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孝莊帝

魏孝莊帝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507年-531年),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在位期間528年—531年,彭城王元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弟弟)的嫡子(第三子),母親為王妃李媛華,是爾朱榮擁立的傀儡皇帝,最終被爾朱兆絞殺。 元子攸(507-531年),字彥達,河南洛陽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十一位皇帝,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母為李媛華。元子攸姿貌俊美,有勇力。年輕時作為孝明帝元詡伴讀,頗為友愛。初封武城縣開國公,拜中書侍郎、城門校尉,遷散騎常侍、御史中尉。孝昌二年,進封長樂王,加侍中、中軍將軍。三年,轉衛將軍、左光祿大夫、中書監。武泰元年,孝明帝駕崩,爾朱榮兵向京師,謀欲廢立。以元子攸家族為忠勛民望,故將元子攸擁立為皇帝,改元建義。不久,發動河陰之變,討平葛榮、元顥叛亂。永安三年,斬殺權臣爾朱榮、元天穆。後爾朱兆攻破洛陽,擄元子攸北上,勒死於晉陽三級佛寺,時年二十四歲。太昌元年,廟號敬宗,諡號孝莊皇帝。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北魏孝莊帝北魏孝莊帝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生於公元507年,528年即位,530年被殺,在位三年,年號:建義、永安。

元子攸,彭城王拓跋勰三子,封為長樂王,爾朱榮於公元528年4月殺胡太后和幼主後,企圖稱帝,因見人心不服,暫於同月戊戌日立元子攸為帝,改年號為建義。

元子攸即位後,由於爾朱榮的大肆屠殺,使京城空虛,地方政權瓦解,北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爾朱榮因為殺宗室朝官太多,民怨沸騰,不敢貿然進駐洛陽,他一面遠據晉陽,殘酷鎮壓農民起義,一面遙控洛陽,準備伺機奪取政權。

元子攸不甘心做傀儡皇帝,與城陽王元微,侍中楊侃等人謀劃除掉爾朱榮,公元530年9月,元子攸詐稱生了太子,詔命爾朱榮入朝,爾朱榮不知有詐,趕到洛陽,入明光殿朝見,這時,元子攸布置好的膠東侯李侃唏等人持刀從東面窗戶跳入,直撲爾朱榮,爾朱榮慌忙站起,奔向御座上的元子攸,元子攸事先已橫刀於膝下,乘勢手刃爾朱榮。

爾朱榮伏誅的當夜,他的妻子率部焚燒洛陽的西明門後逃出京城,糾集兵馬返攻洛陽,爾朱榮的從弟爾世隆也派爾朱拂律歸率領千餘騎兵逼抵洛陽城下,聲言要索取爾朱榮的屍體,元子攸害怕,將物資置於西門外,招募敢死隊1萬餘人,與爾朱拂律歸展開激戰,未能取勝,又遣將軍李苗縱火焚燒河橋,淹死敵兵無數,爾朱拂律歸改變戰術,調集殘兵,左右夾擊,逼得李苗走投無路,投河而死,接著,爾朱世隆立東海王元曄為帝,並派兵進攻洛陽。

同年12月,爾朱榮侄爾朱兆,爾朱度律聲稱要為其叔父報仇,引兵直撲洛陽,洛陽城防薄弱,叛軍很快就攻入城門,直奔皇宮,皇宮禁衛兵大都聞風逃散,元子攸倉皇從雲龍門逃出,為爾朱榮的幾十名騎兵追及俘住,鎖於永寧寺塔中,在囚禁中,孝莊帝取下頭巾企圖自盡,未遂,不久被送往晉陽晉州刺史高歡在半路截擊未成,又致書爾朱兆,說明利害,勸他別殺元子攸,爾朱兆大怒,將書信撕成碎片,並馬上命令將元子攸押到并州三級佛寺,於12月甲子日絞殺。

元子攸被殺後的廟號為敬宗,諡號為孝莊帝。

人物事件

登基

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北魏孝莊帝元子攸

北魏王朝有一個野蠻傳統:為預防太子的母親將來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預政治,所以在立太子後,要殺掉太子的親生母親。王朝把此定為一種制度。這個慘劇一直延續了一百餘年。一直到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立他的兒子元詡當太子時,元詡的母親胡充華沒被處死,打破野蠻制度。宣武帝元恪於515年逝世,六歲的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胡充華順理成章的以皇太后臨朝稱制。

這位北魏王朝一百年以來第一個貨真價實的皇太后,卻用事實證明那野蠻習俗確實有其存在必要。胡太后自從當權,除了大肆建設佛寺和佛像外,幾乎全部精力都用在傷害王朝上。二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遍地抗暴,大多數由她激起,或由她觸發。洛陽孤立在黃河南岸,已經進退失據,可是像蛆蟲一樣的政客們仍擁擠在權力魔杖的四周,鬥爭不休。

武泰元年(528年),19歲的元詡計畫把權力從母親手中奪回。他選中了鎮守晉陽(山西太原)的大將爾朱榮。這跟189年東漢何進選中鎮守河東(山西夏縣)的董卓一樣,歷史開始重演。訊息泄露,胡太后跟兩位情夫遂把元詡毒死。

胡太后毒死親子,不僅兇惡殘忍,而且愚不可及。正好當時元詡的妃子生了一個女兒元姑娘,胡太后對外詐稱生的是男孩,將這個女嬰立為皇帝。可是胡太后知道無法隱瞞,不久又再宣布,所謂皇子,本是皇女,而另立元詡的族侄,年僅3歲的元釗為帝,天下譁然。

這種重大的事件竟如此兒戲,胡太后把政治看的太簡單了。契胡部酋長爾朱榮首先發難,一面宣言要追查皇帝元詡的死因,一面不承認胡太后政府,另行擁立元詡的堂叔元子攸為帝,向洛陽進攻。胡大後派出去迎擊的軍隊反而投降爾朱榮,於是情夫逃走,洛陽陷落,胡太后和小皇帝,被爾朱榮裝入竹籠,投進黃河溺死。距她毒死親生兒子,只兩個月。

