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少年英武
陳蒨是始興昭烈王陳道譚的長子,陳道譚為陳武帝陳霸先之兄。陳蒨少年時就沉穩機敏有膽識氣度,儀容秀美,研讀經史,舉止大方高雅,行為符合禮教法度。陳霸先十分喜愛他,經常稱讚陳蒨是家族中的優秀之人。 梁太清元年(548年)侯景之亂時,其父陳道譚出任梁朝的官員,官至東宮直閣將軍,梁太清元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陳道譚領弓弩手兩千馳援台城(位於建康城內),在石頭城中中流矢而亡。當時陳蒨的同鄉之人大多倚憑山湖之險掠奪強取,惟獨陳蒨保護家族不受侵擾。當時局勢日益混亂,陳蒨便移住臨安。
梁大寶元年(550年),陳霸先舉兵後,侯景派人收捕陳蒨和陳霸先之子陳昌,陳蒨便在袖中密藏利刃,想在入見時刺殺侯景,因為面見他們的是侯景的屬員,所以沒有採取行動。侯景多次想加害陳蒨,恰巧在梁大寶三年(552年),陳霸先大軍圍攻石頭城,侯景兵敗,陳蒨才得以逃奔到陳霸先軍營中。
陳蒨初任吳興太守,當時宣城(今安徽宣城)的亂軍頭領紀機、郝仲等各聚集千餘人,到郡境內侵擾,陳蒨率兵討平了他們,維護了境內治安。 梁承聖二年(553年),梁廷授任陳蒨為信武將軍,監管南徐州(今江蘇鎮江)。 梁承聖三年(554年),陳霸先北征廣陵(屬江蘇揚州),任命陳蒨為前軍,陳蒨每戰必勝。
名威俱振
陳霸先將要討伐王僧辯時,先召陳蒨一起商議。當時王僧辯的女婿杜龕占據吳興(今浙江湖州),兵勢很強盛,陳霸先密令陳蒨返回長城縣(今浙江長興縣),立起寨柵來防備杜龕。陳蒨招的兵僅幾百人,軍械裝備又少,杜龕派他的部將杜泰領五千精兵,乘虛殺來,將士們見了相顧失色,但是陳蒨談笑自如,部署更加精明,於是眾人心裡才安定下來。杜泰了解到寨內兵少,日夜猛攻,陳蒨激勵將士,親自上陣。相持了幾十天,杜泰兵才退走。等到陳霸先派周文育帶兵討伐杜龕,陳蒨和他一起進軍吳興。
當時杜龕兵眾很多,占據要路,水軍和步兵陣連著陣,陳蒨命將軍劉澄、蔣元舉領兵進攻杜龕,杜龕軍大敗,走投無路,只好請降。東揚州刺史張彪起兵圍攻臨海太守王懷振,王懷振派人來求救,陳蒨與周文育率領輕兵在會稽(今浙江紹興)奔襲張彪。後來張彪的部將沈泰開門迎入陳蒨,陳蒨把張彪的私兵和家財全部收繳,張彪來救,又被擊敗逃走。若邪村的百姓殺了張彪,送來他的首級。陳蒨因功被授為持節、都督會稽等十郡諸軍事、宣毅將軍、會稽太守。山越一帶是深山老林環境險惡,還沒有歸附南方朝廷,不時外出侵擾。陳蒨便分兵出擊,將山越各部全部平定。從此,陳蒨威名和德聲大振。
繼承皇位
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篡位稱帝,建立陳朝,是為陳武帝。封陳蒨為臨川郡王,食邑二千戶,拜為侍中、安東將軍。當廣州刺史蕭勃舉兵反對陳霸先,周文育、侯安都在沌口戰敗時,陳武帝詔命陳蒨入都護駕,軍隊的儲備和警戒事務,都交給他掌管。不久命令他領兵到南皖築城堅守。
永定三年六月二十一日(559年8月17日),陳武帝霸先去世,太子陳昌還被扣在北周做人質,當時外有強敵壓境,內無重臣輔佐,宣皇后章要兒便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人商議,決定密不發喪,急速徵召身為臨川王的陳蒨入宮繼位。 六月二十九日,陳蒨從南皖回到京城,住在中書省。 陳蒨入宮後,多次推辭不肯繼位,宣皇后又因兒子陳昌的緣故,不肯下令,群臣猶豫不決。鎮西將軍、南豫州刺史侯安都說:“如今天下未定,沒有時間猶豫不決,臨川王對社稷有功,應當共同推舉他即位。”