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丹陽市屬太湖流域,位於江蘇省南部,東鄰常州市武進區、新北區,西接句容市、鎮江市丹徒區,南與金壇市接壤,北接鎮江新區,並與揚中市隔江相望,地處長江三角洲、上海經濟圈腹地,屬蘇南經濟板塊,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被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丹陽古稱曲阿,後取“丹鳳朝陽”之意而得名。現屬於江蘇省縣級市,全國衛生城市。丹陽市歷史悠久,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丹陽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陸交通便利,122省道、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鐵路、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被列為沿海對外開放城市。
丹陽市“三個文明”建設成績卓越,連續被評為全國經濟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是全國首批80個小康縣(市)之一,目前經濟綜合實力列全國第20位,列江蘇省第8位;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江蘇省文明城市”、“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市”;連續被省委授予“黨建工作先進市”稱號;在中國首創民主評議黨員、黨務公開、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計畫生育、綠化等多項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市。2005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8億元,增長14.8%,人均3.34萬元,增長14.9%。財政總收入25.25億元,增長2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250元。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入6448元,增長14.9%。居民儲蓄餘額130.5億元,增長16.3%。
丹陽是現今江蘇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設定的15個縣份之一,當時稱曲阿,後改名雲陽,唐天寶元年(742年),因當時境內生長著眾多的“赤楊樹”,“赤”與“丹”同義,“楊”與“陽”諧音,故名“丹陽”,後取“丹鳳朝陽”之意,定名丹陽。丹陽在歷史上曾是南朝齊高帝蕭道成、梁武帝蕭衍兩代開國皇帝的故里,現境內文物遺蹟豐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處26件,散布在胡橋、荊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隻石獸是中國石刻藝術中罕見的珍品,已被列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季子碑刻相傳為孔子唯一存世手書;公元883年鑄造的唐中和銅鐘被譽為“江南第一鍾”;丹陽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發地;行宮九里村是“吳”姓祖始地;境區存有季子廟、沸井、明萬善古塔、通泰橋、開泰橋、玉乳泉井、海會寺、嘉山寺等名勝古蹟。
丹陽是人文薈萃之地,名人志士,賢臣良將,代不乏人。近現代,丹陽孕育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著名社會科學家、教育家戴伯韜,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語言學泰斗呂叔湘,以及對革命事業作出過貢獻的共產黨人夏霖、黃競西、管文蔚和匡亞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粟裕領導新四軍在丹陽及鄰縣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據地。解放前夕,《解放日報》在丹陽創 刊。1949年4-5月,丹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前委、華東軍區和中共華東局臨時駐地,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丹陽運籌帷幄,指揮了解放大上海的戰役,培訓幹部,準備物資,為接管上海作了大量準備。
