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距離村委11公里,距離鎮16公里。國土面積有6.7平方公里,海拔1410米,年平均氣溫10℃,年降水量101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魔芋等農作物。有耕地1150畝,其中人均耕地3.38畝;有林地7248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7戶,有鄉村人口340人,其中農業人口340人,勞動力16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3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1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2009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50畝(其中:地1150畝),人均耕地3.38畝,主要種植糧食、魔芋等作物;擁有林地7248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12畝,其他面積1205畝。有煤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51戶通自來水,有6戶飲用井水,有1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5%)。有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6戶(分別占總數的79%和69%)。
該村到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彈石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機車7輛。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40畝,有效灌溉率為46.9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1畝。
該村到去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戶磚混結構,有1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黃龍自然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6%;畜牧業收入34.6萬元,占總收入的6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36頭,肉牛20頭);漁業收入1萬元;林業收入1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5萬元;工資性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38%。農民人均純收入25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外出務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3人,在省內務工57人,到省外務工12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產品銷售往本縣和省外。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原生態土雞、生豬、竹產業和黃豆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原生態土雞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6戶,共有鄉村人口879人,其中男性452人,女性427人。其中農業人口879人,勞動力320人。該村全村人口均是漢族。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37人參合率95.01%;享受低保4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11戶,占農戶總數的5%。
文化教育
2009年,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南岸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南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2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2人,其中小學生95人,中學生4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2009年,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不通鄉村公路,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村民科技意識和科技能力還有待提高,培訓力度還需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還需加大,人居環境有待改善;極少數民居髒亂差現象有待改善。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土雞產業、生豬業、養魚業和竹產業,計畫人均年出欄土雞10隻,三年內每年增加能繁母豬1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0人以上。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