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陵[北魏]

景陵[北魏]
景陵[北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景陵是中國南北朝[中國歷史時期]時期北魏宣武帝元恪陵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邙山鄉冢頭村。墓高24米,周長314米。座北朝南,磚砌,墓室長54.8米,由墓道、封門牆、前甬道、後甬道、墓室等部分組成,方向177°.墓室南北6.73米,東西6.92米,高9.36米。平面面積約46平方米。墓頂為四角攢尖式。存二石雕俑,現高2.89米。1991年發掘墓葬後開放。

基本信息

簡介

北魏宣武帝景陵北魏宣武帝景陵

北魏宣武帝景陵在洛陽市北8公里處,位於洛陽古墓博物館西院,是一雄偉壯觀的大冢,由於此冢的存在冢西的村莊便命名為“宣武村”,後改為“冢頭村”。

北魏宣武帝景陵是建國以來經國家批准科學發掘的第二座皇帝陵,也是中國目前挖掘開放時代最早的帝王陵。宣武帝為北魏第八代皇帝,名元恪,孝文帝第二子,公元499年~515年在帝位,繼承了其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公元515年死於洛陽,葬景陵。

北魏宣武帝景陵封土呈圓形,直徑110米,現高24米。地宮置於封丘之下,坐北面南,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的部分構成,全長56米餘。墓室平面近方形,棺床置於墓室西部,由15塊方形大青石板拼成,整體為長方形。北魏宣武帝景陵在宋金時代和民國年間曾遭盜掘,現已復原出青瓷盤口龍柄壺、陶硯、石帳座、殘石燈等十餘件文物。由此證明,地宮內陳設已超越了北魏陵制規定的不設明器、不置素帳和瓷瓦之物的限制,對研究北魏時期的葬俗、陵寢制度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墓道前20米處建有總面積200平方米的宣武帝祭堂,堂內四壁鑲嵌8幅描繪元恪生平的工筆畫;展櫃中陳列40餘件景陵和北魏出土文物及複製品。

北魏宣武帝景陵氣勢壯觀,結構完整,風格樸實,色調雅素,具有較高的歷史、考古、文物、建築、科研和觀賞價值。現與古墓博物館合為一處旅遊點。

考古發現

北魏宣武景陵二尊翁仲石雕北魏宣武景陵二尊翁仲石雕

199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和洛陽古墓博物館共同對北魏宣武帝景陵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內出土青瓷器、陶器、石器等文物50餘件,1992年4月對外開放。

後搬遷復原北魏清河王元懌、江陽王元義墓,形成北魏帝王陵墓展區。景陵封土呈圓形,直徑110米,現高24米。地宮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組成,全長56米。元懌墓復原於景陵東南側,該墓甬道東西兩壁有彩繪守門武士壁畫;元義墓復原於景陵西南側,墓室頂部繪有300餘顆星辰,銀河縱橫南北,是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珍貴資料。

邙山頂上的北魏宣武帝景陵,是一座坐北面南的磚砌單室墓,由墓道、前甬道、後甬道、墓室四部分組成,平面略呈甲字形,全長54.8米(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洛陽漢魏城隊:《北魏宣武帝景陵發掘報告》,《考古》1994年第9期)。被推測為北齊文宣帝高洋武寧陵的磁縣灣漳壁畫墓,地下部分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總長52米,平面也呈甲字形,墓室為弧方形磚砌單室(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磁縣灣漳北朝壁畫墓》,科學出版社2003年)。

2016年12月,北魏宣武帝景陵完成保護工程,重新對市民遊客開放。

墓主生平

499年即位在位16年 宣武帝元恪,孝文帝二子,即位後政治腐敗,貪污成風,起義不斷,他死於515年,時年33歲。

景陵是北魏宣武帝元恪(即拓跋恪)的陵墓。元恪是孝文帝的二子,他繼承了父親的改漢姓、易漢服、與漢族通婚的漢化政策,因此他的陵墓也深深地烙上了漢化的痕跡。

古墓博物館

北魏宣武景陵二尊翁仲石雕北魏宣武景陵二尊翁仲石雕

坐落於洛陽市北郊邙山冢頭村(北魏世宗宣武帝景陵),是一座新型 的專題性博物館、它修建於1987年,占地3公頃,建築面積7600平方米。 博物館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上的前半部是漢白玉石的門闕、館 表,表額上書“洛陽古墓博物館”。進而是序幕大殿,殿前的兩側是複製 的漢代天祿、避邪獸一對;殿後為上下墓區廳,大殿的兩側是配殿(即圖 書資料室、攝影室、接待室和陳列室等)。後半部是四角樓和望景亭。四角樓是地下展廳的地面延伸,用作地下通風和自然光的射入。望景亭則是 俯瞰觀賞洛陽城的勝地。

地下部分就是規模宏大的地下古墓陳列室,它由 兩漢廳、魏晉廳、唐宋廳和休息廳4個大廳組成,成功地將洛陽地區兩漢 至宋千餘年的典型墓葬展現於人們的面前。建館之初搬遷復原了上自西漢 下迄北宋的歷代典型墓葬22座,1993年4月又搬遷復原了西漢和曹魏壁畫墓 各l座,展示了歷代墓葬的演變規律和喪葬習俗。其中有西漢的畫像石墓、 畫像空心磚墓和多室壁畫墓;魏晉的磚室角柱斗拱墓,北宋的圓形、方形 及等邊多角形仿木結構磚室墓等。豐富多采的墓室畫是洛陽古墓博物館最 鮮明的特色。