爾朱榮擁立孝莊帝後,把胡太后和幼主元釗帶到河陰(今河南孟津東),投入黃河淹死。

然後又以新主引見百官、祭天為名,誘使2000多人齊集淘渚(孟津西北),在眾多騎兵包圍下,爾朱榮歷數百官罪狀,將他們全部殺死。這次事變,稱為“河陰之變”。

事變之後,北魏朝廷官員,除了一些倖存的舊人,絕大部分都由爾朱榮部將任職。

爾朱榮的女兒,原為孝明帝嬪妃。爾朱榮執政後,便讓孝莊帝納為皇后,孝莊帝無奈,只好答應。孝莊帝外逼於爾朱榮,內迫於爾朱後,處處受制,心中怏怏不樂。

擊敗葛榮

孝莊帝即位不久,葛榮所領導的起義軍,號稱百萬,繼續南下,北魏國都洛陽受到嚴重威脅。孝莊帝派大將軍、太原王爾朱榮率七萬騎兵,以侯景為前鋒,在鄴城圍攻葛榮。葛榮以為兵多將廣,麻痹輕敵,被爾朱榮一舉擊敗,被俘身亡。葛榮死後,爾朱榮收用葛榮舊部宇文泰,將其餘20餘萬起義民眾分散到各州郡,歸地方管理。因爾朱榮鎮壓葛榮有功,孝莊帝封其為大丞相。都督河北京外諸事,並封爾朱榮的兒子為王。從此,爾朱榮集團擁有強大的兵力,完全控制了朝廷大權。

亂政

孝莊帝即位後,內亂外患不止,葛榮剛被擊敗,南梁又來干擾。永安元年(528)十月,梁武帝派軍數千人護送降梁的北海王元顥去洛陽爭奪帝位。次年五月,孝莊帝聞訊,恐京城陷落,逃往河北,梁兵攻入洛陽,元顥稱帝,改年號建武。

此時,爾朱榮在晉陽,聽到國都陷落,皇帝北逃的訊息,與元天穆起兵,護送孝莊帝南歸。元顥急忙派兵抵禦,兩軍相持了三個多月,最後,終因元顥失去民心,被爾朱榮擊敗,元顥被殺。由此,爾朱榮的地位進一步得到加強,開始了攫取北魏政權的活動。他以晉陽為根據地,命其弟弟爾朱世隆在洛陽監視傀儡皇帝。永安三年(530)八月,孝莊帝不甘心做傀儡,利用朝見的機會,殺死爾朱榮。爾朱榮長子菩提、爾朱陽者等三十人隨榮入宮,也被伏兵殺死。

同年十月,爾朱榮的從子汾州刺史爾朱兆和和從弟爾朱世隆共謀,推戴太原太守兼併州事長廣王元曄即皇帝位。孝莊帝隨即被送到晉陽拘禁,不久被縊死。時年二十四歲。

陷入困境

孝莊帝孝莊帝
爾朱榮權傾朝野,那些官場上的野心家都捨近求遠,千里迢迢地往晉陽跑,走爾朱榮這條終南捷徑。爾朱榮來者不拒,大批舉薦官員。可元子攸知道河南之地是自己翻身的唯一本錢,絕不能對爾朱榮一讓再讓,便非常斬釘截鐵地拒絕了爾朱榮為黨羽求官的要求。爾朱榮沒有死心,繼續授意元天穆向元子攸重申這一無理要求。面對元天穆的苦苦相逼,元子攸依然死死守住底線不放。

元天穆見遊說不成,終於惱羞成怒,說出了大逆不道之語:“天柱既有大功,為國宰相,若請普代天下官,恐陛下亦不得違之,如何推薦數人為州官,竟然不用?”。面對這赤裸裸的威脅,元子攸沒有絲毫示弱,針鋒相對:“爾朱榮若不為人臣,把我也一併替代;如他還有臣子之節,無代天下百官之理!”元子攸憂憤之下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只要我還是皇帝,這江山就是我的;爾朱榮要是想當皇帝,那么就索性奪過去,我不會這么心甘情願做傀儡的。

爾朱榮見自己的試探失敗,惱怒交加,說出了心裡話:“天子由誰得立!今乃不用我語!”但由於當時天下未穩,爾朱榮尚不敢輕舉妄動。趁著關中平定,爾朱榮再次發出試探,向朝廷奏稱:“參軍許周勸臣取九錫,臣惡其言,已斥遣令去。”九錫之禮是古時天子賜給功勳格外卓著的諸侯、大臣(如匡扶社稷、再造江山)九種器用之物的禮節,如車馬、衣服、斧鉞、弓矢等,是皇帝賞賜大臣的最高禮遇。按常理而言,爾朱榮的功業獲得九錫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九錫之禮在中國走馬燈似的王朝更迭中早已變了味,遠不是賞賜之禮那么簡單。九錫在那時早已成了篡逆的代名詞。北魏自建朝以來,無人享受過此等賞賜。爾朱榮並不滿足天柱大將軍之位,他知道接受九錫之禮後,離帝王之位便只有一步之遙,便向元子攸提出了這一要求。

爾朱榮也知道這要求的分量,所以也把話說得非常委婉。面對爾朱榮再次的投石問路,元子攸更加厭惡痛恨,馬上就坡下驢,誇獎爾朱榮做得很好,很有臣子之節,沒有留給他一絲幻想。見此計又不成,爾朱榮並不死心,他明白該親自跑一趟洛陽了,把那些歷史舊賬全部清算乾淨。

危在旦夕

永安三年(530年)農曆的八月份,也是爾朱天光平定關隴的第二個月,爾朱榮欲藉此新建功勳,以皇后即將產子為由,要進京朝拜。此言一傳,整個朝野震動:自元子攸即位以來,爾朱榮一共只到過洛陽兩次,但那兩次他都不得不來。第一次是擁戴元子攸登位,沉殺了胡太后,屠盡了百官;第二次是擊敗元顥和陳慶之,扶持元子攸重返洛陽。連上次他在鄴城擊敗了葛榮的數十萬大軍,他都沒去洛陽親自領賞。而這一次,他竟然以探望女兒這樣的家常事為由入京,人人皆不信服,都認為爾朱榮此行必定深藏著巨大的陰謀。這對洛陽而言,無疑是地震一般的訊息,全城人情憂懼,惶恐不安。蝴蝶效應果真明顯,那邊爾朱榮的訊息剛一傳出,膽小者如中書侍郎邢邵早已離城而去,向東狂奔。

