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忠肝義膽
木華黎出身札益忒札剌兒氏,世居阿難水東。出生時白氣充滿營帳,有神巫見而異之,曰:“此非常兒也”。木華黎“身長七尺,虎首虬須,黑面”,“沉毅多智略,猿臂善射,挽弓二石強”。鐵木真征戰主兒乞部,木華黎的祖父估列枯禿伯顏讓父親孔溫窟窪率木華黎和弟弟不合,拜見鐵木真,從此木華黎跟隨鐵木真左右。
鐵木真有一次與塔塔兒部對陣失利,適逢大雪,丟失牙帳,臥草澤中,木華黎與博爾朮站在雪中整夜張氈遮蔽。又有一次,鐵木真等十餘騎行經溪谷,回頭問木華黎:“途中如果遇到賊寇怎么辦?”木華黎答道:“以身擋之”。不久果然遇寇突襲,箭下如雨,木華黎引弓,三發射中三人,並解馬鞍屏衛,終於將寇擊退。
為聲援克烈部王罕,鐵木真派木華黎等擊敗乃蠻部。1203年,鐵木真與王罕分裂,雙方大戰,鐵木真先敗後勝。反擊時,木華黎奉命選精騎夜襲王罕徹徹兒溫都爾的營盤,王罕敗逃。
在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的戰爭中,木華黎已經戰功卓著。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大蒙古國建立時,木華黎因功封千戶長兼左翼萬戶長,統汗庭以東至哈剌溫山(今大興安嶺)的廣大地區,子孫世襲罔替,與博爾朮並列諸將之首。
木華黎與博爾朮、博爾忽、赤老溫一起,以忠勇輔佐鐵木真,號稱“掇里班·曲律”(dorben-kuluhud),意為“四傑”。世任怯薛(護衛軍)之長,為元初十大功臣之一。
南征北戰
成吉思汗六年(1211年),隨從征金,擊敗金將獨吉思忠於烏沙堡(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興和縣),郭寶玉來降,攻占西京(今山西大同)及昌州(今河北九連城)、桓州(今內蒙古正藍旗西北)、撫州(今河北張北縣)。金兵號稱四十萬,駐防於野狐嶺(今張家口市西北),木華黎說:“如今敵眾我寡,如果不報著死的決心是不能擊破敵軍的”,於是策馬橫戈,大破金軍,乘勝追至澮河堡(今河北懷安縣東),伏屍百餘里,盡殲金軍精銳,野狐嶺之戰徹底扭轉蒙金雙方強弱形勢,具有深遠意義。成吉思汗七年(1212年),攻占德興府(今河北涿鹿縣)。成吉思汗七年(1213年),從成吉思汗入紫荊關,敗金兵於五回嶺,攻占涿州、易州(今河北易縣),又分兵率軍攻占益都(今山東青州)、濱州、棣州(今山東陽信縣),屠城密州(今山東諸城),還師途徑霸州(今河北廊坊),史天倪、蕭勃迭兒來降。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從鐵木真圍攻中都(今北京),迫金帝獻女請和。後受命統軍征戰遼東,攻占高州(今內蒙古赤峰市東北)。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平東京(今遼寧遼陽),陷北京(今內蒙古寧城縣西),擊敗金國守將奧屯囊所率二十萬大軍,斬首八萬餘級。而後招降興中府(今遼寧朝陽),繼取錦州、廣寧府(今遼寧北寧),鎮壓張鯨的叛亂。
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剿滅張鯨之弟張致,攻占復州(今遼寧瓦房店),遼東、遼西從此平定。
成吉思汗十二年八月(1217年),木華黎被鐵木真封為太師、國王、都行省承制行事,全權指揮攻金。攻占蠡州(今河北蠡縣)、大名府、益都、淄州(今山東淄博)、登州(今山東蓬萊)、萊州、濰州(今山東濰坊)、密州。
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攻占太原、忻州、代州(今山西代縣)、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今山西上黨)、汾州、霍州(今山西臨汾)、平陽府。
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年),攻占岢州、嵐州(今山西嵐縣)、火山軍、石州(今山西呂梁)、隰州、絳州。