丹陽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滬鐵路、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京杭大運河和正在規劃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橫貫市區;常州機場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機場80公里,東距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2小時車程,班機直航世界各地;對外開放的長江第三大 港──大港港口離市區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丹陽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由西至東的新民路十里商業長街、中山路小商品一條街和丹鳳路、城河路商貿街構成“井”字型框架,城區一環路內已形成中心商業街,並建成了北二環、南二環,東二環路已成雛形;近兩年來又建成了丹西公路、122省道、丹界線等骨幹道路及污水處理等一批市政工程;312國道丹陽段改道拓寬工程全面展開;全市近600公里農村道路改造工程將於年內完成;城區成功改造了新民路、丹鳳南路、東門外大街、萬善路風光帶;建成了4萬平方米的市民廣場,及水關西路、城河北路、西環北路;小東門橋綠地廣場、內河整治、城鄉區域供水等一批市政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供電、通訊、公共運輸、管道煤氣等公用設施十分完備;全市農村開展了以“清潔村莊、清潔家園”為主題的“雙清”活動,城鄉面貌進一步得到改善;繼續實行企業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制度,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城市管理已納入規範化、科學化、法制化軌道,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丹陽的社會事業不斷發展。“九五”期間確立了“科技興市”戰略,每年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400個以上,科技投入2億元以上,全市企業辦科技機構105個,皇塘、導墅兩鎮被列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教育事業持續發展,九年制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兩基”水平榮獲全國先進縣(市)稱號;教育現代化工程成效顯著,榮獲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市”稱號,擁有國家級示範高級中學和國家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各一所、六所省級重點高中,省級品牌學校占70%以上,全市中國小均通過省級教育現代化達標驗收;全市各類職業技術教育專業達43個148個班級。文化、衛生、體育、新聞、計畫生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建有現代化的文化館、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畫院、青少年宮、計畫生育指導站等;全市擁有人民醫院、中醫院、衛生防疫、疾病控制、婦幼保健等完備的衛生機構和一流的醫療設施,共有病床1667張;《丹陽日報》發行量達4萬餘份;擁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各一座,開通了有線數位電視,有線電視用戶達15萬戶,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在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障的基礎上,大力推行農村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工傷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市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發放率達100%。
歷史沿革
建置沿革
丹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丹陽境內就有人類活動。丹陽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初為雲陽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天下,實行郡縣制,改雲陽邑置雲陽縣。又更名為曲阿縣。新莽始建國元年⑼改曲阿縣為鳳美縣。東漢初復名曲阿縣。吳嘉禾三年(234)改曲阿縣為雲陽縣。晉太康二年(281)復名曲阿縣。唐天寶元年(742)改潤州為丹陽郡,曲阿縣為丹陽縣,丹陽縣屬丹陽郡。乾元元年(758)改丹陽郡為潤州,丹陽縣屬潤州。後經歷朝,丹陽均屬鎮江。民國元年(1912)丹陽縣直屬江蘇省。1949年4月丹陽全境解放,屬鎮江專區。1958年9月改鎮江專區為常州專區,丹陽縣屬常州專區。1959年9月又改常州專區為鎮江專區。1983年實行市管縣後,丹陽縣屬鎮江市。1987年12月,丹陽撤縣設市,為丹陽市,仍屬鎮江市。
