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帝

齊明帝

齊明帝,即蕭鸞(公元494年登基——公元498年去位)。公元479年,蕭道成代宋稱帝,改國號齊,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共歷七帝,凡二十四年。為了與北朝的北齊區別,故史稱南齊。又因皇室姓蕭,也稱蕭齊。領右軍將軍。受遺詔輔政,連續廢殺二帝,自即帝位。魏占雍州漢水以北五郡。在位時,殺高帝、武帝子孫幾盡。

人物介紹

齊明帝齊明帝

蕭鸞少年喪父,由叔父蕭道成撫養,蕭道成對其視若己出。劉宋泰豫元年(472年),蕭鸞擔任安吉令,以嚴格而聞名。補武陵王左常侍,不拜。元徽二年(474年),為永世令。升明二年(478年),為邵陵王安南記室參軍,未拜,後遷寧朔將軍、淮南、宣城太守。不久進號輔國將軍。齊高帝蕭道成即位,遷侍中,封西昌侯。建元二年(480年),為持節、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冠軍將軍、郢州刺史,進號征虜將軍。齊武帝蕭賾即位,轉度支尚書,領右軍將軍。永明元年(483年),遷侍中,領驍騎將軍。轉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二年(484年),出為征虜將軍、吳興太守。四年(486年),遷中領軍,常侍並如故。五年(487年),為持節、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七年(489年),為尚書右僕射。八年(490年),加領衛尉。十年(492年),轉左僕射。十一年(493年),領右衛將軍。

蕭賾臨終時以蕭鸞為侍中、尚書令,輔佐皇太孫蕭昭業。尋加鎮軍將軍,給班劍二十人。隆昌元年(494年),即本號為大將軍。自從文惠太子蕭長懋於永明十一年(493年)死後,蕭鸞便有爭奪帝位的野心。蕭鸞於隆昌元年(494年)廢殺蕭昭業,改立其弟蕭昭文 。不久又廢蕭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

蕭鸞即位後,猜忌宗室,信用典簽,監視諸王;並且在任期間屠殺宗室,蕭道成與蕭賾的子孫都被蕭鸞誅滅[1]。蕭鸞任內長期深居簡出,要求節儉,停止邊地向中央的進獻,並且停止不少工程。蕭鸞晚年病重,相當崇信道教與厭勝之術,將所有的服裝都改為紅色;蕭鸞還特地下詔向官府徵求銀魚以為藥劑,外界才知道蕭鸞患病。永泰元年(498年),蕭鸞病死,年四十七歲,謚為明皇帝,廟號高宗,葬於興平陵。

歷史記載

齊明帝齊明帝

南齊書 本紀第六 明帝:

高宗明皇帝諱鸞,字景棲,始安貞王道生子也。小諱玄度。少孤,太祖撫育,恩過諸子。宋泰豫元年,為安吉令,有嚴能之名。補武陵王左常侍,不拜。元徽二年,為永世令。升明二年,為邵陵王安南記室參軍,未拜,仍遷寧朔將軍、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尋進號輔國將軍。太祖踐阼,遷侍中,封西昌侯,邑千戶。建元二年,為持節、督郢州司州之義陽諸軍事、冠軍將軍、郢州刺史,進號征虜將軍。世祖即位,轉度支尚書,領右軍將軍。永明元年,遷侍中,領驍騎將軍。王子侯舊乘纏帷車,高宗獨乘下帷,儀從如素士。公事混撓,販食人擔火誤燒牛鼻,豫章王白世祖,世祖笑焉。轉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清道而行,上甚悅。二年,出為征虜將軍、吳興太守。四年,遷中領軍,常侍並如故。五年,為持節、監豫州郢州之西陽司州之汝南二郡軍事、右將軍、豫州刺史。七年,為尚書右僕射。八年,加領衛尉。十年,轉左僕射。十一年,領右衛將軍。世祖遺詔為侍中、尚書令,尋加鎮軍將軍,給班劍二十人。隆昌元年,即本號為大將軍,給鼓吹一部,親兵五百人。尋又加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鬱林王廢,海陵王立,為使持節、都督揚南徐二州軍事、驃騎大將軍、錄尚書事、揚州刺史,開府如故,增班劍為三十人,封宣城郡公,二千戶。鎮東府城。給兵五千人,錢二百萬,布千匹。九江作難,假黃皞,事寧,表送之。尋加黃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傅,領大將軍、揚州牧,增班劍為四十人,給幢絡三望車,前後部羽葆鼓吹,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置左右長史、司馬、從事中郎、掾、屬各四人,封宣城王,邑五千戶,持節、侍中、中書監、錄尚書並如故。未拜,太后令廢海陵王,以上入纂太祖為第三子,群臣三請,乃受命。

