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青年前衛藝術家齊雷(賈宏聲飾)的一項行為藝術由四部分組成:立秋日模擬土葬;冬至日模擬溺死,立春日是象徵性的火葬;夏至日,他將用儘自己的體溫去融化一塊巨大的冰。
在最後的這一部分中,他將真正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把這個抗議社會的冷酷的行為命名為“冰葬”,當他的女友(馬曉晴飾)和朋友們了解到他的意圖時,力圖勸說他放棄自毀。
演員表
演員 | 角色 | 配音 |
---|---|---|
賈宏聲 | --- | --- |
馬曉晴 | --- | --- |
李耿 | --- | --- |
影片檔案
片 名: 《Frozen》
譯 名:《極度寒冷》
上 映:1997年10月23日
地 區:中國大陸
顏 色:彩色
時 長:97分鐘
類 型:劇情片
分 級:新加坡:PG
演職人員
導 演:王小帥
編 劇:Ming Pang 王小帥
主 演:Lixin Qu 劉傑 張永寧 Ye Wei Yefu Bai
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王小帥(Wang Xiaoshuai)《冬春的日子》被BBC評為電影誕生以來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時也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影片;《扁擔·姑娘》入圍1998年坎城國際電影節,角逐金棕櫚大獎;隨後 王小帥的《十七歲的腳踏車》獲得51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2005年的作品《青紅》獲坎城電影節評審會大獎。新近作品是《左右》,受邀參加2008年柏林電影節最終獲得銀熊獎。
其電影構圖優美精準,造型意識強烈,他始終在運用自己的電影視野擴充我們這個時代中那些被異化,感受到異化或者拒絕異化的人。平時他還參與MTV及電視劇的拍攝。
個人履歷
1981--1985 北京中央美院附中學習,畢業。
1985--1989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畢業 本科文學學士文憑
1989--1991 待分配
1991--1993 福建電影製片廠
1993 回北京
1995 被福建廠除名 1993 編劇,製片並執導獨立電影處女作 《冬春的日子》(35毫米黑白)
1994 該片參加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及倫敦,希臘,南特,義大利等多個電影節並參加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新導演展並收藏。
獲:義大利絲米諾藝術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希臘鐵薩隆尼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金亞力山大大獎)
1995--該片被英國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併於同年歲末在BBC播出
1995--執導獨立電影'極度寒冷'(於1997年在荷蘭完成)
參加1997年度鹿特丹電影節獲費比希國際影評人獎
並隨後參加加拿大,英國,德國等數個電影節
蒞年首次在美國,荷蘭等地發行。被紐約時報評為最勇敢的中國獨立電影
1996--執導第一部體制內電影《扁擔姑娘》
該片歷經三年的審查與修改於1999年獲得通過
1999--該片官方入選嘎納電影節一種注目欄目(AN CETAIN REGARD CAANES)
隨後參加數個電影節
2000--該片在美國,法國,日本等國發行。
1999--執導第二部體制內影片'夢幻田園'
同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0--執導影片'十七歲的腳踏車'(BEIJING BICYCLE)
2001--該片入選第51屆柏林電影節競賽片單元 獲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1--該片在全美及日,法,韓,意等國上演。
2002--執導影片《二弟》
2003--《二弟》入闈56屆嘎納電影節一種注目單元
同年參加印度,多倫多等電影節。