文化文物
丹陽有6000年的文明史。歷史上人文薈萃,三國吳的韋昭,南朝的蕭衍、蕭統、蕭剛、蕭子顯,唐代的皇甫冉、曾昆仲、許渾、張潮,宋代的吳淑、蔡肇、高述,明清時的姜紹書、吉夢熊等,他們分別以文學、史學、書畫等名垂史冊。近、現代,則有美術教育家呂鳳子、語言學家呂叔湘、史學家唐邦治、文學家束紉秋、孔學家匡亞明,以及彭炎、束沛德、梅朵、尚丁等,他們均對中國文化作出了貢獻。丹陽的民間文化藝術亦豐富多彩,民歌民謠、民間傳說、曲藝戲劇等,為人民民眾喜聞樂見,廣為流傳。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劇,就是取之民間藝術精華,為優秀地方劇種。
丹陽境內的文物眾多。南朝齊梁陵墓石刻有11處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朝延陵季子墓碑及碑亭、江南第一梵鍾——唐中和銅鐘、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總前委舊址等4處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朝玉乳泉井、明朝萬善塔等60處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他還有古文化遺址多處,並從中發掘大量歷史文物,其中有良渚文化遺物——黑陶弧腹罐、新石器時代晚期遺物——黑陶寬把蓋杯、湖熟文化遺物——鬲、馬家浜文化遺物——腰沿釜、西周青銅鳳紋尊等。丹陽故有“江南文物之邦”之美稱。
行政區劃
截止到2014年丹陽市共有10個鎮、1個街道,1個開發區,練湖旅遊度假區。城鎮 | 面積(平方公里) | 城鎮 | 面積(平方公里) |
司徒鎮 | 91.73 | 訪仙鎮 | 73.84 |
皇塘鎮 | 80.54 | 導墅鎮 | 80.56 |
延陵鎮 | 115.43 | 界牌鎮 | 23.71 |
陵口鎮 | 64.45 | 呂城鎮 | 67.89 |
珥陵鎮 | 83.71 | 丹北鎮 | 163.4 |
雲陽街道 | 72.2 | 丹陽經濟開發區 | 168 |
自然地理
丹陽地形
丹陽市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南部,東經119°24′~119°54′,北緯30°45′~32°10′,南北長44公里,東西寬32.5公里。東鄰武進市,南毗金壇市,西北與丹徒縣交界,東北與揚中市隔江相望。全市總面積104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50.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1.2%;水域面積196.8平方公里,占18.8%。丹陽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以平原為主。西部和北部是寧鎮丘陵余脈的低山丘陵崗地,其地形較為複雜,低山、丘陵、崗地、平原和窪地交替分布。低山群中最高峰為水晶山,主峰海拔166米。東部和南部屬太湖平原湖西部分,地形低平,一般在海拔7米左右。
丹陽山脈
丹陽諸山為寧鎮山脈之餘緒,其大都分布於丹陽城的東北部和西部,境內較高的山嶺有60多個,如嘉山、沈山、管山、白鶴山、觀音山、黃連山等,這些山嶺不僅風景峻秀,且多迷人的神話傳說,別有風致。
丹陽水文
丹陽河湖眾多,其主要有練湖、大運河、九曲河、香草河及許多瀆、港、澗、塘、泉等。其中以練湖為最大。練湖周長40餘里,由高驪山、長山八十四脈下泄之水匯流而成。練湖碧波千頃,水雲漂緲。
丹陽氣候
氣候特點:2002年的基本氣候特點是:冬季偏暖,夏季偏熱,春季雨水多,秋季雨水少,全年日照偏少。年平均氣溫16.5℃,比常年偏高1.5℃,是丹陽自1954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值。全年12個月的平均氣溫均比常年值偏高。冬季(12月~2月)平均氣溫5.9℃,比常年偏高2.5℃,是歷史最高值,也是自1986年以來的第16個暖冬年,最低氣溫≤0℃的日數共26天,極端最低氣溫-4.6℃,出現在2001年12月25日和26日;春季(3月~5月)平均氣溫15.8℃,比常年偏高2.0℃,其中3月份平均氣溫12.0℃,比常年偏高4.0℃,是歷史的最高值;夏季(6月~8月)平均氣溫26.8℃,比常年偏高0.6℃,≥35.0℃的日數為8天,極端最高氣溫達38.6℃,出現在7月15日,僅次於1959年的38.8℃;秋季(9月~11月)平均氣溫17.4℃,比常年偏高0.8℃。2002年的終霜日為2月24日,初霜日為11月2日,無霜期250天,比常年長29天。
