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海珠是現區名,得名於古代廣州珠江中的海珠石。海珠石與海印石、浮丘石合稱“廣珠三石”,又稱“羊城三石”、“珠江三石”。在古代廣州珠江河段中,海珠石居中,海印石在東,今海印橋、海印公園均因在海印石而得名。浮丘石在西。清代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李調元的《粵東筆記》、范端昂的《粵中見聞》中對“珠江三石”均有記載。
清乾隆年間范端昂的《粵中見聞》記曰“廣城南海中,有片石湧出水面,廣袤數十丈。相傳有賈胡持摩尼球至此,珠飛入水,浦曰沉珠,其石曰海珠”。書中還記述了海珠石上有慈慶寺,種有古榕,清順治年間築有炮台等。宋代時海珠石羊城八景之一,“珠海晴瀾”。
在1990年編纂的《名城廣州常識》一書中的“掌故與傳說”中,以一個古老的神話傳奇故事,記述了海珠石的來源和珠江的得名。
傳說秦漢時期,趙佗在廣州建南越國,他有一顆鎮國之寶,稱陽燧寶珠。趙佗死後這顆寶珠成為陪葬品。當時有一位書生叫崔煒,很想見識一下這顆鎮國寶珠,後來他因請神醫救活了仙女玉京子,仙女為表謝意,讓崔煒到趙佗的墓穴地宮中去探訪,趙佗就把寶珠送給了他。後來,這顆寶珠被一位波斯商人重金購得,取名“摩尼珠”,並準備把這顆寶珠帶回波斯國。有一天,船至廣州城南大江,兩岸風景秀麗,他情不自禁地拿出寶珠欣賞,突然狂風大作,波浪翻滾,寶珠化作一道白光射入江中,變成一塊巨石。到了夜晚,巨石如明珠一樣閃閃發光,人們就把巨石稱為“海珠石”,同時把廣州城南的這條大江稱為“珠江”。
海珠石因長年受泥沙沖積,漸與珠江北岸陸地部分連線,1928年被闢為海珠公園,民國20年(1931)擴築新堤(今沿江西路)時,與珠江北岸連成一片。1932-1933年分別修築建成的海珠路和海珠橋均以此命名。建國後的1960年8月,河南區改名為海珠區,取其“海上明珠”之意。
歷史沿革
1950年7月,將原海珠城內3個區(蒙聖、洪德、海幢)合併,成立河南區人民政府。
1980年7月,改海珠區。
1986年6月,赤崗街和新滘鎮劃入海珠區。
1988年起,廣州市管轄8區4縣8區:越秀區,東山區,海珠區,荔灣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芳村,4縣:番禺縣,花都縣,從化縣,增城縣。
2000年,海珠區共有14個行政街、1個鎮,設389個居民委員會、20個村民委員會。
2001年底,海珠區有16個行政街和1個鎮、418個居民委員會和19個村民委員會。
2005年,設18個行政街、257個社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海珠區轄內有18個行政街和26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8個街道:赤崗街道、新港街道、昌崗街道、江南中街道、濱江街道、素社街道、海幢街道、南華西街道、龍鳳街道、沙園街道、南石頭街道、鳳陽街道、瑞寶街道、江海街道、琶洲街道、南洲街道、華洲街道、官洲街道。
政府駐地海珠區廣州大道南99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珠區位於廣州市區南部。2005年廣州市行政區域規劃調整後,海珠區北部與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隔珠江相鄰,東部、西部、南部分別與黃埔區、荔灣區、番禺區相望。區域的主體為海珠島、河南島。此外還有官洲島和丫髻沙島。海珠區位於東經113°14’-113°23’、北緯23°3’至23°16’之間,四面為珠江廣州河段前、後航道環繞。區域包括海珠島、河南島、東南面的官洲島和南面的丫髻沙島,總面積90.40平方公里。
土地
海珠區地帶性土壤為赤紅壤,母質為砂頁岩,形成砂頁岩赤紅壤。主要分布於赤崗、鳳凰崗、石榴崗等低丘陵上,由於大部分已經人工耕作,土壤性質已發生變化,一部分成為菜園果園,一部分成為城市建築用地。平原區域的土壤為三角洲沉積土,經長期人工耕作,土壤熟化程度高,地勢較高的成為果園、菜地,其次為菜田,地勢低洼者為菜塘。區內的森林植被主要是分布在村落附近台地上的雜木和人工栽種的馬尾松林、小葉桉林、台灣相思林、竹林和一些被稱作“風水林”的樹木。
氣候
海珠區年平均氣溫23.6℃,較2015年偏高0.4℃。年內氣溫冷熱異常,各月變化幅度大,1月平均氣溫僅15.8℃(最冷),8月平均氣溫高達29.5℃(最熱)。年高溫日數為23天;年最高氣溫為37.5℃,出現在8月9日;年最低氣溫為7.2℃,出現在3月1日。
水文