說完按劍上殿,稟告宣皇后拿出玉璽。 於是陳蒨繼位當日在太極前殿即皇帝位,是為陳文帝。 七月初一日,陳文帝尊武帝宣皇后章要兒為皇太后,宮室稱慈訓宮。 七月初四日,晉升鎮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歐陽頠為征南將軍,平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迪為鎮南將軍。 八月二十六日,封皇子陳伯茂為始興王,繼奉為始興昭烈王陳道譚後嗣。改封始興嗣王陳頊為安成王。九月初七日,立皇子陳伯宗為皇太子,王公以下賜帛各有等差。九月二十一日,立妃沈妙容為皇后。
削平內亂
梁末陳初,南方大亂。土著豪強乘機起兵,割據州郡,不奉朝命。對陳朝在江南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天嘉元年(560年)二月,高州刺史紀機在軍中反叛陳廷並回到宣城,占據宣城回響反叛的王琳。文帝派遣太尉侯瑱在梁山大敗王琳,而且在博望(今安徽馬鞍山)擊敗了入侵的北齊軍隊,生擒北齊將領劉伯球,將齊兵的船艦和物資全部截獲,俘獲了數以萬計的敵軍士兵,王琳和蕭莊北逃齊國。 因為文帝對王琳和蕭莊大戰的勝利,導致蕭莊所屬的郢州刺史孫瑒在三月舉州歸附陳朝朝廷。同月,以高祖陳霸先的第六子陳昌為驃騎將軍、湘州牧,晉封為衡陽王。 江州刺史周迪平定南中,斬殺賊兵首領熊曇朗,傳首京師。而且對北齊的戰爭也取得了勝利,北齊軍鎮守魯山城,迫於陳軍的軍威和鎮守困難而棄城逃走,陳文帝詔令南豫州刺史程靈洗鎮守魯山城。
天嘉二年(561年)正月,合州刺史裴景徽叛逃投奔北齊。同月,北周湘州城主殷亮投降陳朝,湘州被平定。二月,陳文帝以太尉侯瑱為車騎將軍、湘州刺史。 四月,武陵、天門、南平、義陽、河東、宜都各郡都被陳文帝平定。十月,霍州的西山蠻率領部落歸屬陳朝。十一月,高麗國遣使向陳朝貢獻方物,表示對陳朝正統地位的肯定。同月,陳文帝以武昌、國川兩地歸屬竟陵郡,以安定流民。 之前,縉州刺史留異回響王琳的反叛,此時王琳已經被平定,留異仍然割據一方,不服管制。陳文帝詔司空侯安都率兵前往討伐。
天嘉四年(563年)正月,割據臨川郡的周迪在陳朝的打擊下棄城而逃,逃到了閩州刺史陳寶應處,臨川郡的叛亂被陳文帝平定。 同年七月,周迪捲土重來,再次興兵攻打臨川,陳文帝命護軍章昭達率領大軍前往征討。十一月,章昭達大破周迪的軍隊,將其黨羽全部擒拿,唯獨周迪一人逃出重圍。十二月,陳文帝宣布大赦天下。詔護軍將軍章昭達進軍建安,討伐閔州刺史陳寶應。 一直到次年(564年)十一月,章昭達在建安(今福建建甌)大破陳寶應的軍隊,生擒陳寶應和東陽郡(今浙江金華)的叛匪留異,擒送京師,晉安郡被平定。
晚年去世
天嘉六年(565年),文帝為皇太子伯宗進行元服之禮,以弟弟驃騎將軍、揚州刺史安成王陳頊為司空。 四月,臨川太守駱文牙斬殺孤身逃走的叛匪首領周迪,傳首京師。 八月,文帝開始冊封皇子們為王,立陳伯固為新安王,陳伯恭為晉安王,陳伯仁為廬陵王,陳伯義為江夏王。
天康元年(566年)二月,改天嘉七年為天康元年。三月,冊封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司空安成王陳頊為尚書令。 陳文帝屢次授予陳頊重權導致他死後安城王陳頊擅政,為篡奪陳伯宗的皇位埋下了伏筆。四月,皇孫陳至澤出生,二十七日(566年5月31日),陳文帝病重,當日在有覺殿去世,時年四十五歲,遺詔皇太子陳伯宗繼承帝位。六月十九日,群臣為陳文帝上諡號為 文皇帝,廟號 世祖。六月二十一日,葬於永寧陵。 但是陳文帝生前授予其弟陳頊以重權,導致他死後嗣帝權力弱小,很快就被陳頊篡奪了皇位。