洛陽的漢墓壁畫比名揚中外的敦煌壁畫歷史更為悠久。目前 共有10座古壁畫墓可供遊人欣賞。此外,還可以觀賞到墓中大量的生活器 具、裝飾品等隨葬品,像西漢、魏晉的陶俑,唐代的唐三彩等,不少是堪 稱“國之瑰寶”的藝術珍品。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我國豐富多彩的喪葬 文化演變過程,在4個大廳壁櫥中布置了全國20餘座各時代典型墓葬的資料。

挖掘過程

景陵墓室景陵墓室

在上世紀80年代,北魏宣武帝景陵經國家批准後進行了科學發掘,據介紹,考古人員第一次進入墓室的時候,是從石門爬過來的,因為當時墓室中的淤土深達兩米多。淤土清理完畢後,墓室中基本空空如也。考古人員發現了兩個盜洞,其中一個大約開鑿於宋金年間的盜洞準確地打在石門內。盜洞邊發現有羊骨,推測是盜墓者出去後沒填塞盜洞,在陵上吃草的羊失足墜了下來。專家用墓室中殘存的碎片,現已復原出青瓷盤口龍柄壺、陶硯、殘石燈等十餘件文物。

儘管體積巨大,但邙山上的這些陵墓被盜現象普遍嚴重。“無不亡之國,是無不掘之墓”。朝代更替之後,這些顯眼的墓葬便成為盜墓者的目標。邙山陵墓群的第一次浩劫是在東漢末年。董卓焚毀洛陽西竄時,派呂布大肆發掘皇帝及貴族陵墓,瘋狂掠奪其中的珍寶。後來孫堅打進洛陽,趕走呂布,才“平塞諸陵”。

交通信息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位於王城大道與機場路交叉口向西1公里處,市民和遊客可免費參觀,27路、83路公車可達。

南北朝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宋孝穆帝劉翹興寧陵江蘇省丹陽丹徒區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江蘇省南京市麒麟門外
宋少帝劉義符江蘇省南京市
宋文帝劉義隆長寧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宋孝武帝劉駿景寧陵江蘇省江寧岩山
宋前廢帝劉子業江蘇省江寧龍山
宋明帝劉彧高寧陵江蘇省江寧幕府山
宋後廢帝劉昱蒼梧王墓江蘇省江寧壇西
宋順帝劉準[南宋皇帝]遂寧陵江蘇省江寧
齊宣帝蕭承之萬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江蘇省丹陽建山鄉
齊文帝蕭長懋崇安陵江蘇省江寧金牛山
鬱林王蕭昭業鬱林王墓江蘇省丹陽
海陵王蕭昭文海陵王墓江蘇省丹陽
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明帝蕭鸞興安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東昏侯蕭寶卷東昏侯墓江蘇省丹陽
齊和帝蕭寶融恭安陵江蘇省南京黃山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南梁]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武帝蕭衍修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簡文帝蕭綱莊陵江蘇省丹陽蕭梁河
梁昭明帝蕭統安陵江蘇省南京市
梁元帝蕭繹江蘇省江寧
梁宣帝蕭察平陵湖北省江陵紀山
梁孝明帝蕭巋顯陵[西梁]湖北省江陵紀山
陳景帝陳文贊瑞陵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江蘇省江寧上坊鎮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江蘇省南京市甘家巷
陳廢帝陳伯宗臨海王墓
陳宣帝陳頊顯寧陵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
陳後主陳叔寶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太武帝拓跋燾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獻文帝拓跋弘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孝文帝元宏長陵[北魏]河南省孟津邙山
魏宣武帝元恪景陵[北魏]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孝明帝元詡定陵[北魏]河南省登封嵩山
魏孝莊帝元子攸靜陵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安定王元朗河南省安陽野馬崗
魏孝武帝元修雲陵陝西省富平
魏孝靜帝元善見河南省安陽漳水
魏文帝元寶炬永陵[西魏]陝西省富平
齊神武帝高歡義平陵河南省臨漳漳水
齊文襄帝高澄武寧陵河南省臨漳南鼓山
齊孝昭帝高洋文靖陵
齊武成帝高演 永平陵
齊後主高湛陝西省安康
周文帝高緯成陵陝西省富平宮裡鄉
周閔帝宇文泰靜陵陝西省富平
周閔帝宇文覺昭陵
周武帝宇文邕孝陵[北周]陝西省鹹陽底張鎮
周宣帝宇文贇定陵[北周]
周靜帝宇文闡恭陵

北魏時期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魏道武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明元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太武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文成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獻文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孝文帝長陵[北魏]河南省孟津邙山
魏宣武帝景陵[北魏]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孝明帝定陵[北魏]河南省登封嵩山
魏孝莊帝靜陵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安定王河南省安陽野馬崗
魏孝武帝雲陵陝西省富平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