海珠區由珠江水系廣州河段前、後航道環繞。北支稱前航道,由白鵝潭往東至黃埔區;南支稱後航道,包括南河水道、瀝滘水道、官洲水道,由白鵝潭往南經洛溪大橋、官洲沙至黃埔區。海珠區內的水網則自成體系,主要由三大水網系統組成。
自然資源
森林植被
海珠區內的森林植被主要是分布在村落附近台地上的雜木和人工栽種的馬尾松林、小葉桉林、台灣相思林、竹林和一些被稱作“風水林”的樹木。
(一)雜木林
這類林木主要生長在漱珠崗低緩崗地和台地上,常綠闊葉樹為主的次生林。樹種主要是潺膠木、破布葉、陰香、朴樹、鹽膚木等。也有一些人工栽培的鳳凰木、銀合歡等混生,林下灌木有九節木、算盤子、羅傘樹、了哥王、黑面神等。草本植物有土牛膝、地膽頭、野莧、鳳尾蕨、腎蕨等。
(二)馬尾松林
主要分布在侖頭、北山等崗地。喬木以馬尾松為主,林下灌木稀疏,以桃金孃、野牡丹、白背葉、算盤子、黃牛木等為主。草本植物常見的有芒箕、鷓鴣草、野古草等。
(三)小葉桉林
主要分布在北山、黃埔、赤沙等崗地,林下灌木主要有桃金孃、崗松、梅葉冬青、山芒麻、金纓子等,草本植物有鹹蝦花、鬼針草、鴨嘴草、狗尾草等。
(四)台灣相思林
主要分布在琶洲、石榴崗等崗地。林下灌木有山芝麻、馬纓丹、排錢草等,草本植物有馬鞭草、土荊芥、海芋、蟋蟀草等。
(五)竹林
主要分布於赤沙、北山、侖頭、官洲、琶洲、紅衛、鳳和、石溪等村,其中以赤沙、官洲較多。常見的是粉單竹、勒竹、撐篙竹、青皮竹等。此外,曉港公園竹樹品種達103種。
庭園植被
主要有喬木樹種榕樹、大葉榕、木棉、南洋杉、樟樹、陰香、鳳凰木、白蘭花、木麻黃、桉樹、紫薇、肢腸樹、假檳榔、南洋楹、石粟、羅漢松等。灌木主要有桂花、茶花、含笑、黃蟬、大紅花等20多種。草本花卉有長春花、金粟蘭、蘭花、龍吐珠、五色椒、百日紅、夜合、秋海棠、仙人掌等。藤本植物有爆仗花、綠蘿、使君子、爬牆虎、夜來香等。
人口民族
2015年末,海珠區戶籍人口為101.05萬人,常住人口為161.37萬人,主體民族漢族,少數有民族蒙古族(239人)、回族(1437人)、藏族(64人)、維吾爾族(33人)、苗族(976人)、彝族(91人)、壯族(4735人)、布依族(113人)、朝鮮族(105人)、滿族(1102人)、侗族(345人)、瑤族(1089人)、白族(74人)、土家族(807人)、哈尼族(9人)、傣族(16人)、黎族(184人)、傈僳族(2人)、佤族(6人)、畲族(169人)、高山族(7人)、拉祜族(1人)、水族(6人)、東鄉族(1人)、納西族(8人)、景頗族(12人)、柯爾克孜族(3人)、土族(61人)、達斡爾族(8人)、仫佬族(44人)、羌族(1人)、布朗族(2人)、撒拉族(5)、毛南族(16)、仡佬族(45)、錫伯族(12)、阿昌族(2)、普米族(2)、怒族(2)、俄羅斯族(2人)、鄂溫克族(2人)、京族(5人)、鄂倫春族(1人)、基諾族(1人)。海珠區有少數民族戶籍人口約1萬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約1.6萬人。
政治
書記:馬正勇
副書記:李海洲、潘瑞雄
常委:馬紅安、聶磊、許芳、盧兆華、陸世澤、羅光華、邱培藩
經濟
綜述
2017年,海珠區生產總值達到1737.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0.63億元,下降8.3%;第二產業增加值247.36億元,增長39.2%;第三產業增加值1489.94億元,增長2.5%。經濟密度達19.22億元/平方公里。
2017年,海珠區稅收總收入211.23億元,增長18.1%。其中,國稅收入118.29億元,增長42.6%,地稅收入92.94億元,下降3.1%。按稅種分,企業所得稅60.60億元,增長28.3%;增值稅75.97億元,增長52.9%;營業稅4.08億元,下降69.0%。海珠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1.01億元,比2016年收入實績增長2.0%(按可比口徑增長8.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33.13億元,增長13.1%,非稅收入17.88億元,下降13.6%。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42億元,增長10.6%。
第一產業
2017年,海珠區農業總產值1.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3.7%。全年蔬菜產量1.16萬噸,下降23.8%;水果產量0.61萬噸,增長11.3%;水產品產量0.23萬噸,增長1.3倍。
第二產業
2017年,海珠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309.62億元,增長102.3%。產銷情況良好,產品銷售率為98.8 %。
