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科中書
前清優廩生、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優等畢業、奉旨獎給舉人出身、儘先補用中書科中書、簽改農工商部七品小京官,歷充學部圖書局編輯員、湖南西路駐省公立中學堂監督、廣西學務公所專門圖書普通各科科長、都督府一等課員、師範學校校長、湖南督軍署書記官.
記載
祖父向忠宸(?—1894),字楓林。家黔陽山中,為沅潕合流處。山川盤郁,靈秀獨絕。
父向信梅(1857—?),字鼎丞,貢生、直隸州州判、誥授奉直大夫。著有《籌邊策》。清同治十三年(1874),十七歲,入邑庠。即家設塾援徒,謀衣食以養親。清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賜進士出身、禮部侍郎、前翰林院編修侯官張亨嘉為湖南學政,督學湖南。向信梅以廩膳生應童子試,屢列前優等。光緒三十三年(1907)丁未三月十五日,向信梅撰《向忠宸妣王老孺人行述》。
向同鋆,字葆生。前清優廩生、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優等畢業、奉旨獎給舉人出身、儘先補用中書科中書、簽改農工商部七品小京官,歷充學部圖書局編輯員、湖南西路駐省公立中學堂監督、廣西學務公所專門圖書普通各科科長、都督府一等課員、師範學校校長、湖南督軍署書記官、湘岸榷運總局秘書。回鄉後,任黔陽縣教育局長。
清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賜進士出身、禮部侍郎、前翰林院編修侯官張亨嘉為湖南學政,督學湖南。向信梅以廩膳生應童子試,屢列前優等。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壬寅正月二十五日,向同鋆子向培楠誕生。向同鋆奉調赴省,遂肄業京師大學堂。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癸卯,闈後,向同鋆奉旨獎給舉人出身,歸黔城省親。回北京後,儘先補用中書科中書、簽改農工商部七品小京官。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乙巳十月二十三日,向同鋆子向培楠卒,葬黔城東郊外叢塟處。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丁未三月十五日,賜進士出身、禮部侍郎、前翰林院編修、湖南學政侯官張亨嘉撰《向忠宸側室周太宜人墓志銘》。特授黔陽縣儒學教諭湘潭黃金鑾(字庚元)撰《向忠宸行述》。向信梅為撰《向忠宸妣王老孺人行述》。向信梅五十歲。向同鋆自京師大學堂師範館優等畢業。南鏇黔城。向同鋆北游燕趙、南踰五嶺,奔走衣食,變亂頻仍。
清宣統二年(1910)庚戌,向同鋆捧部檄赴廣西。懼客桂林久,承父母之命,置側室。十二月初六日,向同鋆女向培蓴(字樾卿)誕生黔城。
清宣統三年(1911)辛亥,向同鋆子向天祐誕生桂林。
民國二年(1913)癸丑十月二十一日,向同鋆女向培蔭(字樾卿)誕生桂林。五月後,向培蔭隨母周氏歸黔城。
民國七年(1918)戊午五月十二日,向同鋆女向培蔭以病急死。向培蔭死之日,向同鋆岳母來黔城,向培蔭尚迎候堂下。向培蔭卒後,葬黔城東郊外。
民國九年(1920)庚申三月十九日,向同鋆女向培蓴卒,葬五里坪向家山。
民國十年(1921)辛酉三月十五日,向同鋆為亡兒向培楠及亡女向培蓴、培蔭撰壙誌。
民國十一年(1922)壬戌夏五月,向同鋆在長沙鹺廨。五月二十三日,謝祖乾五十初度,在蘇園大宴賓客。參加壽筵的有南社詩人鳳凰田名瑜、芷江書畫家曾淡人、詩人居士李永瀚,及黔陽宿儒向同鋆、危耀奎、楊蔭樾、馮家澤等並族紳謝祖禹、謝祖濂、謝基文、謝基夏等。邱國軒亦來參加壽筵。謝祖乾有《五十初度書懷》八首。向同鋆作有五律《贈謝君蘭圃五十初度》:“龍標高雅士,獨守謝公賢。三絕詩書畫,一春山水田。才華含不露,道德老尤堅。並世真無幾,臨風憶鄭虔。”向同禎任黔陽縣女子學校職員。
民國十八年(1929)己巳十二月,黔陽縣縣長田名瑜,與黔陽縣教育局長向同鋆等一起,捐資興學,將光緒末葉之黔陽縣城區的考棚舊址,設立黔陽縣初等國小。湖南省警備司令官陳漢章亦捐資助喜。
清朝官職一覽
太師 太傅 太保 光祿大夫 殿閣大學士 領侍衛內大臣 掌鑾儀衛事大臣 少師 少傅 少保 太子太師 太子太傅 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 內大臣 將軍 都統 提督 太子少師 太子少傅 太子少保 內務府總管 總督 總兵 內閣學士 巡撫 副將 一等侍衛 參將 游擊 大理寺少卿 二等侍衛 佐領 都司 宣慰使司 同知 內閣侍讀學士 翰林院侍讀學士 侍講學士 國子監祭酒 知府 宣撫使司宣撫使 宣慰使司副使 防禦 千戶 員外郎 知州 安撫使 招討使 內閣侍讀 通判 親軍校 前鋒校 護軍校 驍騎校 長官 百戶 理問 州同 翰林院編修 知事 贊禮郎 訓導 知縣 把總 中書科中書 內閣中書 州判 七品典儀 盛京遊牧副尉 司務 五經博士 府經歷 縣丞 教諭 司書 序班 博士 巡檢 典史 驛丞 牐官 百長 土舍 土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