圍繞在元子攸身旁的親信對這訊息也極為敏感。城陽王元徽、侍中李彧等人竭力勸元子攸趁此次機會,派兵刺殺爾朱榮。而慎重一點的濟陰王元暉業等人認為爾朱榮若來洛陽,必定防範重重,若是刺殺,很難得手。還有一些腦子衝動的人竟然提出要與爾朱榮硬拼,先把他洛陽的黨羽殺光,再發兵抵擋。面對眾人各執一詞,元子攸毫無主見,疑慮重重。
由於爾朱榮在朝中的眼線太多,而元子攸這次刺殺的保密工作也做得很差,結果本是絕密的事竟然鬧得滿城風雨、路人皆知。爾朱榮留在洛陽的眼線——爾朱世隆聽聞了皇帝的陰謀後,趕緊自己假造了一封匿名信:天子與楊侃、高道穆等為計,欲殺天柱。然後又把它火速送往晉陽呈給爾朱榮,勸他要三思而行。此時的爾朱榮心裡哪還有懼怕兩個字,元子攸在他眼裡早已是籠中之鳥,除了束手就擒外,哪還敢生有二心?他將這信撕得粉碎,罵得唾沫橫飛:“世隆無膽,誰敢生心!”爾朱世隆曾棄虎牢關逃走,害得自己的親兄弟爾朱世承被梁軍生擒臠割,膽小如鼠的名聲早已傳聞天下,所以爾朱榮對他的建議毫不在意——這一趟他必須去,他要把那些擋著他帝王之路的枝枝葉葉全部剪除。

爾朱榮帶了四五千騎兵從晉陽出發。這么多人的目標明顯只有一個——皇位。

面對爾朱榮的逼迫,年輕氣盛的元子攸知道自己毫無退路,此時他的衝動又戰勝了恐懼,急欲動手。可爾朱榮的另一得力幹將元天穆此時尚在并州,一旦洛陽有變,他必然要發兵叛亂,到時朝廷將無兵可擋。元子攸只得忍住心中的怒火,編了個理由把元天穆騙入洛陽,準備一併除之。

城陽王元徽稟告元子攸,說爾朱榮將會有貪立孩幼之舉:如皇后生子,則廢帝立此幼兒;如果生女,便立爾朱榮的小女婿陳留王元寬(元子攸的侄子)為帝。元子攸明白自己已成了爾朱榮的眼中釘和肉中刺,兩人的蜜月期至此全部結束。當初爾朱榮選擇自己,是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威望號令天下;天下大定,自己已成了他稱帝的最大障礙,那么他必然要選擇新的替代品了。

而這時爾朱榮的舉動更使元子攸相信了自己的猜測。在此敏感之際,爾朱榮與元天穆竟然上奏:“近來侍官皆不習武,陛下宜將五百騎出獵,因省辭訟。”這明擺著是調虎離山之計嘛!元子攸可不傻,他安排在爾朱榮那裡的眼線早已告訴過他:爾朱榮欲趁打獵挾持天子移都。

這些事一件件擠壓過來,壓得元子攸喘不過氣來,認定爾朱榮必反無疑,自己已危在旦夕,勝敗只在於誰能先發制人,搶先一步。

先發制人

對於一個優柔寡斷的人而言,做決定是最為痛苦的事,而這決定之後的行動卻更是舉步維艱。雖然滿朝文武皆曰爾朱榮可殺,可他們只會在心裡喊殺,真一見到爾朱榮,卻早已兩腿發軟。元子攸所倚仗的只有北魏宗室元徽、楊侃高道穆等人,手中幾乎沒有一兵一卒,這樣的刺殺行動無異於與全副武裝的爾朱榮赤手相博。可即便刺殺成功,光是洛陽城中這幾千契胡武士也能把北魏朝廷捏得粉碎,所以這迫在眉睫的一步在刺殺前應思慮清楚。

元子攸很幸運,他找到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將軍,而他的身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竟然是爾朱榮安插在元子攸身邊的武衛將軍。這位雙重間諜叫奚毅,在爾朱榮入洛前,曾屢次派他與元子攸通款,其與元子攸關係甚好。奚毅曾屢次在元子攸面前表示“臣寧死陛下,不能事契胡”,但如同驚弓之鳥的元子攸卻一直不敢輕信,以免陷入爾朱榮設下的圈套。而奚毅卻鍥而不捨,終以赤誠將元子攸打動,將其認定為自己的心腹之臣,以作為除掉爾朱榮後抵抗洛陽城內契胡武士的堅強後盾。

時不待我。痛下決心的元子攸召見中書舍人溫子升,告知其將即刻除掉爾朱榮,並詳細詢問東漢朝廷除掉董卓之事,以便參照仿效。聽溫子升一五一十道出經過後,元子攸終於說出了這樣的豪邁之語:“朕之情理,卿所具知。死猶須為,況不必死!吾寧為高貴鄉公(曹髦)死,不為常道鄉公(曹奐)生。”20歲的曹髦不願任由司馬昭宰割,發兵突襲,雖身死於成濟之手,但卻死得轟轟烈烈,沒有愧對曹氏祖先的英靈;而曹奐對司馬家族唯唯諾諾,致使江山淪陷,他雖依然錦衣玉食,可在元子攸眼裡這日子卻無異於豬狗。元子攸積鬱的激憤之情一旦噴出,他便盼著自己像個男人一樣死去。