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率軍至滿城(今河北保定),武仙在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縣)投降,木華黎採納史天倪的建議,下令嚴禁劫掠百姓,廣得民心。進至滏陽,金邢州守將武貴投降。率輕騎入濟南,收降南宋濟南治中嚴實及其所轄相、魏、磁、等八州三十萬戶。在黃陵岡(今河南蘭考東)激戰中,靈活用兵,下馬督戰,令將士引弓齊發,打敗號稱二十萬的金軍,攻占衛州、單州。
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年)。冬,連取葭州(今陝西佳縣)、綏德,鏇於延安城東設伏夜戰,擊敗金兵三萬,斬敵七千餘人。
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圍攻京兆府(今陝西西安),因金兵二十萬嬰城固守,不克,遂留兵六千與金軍對峙,還遣三千人扼守潼關;自率主力西取鳳翔,圍攻月余不下。
病逝軍中
成吉思汗十八年(1223年)春,渡黃河至聞喜(今屬山西聞喜縣),病卒于軍中,是年五十四歲。臨終前,木華黎對其弟弟帶孫說:“我為國家助成大業,擐甲執銳垂四十年,東征西討,無復遺恨,第恨汴京(今河南開封)未下耳!汝其勉之。”其子孛魯襲爵,領軍繼續征金。[1]後來鐵木真親自攻打鳳翔,並對諸將說:“要是木華黎在世,我就用不著來此督戰了!”
蒙哥汗二年(1252年),漢地編籍完成,蒙哥汗分拔五戶絲戶時,賜給木華黎家共三萬九千一百三十一戶,在東平。至元十八年(1281年),忽必烈建江南戶鈔制時,賜給木華黎家四萬一千零十九戶,在韶州。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追贈木華黎為體仁開國輔世佐命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武”。
至治二年(1322年),朝廷命建木華黎祠於東平。
主要成就
木華黎沉毅多智略,最初輔佐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被譽稱為“四傑”之一。蒙金戰爭初期,木華黎在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諸戰中,率敢死士衝鋒陷陣,以寡敵眾,配合主力殲滅金軍精銳,克宣德(今宣化)、德興(今涿鹿)等地。成吉思汗八年(1213年),隨成吉思汗入山東,攻克益都(今青州)、濱州(今濱州北)、棣州(今惠民南)諸城。鏇抵霸州(今屬河北),收降當地豪強史天倪、蕭勃迭。次年,與成吉思汗會合,進圍中都(今北京),迫金帝請和。又受命進軍遼河流域,招降高州(今內蒙古敖漢旗西北)守將。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擊敗金軍,進占北京(今寧城西)。次年春,因叛將張致占據興中(今遼寧朝陽),率軍攻討。他以調虎離山計設伏夾擊,斬其士卒1萬餘人。木華黎乘勝進軍,俘殺張致,攻占錦州、復州(今蓋州西南)等數十座城寨,控制遼東、遼西地區。
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八月,木華黎受封太師、國王,全權指揮攻金。他改變此前肆意殺掠及奪地不守的慣例,利用矛盾,收降大批地方武裝首領為蒙古其守城奪地,並發揮蒙古軍善於突襲和野戰之長,進取遼西、河北、山西、山東各地數十城。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率輕騎入濟南,收降南宋濟南治中嚴實及其所轄8州30萬戶。在黃陵岡(今河南蘭考東)激戰中,他靈活用兵,下馬督戰,令將士引弓齊發,打敗號稱20萬的金軍。次年冬,連取葭州(今陝西佳縣)、綏德,鏇於延安城東設伏夜戰,擊敗金兵3萬,斬殺7000人。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年),圍攻京兆府(今西安)失敗,遂留兵6000與金軍對峙,另派3000騎兵扼守潼關;自率主力西取鳳翔,但圍攻1月余仍未攻克。
人物評價
總評