第三產業
2017年,海珠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81.29億元,增長8.0%。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6260.68億元,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88.00億元,增長1.5%,其中住宿業營業額37.57億元,下降1.9%,餐飲業營業額150.43億元,增長2.3%。
社會事業
社區衛生
截至2018年12月,海海珠區轄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65間,其中三甲醫院10間。我區轄內醫療機構現有床位數10282張,位於全市第3位。區屬醫療衛生機構20間,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間,專科醫院3間(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醫院、區口腔醫院)、區衛生監督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社區衛生髮展指導中心(區醫管中心)各1間。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海珠區共有區屬公辦中國小、幼稚園103所,其中,公辦中學22所(含區屬職業中學海珠商務職業學校)、公辦國小70所,幼稚園11所(專指區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幼稚園);公辦特殊教育學校1所;民辦學校共299所,其中中等職業學校1所、中國小29所、幼稚園145所、培訓機構124所。2015年海珠區國小招生14976人,國中招生10320人,高中招生4676人。
就業服務
截至2015年,海珠區人社局幫助2.99萬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舉辦各類招聘會57場(其中就業專場招聘會16場),海珠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100%。幫扶各類就業困難群體實現就業,申報公益性崗位8919個,全區享受各類資助26.71萬人次,資助金額達1.33億元。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累計5.05萬人,已就業3.65萬人,就業率72.41%。就業困難人員(即原“4050”人員)就業率70.18%,特困人員就業率100%,“零就業家庭”1人以上就業率100%。
交通
海珠區是廣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縣,和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重要通道。區內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僅是廣州市區內的重要水路航道,還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內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區內有客運貨運碼頭,船舶可直達汕頭、海口、三亞、廈門等沿海城市。陸路有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路網遍布海珠區,12座跨江大橋與市內各區相連,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和華南大疲乏橫貫海珠區,廣州捷運2號線、廣州捷運3號線、廣州捷運4號線、廣州捷運8號線、廣佛線、廣州捷運APM線通過行政區。
風景名勝
海珠湖 海珠區新滘路南北一帶,海珠湖是集雨洪調蓄、雨洪利用、引水補水、生態景觀、被譽為廣州的中軸綠心。 | 海珠湖 |
鄧世昌紀念館 海珠區寶崗大道龍珠直街龍涎里2號,鄧世昌紀念館其主體建築鄧氏宗祠,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為民族英雄鄧世昌的祖祠。鄧世昌紀念館展覽內容充實,配以實物、場景復原、仿舊文獻,運用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形象地展現了鄧世昌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 鄧世昌紀念館 |