既然已有王允等人的前車之鑑,元子攸便要使自己的部署更加妥善,以免重蹈覆轍。他準備只除掉爾朱榮、元天穆首惡兩人,其餘爾朱世隆、司馬子如等爾朱黨羽皆全部赦免,元徽及楊侃等人也全力贊同。而元子攸此舉與王允相比,雖已有改變,但此一時,彼一時——當時的董卓只占據長安一帶,而此時爾朱榮的黨羽已掌控整個天下,即便爾朱榮被殺,可他各地的黨羽豈會善罷甘休?但元子攸此時別無良策,只能聽天由命,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一紙赦令上。

而刺殺的細節眾人也商量得非常周密,準備先將爾朱榮與元天穆騙入宮中,然後伏兵突起,一擁而上,亂刃砍死;為保證元子攸的安全,一旦發兵,元子攸應立即從別門而出,防止爾朱榮突襲,並在其身上藏好利刃用以自衛。

上天非常垂青元子攸,機會轉眼就來了。元子攸在宮中埋好伏兵的當日,爾朱榮和元天穆便來拜見天子,可酒剛過三巡,狡猾的爾朱榮似乎聞到了危險的氣息,便與元天穆匆匆離去。而預先埋伏的楊侃等人一時得不到訊息,等匆匆趕至時,已經只能看到爾朱榮和元天穆揚長而去的背影了。
此次機會喪失後,整個局面極為被動,元子攸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由於參與密謀的人員太雜,而爾朱榮的眼線又多,刺殺落空後,訊息便立時泄漏,宮外又開始四處傳聞。而爾朱榮剛到洛陽時,天子謀害天柱將軍的訊息外界也只是在道聽途說,人云亦云而已,可如今連具體的刺殺部署都已被說得有板有眼了,如此打草驚蛇之舉,必然會引得爾朱榮反咬一口。

血濺宮廷

刺殺落空的第二日,非常不巧,是元子攸的忌日,爾朱榮自然不會入宮;好不容易又過了一日,可不幸又再次來臨,那日卻又逢著爾朱榮的忌日,元子攸在煎熬中又渡過了一天。到了第四日,爾朱榮再次入宮。可這回爾朱榮更加警惕,只跟元子攸打了個照面,以醉酒得病為由,待在府上養病不出了。元子攸一方人心大恐,擔心爾朱榮已知曉刺殺他的密謀,才會託病不出。如此便意味著爾朱榮即刻便有所行動,大家只能束手待斃,所有參與密謀的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之中。

這可是最後的一次機會了,一旦不成,便是血流成河、社稷墜地的結局,容不得半點閃失。眾人商議後,刻不容緩地又在明光殿埋好伏兵。元徽奔到爾朱榮府上,傳言皇后生子,請他這位外祖父入宮探望。元徽不僅詭計多端,表演天賦也是一流。他跑到爾朱榮府上時,爾朱榮和元天穆賭得正酣。元徽上前一把摘下爾朱榮的帽子,告之喜訊,又歡舞盤鏇,以示慶賀;而隨身跟來的殿中傳言官也在一旁趁熱打鐵,催促爾朱榮儘早動身。這假戲果然演得天衣無縫,容不得爾朱榮不信。

惴惴不安的元子攸一聽聞此計奏效,又聞之失色。倒是一旁的文人溫子升沉得住氣,怕等會讓爾朱榮看出破綻,提醒元子攸:“陛下失色。”

元子攸忙命取酒,酒入豪腸,膽色頓生。他命令溫子升書寫赦文。溫子升乃北魏第一才子,才高八斗,如此驚慌時刻,依然一揮而就。他手捧赦書出門,行至途中,竟然冤家路窄,爾朱榮迎面而來!

爾朱榮看到溫子升手中拿著聖旨,很詫異,便追問:“是何文書?”此千鈞一髮時刻,一旦被爾朱榮看出破綻,元子攸一方將全軍覆沒。而溫子升卻鎮定得出奇,平淡地說:“赦文!”此時的爾朱榮又再次昏頭,看外孫心切,竟然沒有繼續追問到底是給誰的赦令,而是直往宮中走去,與這最後挽救自己的機會又擦肩而過。

元子攸在宮中的東向惴惴不安地坐定,爾朱榮和元天穆與他只有咫尺之隔。君臣寒暄未久,元徽突然進入,向元子攸行了一拜。此拜為行動暗號,此時埋伏好的光祿少卿魯安、典御李侃晞等立即抽刀從東門殺入。爾朱榮畢竟是久經戰陣之人,眼疾手快,立即撲向元子攸,以作最後一搏。

那些安排好的殺手見天子親自動手,更是一擁而上,亂刀齊下,將爾朱榮和元天穆砍了個稀巴爛。而在宮外的爾朱榮的兒子爾朱菩提等人亦被伏兵所殺。爾朱榮死訊一出,整個洛陽城歡喜騰躍,百官皆入宮朝賀。元子攸也被自己的壯舉深深感染,欣喜若狂,親登閶闔門,並大赦天下。

這一刀痛快是痛快了,但爾朱榮雖罪該萬死,可他卻是維護北魏安穩的定海神針。只要他在,誰都不敢放肆。他卻死得如此突然,這潘多拉的盒子又再次打開了,剛剛安穩的北魏王朝又將陷入群魔亂舞的瘋狂之中。

末路

陷入重圍的洛陽

狂喜過後,元子攸很快又冷靜下來。他明白,刺殺只是孤注一擲,至於城中爾朱榮的契胡武士他卻無力應對,只能聽天由命。這位可憐的天子,在調兵遣將時更是捉襟見肘,加上事出倉促,連皇宮禁地也無重兵可防。此時只要爾朱陣營中有人稍具膽識,發兵攻打皇宮,那么元子攸苦心經營的反撲事業又將毀於一旦。

聽聞爾朱榮被殺,城內的爾朱榮黨羽急忙奔赴天柱將軍府邸商議。爾朱榮的手下田怡得知皇宮的防守非常薄弱,極易攻破,又見群情激憤,便建議直接攻占皇宮。一旦此議被眾人接受,元子攸等人只能束手待斃。值此千鈞一髮之際,賀拔勝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天子既行大事,必當有備。吾輩眾少,何可輕而!但得出城,更為他計。”賀拔勝雖受爾朱榮知遇,但卻更忠心於朝廷,此言一出,挽救了元子攸的性命。