2004--執導影片《青紅》
2008--執導的影片《左右》在中國大陸地區上映
專業影評
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被稱作是記錄片風格的虛幻電影,因為題材的前衛和敏感,片頭沒有中文字幕,導演沒有署名,仿佛一個簡陋而匆忙的葬禮。
影片開頭沉重的敘述牽引著我們回到那些個悶熱的下午,空氣里沉澱著一種腐木灼燒的氣味。版畫上的人展覽著他們乾枯的身軀,靈魂四處逃逸,在麻木的生活里尋找自我。
酒精,香菸,地下搖滾,尖叫,少女自殺,傳達噁心觀念的行為藝術,這些都激發不了我們對生活的單純激情,只有齊雷的瘦弱與沉默寡言使人不安。那幅眼窩深陷的自畫像甚至讓人覺得,這樣一個形象的誕生就是為了隨時迎接死亡的到來。而他最後悄無聲息的死去,像一片落葉遵循著四時代謝的規律般平常,這樣的結局無疑是現實而尖銳的,阿巴斯會告訴觀眾這不過是一部電影,而王小帥從一開始就告訴大家這不只是一部電影。
王小帥善於在電影中表現個人內心的孤獨感,以及歸宿感的缺乏和安全感的喪失。有人說他的影片裡充滿了絕望,說《極度寒冷》代表著對藝術的絕望。而這部地下電影應該是他最孤獨的一部作品,儘管親情,友情和愛情一次又一次點燃齊雷對於生活的熱忱,但是出於對藝術的忠誠,他依然義無返顧地選擇了一條單行道。他並非是絕望的,只是顯得異常孤獨,正如齊雷的一段自我剖白:“人有的時候心裡會發毛,為什麼你知道嗎?因為要離開他們,你不受他們的影響,他們也影響不了你。這是人心裡特別難受的時候,有一種永別感,因為這次時間太長了,心裡發毛。”
這也正是影片讓人心裡發毛的地方,不是讓觀眾跟隨齊雷去體驗死亡的過程,而是和未死的齊雷一起看到實驗的徹底失敗,看到他的“死”並沒有瓦解任何的體制或者打破任何的規律,看到人們在最短的時間裡讓傷口痊癒,並從容地接受了一個年輕生命的逝去,這個社會在輿論的新鮮感過後給出了一個理智與淡漠的答案,這比齊雷預想的要早得多也容易得多。這種迅速建立起來的新平衡使得齊雷的精神世界失去了平衡。透過迷離的夜色,姐姐在電話那頭的深情呼喚,女友痛苦的思念與自責,導師的偽善與老謀深算,讓他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注定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這種疏離感說服他放棄了再次導入生命,而選擇意志最後的消亡與勝利。從自我毀滅到被毀滅的轉變瞬間,理想與現實同時對他宣判了死刑。
行為藝術本身是通過人去傳達一種觀念。老林,這個道貌岸然的導師在促成齊雷的實驗之後,也不動聲色地完成了他的行為藝術,這個實驗的對象就是齊雷,這是一個偽藝術家利用藝術高尚的幌子完成了一個心胸狹窄的男人對愛情的報復,王小帥借用了這個角色傳達了偽善,欺騙,陰謀和報復的觀念。他成功了,因為他最大程度地孤立了齊雷;他失敗了,因為他準確傳達了他的觀念。這是一個複雜而關鍵的角色,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對齊雷的引導無可厚非,而作為一個嫉妒的男人,他利用了齊雷的單純與信任。由此,與其說影片是在表現一種對藝術絕望的追求,不如說它或多或少地成就了對藝術盲目追求的反諷。
影片中有一個伏筆,是齊雷和女友一起去找半仙算命。“無為叫做死,為為生,無死無生”,就在我們看到齊雷幾乎已經恢復了對現實生活和人類情感的渴望時,這個被老林刻意安排的角色卻最終堅定了齊雷完成夏日冰葬的決心。而影片的最後他再次與齊雷重逢在這個“死後的世界”里,這個謊言在不攻自破的同時也悲哀地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安身立命,也沒有可以被預言的輪迴,對宿命的迷信最終只能是無情地嘲笑了自己的荒唐與無知。而我們面對這個沉睡中的高傲靈魂,除了沉痛的哀悼唯有深深的同情和遺憾。
或許《極度寒冷》是王小帥唯一一部與大城市的夢想無關的作品,但是它確實是關乎青春的,並且以一個生命兩度失去的代價而顯得格外沉重。它的現實性建立在理想化的形式上,它有愛,有溫暖,有信仰,有希望,人類最美好最誠摯的感情都被寄托在這萬家燈火里;但同時它有嫉妒,有虛偽,有不忠,有失落,人性最悲觀最陰暗的一面都隱藏在這蒼茫夜色中。這樣的決裂或許並非為了證明一種勇氣,更多的是讓人看清楚,在邊緣上行走從來就不會有歸屬感,也不會有安全感。
青春的花只開一度,一旦凋零便從此絕版。
評價
