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0畝(其中:田10畝,地90畝),人均耕地1.1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100畝(其中:田10畝,地90畝),人均耕地1.1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67%;畜牧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0頭,肉牛20頭,肉羊60頭)。農民人均純收入1379.3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人,在省內務13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大力扶持烤菸特色產業,進一步鞏固烤菸作為本地區支柱產業的地位。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無路燈。全村有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2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7公里。全村建有小水窖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0戶。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戶,共鄉村人口106人,其中男性51人,女性55人。其中農業人口106人,勞動力62人。該村是彝族集居地。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6人,參合率 64%;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7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0戶,占農戶總數的48%。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普格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雙龍營第一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7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2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進程緩慢,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休閒、娛樂公共設施缺乏,人居環境亟待改善;3、 經濟來源渠道單一,農民增收十分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2、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明素質;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大力扶持烤菸特色產業,進一步鞏固烤菸作為本地區支柱產業的地位。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