建武元年冬,十月,癸亥,即皇帝位。詔曰:“皇齊受終建極,握鏡臨宸,神武重輝,欽明懿鑠,七百攸長,盤石斯固。而王度中蹇,天階薦阻,嗣命多違,蕃釁孔棘,宏圖景歷,將墜諸淵。宣德皇后遠鑒崇替,憲章舊典,疇咨台揆,允定靈策,用集寶命於予一人。猥以虛薄,纘承大業,仰系鴻丕,顧臨兆民,永懷先構,若履春冰,寅憂夕惕,罔識攸濟,思與萬國播此惟新。大赦天下,改元。宿衛身普轉一階,其余文武,賜位二等。逋租宿責,換負官物,在建武元年以前,悉原除。劫賊余口在台府者,可悉原放。負釁流徙,並還本鄉。”太尉王敬則為大司馬,司空陳顯達為太尉,尚書令王晏加驃騎大將軍,中領軍蕭諶為領軍將軍、南徐州刺史,皇子寶義為揚州刺史,中護軍王玄邈為南兗州刺史,新除右將軍張瑰為右光祿大夫,平北將軍王廣之為江州刺史。乙丑,詔斷遠近上禮。丁卯,詔“自今雕文篆刻,歲時光新,可悉停省。蕃牧守宰,或有薦獻,事非任土,嚴加禁斷。”追贈安陸昭侯緬為安陸王。己巳,以安陸侯子寶晊為湘州刺史。詔曰:“頃守職之吏,多違舊典,存私害公,實興民蠹。今商旅稅石頭後渚及夫鹵借倩,一皆停息。所在凡厥公宜,可即符斷。主曹詳為其制,憲司明加聽察。”十一月,癸酉,以西中郎長史始安王遙光為揚州刺史,晉壽太守王洪範為青、冀二州刺史,尚書令王晏領太子少傅。甲戌,大司馬尋陽公王敬則等十三人進爵邑各有差。詔省新林苑,先是民地,悉以還主,原責本直。庚辰,立皇子寶義為晉安王,寶玄為江夏王,寶源為廬陵王,寶夤為建安王,寶融為隨郡王,寶攸為南平王。甲申,詔曰:“邑宰祿薄俸微,不足代耕,雖任土恆貢,亦為勞費,自今悉斷。”又詔“宣城國五品以上,悉與滿敘。自此以下,皆聽解遣。其欲仕,適所樂。”乙酉,追尊始安貞王為景皇,妃為懿後。丙戌,以輔國將軍聞喜公遙欣為荊州刺史,寧朔將軍豐城公遙昌為豫州刺史。丁亥,詔“細作中署、材官、車府,凡諸工,可悉開番假,遞令休息”。戊子,立皇太子寶卷,賜天下為父後者爵一級,孝子順孫、義夫節婦,普加甄賜明揚。表其衡閭,賚以束帛。己丑,詔“東宮肇建,遠近或有慶禮,可悉斷之。”壬辰,以新除征虜將軍江夏王寶玄為郢州刺史。永明中,御史中丞沈淵表百官年登七十,皆令致仕,並窮困私門。庚子,詔曰:“日者百司耆齒,許以自陳,東西二省,猶沾微俸,辭事私庭,榮祿兼謝,興言愛老,實有矜懷。自縉紳年及,可一遵永明七年以前銓敘之科。”上輔政所誅諸王,是月復屬籍,各封子為侯。

十二月,壬子,詔曰:“上覽易遺,下情難達,是以甘棠見美,肺石流詠。自月一視黃辭,如有含枉不申、懷直未舉者,蒞民之司,並任厥失。”