華黎姓性格沉毅,足智多謀。手臂抵膝,擅長射箭,可挽兩石強弓。他功勳卓著,英名遠播。與博爾朮最受器重,被鐵木真譽為“猶車之有轅,身之有臂。”四十年間追隨鐵木真,無役不從,輔佐其統一蒙古諸部,戰功卓著,與博爾朮、博爾忽、赤老溫並為“四傑”之一。後受任征金大元帥、太師、國王,代成吉思汗施行恩威。經過六年征戰,先後征服了金朝大部分國土。木華黎後人世襲札剌亦兒部首領,稱國王;另一支封東平王。終元之世,其子孫襲國王稱號者共12人,又有建國王旗幟者7人。四怯薛之一,恆由木華黎後人為長。作為“大根腳”,其後人起仕往往以一品至三品的高官為起點,其第四代孫安童、第六代孫拜住與朵兒只均曾為相。在元代,功勳顯赫、地位崇高的木華黎家族以“忠”與“武”為其家風。同時,他們日漸儒者輩出,至安童、拜住與朵兒只為相時均以維護漢法為己任,成為蒙古貴族漢法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歷代評價
成吉思汗:吾有汝二人(木華黎和博爾朮),猶車之兩轅,身之兩臂也。
宋濂:阿難之河,白氣如虹。王生其中,虎首虬須。為天下雄,光輔帝極。憲天惟聰,如鷹之揚。如飆之發,如雲之從。右執大釿,左櫜彤弓。鐵壘層層,一劈而崩。遹駿有聲,諸部用平。相彼完顏,逞於淫凶。我伐用張,旗鼓有容。殭屍百餘里,澮河為紅。太行以南,斂手就降。帝錄其錫,茆土之封。丹書鐵劵,與國始終。傳世於無窮。
柯劭忞:木華黎經略中原,收金之降將而用之。知人善任,有太祖之風,其為功臣第一宜哉!子孫繩繩,世挺賢哲,自古功臣之胄,永保富貴者有之矣,未有將相名臣如札剌兒氏之盛者也。
後世地位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木華黎。
順治(1638年—1661年)初年,木華黎的塑像被請到太廟中,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家族成員
祖父
估列枯禿伯顏,生平不詳。
父親
孔溫窟哇,曾追隨鐵木真征戰蔑兒乞部、乃蠻部,在與乃蠻部作戰時為掩護鐵木真脫逃而戰死。後追贈推忠效節保大佐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宣”。
兄弟
兄長
木華黎有兩位兄長,但其姓名與生平皆沒有史料記載。
弟弟
不合,木華黎四弟,因功封千戶。
帶孫,木華黎五弟,封東阿郡王。
後代
兒子
孛魯,又作孛羅、兀魯,通數種語言,善騎射。於木華黎去世後嗣為國王,繼掌經略中原事,屢立戰功,卒年32歲。後追贈純誠開濟保德輔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定”。
孫子
塔思,一名查剌溫,孛魯長子,十八歲時襲爵國王,曾參與進攻金朝、蒲鮮萬奴、南宋的戰爭,卒年僅28歲。
速渾察,孛魯次子,於塔思死後襲爵國王,總統中都行省蒙古、漢軍。累贈宣忠同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國王,諡號“忠烈”。
伯亦難,孛魯三子。
野蔑乾,孛魯四子。
野不乾,孛魯五子。
阿里乞失,孛魯六子,曾被遣封嗣莒王。
曾孫
碩篤兒,塔思長子,成年後另賜民三千戶為食邑,並建國王旗幟等。
霸都魯,塔思次子(《元史》作塔思之弟 )隨忽必烈征伐,任先鋒元帥,受其信任。大德八年(1304年),追贈推誠宣力翊衛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東平王,諡號“武靖”。
忽林池,速渾察長子,襲爵國王。
乃燕,速渾察次子,與忽林池共理封國事務。追贈中奉大夫、遼東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魯郡公。
相威,速渾察三子,官至江淮行省左丞相。
撒蠻,速渾察四子,頗受忽必烈賞識,早卒。
忽速忽爾,阿里乞失之子,襲封國王,追封冀王。
玄孫
忽都華,碩篤兒之子,世襲碩篤兒爵位。
安童,霸都魯長子,元朝政治家,官至中書省右丞相。累贈推忠佐運開國元勛、魯王,諡號“忠憲”。
定童,霸都魯次子。
霸虎帶,霸都魯三子。
和童,霸都魯幼子,襲封國王。
碩德,乃燕長子,官至嘉議大夫、同知通政院事,後戰死,累贈推忠宣惠寧遠功臣、資善大夫、嶺北等處行中書省右丞、上護軍、魯郡公,諡號“忠敏”。