降水量:年降水量1243.3毫米,比常年多184.9毫米,偏多17.5%,屬正常略偏多年份,但降水的多寡,在時空分布上不均勻。冬季降水量153.4毫米,比常年多41.1毫米,偏多36.6%;春季降水量407毫米,比常年多144.5毫米,偏多55%,其中5月份明顯偏多,偏多111.7%,屬特多月份;夏季降水量507.3毫米,比常年多38.2毫米,偏多8.1%,屬正常年份,但7月份特少,降水量僅為75.4毫米,為常年同期的42.3%,由此造成了明顯的伏旱現象,對秋熟作物的生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秋季降水量174.0毫米,比常年少43.2毫米,偏少18.7%,其中11月份特少,為10.5毫米,僅占常年的19.6%。全年總降水日數111天,比常年少10天。降水日數最多的月份是4月份和12月份,降水日數均為15天,降水日數最少的月份是9月份和11月份,降水日數均為4天。最長連續降水日數9天,出現在12月17~25日,降水量57.4毫米;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25天,出現在1月27日~2月20日;一日最大降水量為82.5毫米,出現在6月20日。全年≥50.0毫米的暴雨日為6天,比常年多3天,其中6月份兩次暴雨,5月、8月、9月、10月各有一次暴雨。6月19日入梅,7月8日出梅,梅雨長度為20天,梅雨量243.6毫米,梅雨情況基本正常,但梅雨量略偏多(偏多16.6毫米)。
日照:全年日照總時數1548.3小時,比常年1992.6小時少444.3小時,偏少22.3%;除1月和9月略有偏多外,其餘月份均偏少,最少的4月份,僅為常年值的40.9%。冬季日照時數340.7小時,比常年少75.6小時,偏少18.2%;春季日照時數244.5小時,比常年少231.0小時,偏少48.6%;夏季日照時數501.3小時,比常年少100.6小時,偏少16.7%;秋季日照時數492.9小時,比常年少6.0小時,偏少1.2%。由於全年日照偏少,對農作物的熱量吸收、光合作用及水稻的分櫱、發棵帶來不利的影響。
風向:全年以偏東風占主導,其風向頻率為16%,其次為東北風,其風向頻率為8%。十分鐘平均最大風速10.3米/秒,風向為西北偏北風,出現在3月21日,另一次是出現在8月26日的西風;8級以上瞬間大風日數為3天,是常年的69.8%。
其他特殊天氣:全年雷暴日數共22天,比常年(32天)少10天。全年大霧數為26天,比常年(39天)少13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在全市陸地面積中,平原6.12萬公頃,占陸地的72%;低山丘陵崗地2.38萬公頃,占28%。2002年底,全市耕地面積5.69萬公頃,其中農田保護區5.38萬公頃。水資源:(一)地表水。全市共有河道96條,計長464公里,其中以京杭運河、九曲河、丹溧漕河為主脈,溝通全市水系,形成全市水系網路,為水資源的蓄、引、提、調、排發揮巨大作用。另有大小水庫9座,庫容688萬立方米;大小塘泊近萬個,蓄水1500萬立方米。(二)過境水。水資源豐富,北可引長江水,西和西南有句容、丹徒的客水。可利用過境水主要是長江水,沿江有主要引排涵閘10餘座,引排流量500多立方米/秒,每年可引水5億立方米左右。(三)地下水。一般在200米~300米深處,部分地下淺層在30米~100米處。地下水儲藏量約4億立方米,可供開採量約1.2億立方米/年。目前因地表水豐富,地下水極少利用。
礦產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部低山丘陵區。金屬礦種主要有鐵、錳、方鉛,但質低量少。非金屬礦種主要有石英、陶土、泥炭、煤炭、礫石、斧劈、奇石、白雲質灰岩和石灰岩,其中斧劈和奇石質量優良,蘊藏量達億萬噸。
經濟概況
丹陽是著名的“魚米之鄉”,1990年被列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10萬畝豐產方被江蘇省列為掛牌示範方,先後被評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市)、全國義務植樹先進單位和全國土地復墾先進縣(市)。全市通過積極組織實施農產品優質化工程,拓展農業產業化發展空間,培育優勢特色農業,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新的進展,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11.28億元,年產糧食36.94萬噸,水產25768噸。丹陽工業經濟發達,全市已形成了紡織、絲綢、木業、化工、機械、冶金、電子、新型建材、塑膠、燈具、機車和汽車配件、皮鞋、眼鏡、五金工具等30多個行業為主體的,產品結構比較合理的工業體系,現全市擁有省級企業集團16家,國家級2家;年銷售超億元的企業集團36家,形成了年銷售5000萬元、出口創匯超500萬美元、利稅超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97家,擁有200多個在國際國內市場頗具競爭力的名特優新產品,在全國享有“絲綢之府”、“眼鏡之都”、“燈具世界”、“皮鞋之鄉”、“鑽頭王國”、“木業航母”的美稱。