二年春,正月,辛未,詔“京師繫囚殊死,可降為五歲刑,三署見徒五歲以下,悉原散。王公以下,各舉所知。隨王公卿士,內外群僚,各舉朕違,肆心極諫。”索虜寇司、豫、徐、梁四州。壬申,遣鎮南將軍王廣之督司州征討,右衛將軍蕭坦之督徐州征討,尚書右僕射沈文季督豫州征討。己卯,詔京師二縣有毀發墳壠,隨宜修理。又詔曰:“食惟民天,義高姬載,蠶實生本,教重軒經。前哲盛范,後王茂則,布令審端,鹹必由之。朕肅扆岩廊,思弘風訓,深務八政,永鑒在勤,靜言日昃,無忘寢興。守宰親民之主,牧伯調俗之司,宜嚴課農桑,罔令游惰,揆景肆力,必窮地利,固修堤防,考校殿最。若耕蠶殊眾,具以名聞;游怠害業,即便列奏。主者詳為條格。”乙未,虜攻鍾離,徐州刺史蕭惠休破之。丙申,加太尉陳顯達使持節、都督西北征討諸軍事。丁酉,內外纂嚴。

三月,戊申,詔“南徐州僑舊民丁,多充戎旅,蠲今年三課。”己未,司州刺史蕭誕與眾軍擊虜,破之。詔“雍、豫、司、南兗、徐五州遇寇之家,悉停今年稅調。其與虜交通,不問往罪。”丙寅,停青州麥租。虜自壽春退走。甲申,解嚴。夏,四月,己亥朔,詔“三百里內獄訟,同集京師,克日聽覽。此以外委州郡訊察。三署徒隸,原遣有差。”索虜圍漢中,梁州刺史蕭懿拒退之。己未,以新除黃門郎裴叔業為徐州刺史。

齊明帝畫像齊明帝畫像

五月,甲午,寢廟成,詔“監作長帥,可賜位一等,役身遣假一年,非役者蠲租同假限。”六月,壬戌,誅領軍將軍蕭諶、西陽王子明、南海王子罕、邵陵王子貞。乙丑,以右衛將軍蕭坦之為領軍將軍。秋,七月,辛未,以右將軍晉安王寶義為南徐州刺史。壬申,以冠軍將軍梁王為司州刺史。辛卯,以氐楊馥之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八月,丁未,以右衛將軍廬陵王寶源為南兗州刺史。庚戌,以新除輔國將軍申希祖為兗州刺史。九月,己丑,改封南平王寶攸為邵陵王,蜀郡王子文為西陽王,廣漢王子峻為衡陽王,臨海王昭秀為巴陵王,永嘉王昭粲為桂陽王。冬,十一月,丁卯,詔曰:“軌世去奢,事殷哲後,訓物以儉,理鏡前王。朕屬流弊之末,襲澆浮之季,雖恭已弘化,刻意隆平,而禮讓未興,侈華猶競。永覽玄風,兢言集愧,思所以還淳改俗,反古移民。可罷東田,毀興光樓。”並詔水衡量省御乘。己卯,納皇太子妃褚氏,大赦。王公已下,班賜各有差。斷四方上禮。

十二月,丁酉,詔曰:“舊國都邑,望之悵然。況乃自經南面,負扆宸居,或功濟當時,德覃一世,而塋壠欑穢,封樹不修,豈直嗟深牧豎、悲甚信陵而已哉?昔中京淪覆,鼎玉東遷,晉元締構之始,簡文遺詠在民,而松門夷替,埏路榛蕪。雖年代殊往,撫事興懷。晉帝諸陵,悉加修理,並增守衛。吳、晉陵二郡失稔之鄉,蠲三調有差。”

三年春,正月,丁卯,以陰平王楊炅子崇祖為沙州刺史,封陰平王。北中郎將建安王寶夤為江州刺史。己巳,詔申明守長六周之制。乙酉,詔“去歲索虜寇邊,緣邊諸州郡將士有臨陣及疾病死亡者,並送還本土。”

三月,壬午,詔“車府乘輿有金銀飾校者,皆剔除。”夏,四月,虜寇司州,戍兵擊破之。

五月,己巳,以征虜將軍蕭懿為益州刺史,前軍將軍陰廣宗為梁、南秦二州刺史,前新除寧州刺史李慶宗為寧州刺史。秋,九月,辛酉,以冠軍將軍徐玄慶為兗州刺史。冬十月,以輔國將軍申希祖為司州刺史。閏十二月,戊寅,皇太子冠,賜王公以下帛各有差,為父後者賜爵一級。斷遠近上禮。又詔“今歲不須光新,可以見錢為百官供給。”