賀拔勝英勇無比,眾人一向信服於他。既然如此勇猛之人都認為勢不可為,便無人堅持走此險招。此時群龍無首,唯一能拍板的卻是爾朱家族裡膽子最小的人——爾朱世隆。一旦遭遇危難時刻,他永遠只會堅持一種選擇——逃跑。他收攏了城中的契胡武士,帶著爾朱榮的妻兒,趁夜色燒毀了洛陽的西陽門,慌忙率兵奪門而出,馬不停蹄地逃往河陰。其實洛城中兵力薄弱,又皆不習武,只要爾朱世隆稍微審時度勢,試探元子攸的虛實,洛陽城便可輕而易舉地占據。而膽小如鼠的爾朱世隆卻放棄了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選擇了逃跑。在賀拔勝和爾朱世隆的“幫助”下,元子攸暫時躲過了一劫。

見爾朱世隆逃走,元子攸忙派武衛將軍奚毅等人守住北中城,阻止其南下。在河陰歇了口氣,爾朱世隆準備繼續狂奔,逃回并州老家去。可這回被他手下的司馬子如勸住了。司馬子如一向詭計多端,對洛陽城中的實力又了如指掌。他認為在此關鍵時刻,一旦逃散,便天下離心,爾朱家族難以東山再起;應趁京城慌亂之際,元子攸立足未聞之時,再次回兵洛陽,殺他個措手不及。爾朱世隆見其分析得頭頭是道,便重新回軍殺向北中城。

契胡戰士雖群龍無首,但個個是身經百戰的驍勇戰士。在他們的進攻下,奚毅防守的北中城如同紙糊,一攻即破,奚毅也被擒殺。北魏朝廷聞此大懼,元子攸急忙伸出橄欖枝,派人前往爾朱世隆處慰問。此戰告捷,爾朱世隆志驕氣滿,又加上報仇心切,馬上將來者斬首示眾,以表與朝廷決裂之心,緊接著他又派爾朱度律前往洛陽城討要爾朱榮屍首。爾朱度律一行千餘騎,皆白衣素縞,浩浩蕩蕩殺向洛陽城。

勸降無效,決意死戰

見契胡兵士集於城下,元子攸苦於無兵可戰,只得放下天子之尊,親自登上洛陽城樓,做起了勸降工作:“太原王(爾朱榮)立功不終,陰謀篡位,已被正刑。諸位只要投降,為國效力,官爵依然如故。”此時契胡兵士皆報仇心切,義憤填膺,這種假大空的空頭支票已沒有絲毫用處。爾朱度律在城下慷慨陳詞:“臣等從太原王入朝,忽致冤酷,今不忍空歸。願得太原王屍,生死無恨。”此語說得沉痛無比,話語未畢,爾朱度律突然言語哽咽,哀不自勝。此言一出,那批跟隨爾朱榮出生入死的契胡武士也皆落淚,在城下號啕大哭,場景極其震撼人心。而城上的元子攸見此場景,也回想起爾朱榮的種種好處,為之愴然淚下。

本是劍拔弩張的一場戰鬥,此時卻為了懷想同一個人,變成了雙方共同的一場追悼會。可大哭完畢,雙方還是不共戴天的敵人。元子攸見空談無效,又派手下賜給爾朱世隆免死鐵券,以示誠意。此時爾朱世隆見城中無膽,更加氣驕意滿:“吾為太原王報仇,終無降理。”

至此,孝莊帝元子攸不再幻想,決意死戰。他不惜血本,將國庫財物的老底全部擺出,放置城下,以此招募城中敢死之士。洛陽城中之人對契胡人皆咬牙切齒,又懼怕城破之後遭受契胡人的血洗之災,於是一日之中,竟有萬人踴躍入伍參戰。

然而打仗是非常殘酷的,光有勇氣和血性是遠遠不夠的。洛陽之人早不習武,雖數倍於契胡戰士,卻屢屢敗給這城底下的千餘驍勇善戰之士。面對這一千餘人的挑釁,北魏朝廷竟然整日憂懼,計無所出,只得城門晝夜緊閉了事。

值此危難時刻,通直散騎常侍李苗挺身而出,在朝上慷慨陳詞:“朝廷有不測之危,正是忠臣烈士效節之日。臣雖不武,請以一旅之眾為陛下徑斷河橋。”此豪言不僅滿懷激情,更是一針見血,直指爾朱世隆的要害之處。爾朱世隆兵眾雖猛,但人數稀少,整日逡巡於洛陽城下;只要河橋一破,這幾千契胡武士便會首尾難顧,遭受南北夾擊,陷入進退兩難之況,只要稍假時日,自然會逃散無遺。

元子攸本無計可施,見有人願為國捐軀,連忙應承。李苗立即招募死士趁夜色繞道黃河,從馬渚順流而下,離河橋還有數里之時,便把備用之船點燃,火勢瀰漫河面,將河橋也燃燒起來。契胡士兵本在南岸,見河橋突然冒起大火,怕後路被斷,皆惶恐不安,連忙回撤救火。一時眾人爭搶上橋,此時河橋已遭受火焚,承受不住眾人擁擠,瞬時河橋斷裂數段,契胡士兵溺死無數。李苗見大功告成,便停於黃河中的小洲等待援軍接應。可援軍卻遲遲不至,爾朱世隆惱羞成怒,率兵急攻李苗。李苗率軍奮力抵抗,直至手下全部壯烈犧牲,最後他自己也投黃河而亡,場面極為悲壯。李苗本為南朝之人,因其叔父有異圖為梁武帝蕭衍所殺,李苗為報家仇而投靠魏朝,一直對魏朝忠心耿耿。他此時為魏朝盡忠,也算是死得其所。