為政舉措
政治
陳文帝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這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賢明之君。史書稱陳文帝“從艱難中發跡,了解百姓的疾苦。國家的用費,定依儉約的原則。善辨真假,不容臣下奸巧,使得人人知道自勵。” 陳蒨在位期間頒布的禁奢麗詔、種麥詔等也可看出其務實、仁愛的治國態度。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他在遺詔中寫道:“只是王業艱難,連年戰爭,百姓多難,不忘謹慎。現在國家安定,教化未行,我便要長辭人世,真是遺憾九泉啊!”
經濟
侯景亂梁,江南生產遭受嚴重的破壞,商品交換更形滯澀。陳朝境內,鐵錢已廢而不行。陳文帝天嘉五年(564年),陳文帝鑄五銖錢。 陳文帝在經濟上也較為注意發展農業生產,還實行過土斷,他統治時間不過七年,但在陳朝歷史上,還算是一個粗安的年代。
軍事
陳朝建立之初,南方因為梁末大亂,導致群雄割據。南方的豪強乘機起兵,割據州郡,無視陳廷的詔命,對陳朝在江南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當時割據勢力有湘州王琳、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等。陳朝剛立國,面臨北方北周、北齊的嚴重威脅,對這些割據勢力只能儘量施以懷柔、籠絡,正式任命其為所據州郡的長官。
王琳本是梁元帝任命的湘州刺史,江陵陷落後,他成為長江中游一帶蕭梁殘餘勢力的盟主,並與北齊相勾結。他立梁元帝年僅七歲的孫子蕭莊為帝,準備與北齊一同東下進攻建康。 陳文帝平定了盤踞湘、郢的王琳,解除了陳的一個大隱患。
陳文帝在擊敗王琳和北齊的聯軍之後,陳收復了江、郢二州,消除了後方隱患。隨後進軍巴丘(今湖南嶽陽),截斷江路。北周軍隊在陳軍採用封鎖政策所造成的飢餓威脅下,只得迅速撤退。陳文帝在這次戰役中,又獲致空前大捷。這時候南陳政權才算初步穩定下來,以後廣州刺史歐陽頠、桂州刺史淳于量又先後歸附。長江以南統一在了陳氏政權之下了。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 姚思廉《陳書》:“世祖起自艱難,知百姓疾苦。國家資用,務從儉約。常所調斂,事不獲已者,必咨嗟改色,若在諸身。主者奏決,妙識真偽,下不容奸,人知自勵矣。一夜內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每雞人伺漏,傳更籤於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簽於階石之上,令槍然有聲,雲‘吾雖眠,亦令驚覺也’。始終梗概,若此者多焉。”
• 李延壽《南史》:“文帝起自布衣,知百姓疾苦,國家資用,務從儉約。妙識真偽,下不容奸。一夜內刺閨取外事分判者,前後相續。每雞人伺漏傳簽於殿中者,令投簽於階石上,槍然有聲,云:‘吾雖得眠,亦令驚覺。’其自強若此雲。”
歷代評價
• 陳霸先:“此兒吾宗之英秀也。”
• 徐陵:“赫赫英謩,赳赳雄斷,遍行天討,無遺神算,郁掃江淮,長驅巴漢,九夷百越,雷隨風渙,北頓昆耶,西戡伊靬,荷負皇極,劬勞庶機,勤民聽政,昃食宵衣,服貴綈皂,風移閫闈,唐山罷奏,濮水韜徽,訪采狂狷,搜易攵仄微,世感中孚,民維大畜,外戶無閉,高垣奚築,降情儒雅,凝懷庠塾,御廡為歡,臨雍彌肅,禮兼三代,樂備九成。”