四年春,正月,庚午,大赦。詔曰:“嘉肴停俎,定方旨於必甘;良玉在攻,表圭璋於既就。是以陶鈞萬品,務本為先;經緯九區,學斅為大。往因時康,崇建庠序,屯虞薦有,權從省廢,謳誦寂寥,倏移年稔,永言古昔,無忘旰昃。今華夏鳷安,要荒慕向,締修東序,實允適時。便可式依舊章,廣延國胄弘敷景業,光被後昆。”壬寅,詔“民產子者,蠲其父母調役一年,又賜米十斛。新婚者,蠲夫役一年”。丙辰,尚書令王晏伏誅。

二月,甲子,以左僕射徐孝嗣為尚書令,征虜將軍蕭季敞為廣州刺史。三月,乙未,右僕射沈文季領護軍將軍。秋,八月,追尊景皇所生王氏為恭太后。索虜寇沔北。冬,十月,又寇司州。甲戌,遣太子中庶子梁王、右軍司馬張稷討之。

十一月,丙辰,以氐楊靈珍為北秦州刺史、仇池公、武都王。丁亥,詔“所在結課屋宅田桑,可詳減舊價。”十二月,甲子,以冠軍將軍裴叔業為豫州刺史,冠軍將軍徐玄慶為徐州刺史,寧朔將軍左興盛為兗州刺史。丁丑,遣度支尚書崔慧景率眾救雍州。

永泰元年春,正月,癸未朔,大赦。逋租宿債在四年之前,皆悉原除。中軍大將軍徐孝嗣即本號,開府儀同三司。沔北諸郡為虜所侵,相繼敗沒。乙巳,遣太尉陳顯達持節救雍州。丁未,誅河東王鉉、臨賀王子岳、西陽王子文、衡陽王子峻、南康王子珉、永陽王子珉、湘東王子建、南郡王子夏、桂陽王昭粲、巴陵王昭秀。二月,癸丑,遣左衛將軍蕭惠休假節援壽陽。辛未,豫州刺史裴叔業擊虜於淮北,破之。辛巳,平西將軍蕭遙欣領雍州刺史。

三月,丙午,蠲雍州遇虜之縣租布。戊申,詔曰:“仲尼明聖在躬,允光上哲,弘厥雅道,大訓生民,師範百王,軌儀千載。立人斯仰,忠孝攸出,玄功潛被,至德彌闡。雖反袂遐曠,而祧薦靡闕,時祭舊品,秩比諸侯。頃歲以來,祀典陵替,俎豆寂寥,牲奠莫舉,豈所以克昭盛烈,永隆風教者哉!可式循舊典,詳復祭秩,使牢餼備禮,欽饗兼申。”夏,四月,甲寅,改元,赦三署囚系原除各有差。文武賜位二等。丙戌,以鎮軍將軍蕭坦之為侍中、中領軍。己未,立武陵昭王子子坦為衡陽王。丙寅,以西中郎長史劉暄為郢州刺史。丁卯,大司馬會稽太守王敬則舉兵反。

五月,壬午,遣輔國將軍劉山陽率軍東討。乙酉,斬敬則,傳首。曲赦浙東、吳、晉陵七郡。以後軍長史蕭穎胄為南兗州刺史。丁酉,以北中郎將司馬元和為兗州刺史。秋,七月,以輔國將軍王珍國為青、冀二州刺史。癸卯,以太子中庶子梁王為雍州刺史,太尉陳顯達為江州刺史。己酉,帝崩於正福殿,年四十七。遺詔曰:“徐令可重申八命。中書監本官悉如故,沈文季可左僕射,常侍護軍如故,江祏可右僕射,江祀可侍中,劉暄可衛尉。軍政大事委陳太尉。內外眾事,無大小委徐孝嗣、遙光、坦之、江祏,其大事與沈文季、江祀、劉暄參懷。心膂之任可委劉悛、蕭惠休、崔惠景。”葬興安陵。