經此突襲,爾朱世隆也實力大損,再次膽寒,毫無戀戰之心,忙率軍北撤。元子攸暫時躲過了一劫。

東山再起

可元子攸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北邊的山西之地是爾朱兆的地盤,他打仗勇猛無比,常親自衝鋒陷陣,可直接出兵南下,數日便可抵達洛陽;東邊的徐州一帶為爾朱仲遠(爾朱榮的從兄弟,爾朱世隆的哥哥)掌控,兵眾甚多;西邊的關中為爾朱天光占有,他平滅万俟醜奴不久,兵鋒正健。

相比這些驍勇善戰的爾朱家族成員,爾朱世隆行軍打仗的本事是最無能的,但他手下爾朱度律的千餘騎兵便足已讓元子攸焦頭爛額。可如今這些豺狼虎豹全都聚在洛陽四周,對皇位虎視眈眈,元子攸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絕境之中。元子攸此時明白爾朱榮雖然由於輕敵而命喪己手,可他依然給自己留下了難以逾越的障礙。

一聽聞爾朱榮遇刺,爾朱家族的成員也反應不一。爾朱兆立即從汾州率騎兵占據晉陽,安頓完畢後,又疾馳至山西長子與爾朱世隆合兵。兩人反意已決,便一不做二不休,推立太原太守魏朝宗室元曄為帝,以此另立朝廷對抗元子攸。元曄是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太子拓跋晃(魏景穆帝)的後代,皇室血脈早已淡得快沒了。而爾朱兆鼠目寸光,慌不擇人,只要是姓元的,隨手一拉,便另立中央。遭此亂世,這些拓跋族的公子王孫也只能任人擺布,完全淪為傀儡。

既然新皇剛立,那么肯定得表示表示,給這批擁立的功臣加官晉爵。於是爾朱兆被封為大將軍,晉爵為王;爾朱世隆也一嘗夙願,被封為樂平王,終於過了把王爺的癮;徐州的爾朱仲遠也被封為車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而關中的爾朱天光卻被暫時忘在一邊,無人搭理。兩人準備妥當後,便聯絡爾朱仲遠一起殺向洛陽

而爾朱天光見這次新立皇帝中,自己落得兩手空空,非常惱火。他很不甘心,想撈回點政治資本。而此時元子攸剛好又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希望他忘記家仇,為國效忠。爾朱天光是極狡猾之人,不同於爾朱兆的有勇無謀,他採取了首鼠兩端之策:一面向朝廷表示效忠,擁護朝廷剷除爾朱榮的舉措,以此迷惑元子攸;一面又讓手下不停地向朝廷吹風,密告自己即將進攻洛陽,想逼走元子攸,自己趁機再另立新君,以挽回政治上的劣勢。

高氏兄弟

面對爾朱家族的四面圍攻,元子攸並未選擇束手待斃,卻是竭力掙扎,四處招兵買馬。不管以前是乾過什麼強盜、叛賊這些勾當的,只要能為其所用的,他全都搜羅過來,準備拚死一搏。比如,在當時爾朱度律圍攻洛陽城的時候,他便起用了河北渤海(今河北滄州附近)豪族高乾高昂(高敖曹)兄弟。

這兩兄弟傾家蕩產招攬勇士劍客,手下兄弟眾多,家族勢力龐大,又時逢亂世,是當地的黑社會團伙。高家南遷不久,北魏馬上發生了“河陰之難”,整個朝廷為之一空。高乾兄中的高乾本與元子攸私交甚好,便接受招安,一下子被提拔到朝中擔任黃門侍郎。可他們遭受了當時最高實權者爾朱榮的忌恨,爾朱榮逼迫高乾解官回鄉。爾朱榮被刺身亡以後,高昂連忙披甲執戈,在洛陽城下與契胡人猛戰,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元子攸和大臣們本來連遭敗仗,士氣低落,可高昂如此勇猛,所以一個個在城上都看得目瞪口呆,讚嘆不已。而高乾在聽聞爾朱榮被刺後,也是立馬馳赴洛陽,頗有忠臣之心。可高昂雖有千夫不擋之勇,終究是孤身一人,知道難成大事。兩兄弟便向元子攸請求回鄉招募部曲。元子攸正急於四處培養親信,連忙加封高乾為河北大使,高昂為直閣將軍,命他二人回鄉召集勇士,為國效力。

此正是用人之際,元子攸非常器重高乾兄弟,竟親自送至城外。臨行前元子攸更是言語切切,說了一大通掏心窩子的話,最後竟然動情地連遺囑都說了出來:“京城倘有變,可為朕河上一揚塵。”

皇上如此赤誠相待,高乾兄弟也皆深受感染。高昂依然拔劍起舞,以示必死之心。兩兄弟回歸本鄉後,又是一呼百應,四周勇士皆歡躍而至。元子攸雖如此求賢若渴,苦心栽培高氏兄弟,但後來風雲突變,元子攸已來不及從高氏兄弟這裡享受到什麼好處,倒給後來的高歡得了不少便宜。

成事不足

除了籠絡高氏兄弟這種不良少年出身的人外,元子攸還直接招安山西的土匪去襲擊爾朱兆,並派源子恭率兵抵擋爾朱兆南下,緊接著又派鄭先護和楊昱去征討爾朱仲遠。而爾朱天光因反意未顯,元子攸趕緊對其封王,表示籠絡。

這些部署看似井井有條,元子攸一方並未明顯占著下風,可年輕的元子攸卻走錯了最重要的一步棋——在這危難時刻,他竟然把城陽王元徽當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對他言聽計從。

元徽詭計多端,栽贓陷害、綁架殺人這些偷雞摸狗的事的確非常精通,可對於運籌帷幄、調兵遣將這樣的軍國大事卻是十足的低能。他本以為爾朱榮一死,爾朱黨羽自會樹倒猢猻散,全部瓦解,自己可以坐享其成。可沒料到如今爾朱家族勢力卻八方涌動,兵戈四起。