丹陽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方興未艾,1988年經江蘇省批准,全市鄉鎮全部列為對外開放鄉鎮,為我市外向型經濟發展開闢了廣闊空間;2003年新辦“三資”企業149家,契約利用外資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85億美元;全市擁有出口創匯企業200餘家,自營出口企業近百家,出口產品有木業、眼鏡、糧油、紡織、服裝、土產、五金工具、化工、醫藥保健、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500多個品種,2003年進出口總額達4.03億美元。
1992年設立的12.8平方公里省級開發區,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已實現“七通一平”,進區企業600多家,其中已批外資企業227家,總投資11億美元,契約外資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被評為江蘇省先進開發區。目前,開發區經過區劃調整,總規劃面積已達50平方公里。區內園林、綠化、路燈、亮化與道路建設配套完善。為最佳化資源配置,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基礎上,建設了獨具特色的區中園、園中城。中國眼鏡城、日本工業園、德資工業園、台灣工業園、新世紀工業園、韓國工業園、協聯工業園、留學生創業園、大亞木業園等正在迅速崛起。這些頗具專業化特色的園區建設,為中外客商投資興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台。
丹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九十年代以來,我們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的方針,解放思想,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2003年底,城鄉個體工商戶累計達21064戶,從業人員43764人,註冊資金7.54億元;私營企業3253家(其中掛省牌的私營企業129家),從業人員58851人,註冊資本39.66億元,經濟總量、上繳稅收、投資總量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還帶動了第三產業、市場建設以及小城鎮建設,全市個私經濟從事三產的占75%,在繁榮市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67個各類市場,去年市場成交額達51.5億元。其中,華東燈具城、華東皮鞋市場、東方皮革商城、眼鏡市場、萬家歡市場、千家樂市場發展為超億元市場,成交額達34.8億元。目前,華東燈具城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機車配件市場,眼鏡市場為亞洲之最。
經濟發展
2012年,實現GDP830.5億元,增長13.1%;財政總收入118.15億元,增長15%;一般預算收入50.09億元,增長2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00億元,增長2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億元,增長15.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0元,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15450元,增長15.1%。
新興產業爆發式增長。五大新興產業完成投入73億元、銷售478億元,分別增長140.5%、54.2%。建成國內首家航空航天產業院士工作站、首個“軍民融合式發展示範區”、首條自主智慧財產權千噸級全自動碳纖維生產線。財政科技投入考核全省縣級市排名第一,實施國家“863”計畫3項、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項。新增省級名牌6個,專利授權量1211件。新設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家,累計4人入選國家“千人計畫”、26人入選省“雙創計畫”。雲陽高新區被評為省“兩化融合”試驗區。
現代服務業
快速發展。完成投入72億元,增長38.2%,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0.2%。完成服務外包契約額2632萬美元,新增商業銀行分支機構4家、小額貸款公司4家、上市企業1家。金融機構貸款餘額471.6億元,增長11.2%。天地石刻園、益陽鋼貿城、中合新農物流園、江蘇宏福物流園、香逸酒店、長江丹陽碼頭、華東建材城(二期)等一批重點項目主體竣工。
現代農業及工業