帝明審有吏才,持法無所借。制御親幸,臣下肅清。驅使寒人不得用四幅傘,大存儉約。罷世祖所起新林苑,以地還百姓;廢文帝所起太子東田,斥賣之;永明中輿輦舟乘,悉剔取金銀還主衣庫。太官進御食,有裹蒸,帝曰:“我食此不盡,可四片破之,余充晚食。”而世祖掖庭中宮殿服御,一無所改。性猜忌多慮,故亟行誅戮。潛信道術,用計數,出行幸,先占利害,南出則唱雲西行,東遊則唱雲北幸。簡於出入,竟不南郊。上初有疾,無輟聽覽,秘而不傳。及寢疾甚久,敕台省府署文簿求白魚以為治,外始知之。身衣絳衣,服飾皆赤,以為厭勝。巫覡云:“後湖水頭經過宮內,致帝有疾。”帝乃自至太官行水溝。左右啟:“太官若無此水則不立。”帝決意塞之,欲南引淮流。會崩,事寢。

史臣曰:高宗以支庶纂歷,據猶子而為論,一朝到此,誠非素心,遺寄所當,諒不獲免。夫戕夷之事,懷抱多端,或出自雄忍,或生乎畏懾。令同財之親,在我而先棄;進引之愛,量物其必違。疑怯既深,猜似外入,流涕行誅,非雲義舉,事苟求安,能無內愧?既而自樹本根,枝胤孤弱,貽厥不昌,終覆宗社。若令壓紐之徵,必委天命,盤庚之祀,亦繼陽甲,杖運推公,夫何譏爾!

贊曰:高宗傍起,宗國之慶。慕名儉德,垂文法令。兢兢小心,察察吏政。沔陽失土,南風不競。

相關事件

齊明帝誅戮高、武子孫(《資治通鑑·齊紀七》)

上有疾,以近親寡弱,忌高、武子孫。時高、武子孫猶有十王,每朔望入朝,上還後宮輒嘆息曰:「我及司徒諸子皆不長,高、武子孫日益長大!」上欲盡除高、武之族,以微言問陳顯達,對曰:「此等豈足介慮!」以問揚州刺史始安王遙光,遙光以為當以次施行。遙光有足疾,上常令乘輿自望賢門入。每與上屏人久語畢。上索香火,嗚咽流涕,明日必有所誅。會上疾暴甚,絕而復甦,遙光遂行其策。丁未,殺河東王鉉、臨賀王子岳、西陽王子文、永陽王子峻、南康王子琳、衡陽王子珉、湘東王子建、南郡王子夏、桂陽王昭粲、巴陵王昭秀,於是太祖、世祖及世宗諸子皆盡矣。鉉等已死,乃使公卿奏其罪狀,請誅之,下詔不許;再奏,然後許之。南康侍讀濟陽江泌哭子琳,淚盡,繼之以血;親視殯葬畢,乃去。

興安陵墓

齊明帝興安陵麒麟石像
齊明帝蕭鸞興安陵位於丹陽荊林三城巷北。

這座昔日帝王的陵東向,陵前現存石獸一對,右為麒麟,左為天祿。同行遊玩帶的小孩子們跳下車就很開心的跑過去,打量著這隻有古代皇帝才能用的神獸.指著天祿麒麟指指點點,樂眯眯的討論著長了幾隻角,比劃著名石獸的腳有多大.在孩子眼裡這就是個巨大的象恐龍的玩具.大人們則圍著它們仔細觀察著.

兩石獸間隔有一條小溝。左邊的天祿僅殘存前半軀,安放在混凝土基座上。挺胸張口,長舌吐垂,注視前方,還殘存些許剽悍,咄咄逼人。麒麟也很可憐,四足全失,那隻代表著尊貴的獨角已殘缺;還能看出神獸身仍是雄健,頸項短而肥,頭上昂,頷下垂長須,大翼由四個小翼組成,其形與胸前長毛渾然一體,仿佛能隨風飄動,別具一格;其脊背隆起,由頭至尾雕琢為連珠狀,口角有齒狀的茸毛,栩栩如生。

歷史上的南齊帝國,只有區區二十四年,卻搞出七個皇帝.七個皇帝中,有三個是暴君,興安陵的主人齊明帝蕭鸞,是修安陵主人齊景帝蕭道生的兒子,齊高帝蕭道成的侄子。因手段狠毒血腥,後人稱他為“殺人魔王”。