影片的前半部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掙扎著的年輕人。齊雷完成了“土葬”、“水葬”、“火葬”,在等待“冰葬”來臨的日子裡,他一直在生與死之間掙扎。他不斷地嘗試感受死亡,他的精神時而焦躁,時而抑鬱,似乎已經無可避免地走上了他的死亡之路。她的姐姐和他的女友努力地試圖挽救他,而他們的努力似乎也收到了成效:齊雷在目睹一位同學跳樓而死後,甚至說出了要放棄“冰葬”的話。堅持或者放棄?正是在這樣的猶豫中,在這樣的掙扎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誠的年輕人,他真誠地思考著生命,思考著生與死的命題。正像他的女友說的,“他是一個真誠的人,沒有一絲雜念”。
正是因為他的這一份真誠,當看到他最終還是走向了“冰葬”,看到他躺在成堆的碎冰中間,看到他被一塊黑布蒙上,看到他在黑布下面艱難地呼吸時,我的心也一陣陣抽緊。
每個生命都自有他的歸宿,我們無需為生命的最終歸宿而悲傷。但是,看著一個生命一步步走向他命定的歸宿的過程則是一種殘忍,尤其是當那個歸宿對大部分人來說都難以接受時。
不幸的是,死去的齊雷又一次復活了。原來,在“冰葬”中假裝死亡只是這個行為藝術的一部分。復活了的齊雷躲在隱蔽的鄉下與他的“導師”談論著他“死後”的反應,問他的畫展來的人多不多,他說他想回家看看,他說他想去看看女友……
他真的回去看了,然後,三個月後,他被發現自殺於一棵老樹下。 但是,他這一次的死已經無法觸動我的心靈。一個曾經在生與死的面前真誠地彷徨著的人,居然利用他的真誠演出一場假死的戲,不去說被欺騙的親友和大眾的感受,首先對自己就是一種不忠。無論是否是受到那個所謂導師的影響,這都是無法原諒的。
也許,作為一個行為藝術家,在“冰葬”中死亡只是一個構成其“藝術作品”的行為之一,所以只要不影響“作品”效果,真死或者假死都沒什麼兩樣;但是,作為一個真誠面對生命困惑的人,一次假死,卻是無法挽救齊雷的靈魂的。
影片以紀錄片風格的形式,講述了行為藝術家齊雷按照四季的更替來演繹了自己的死亡:秋天土葬、冬天誰葬、春天火葬,最後是夏天的冰葬。在這一過程中,他極力讓自己切身體驗死亡,感受最真實的超脫感覺。
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究死亡的境界,這是影片的一個主題。然而,生命於我們只有一次,假如抓住了這次感受死亡的機會,我們也就永遠失去了再次表達死亡之後的感覺的權利了,正因為生存和死亡有著這樣的矛盾,所以活著的我們才會害怕死亡。
1990年後禁片不完全目錄
1990年之後到現在大陸人在大陸拍攝而被大陸禁止的長故事片。這些禁片僅限於長故事片,是因為它是我們在影院中唯一看到的類型,也是因為這一部分有比較多的、成文的法規和政策。紀錄片、短片等作品,由於法規的缺乏,經常談不上被批准,也就不好談被禁止。 | |||
《冬春的日子》 《兒子》[中國大陸電影] 《活著》[電影] 《東宮西宮》 《小武》 《誰見過野生動物的節日》 《鬼子來了》 《動詞變位》 《舊約》 《哭泣的女人》 《陌生天堂》 | 《黃金魚》 《懸戀》 《飛呀飛》 《郵差》[中國] 《處女作》 《紙》 《男男女女》 《站台》 《象與魚》 《任逍遙》 《山青水秀》 | 《藍風箏》 《極度寒冷》 《米》 《速食麵時代》 《律師》[中國電影] 《都市天堂》 《詩意的年代》 《海鮮》 《我們害怕》 《心心》 | 《北京雜種》 《廣場》 《爸爸》[中國] 《迷岸》 《趙先生》 《蘇州河》 《十七歲的腳踏車》 《安陽嬰兒》 《丑角登場》 《陳默與美婷》 |
第六代導演作品集
第六代導演一般是指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90年代後開始執導電影的一批年輕的導演。他們要么極度追求影象本體,要么偏執於寫實形態、關注草根人群,要么堅定的走在商業路線上,幾乎難以象“第五代”那樣整體構建電影精神的統一面貌,所以,他們是抗拒歸納的一代。典型特徵是“叛逆與反思”。 |
《公共場所》| 《東》| 《無用》| 《有一天,在北京》| 《小山回家》| 《嘟嘟》| 《狗的狀況》| 《我們的十年》| 《河上的愛情》| 《媽媽》| 《兒子》[中國大陸電影]| 《極度寒冷》| 《扁擔·姑娘》| 《夢幻田園》| 《二弟》| 《新一年》| 《長大成人》| 《租期》| 《非常夏日》| 《巫山雲雨》| 《秘語十七小時》| 《頭髮亂了》| 《浪漫街頭》| 《再見,我們的1948》| 《上車走吧》| 《誰動了我的幸福》| 《懸戀》| 《風景》| 《蝴蝶的微笑》| 《我睡不著》| 《頤和園》 | 《周末情人》| 《危情少女》| 《雪山義俠》| 《北京,你早》| 《月蝕》| 《驚蟄》| 《愛情麻辣燙》| 《綠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