• 虞世南:“文皇聰明睿知,纂承洪緒,群賢畢力,宇內克清,爵賞無偏,刑罰不濫,政事明察,莫敢隱情。國史以為承平之風,斯言得之矣。”
• 白壽彝:陳文帝繼位後,陳的號令仍不出建康四里之處。但文帝還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他在軍事上平定了盤踞湘、郢的王琳,解除了陳的一個大隱患。
軼事典故
斷袖之癖
陳文帝有一名貌美如婦的寵臣韓子高,陳蒨在還是臨川王時邂逅了這位美少年 ,從此讓韓子高隨侍左右,寵愛備至。 基於這種曖昧事實,所以後世有些小說、戲曲借題發揮,露骨地將二人描繪成同性間的愛情與性愛關係,例如唐朝李翊的《陳子高傳》(明朝馮夢龍的《情史》有節錄)、明朝王驥德的《男王后》等皆是著名創作。
宵衣旰食
徐陵的《陳文帝哀冊文》中記載:陳文帝“勤民聽政,旰衣宵食。”認為陳文帝處理朝政十分勤奮,每天天不亮就穿起衣來,時間晚了才吃飯。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 這也是成語“宵衣旰食”的來歷。
親屬成員
家世
• 祖父:陳文贊
• 父親:始興昭烈王陳道譚
• 叔叔:陳武帝陳霸先、南康忠壯王陳休先
同輩
• 弟弟:陳宣帝陳頊
• 妹妹:信義長公主,嫁到仲舉之子到郁
后妃
• 皇后沈妙容,生陳廢帝陳伯宗、始興王陳伯茂。
• 汪貴妃,生永陽王陳伯智。
• 孔貴妃,生桂陽王陳伯謀。
• 嚴淑媛,生鄱陽王陳伯山、晉安王陳伯恭。
• 潘容華,生新安王陳伯固。
• 劉昭華,生衡陽王陳伯信。
• 王充華,生廬陵王陳伯仁。
• 張修容,生江夏王陳伯義。
• 韓修華,生武陵王陳伯禮。
子女
兒子
• 長子:陳廢帝陳伯宗。
• 次子:始興王陳伯茂。
• 三子:鄱陽王陳伯山。
• 四子:早亡。
• 五子:新安王陳伯固。
• 六子:晉安王陳伯恭。
• 七子:衡陽王陳伯信。
• 八子:廬陵王陳伯仁。
• 九子:江夏王陳伯義。
• 十子:武陵王陳伯禮。
• 十一子:早亡。
• 十二子:永陽王陳伯智。
• 十三子:桂陽王陳伯謀。
女兒
• 長女:豐安公主,嫁留異之子留貞臣。
• 次女:富陽公主,初嫁侯瑱之子侯淨藏,後嫁柳敬言之弟柳盼。
陵寢墓地
陳文帝的陵寢永寧陵,位於今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棲霞街道新合村獅子沖田野中。 陵墓前200米處有石獸二隻,東西相對。雙角者為天祿,獨角者為麒麟。天祿長2.60米、高2.75米。麒麟長3.10米、高2.85米。兩獸眥目張口,舌尖上翹,狀極獠戾,振爪欲攫。頦須下垂,耳如削竹,額鐫螺鏇紋,翼膊及冠刻鱗紋襯以鳥翅紋,遍身飾花瓣紋和雲紋,形象威猛,雕技嫻熟,從造型到技法均達南朝石刻的高峰,堪稱南京地區現存南朝陵墓石獸中最為矯健玲瓏的一對石刻。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於1977年11月將二石獸提升地表之上,並將天祿斷頭接合。
由於陳文帝陵至今仍未得到確認,因此,也有人認為該處石刻的主人不是陳文帝,而是宋文帝劉義隆,陳文帝陵應是江寧縣麒麟門外靈山之南出土一對青瓷蓮花尊以及石俑等文物的大墓。 2015年,最新考古發現表明,該墓葬墓主系南朝昭明太子蕭統,而非陳文帝。
影視形象
類型 | 播出時間 | 影視劇 | 扮演者 |
電視劇 | 2013年 | 《陸貞傳奇》 | 陳鏡宇 |
網路劇 | 2016年 | 《韓子高》 | 邵帥 |
2016年 | 《識汝不識丁》 | 孔垂楠 |
