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73畝(其中:水田51畝,旱地222畝),人均耕地1.0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702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2畝,主要種植漆樹、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2畝;草地202畝;荒山荒地1000畝,其他面積34.58畝。基礎設施
該村到年底,及通電話,其他公路、飲水、電視、電都不通。全村有6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擁有電視機農戶20戶(占農戶總數的32.2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8.06%和8.06%)。
該村到村委會為人馬驛道,村委會到鄉政府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4.5公里。
該村到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經濟總收入5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27.66%;畜牧業收入21萬元,占總收入的44.0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0頭,肉牛30頭,肉羊241頭);林業收入0.1萬元,占總收入的0.44%;第二、三產業收入7.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8%;工資性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3.26%。農民人均純收入98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0.75%),在省內務工2人。
人口衛生
該自然村現有農戶67戶,共鄉村人口223人,其中男性137人,女性86人。其中農業人口223人,勞動力123人。全屬於僳僳族.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3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4.5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6戶,占農戶總數的25.81%。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益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遠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4.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3人,其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1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8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41個(勞均0.26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新型合作醫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村級換屆等。
發展重點
存在問題:
文化教育:無學校。離各級衛生所都比較遠。基礎設施:進村道路狀況不好,生產、生活條件艱苦,住房條件差,生產方式落後,地理條件惡劣,全村子飲水困難。水利設施滯後,生產用水不足。無實體集體經濟組織。
發展重點主要是:
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在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560元,核桃計畫發展100畝,其他經濟果林種植100畝。種植業:穩定發展糧食作物。養殖業:發展和壯大豬、雞養殖,增加畜牧業的規模。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