元徽不僅低能,還有更要命的毛病——善妒。因怕別人搶功,一遇到軍國大事,元徽經常要與元子攸單獨謀議;而一旦朝臣中有人獻出好計謀,他怕別人立功,又百般阻撓。此外他還非常小氣。元徽他籠絡人心的水平超級低,賞賜時要么摳得要死,要么便是出爾反爾。結果元子攸雖然花大力氣買了單,可底下的人卻一個也不感激他,白白出血。如此一來,本就處於劣勢的元子攸更加閉目塞聽,無力自拔了。
元徽還經常寬慰元子攸:“小賊何慮不平!”元子攸也被這鬼話迷惑,大概忘了當時廣陽王元深這位北魏唯一可依賴的宗室將領,便是在元徽的讒言下最終走投無路,被叛軍所擒,使北魏最精銳的部隊一朝瓦解,導致葛榮橫行河北無阻。元子攸雖處處想避免重蹈王允的覆轍,可年輕的他所託非人,依然走上了同樣的不歸路。
洛陽再次淪陷
爾朱家族的反撲勢頭明顯超出了元子攸的預料。東邊的爾朱仲遠一路攻城拔寨,擒獲了兗州刺史王衍。而被元子攸派去征討爾朱仲遠的賀拔勝,因為剛剛從爾朱陣營中倒戈過來,受到了同行的另一將領鄭先護的猜疑。賀拔勝只得單獨率兵與爾朱仲遠作戰,結果兵敗,再次投降,重歸爾朱陣營。北邊傳來的戰況更為致命。爾朱兆起兵後,一路猛攻,攻打下太行山的丹谷這座要壘,元子攸派去守壘的將領或死或降。負責北邊防務的源子恭慌忙撤走,洛陽城只剩下黃河天險可守。

元子攸聽聞爾朱兆南下,準備親自帶兵征討,以作殊死一搏。可這關鍵時刻,元氏家族又出了叛徒——華山王元鷙一向依附爾朱榮。當年“河陰之難”時便是他和爾朱榮站在高台,一同觀賞自己家族成員血流成河、零落成泥的血腥場面。他竟然勸慰元子攸:“黃河天險,爾朱兆豈能輕渡?”年輕的元子攸再次昏頭,又不設防。

除了人禍外,此時的老天也執意要讓元子攸滅亡。爾朱兆帶兵日夜兼程趕至黃河河橋一帶時,往日滔天巨浪的黃河竟然淺得不過馬腹,他的大軍輕鬆渡過天險。此時又無端颳起暴風,塵埃漫天,這從天而降的沙塵暴成了爾朱兆進攻洛陽最好的掩護,整個洛陽城完全不設防。當爾朱兆的騎兵直接攻至皇宮,皇宮的衛士才發覺大敵來臨,彎弓射箭時,敵軍已逼近眼前,矢不得發。眾衛士不再做無謂抵抗,全部散走。而雪上加霜的是,掌握皇宮護衛的禁軍將領竟是元鷙這位叛徒,他早已下令手下衛兵不要抵抗。

洛陽再次淪陷。不到三年的時間,貴為一國之都的她竟然迎來了三位征服者:爾朱榮、陳慶之,爾朱兆也不費吹灰之力地進城了。

洛陽衰敗豈只是一城的敗亡?那更是元氏江山的敗亡,漢化改革的敗亡,標誌著孝文帝苦心經營的事業至此終於一敗塗地!

天子遇害

手下散盡,元子攸這位天子慘到連匹馬也找不著了,靠著兩條腿,拚命跑到雲龍門外。運氣還算不錯,危急時刻,城陽王元徽帶著一大幫人馬,攜著一大堆錢財剛好路過。元子攸連忙向他呼救,可元徽平時袖手談談心性可以,臨危時刻豈肯一死報效君王?他毫不仗義,不顧而去。元子攸眼睜睜地看著這根救命稻草飄走,這才明白自己所託非人。可醒悟為時已晚,他為此付出了致命的代價——被爾朱兆生擒。

當然元徽的日子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帶著一大堆金銀財寶和五十匹馬躲到了親信寇祖仁家中。老寇聽聞爾朱兆以千戶侯懸賞捉拿元徽,便先殺死元徽,將他攜帶的財富貪為己有,再用其項上人頭向爾朱兆邀功。

爾朱兆隨後和爾朱世隆這位堂叔反目,爾朱兆留下爾朱世隆等人鎮守洛陽,星夜趕回晉陽。而元子攸這位可憐的天子,也成了他隨身攜帶的私家物品。

元子攸被俘後,一直被關押在永寧寺里。由於爾朱兆對他恨之入骨,寒冬臘月里,天子央求一塊頭巾取暖也被斷然拒絕。天寒地凍中,元子攸只能摟著根冰冷的鐵鏈,哆哆嗦嗦地度過了膽戰心驚的幾日。可是元子攸的壞運氣並沒有結束。爾朱兆把他送到晉陽不久,前方便接連吃了紇豆陵步蕃的敗仗。十二月甲子(二十三)日(1月26日),在惱羞成怒之下,爾朱兆新仇舊恨一起了結,索性把元子攸勒死在晉陽的三級佛寺,距他殺爾朱榮僅三個月。元子攸死時年僅二十四歲,在位三年。中興二年(531年),謚為武懷皇帝。太昌元年,謚孝莊皇帝,廟號敬宗。十一月,葬於靜陵。

文學成就

《臨終詩》

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

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

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家族成員

祖父:北魏獻文帝拓跋弘。

祖母:潘貴人。

父親:彭城王元勰,追尊文穆皇帝。

母親:彭城王妃李媛華,追尊文穆皇后。

后妃:爾朱英娥,契胡部酋長爾朱榮之女,母北鄉公主。

兄弟:真定縣開國公元子直,元子攸異母兄(後追封為陳留王);無上王元劭,元子攸同母兄(後追尊為孝宣皇帝);始平王元子正,元子攸同母弟。

姐妹:壽陽公主元莒犁,元子攸異母姐;光城公主元楚華,元子攸同母姐;豐亭公主元季望,元子攸同母姐;寧陵公主,嫁與琅琊王君。太和十三年(489年)生,永平三年(510年)正月初八夜卒。可見《魏故寧陵公主墓志銘》;襄城公主,《魏書卷八十九列傳酷吏第七十七》:“子瓚,字紹珍。位兼尚書左丞,卒。瓚妻,莊帝妹也,後封襄城長公主,故特贈瓚冀州刺史。”

