《二弟》中就出現了許多“沉默”的時候,但給人的感覺,遠遠超出了語言。電影中的無法言喻的尷尬、痛苦和沉重都用沉默很好得呈現了出來。

首先,在電影的開頭,只有一些人在燒香拜祭,卻沒有交代是在拜什麼,是什麼人,要乾什麼。很容易的,就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使得影片在一開始就抓住了觀眾的注意力。神情的凝重、畫面的陰暗和沒有邊際的寂靜把影片想要表達的壓抑氣氛渲染得恰倒好處。接著,是一艘船,在浩瀚的海上孤獨的行進,給人無助的感覺。鏡頭緊接著一換,變成了浩瀚無邊的空海,船不知所蹤。從二弟的口中,觀眾才了解到,那艘船是要偷渡出海的,但卻出了事故——船上的人全死了。二弟在受到大哥的懷疑時也是悶頭不語,這就促使觀眾猜測:到底偷渡出的事是不是二弟乾的呢?他是“做賊心虛”呢?還是懶得回應呢?懸念一個接一個,使觀眾始終被調動著。調動起觀眾,是影片能吸引人的重要環節。導演正是運用了最平常的沉默給了觀眾最廣闊的想像空間。

每當談到“偷渡”和兒子“福生”的事時,二弟最多的表現就是沉默。這沉默中包含的情感是語言完全不能表達的:在外困苦生活所帶來的沉重回憶,不能見兒子的尷尬與痛苦,被人揭開傷疤的無助。尤其是在別人讓二弟講他偷渡的“經驗教訓”時,那種被人圍觀窺測的感覺,讓人也只能用沉默來對抗了。還有,當“小女”問道:“你為什麼要偷渡”時,二弟頭也不回的走了。偷渡,給二弟帶來了太大的打擊。受阻撓的愛情,受阻撓的親情……二弟在國外唯一的收穫就是生了一個兒子,卻因女方家庭的不同意而無法相見。

這些,比生活的困苦、偷渡帶來的貧窮,更為慘痛。所以,二弟也只有沉默。假如,二弟向眾人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就像“祥林嫂”一樣,到處去訴說自己的痛苦,反而讓人覺得她是在博取同情,即使她真的很難過,聽多了的人也不會有絲毫的同情她。而二弟的這種沉默,會給人一種無聲的撞擊感,讓人想像不出他的憂傷,他的悲苦。

《二弟》《二弟》-----劇情

最讓人揪心的沉默,就是在福生終於叫出爸爸的時候。當時,二弟和自己的兒子剛度過了美好的一天,但兒子的外公卻來要孩子,並威脅他要告他。明知自己理虧的二弟並沒有做任何解釋就默默地向房間走去。這時,兒子福生卻緩緩地叫出了一聲“爸爸”。這時的二弟是多么的感動、欣慰和痛苦!感動、欣慰是因為差點忘記爸爸的兒子再一次的記起了他,接受了他,痛苦是因為自己仍無法承受這“爸爸”二字。此時的二弟痛哭失聲,剩下的,也只有沉默。相比之下,以前看過的電影,也有類似的情景。大都是主人公痛哭著跑過去,幾個人哭作一團,說些煽情的話。這樣的表達方式固然是具有感染力的,能讓人跟隨劇情而濕潤了眼睛。但在《二弟》中的這種表達方式,給人的卻是狠狠的、無法訴說的、揪心的一種“痛”。