蕭鸞興安陵石刻

齊明帝興安陵全景

蕭鸞(公元452-498年),父蕭道生,母江氏。廢蕭昭文,自立,時年43歲,在位5年(公元494-498年)。病死,葬興安陵,年號建武,永泰。
齊明帝興安陵,位於今江蘇省丹陽市荊林鄉三城巷。興安陵是明帝與皇后劉氏的合葬陵。陵東向,墳冢早已夷平,唯陵前二石獸尚存。北獸應為天祿,僅存其後半部,湮沒土中。南獸為麒麟,獨角已殘,四足全失,但形體依然非常高大,身長3.02米,殘高2.78米,全身略作“S”形。裝飾比較複雜,其中羽翼最為特殊,由四小冀拼成一大翼,腹部復襯以羽翅紋,顯得非常複雜。巧則巧矣,卻不免使人有薄弱之感。
蕭鸞年幼失怙,高帝蕭道成待之如同已出。蕭道成的長子文惠太子早亡,蕭鸞遂有纂位之心。武帝死,文惠太子之子蕭昭業繼立,蕭鸞采取陰謀手段,於隆昌元年廢昭業為鬱林王而殺之,另立昭業之弟昭文為帝,同年十月又廢昭文為海陵王,自立為帝。蕭鸞性格本就多疑,纂位後疑心病更重。他深居簡出,很少外出巡幸,即使偶爾啟用車駕,也用迷魂陣,向東行偏說向西,向南行偏說向北,令人莫名其妙。蕭鸞很害怕別人效仿他的樣子來纂奪他的皇位,就大殺高帝、武帝的子孫。凡是他認為有可能纂奪皇位的對象幾乎全被誅殺,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因此迅速激化。此時又值北魏孝文帝舉兵南下,蕭齊政權陷入內外交困之中,很快就為蕭梁所代替。

歷史評價

史臣曰:高宗以支庶纂歷,據猶子而為論,一朝到此,誠非素心,遺寄所當,諒不獲免。夫戕夷之事,懷抱多端,或出自雄忍,或生乎畏懾。令同財之親,在我而先棄;進引之愛,量物其必違。疑怯既深,猜似外入,流涕行誅,非雲義舉,事苟求安,能無內愧?既而自樹本根,枝胤孤弱,貽厥不昌,終覆宗社。若令壓紐之徵,必委天命,盤庚之祀,亦繼陽甲,杖運推公,夫何譏爾!(《南齊書》)

個人評價

蕭鸞是個小動作特別多的邪惡人物,每逢他晚上焚香禱告,嗚咽流涕時,左右的人就知道明天一定有大規模的流血了.最令人注意的是他在死前的一次行動:一口氣殺了蕭鉉等十個親王,殺了之後,才命有關部門告發那十個親王謀反.----奇妙就在這裡,蕭鸞接到報告後,不但沒有批准,反而義正詞嚴大加斥責,批駁不準.有關單位於是站在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立場,冒著皇帝震怒的危險,再度請求,堅持前議,蕭鸞這才迫不得已,向法律屈服.

這位邪惡的皇帝臨死前還告誡兒子蕭寶卷:“動作要快,不要落到人後。”蕭寶卷深記這個教訓,所以殺人時疾如閃電.猜忌一動,殺機即起;殺機一起,即刻行動,不作任何考慮,也無任何預兆和跡象.這段歷史讓我們感覺到,古代善良的人們只知道對皇帝頂禮膜拜,把宮廷看得無比神聖,而事實上宮廷決不是聖潔的殿堂,皇帝也不是天之驕子,宮廷里到處充滿著血腥,污穢和陰謀。