子女:留下記載的僅一子,皇后爾朱英娥所生。孝莊帝被縊殺後,剛剛出生的太子也被爾朱兆奪去,活活摔死。

影視形象

1999年電視劇《菩提達摩傳奇》:釋小虎、袁世龍飾演孝莊帝。

中國歷代皇帝之北朝皇帝

王朝 廟號 諡號 姓名 年號 統治時間
北魏 太祖
(初謚烈祖)
道武皇帝
拓跋圭 登國 皇始 天興 天賜 386年—409年
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永興 神瑞 泰常 409年—423年
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燾 始光 神麚 延和 太延 太平真君 正平 424年—452年
南安隱王 拓跋余 承平 452年
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濬 興安 興光 太安 和平 452年—465年
顯祖 獻文皇帝 拓跋弘 天安 皇興 466年—471年
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 延興 承明 太和 471年—499年
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景明 正始 永平 延昌 500年—515年
肅宗 孝明皇帝 元詡 熙平 神龜 正光 孝昌 武泰 516年—528年
元釗 建義 528年
敬宗 孝莊皇帝
(初謚武懷皇帝)
元子攸 建義 永安 528年—530年
長廣王 元曄 建明 530年—531年
節閔皇帝 元恭 普泰 531年—532年
安定王 元朗 中興 531年—532年
孝武皇帝
(出皇帝)
元修 太昌 永興 永熙 532年—534年
東魏 孝靜皇帝 元善見 天平 元象 興和 武定 534年—550年
北齊 顯祖
(初謚高祖)
文宣皇帝 高洋 天保 550年—559年
濟南閔悼王 高殷 乾明 559年—560年
孝昭皇帝 高演 皇健 560年—561年
世祖 武成皇帝 高湛 大寧 河清 561年—565年
高緯 天統 武平 隆化 565年—577年
高延宗 德昌 576年
高恆 承光 577年
西魏 文皇帝 元寶炬 大統 535年—551年
廢帝 元欽 551年—554年
恭皇帝 拓跋廓 554年—556年
北周 孝閔皇帝 宇文覺 557年
世宗 明皇帝 宇文毓 武成 557年—560年
高祖 武皇帝 宇文邕 保定 天和 建德 宣政 561年—578年
宣皇帝 宇文贇 大成 579年
靜皇帝 宇文衍 大象 大定 579年—581年

南北朝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宋孝穆帝劉翹興寧陵江蘇省丹陽丹徒區
宋武帝劉裕初寧陵江蘇省南京市麒麟門外
宋少帝劉義符江蘇省南京市
宋文帝劉義隆長寧陵江蘇省江寧蔣山
宋孝武帝劉駿景寧陵江蘇省江寧岩山
宋前廢帝劉子業江蘇省江寧龍山
宋明帝劉彧高寧陵江蘇省江寧幕府山
宋後廢帝劉昱蒼梧王墓江蘇省江寧壇西
宋順帝劉準[南宋皇帝]遂寧陵江蘇省江寧
齊宣帝蕭承之萬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高帝蕭道成泰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武帝蕭賾景安陵江蘇省丹陽建山鄉
齊文帝蕭長懋崇安陵江蘇省江寧金牛山
鬱林王蕭昭業鬱林王墓江蘇省丹陽
海陵王蕭昭文海陵王墓江蘇省丹陽
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江蘇省丹陽胡橋鄉
齊明帝蕭鸞興安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東昏侯蕭寶卷東昏侯墓江蘇省丹陽
齊和帝蕭寶融恭安陵江蘇省南京黃山
梁文帝蕭順之建陵[南梁]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武帝蕭衍修陵江蘇省丹陽荊林鄉
梁簡文帝蕭綱莊陵江蘇省丹陽蕭梁河
梁昭明帝蕭統安陵江蘇省南京市
梁元帝蕭繹江蘇省江寧
梁宣帝蕭察平陵湖北省江陵紀山
梁孝明帝蕭巋顯陵[西梁]湖北省江陵紀山
陳景帝陳文贊瑞陵
陳武帝陳霸先萬安陵江蘇省江寧上坊鎮
陳文帝陳蒨永寧陵江蘇省南京市甘家巷
陳廢帝陳伯宗臨海王墓
陳宣帝陳頊顯寧陵江蘇省南京市西善橋
陳後主陳叔寶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道武帝拓跋珪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明元帝拓跋嗣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太武帝拓跋燾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文成帝拓跋浚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獻文帝拓跋弘金陵內蒙古托克托縣
魏孝文帝元宏長陵[北魏]河南省孟津邙山
魏宣武帝元恪景陵[北魏]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孝明帝元詡定陵[北魏]河南省登封嵩山
魏孝莊帝元子攸靜陵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安定王元朗河南省安陽野馬崗
魏孝武帝元修雲陵陝西省富平
魏孝靜帝元善見河南省安陽漳水
魏文帝元寶炬永陵[西魏]陝西省富平
齊神武帝高歡義平陵河南省臨漳漳水
齊文襄帝高澄武寧陵河南省臨漳南鼓山
齊孝昭帝高洋文靖陵
齊武成帝高演 永平陵
齊後主高湛陝西省安康
周文帝高緯成陵陝西省富平宮裡鄉
周閔帝宇文泰靜陵陝西省富平
周閔帝宇文覺昭陵
周武帝宇文邕孝陵[北周]陝西省鹹陽底張鎮
周宣帝宇文贇定陵[北周]
周靜帝宇文闡恭陵

北魏時期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魏道武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明元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太武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文成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獻文帝金陵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
魏孝文帝長陵[北魏]河南省孟津邙山
魏宣武帝景陵[北魏]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魏孝明帝定陵[北魏]河南省登封嵩山
魏孝莊帝靜陵河南省洛陽市邙山
安定王河南省安陽野馬崗
魏孝武帝雲陵陝西省富平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