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光祿大夫,官名。大夫為皇帝近臣,分為中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無固定員數,亦無固定職務,依皇帝詔命行事。漢武帝太初元年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為掌議論之官,大夫中以光祿大夫最顯要。西漢後期,九卿等高官多由光祿大夫升遷上來。隋煬帝以九大夫和“八尉” 構成本階,九大夫即:光祿大夫,從一品;左光祿大夫,正二品;右光祿大夫,從二品;金紫光祿大夫,正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正議大夫,正四品;通議大夫,從四品;朝請大夫,正五品;朝散大夫,從五品。至唐、宋以後成階官之名,為從二品官員。元、明又升為從一品,清代順治年間文職正從一品均稱光祿大夫,在光祿大夫前加“特進”二字,為正一品官,是文臣中的最高階官,相當於現今的國策顧問。 官名。秦有中大夫,為郎中令屬官。漢改郎中令為光祿勛,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為比二千石,員額無定,掌論議應對,在諸大夫中地位最尊,及至東漢,因權臣不復寇此銜,漸成宋散之職。魏、晉以後,作為加官與褒贈之官。晉於光祿大夫之外,又添置左右光祿大夫。左右光祿大夫金章紫綬,與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者,品秩第二;光祿大夫銀章青綬者品秩第三。自此又有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的名號。隋、唐、宋均用作文散官稱號。隋光祿大夫從一品,左右光祿大夫分別為正二品、從三品。金紫正三,,銀青從三。唐光祿大夫從二品,金紫正三品,銀青從三品。宋光祿大夫從一品,紫金光祿大夫正二品,銀青光祿大夫為從二品。金、元升金紫、銀青於光祿大夫之上。明特進光祿大夫正一品,光祿大夫從一品、清光祿大夫正一品。清袁賦誠《睢陽袁氏家譜》:“於天啟六年起升兵部右侍郎,隨轉左侍郎,未一載,以忤逆璫加(袁可立)本部尚書致仕。後以子樞贈正治上卿資政大夫,再贈光祿大夫。”
文獻記載
漢書百官表曰:光祿勛屬官有大夫,掌論議。
漢官解詁曰:武帝以中大夫為光祿大夫,與博士俱
○原訛慎,據馮校本改。
以儒雅之選,異官通職,周官所謂聯者也,溫故知新,率由舊章,皆能分明古今,辯舊聞者也。
《漢官儀》曰: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不言屬光祿,光祿勛門外特施行馬,以旌別之。
百官表注曰:光祿大夫,古官也,銀章青綬,詩云,三事大夫,莫不夙夜,職掌言議,毗亮論道,獻可替不,讚揚德化,《漢書》曰:杜陵王仲翁,出入蒼頭廬兒,傳呼甚寵。
又曰:元帝以少傅周堪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領尚書事。
又曰:谷永既為大將軍鳳說,能實最高,由是擢為光祿大夫。
《東觀漢記》曰:張湛為光祿大夫,數陳政,常乘白馬,光武每有異政,輒曰:白馬生且復諫矣。
《魏志》曰:黃初四年,光祿大夫楊彪,詔給吏卒,門施行馬。
樊英別傳曰:詔書告南陽太守曰:五官中郎將樊英,委榮辭祿,不降其節,今以英為光祿大夫,賜歸家,所在縣谷千斛,常以八月,致牛一頭,酒三斛。
【表】梁丘遲為柳僕射讓光祿表曰:竊聞敬孫以規獻為職,彝品常貴,飛翠鳴玉,升降禁門,臣以痁疾,豈伊或忝,匪稱其服,終朝三褫,近取諸身,皎日非喻,臣之庸薄,文塵物論,假以克壯,報效無階,而嬰離沉痼,日月滋甚,聖朝留簪履之舊愍,降帷蓋之餘矜,榮不徒行,事存寵渥。
【詩】魏陳王曹植光祿大夫荀侯誄曰: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欷沾纓,機女投杼,農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馬悲鳴而倚衡。
清朝官職一覽
太師 太傅 太保 光祿大夫 殿閣大學士 領侍衛內大臣 掌鑾儀衛事大臣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 內大臣 將軍 都統 提督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內務府總管 總督 總兵 內閣學士 巡撫 副將 一等侍衛 參將 游擊 大理寺少卿 二等侍衛 佐領 都司 宣慰使司 同知 內閣侍讀學士 翰林院侍讀學士 侍講學士 國子監祭酒 知府 宣撫使司宣撫使 宣慰使司副使 防禦 千戶 員外郎 知州 安撫使 招討使 內閣侍讀 通判 親軍校 前鋒校 護軍校 驍騎校 長官 百戶 理問 州同 翰林院編修 知事 贊禮郎 訓導 知縣 把總 中書科中書 內閣中書 州判 七品典儀 盛京遊牧副尉 司務 五經博士 府經歷 縣丞 教諭 司書 序班 博士 巡檢 典史 驛丞 牐官 百長 土舍 土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