中國歷代皇帝之南朝皇帝

王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統治時間
南宋 高祖 武皇帝 劉裕 永初 420年—422年
劉義符 景平 423年
太祖(初謚中宗) 文皇帝(初謚景皇帝) 劉義隆 元嘉 424年—453年
劉劭 太初 453年
世祖 孝武皇帝 劉駿 孝建、大明 453年—464年
劉子業 永光、景和 465年
太宗 明皇帝 劉彧 泰始、泰豫 465年—472年
劉昱 元徽 436年—476年
順皇帝 劉準 升明 476年—479年
南齊 太祖 高皇帝 蕭道成 建元 479年—482年
世祖 武皇帝 蕭賾 永明 482年—493年
蕭昭業 隆昌 493年—494年
海陵恭王 蕭昭文 延興 494年
高宗 明皇帝 蕭鸞 建武、永泰 494年—498年
東昏煬侯 蕭寶卷 永元 499年—500年
和皇帝 蕭寶融 中興 501年—502年
南梁 高祖 武皇帝 蕭衍 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502年—549年
蕭正德 正平 549年
太宗
(初謚高宗)
簡文皇帝(初謚明皇帝) 蕭綱 大寶 549年—551年
蕭棟 天正 551年
蕭紀 天正 552年—553年
世祖 元皇帝 蕭繹 天正、承聖 552年—554年
肅宗 閔皇帝 蕭淵明 天成 555年
穆宗 孝成帝 蕭方智 紹泰、太平 555年—557年
蕭莊 557年─560年
宣皇帝 蕭察 大定 555年—562年
明皇帝 蕭巋 天保 562年—585年
孝靖皇帝 蕭琮 廣運 586年—587年
高祖 武皇帝 陳霸先 永定 557年—559年
世祖 文皇帝 陳蒨 天嘉、天康 559年—566年
陳伯宗 光大 566年─568年
高宗 宣皇帝 陳頊 太建 568年—582年
長城煬公 陳叔寶 至德、禎明 582年—589年

中國古代名人(三)

古代之文化名人,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歷名山勝境乃其本生所願。他們放蕩不羈,他們悠然自樂,他們憂國憂民。他們當中有詩人,有學者,有為官者,他們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我們要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南北朝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宋孝穆帝劉翹興寧陵江蘇省丹陽丹徒區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江蘇省南京市麒麟門外
宋少帝劉義符江蘇省南京市
宋文帝劉義隆長寧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宋孝武帝劉駿景寧陵江蘇省江寧岩山
宋前廢帝劉子業江蘇省江寧龍山
宋明帝劉彧高寧陵江蘇省江寧幕府山
宋後廢帝劉昱蒼梧王墓江蘇省江寧壇西
宋順帝劉準[南宋皇帝]遂寧陵江蘇省江寧
齊宣帝蕭承之萬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江蘇省丹陽建山鄉
齊文帝蕭長懋崇安陵江蘇省江寧金牛山
鬱林王蕭昭業鬱林王墓江蘇省丹陽
海陵王蕭昭文海陵王墓江蘇省丹陽
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明帝蕭鸞興安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東昏侯蕭寶卷東昏侯墓江蘇省丹陽
齊和帝蕭寶融恭安陵江蘇省南京黃山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南梁]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武帝蕭衍修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簡文帝蕭綱莊陵江蘇省丹陽蕭梁河
梁昭明帝蕭統安陵江蘇省南京市
梁元帝蕭繹江蘇省江寧
梁宣帝蕭察平陵湖北省江陵紀山
梁孝明帝蕭巋顯陵[西梁]湖北省江陵紀山
陳景帝陳文贊瑞陵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江蘇省江寧上坊鎮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江蘇省南京市甘家巷
陳廢帝陳伯宗臨海王墓
陳宣帝陳頊顯寧陵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
陳後主陳叔寶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太武帝拓跋燾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獻文帝拓跋弘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孝文帝元宏長陵[北魏]河南省孟津邙山
魏宣武帝元恪景陵[北魏]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孝明帝元詡定陵[北魏]河南省登封嵩山
魏孝莊帝元子攸靜陵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安定王元朗河南省安陽野馬崗
魏孝武帝元修雲陵陝西省富平
魏孝靜帝元善見河南省安陽漳水
魏文帝元寶炬永陵[西魏]陝西省富平
齊神武帝高歡義平陵河南省臨漳漳水
齊文襄帝高澄武寧陵河南省臨漳南鼓山
齊孝昭帝高洋文靖陵
齊武成帝高演 永平陵
齊後主高湛陝西省安康
周文帝高緯成陵陝西省富平宮裡鄉
周閔帝宇文泰靜陵陝西省富平
周閔帝宇文覺昭陵
周武帝宇文邕孝陵[北周]陝西省鹹陽底張鎮
周宣帝宇文贇定陵[北周]
周靜帝宇文闡恭陵

南齊時期君主陵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