中國歷代皇帝之南朝皇帝
王朝 | 廟號 | 諡號 | 姓名 | 年號 | 統治時間 |
---|---|---|---|---|---|
南宋 | 高祖 | 武皇帝 | 劉裕 | 永初 | 420年—422年 |
劉義符 | 景平 | 423年 | |||
太祖(初謚中宗) | 文皇帝(初謚景皇帝) | 劉義隆 | 元嘉 | 424年—453年 | |
劉劭 | 太初 | 453年 | |||
世祖 | 孝武皇帝 | 劉駿 | 孝建、大明 | 453年—464年 | |
劉子業 | 永光、景和 | 465年 | |||
太宗 | 明皇帝 | 劉彧 | 泰始、泰豫 | 465年—472年 | |
劉昱 | 元徽 | 436年—476年 | |||
順皇帝 | 劉準 | 升明 | 476年—479年 | ||
南齊 | 太祖 | 高皇帝 | 蕭道成 | 建元 | 479年—482年 |
世祖 | 武皇帝 | 蕭賾 | 永明 | 482年—493年 | |
蕭昭業 | 隆昌 | 493年—494年 | |||
海陵恭王 | 蕭昭文 | 延興 | 494年 | ||
高宗 | 明皇帝 | 蕭鸞 | 建武、永泰 | 494年—498年 | |
東昏煬侯 | 蕭寶卷 | 永元 | 499年—500年 | ||
和皇帝 | 蕭寶融 | 中興 | 501年—502年 | ||
南梁 | 高祖 | 武皇帝 | 蕭衍 | 天監、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太清 | 502年—549年 |
蕭正德 | 正平 | 549年 | |||
太宗 (初謚高宗) | 簡文皇帝(初謚明皇帝) | 蕭綱 | 大寶 | 549年—551年 | |
蕭棟 | 天正 | 551年 | |||
蕭紀 | 天正 | 552年—553年 | |||
世祖 | 元皇帝 | 蕭繹 | 天正、承聖 | 552年—554年 | |
肅宗 | 閔皇帝 | 蕭淵明 | 天成 | 555年 | |
穆宗 | 孝成帝 | 蕭方智 | 紹泰、太平 | 555年—557年 | |
蕭莊 | 557年─560年 | ||||
宣皇帝 | 蕭察 | 大定 | 555年—562年 | ||
明皇帝 | 蕭巋 | 天保 | 562年—585年 | ||
孝靖皇帝 | 蕭琮 | 廣運 | 586年—587年 | ||
陳 | 高祖 | 武皇帝 | 陳霸先 | 永定 | 557年—559年 |
世祖 | 文皇帝 | 陳蒨 | 天嘉、天康 | 559年—566年 | |
陳伯宗 | 光大 | 566年─568年 | |||
高宗 | 宣皇帝 | 陳頊 | 太建 | 568年—582年 | |
長城煬公 | 陳叔寶 | 至德、禎明 | 582年—589年 |
南北朝君主陵墓
君主 | 陵墓 | 地點 |
宋孝穆帝—劉翹 | 興寧陵 | 江蘇省丹陽丹徒區 |
宋武帝—劉裕 | 初寧陵 | 江蘇省南京市麒麟門外 |
宋少帝—劉義符 | 江蘇省南京市 | |
宋文帝—劉義隆 | 長寧陵 | 江蘇省江寧蔣山 |
宋孝武帝—劉駿 | 景寧陵 | 江蘇省江寧岩山 |
宋前廢帝—劉子業 | 江蘇省江寧龍山 | |
宋明帝—劉彧 | 高寧陵 | 江蘇省江寧幕府山 |
宋後廢帝—劉昱 | 蒼梧王墓 | 江蘇省江寧壇西 |
宋順帝—劉準[南宋皇帝] | 遂寧陵 | 江蘇省江寧 |
齊宣帝—蕭承之 | 萬安陵 | 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