伯顏察兒,乃燕次子。
牙老瓦丁,相威之子,官至行台御史大夫。
脫脫,撒蠻之子 ,官至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朵羅台,忽速忽爾長子,襲封國王,受天順帝命參與兩都之戰,後為元文宗所殺。
乃蠻台,忽速忽爾次子,以賄賂權臣伯顏得襲封國王,官至遼陽行省左丞相,追贈攄忠宣惠綏遠輔治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魯王,諡號“忠穆”。
五世孫
忽都帖木兒,忽都華之子,世襲忽都華爵位。
兀都帶,安童之子 ,官至銀青榮祿大夫、大司徒、領太常寺事,累贈宣力迪慶保德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袞王,諡號“忠簡”。
別里哥帖木兒,碩德之子 ,官至僉通政院事,卒贈河南行省中書平章政事、魯國公。
脫歡,牙老瓦丁之子,官至集賢大學士。
朵兒只,脫脫之子,官至右丞相、監修國史,後襲封國王。
野仙溥化,乃蠻台之子,官至中書右丞。
晃忽而不花,乃蠻台次子。
六世孫
寶哥,忽都帖木兒之子,世襲忽都帖木兒爵位。
拜住,兀都帶之子 ,元朝政治家,元英宗在位時官至中書右丞相,全力支持英宗的“以儒治國”政策。在南坡之變中遇刺被害。累贈至仁孚道一德佐運功臣、鄆王,諡號“文忠”。
朵爾直班,字惟中,別里哥帖木兒之子 ,官至湖廣行省平章。
朵兒帖木兒,朵兒只長子,官至翰林學士。
俺木哥失里,朵兒只次子,襲封國王。
七世孫
道童,寶哥之子,世襲寶哥爵位。
答剌麻碩理,拜住之子,官至宗仁蒙古衛親軍都指揮使。
牙納失理,一名篤麟帖木兒,拜住之子,歷任宗仁衛親軍都指揮使、大宗正府札魯忽赤、宣徽使、知樞密院事。
鐵田思帖木而,朵兒直班長子。
篤堅帖木而,朵兒直班次子。
後世子孫
納哈出,元末名臣,木華黎的裔孫,官至太尉。後降明朝,封海西侯。
史料記載
《元朝名臣事略·卷一·太師魯國忠武王》
《元史·卷一百一十九·列傳第六》
《新元史·卷一百十九·列傳第十六》
影視形象
年份 | 影視類型 | 劇名 | 飾演者 |
---|---|---|---|
1987年 | 電視劇 | 《成吉思汗》 | 陶大宇 |
1987年 | 電視劇 | 《成吉思汗》 | 關偉倫 |
2000年 | 電視劇 | 《成吉思汗》 | 劉玉華 |
2003年 | 電視劇 | 《射鵰英雄傳》 | 僧格仁欽 |
2017年 | 電視劇 | 《射鵰英雄傳》 | 安琪兒 |
後世遺址
參見:蒙古木華黎王墓木華黎墓位於今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西北23公里的小紀汗鄉井克梁村西北。此墓歷來被蒙民尊稱為金肯巴特爾(意為真正的英雄)。現有古墓敖包一處,其北有敖包十三處(俗稱十三敖包),共占地近2500平方米。
中國古代名人(三)
古代之文化名人,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遊歷名山勝境乃其本生所願。他們放蕩不羈,他們悠然自樂,他們憂國憂民。他們當中有詩人,有學者,有為官者,他們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的進步。我們要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
元朝名人
元朝 (1206-1370) ,元朝從1271年建立,到1368年滅亡,前後共九十七年。元朝結束了自唐滅亡以來長達三百七十年的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使中國再次實現了大統一。這為之後明清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這時期各民族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得到更大發展,回族就是在元代形成的。元朝的地域異常遼闊,這基本上奠定了中國疆域的雛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