純陽觀 海珠區新港西五鳳村漱珠崗,純陽觀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是與三元宮齊名的廣州市兩大道觀之一,是集自然風景,嶺南園林,文物保護,歷史人物和宗教文化於一體的道教活動場所。現僅存山門、靈官殿、大殿、拜亭、朝斗台及李明徹墓。 | 純陽觀 |
海珠濕地 海珠濕地位於廣州市中心城區,海珠區東南部,被稱為廣州市的“南肺”和“腎”,主要包括萬畝果園、海珠湖及相關河涌39條,總用地面積約800公頃,水域面積達377公頃,是珠三角河涌濕地、城市內湖濕地與半自然果林鑲嵌交混的複合濕地生態系統海珠濕地一起示範區是海珠濕地核心區和國家級生態濕地示範區,用地面積約70公頃,包括親水花溪、果林棧道、花洲古渡等主要景點。 | 海珠濕地 |
雙塔輝映 廣州塔矗立在廣州城市新中軸線與珠江景觀線的交匯處,與海心沙、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高約450米,天線桅桿高160米,以總高度600米的優勢。赤崗塔建於明代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是樓閣式磚塔,是廣州明代石雕佳作廣州明代對外交往的寶貴文物。 | 海珠區 |
廣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廣州市 | 越秀區 | 荔灣區 | 海珠區 | 天河區 | 白雲區 | 黃埔區 | 番禺區 | 花都區 | 南沙區 | 蘿崗區 | 增城市 | 從化市 |
深圳市 | 福田區 | 羅湖區 | 南山區 | 寶安區 | 龍崗區 | 鹽田區 | 光明新區 | 坪山新區 |
珠海市 | 香洲區 | 斗門區 | 金灣區 | 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
汕頭市 | 金平區 | 濠江區 | 龍湖區 | 潮陽區 | 潮南區 | 澄海區 | 南澳縣 |
韶關市 | 湞江區 | 武江區 | 曲江區 | 樂昌市 | 南雄市 | 始興縣 | 仁化縣 |翁源縣 | 新豐縣 | 乳源瑤族自治縣 |
佛山市 | 禪城區 | 南海區 | 順德區 | 三水區 | 高明區 |
江門市 | 蓬江區 | 江海區 | 新會區 | 恩平市 | 台山市 | 開平市 | 鶴山市 |
湛江市 | 赤坎區 | 霞山區 | 坡頭區 | 麻章區 | 吳川市 | 廉江市 | 雷州市 | 遂溪縣 | 徐聞縣 | 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茂名市 | 茂南區 | 茂港區 | 化州市 | 信宜市 | 高州市 | 電白縣 |
肇慶市 | 端州區 | 鼎湖區 | 高要市 | 四會市 | 廣寧縣 | 懷集縣 | 封開縣 | 德慶縣 |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惠州市 | 惠城區 | 惠陽區 | 博羅縣 | 惠東縣 | 龍門縣 | 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 仲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梅州市 | 梅江區 | 興寧市 | 梅縣 | 大埔縣 | 豐順縣 | 五華縣 | 平遠縣 | 蕉嶺縣 |
汕尾市 | 陸豐市 | 海豐縣 | 陸河縣 | 紅海灣經濟開發試驗區 | 華僑管理區 |
河源市 | 源城區 | 紫金縣 | 龍川縣 | 連平縣 | 和平縣 | 東源縣 |
陽江市 | 江城區 | 陽春市 | 陽西縣 | 陽東縣 |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海陵島經濟開發試驗區 | 崗僑管理區 |
清遠市 | 清城區 | 英德市 | 連州市 | 佛岡縣 | 陽山縣 | 清新縣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連南瑤族自治縣 |
東莞市 | |
中山市 | |
潮州市 | 湘橋區 | 潮安縣 | 饒平縣 | 楓溪區 |
揭陽市 | 榕城區 | 普寧市 | 揭東縣 | 揭西縣 | 惠來縣 | 東山區 | 揭陽經濟開發試驗區 | 普寧華僑管理區 | 大南山華僑管理區 |
雲浮市 | 雲城區 | 羅定市 | 雲安縣 | 新興縣 | 鬱南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