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鎮江市級6個。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三品”農產品42個、鎮江市級名牌農產品5個。新增高效農業11.45萬畝、高效漁業1.57萬畝、設施農業7.8萬畝、三大合作”組織入社農戶3.65萬戶。完成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年度任務,大灣水庫、西南片區除險加固工程全面竣工,疏浚整治城鄉河道18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5平方公里。
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成功改制丹陽鋼鐵廠和16個鎮級自來水廠。完成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實際利用外資2.82億美元、市外民資165億元,新批境外投資企業6家。完成進出口總額23.4億美元,增長29.7%,其中出口18.3億美元,增長22.6%。
生態市創建成效顯著。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通過省級技術評估和考核,生態市創建通過國家級技術評估。關停涉鉛企業6家、電鍍車間158個、磚瓦窯廠6家、主要河道兩側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103家,拆除燃煤小鍋爐908台(套)。新增污水收集管網60公里,污水日處理能力達11.5萬噸。化工集中區、電鍍工業集中整治區加快推進。建成機動車尾氣檢測中心,毛甲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深度處理工程投入運行。34個村莊完成環境整治,珥陵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通過省級驗收。新增造林面積2.09萬畝。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列全省縣級市第二。
交通概況
丹陽的交通優勢非常突出,是蘇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有航空、鐵路、公路、江河運輸之便。滬寧鐵路、京杭大運河、312國道、滬寧高速公路四線並行,橫貫全鏡;著名的萬里長江沿北部四鎮蜿蜒東去,直達上海;常州機場離市區20公里,到南京國際機場也只有80公里;東北角18公里處有長江第三大港——鎮江大港國際港口,年吞吐量達2000萬噸,可直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航空
丹陽市沒有機場,但它和以下四個機場距離很近,交通也都十分方便:
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高速公路2小時車程;
距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高速公路2.5小時車程;
距南京祿口機場,高速公路1.5小時車程;
距常州機場,公路20分鐘車程。
航運
丹陽距鎮江大港國際港口30公里(該港口已新建20座萬噸級以上的貨櫃、散件和化工品專用碼頭)。此外,還可通過上海港、張家港等港口進行海上運輸。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貫穿境內,極盡舟楫之利。
鐵路
京滬高速鐵路、滬寧鐵路從境內通過;京滬高速鐵路在丹陽設有站口。
公路
市內公路與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相連,四通八達。
丹西公路介紹:丹西公路是丹陽市交通重點工程,起自河陽鎮南與312國道交叉處,經司徒、全州、行宮、延陵等鎮,止於珥陵鎮北,與241省道(原222省道)相接,路線全長約31.7公里。該工程將按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雙向四車道,路基寬31米(其中分隔帶8米,兩側各有7.5米行車道,2.75米慢車道),路基邊溝外各為15米綠化帶,設計時速100公里,全程共有橋樑9座,涵洞200餘道,工程總投資約2.65億元。丹西公路是鎮江市地方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公路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路網結構,分流現有312國道、222省道、101省道車流量,緩解丹陽市區交通壓力,促進丹陽西部茅山老區經濟發展。
土產特產
丹陽封缸酒
丹陽封缸酒在歷史上已著名。據記載,北魏孝文帝南征前與劉藻將軍辭別,相約勝利會師時以“曲阿之酒”款待百姓。曲阿即今丹陽,故丹陽封缸酒古有“曲阿酒”之稱。
丹陽黃酒
丹陽黃酒是一種米酒,歷史早已馳名,可與浙江紹酒媲美。幾千年來,丹陽黃酒盛譽不衰,它色澤光燦清亮,香氣醇濃,鮮甜爽口,回味無窮,且酒精度適中,是一種上等的滋補飲料,營養價值非同類酒能匹敵。
丹陽眼鏡