齊高帝—蕭道成 | 泰安陵 | 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
齊武帝—蕭賾 | 景安陵 | 江蘇省丹陽建山鄉 |
齊文帝—蕭長懋 | 崇安陵 | 江蘇省江寧金牛山 |
鬱林王—蕭昭業 | 鬱林王墓 | 江蘇省丹陽 |
海陵王—蕭昭文 | 海陵王墓 | 江蘇省丹陽 |
齊景帝—蕭道生 | 修安陵 | 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
齊明帝—蕭鸞 | 興安陵 | 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
東昏侯—蕭寶卷 | 東昏侯墓 | 江蘇省丹陽 |
齊和帝—蕭寶融 | 恭安陵 | 江蘇省南京黃山 |
梁文帝—蕭順之 | 建陵[南梁] | 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
梁武帝—蕭衍 | 修陵 | 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
梁簡文帝—蕭綱 | 莊陵 | 江蘇省丹陽蕭梁河 |
梁昭明帝—蕭統 | 安陵 | 江蘇省南京市 |
梁元帝—蕭繹 | 江蘇省江寧 | |
梁宣帝—蕭察 | 平陵 | 湖北省江陵紀山 |
梁孝明帝—蕭巋 | 顯陵[西梁] | 湖北省江陵紀山 |
陳景帝—陳文贊 | 瑞陵 | |
陳武帝—陳霸先 | 萬安陵 | 江蘇省江寧上坊鎮 |
陳文帝—陳蒨 | 永寧陵 | 江蘇省南京市甘家巷 |
陳廢帝—陳伯宗 | 臨海王墓 | |
陳宣帝—陳頊 | 顯寧陵 | 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 |
陳後主—陳叔寶 | 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金陵 | 內蒙古托克托縣 |
魏明元帝—拓跋嗣 | 金陵 | 內蒙古托克托縣 |
魏太武帝—拓跋燾 | 金陵 | 內蒙古托克托縣 |
魏文成帝—拓跋浚 | 金陵 | 內蒙古托克托縣 |
魏獻文帝—拓跋弘 | 金陵 | 內蒙古托克托縣 |
魏孝文帝—元宏 | 長陵[北魏] | 河南省孟津邙山 |
魏宣武帝—元恪 | 景陵[北魏] | 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
魏孝明帝—元詡 | 定陵[北魏] | 河南省登封嵩山 |
魏孝莊帝—元子攸 | 靜陵 | 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
安定王—元朗 | 河南省安陽野馬崗 | |
魏孝武帝—元修 | 雲陵 | 陝西省富平 |
魏孝靜帝—元善見 | 河南省安陽漳水 | |
魏文帝—元寶炬 | 永陵[西魏] | 陝西省富平 |
齊神武帝—高歡 | 義平陵 | 河南省臨漳漳水 |
齊文襄帝—高澄 | 武寧陵 | 河南省臨漳南鼓山 |
齊孝昭帝—高洋 | 文靖陵 | |
齊武成帝—高演 | 永平陵 | |
齊後主—高湛 | 陝西省安康 | |
周文帝—高緯 | 成陵 | 陝西省富平宮裡鄉 |
周閔帝—宇文泰 | 靜陵 | 陝西省富平 |
周閔帝—宇文覺 | 昭陵 | |
周武帝—宇文邕 | 孝陵[北周] | 陝西省鹹陽底張鎮 |
周宣帝—宇文贇 | 定陵[北周] | |
周靜帝—宇文闡 | 恭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