“沉默是金”,這句話在《二弟》這部影片中得到了與眾不同但很貼切的解釋。就像“欲哭無淚”的道理一樣,人說話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但當心中的情感真的很強烈很複雜,很需要表達的時候,人就失去了語言。那時候,和沉默相比,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並不是在電影中,沉默才顯得那么重要,現實生活中,人也會經常遇到一些需要用沉默來解決問題的時候。比如,當人面對蜚語流言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沉默,太多的解釋只能是越描越黑。當人受到了極大幫助,並且感動時,“謝謝”之類的話也就沒有什麼用處了,就不如一個真心的擁抱,一個深切的眼神,或者,一滴奪眶而出的眼淚。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片頭和片尾的呼應。同樣壓抑的氣氛,同樣沉默的表述,極其類似的劇情,讓人的心慢慢地懸了起來:燒香、拜祭、船里沉悶的環境,男的抽菸,女的吃蘋果,海上孤獨的船的影子……可以說,結尾就是開始的一個翻版,但這決不是一種簡單重複。它向我們預示著一種沉重的結局:開始的那艘船上的人都死了,這一次的情節又是如此的類似,最後會怎么樣呢?會像開始那樣都遇難嗎?影片在最後只給了我們一個孤獨的船的背影,沒有任何的解釋,同樣,是一種“沉默”。主人公的命運也交給了觀眾去猜測。比起直接說船遇難,或者沒遇難,要好的多,是很耐人尋味的一個結尾。

歌詞

《二弟》《二弟》-------劇情

不要再想你,不要再愛你
讓時間悄悄的飛逝,抹去我倆的回憶
對於你的名字,從今不會再提起
不再讓悲傷,將我心占據
讓它隨風去,讓它無痕跡
所有快樂悲傷所有過去通通都拋去
心中想的念的盼的望的不會再是你
不願再承受,要把你忘記
我會擦去我不小心滴下的淚水
還會裝做一切都無所謂
將你和我的愛情全部敲碎
再將它通通趕出我受傷的心扉
不願再承受,我把你忘記
你會看見的,把你忘記
我想到了一個忘記溫柔的你的方法:
我不要再想你,不要再愛你
不會再提起,我的生命中,不曾有你

看點

《二弟》《二弟》-----劇情

第五十六屆法國嘎納國際電影節正式入圍“一種注目”單元。

1、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參展

2、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參展

3、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開幕式影片

4、以色列耶路撒冷國際電影節
5、印度新德里電影節

(獲亞洲國際網路電影促進獎最佳男演員獎)

導演介紹

王小帥 王小帥

王小帥
1966年出生於上海,後隨父母遷往貴州

1981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

1981-1985就讀於中央美院附中

198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在校期間,學生作業《基本籌劃》參加大陸、台灣、香港三地學生電影節。

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1990年分配至福建電影製片廠,同年執筆編劇黑白片《媽媽》。

1993年自籌資金執導黑白片《冬春的日子》。

1994年入圍柏林影展“青年論壇”;

1994年希臘電影節金亞歷山大獎,後被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1995年義大利托米諾藝術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999年入選BBC“電影誕生一百周年百部經典影片”。

1994-1997年完成《極度寒冷》。

1997年獲得鹿特丹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1996年-1998年完成《扁擔·姑娘》

1999年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

1999年執導《夢幻田園》。

2000年獲得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年執導《十七歲的腳踏車》。

2001年獲得柏林電影節評審會大獎(銀熊獎),最佳新演員獎(李濱/崔林)。

2001年獲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最佳剪接,最佳新人獎共六項提名。

2003年新片《二弟》入選坎城電影節、多倫多電影節

大陸獨立電影之劇情片

在中國大陸,由於現階段審查的存在,那些不經審查而拍攝的電影,被這些電影製作者自稱為“獨立電影”,而更貼切的稱謂則是“地下電影”。

第六代導演作品集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他們要么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么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么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
《公共場所》| 《東》| 《無用》| 《有一天,在北京》| 《小山回家》| 《嘟嘟》| 《狗的狀況》| 《我們的十年》| 《河上的愛情》| 《媽媽》| 《兒子》[中國大陸電影]| 《極度寒冷》| 《扁擔·姑娘》| 《夢幻田園》| 《二弟》| 《新一年》| 《長大成人》| 《租期》| 《非常夏日》| 《巫山雲雨》| 《秘語十七小時》| 《頭髮亂了》| 《浪漫街頭》| 《再見,我們的1948》| 《上車走吧》| 《誰動了我的幸福》| 《懸戀》| 《風景》| 《蝴蝶的微笑》| 《我睡不著》| 《頤和園》 | 《周末情人》| 《危情少女》| 《雪山義俠》| 《北京,你早》| 《月蝕》| 《驚蟄》| 《愛情麻辣燙》| 《綠草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