眼鏡產業是丹陽市的傳統產業,丹陽市素有“中國眼鏡之鄉”的美譽,1985年輕工部在鎮江(丹陽市隸屬鎮江市)召開發第一屆中國眼鏡協會會員代表大會,並成立了“中國眼鏡協會”。全國第一家眼鏡研究所在丹陽誕生,第一家省、部眼鏡產品質量檢驗監督站建在丹陽。
旅遊資源
丹陽歷史悠久,山川秀麗,文物古蹟眾多。建置始於秦朝,已有2000多年歷史。古名雲陽,亦名曲阿、鳳美、簡州、蘭陵、延陵等。唐玄宗天寶元年,即公元742年,才命名丹陽,沿用至今。丹陽諸山為寧鎮山脈之餘緒,其大都分布於丹陽城的東北部和西部,而東南為長江三角洲之沖積平原,屬江南“魚米之鄉”。境內較高的山嶺有60多個,如嘉山、沈山、管山、白鶴山、觀音山、黃連山等,這些山嶺不僅風景峻秀,且多迷人的神話傳說,別有風致。其中管山為丹陽抗日游擊戰爭之根據地,當年管文蔚、管寒濤、陳雲閣等同志在此山開展革命工作,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游擊戰爭,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
丹陽河湖眾多,其主要有練湖、大運河、九曲河、香草河及許多瀆、港、澗、塘、泉等。其中以練湖為最大。練湖周長40餘里,由高驪山、長山八十四脈下泄之水匯流而成。練湖碧波千頃,水雲漂緲。湖心有墩,古代建有亭、台、軒、榭。南朝齊、粱時,君臣每宴集於此。當時建有“望雲臨水之軒”、“集思廣益之齋”,並建有“大白亭”、“劉猛將軍詞”、“忠義祠”、“名宦生詞”等。佛殿僧房,迴廊曲榭。桂花開時,香聞數里;荷
花開後,菱藕滿湖。古時的道人墩上,金碧輝煌,竹樹掩映,一派湖光山色,蕩滌胸襟。與鎮江金、焦二山媲美,別具一格。丹陽的名勝古蹟眾多,季子碑刻相傳為孔子唯一存世手書、公元883年鑄造的唐中和銅鐘被譽為“江南第一鍾”、行宮九里村是“吳”姓祖始地、總前委舊址、季子廟、沸井、明萬善古塔、通泰橋、開泰橋、玉乳泉井、海會寺、嘉山寺、“徐墓掛劍”遺址、齊梁兩代帝王故地等名勝古蹟,其中以六朝陵墓石刻最為著名。丹陽因為是南朝齊、梁兩代帝王的故里,根據我國民族“樹高千丈,葉落歸根”的傳統習慣,齊梁帝王死後大多歸葬丹陽。他們皆多選擇在背依山崗,面臨開闊的平地。現在丹陽的荊林、胡橋、建山、坤城等幾個鄉的山凹里,有齊高帝、梁文帝、梁武帝等陵墓十一處,石刻十二處。墓前設定成對的石獸有二十多隻,至今保存完好,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城市榮譽
丹陽連續5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縣(市)、科技進步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市)。丹陽市2013年“兩基”水平榮獲全國先進縣(市)稱號,教育現代化工程。丹陽市2008年被批准為江蘇省首批“實施教育現代化工程先進市”,丹陽市中國小均通過省級教育現代化達標驗收。
2008年丹陽市在文化、衛生、體育、新聞、計畫生育、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各項社會事業先後獲得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市)、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服務先進縣(市)、全國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示範縣(市)。
2014年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我市被表彰為2014年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這是蘇南地區唯一一家連續第五次獲此殊榮的單位。
江蘇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 | 市轄區 、縣級市、縣 |
---|---|
南京市 | |
蘇州市 | 姑蘇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常熟市|張家港市|崑山市|吳江區|太倉市 |
無錫市 | 梁溪區|新吳區|濱湖區|錫山區|惠山區|江陰市|宜興市 |
常州市 | |
鎮江市 | 京口區|潤州區|丹徒區|丹陽市|揚中市|句容市 |
南通市 | 崇川區|港閘區|通州市|如皋市|海門市|啟東市|海安縣|如東縣 |
泰州市 | 海陵區|高港區|姜堰區|泰興市|靖江市|興化市 |
揚州市 | 廣陵區|邗江區|江都市|儀征市|高郵市|寶應縣 |
鹽城市 | 亭湖區|鹽都區|大豐區|東台市|建湖縣|射陽縣|阜寧縣|濱海縣|響水縣 |
連雲港市 | 海州區|連雲區|東海縣|灌雲縣|贛榆區|灌南縣 |
徐州市 | 雲龍區|鼓樓區[徐州市]|泉山區|賈汪區|銅山區|邳州市|新沂市|睢寧縣|沛縣|豐縣 |
淮安市 | 清河區|清浦區|淮安區|淮陰區|漣水縣|洪澤區|金湖縣|盱眙市 |
宿遷市 | 宿城區|宿豫區|沭陽縣|泗陽縣|泗洪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