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芒帕自然村隸屬於昌寧縣灣甸傣族鄉小街子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灣甸傣族鄉北邊,距離小街子村委會1公里,距離鄉人民政府6.1公里,國土面積有6.03平方公里,海拔720米,年平均氣溫22.3℃,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甘蔗、果蔬、香料煙等農作物。有耕地649.4畝,人均占有耕地1.53畝;有林地3690畝。有農戶107戶,有鄉村人口433人,其中農業人口429人,勞動力27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5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8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基礎設施
芒帕自然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芒帕自然村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芒帕自然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8戶。芒帕自然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轉混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經濟
芒帕自然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3.4萬元;畜牧業收入40.1萬元;漁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0萬元;工資性收入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1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芒帕自然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外。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6.8萬元。該自然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香料煙產業。
人口衛生
芒帕自然村現有農戶107戶,共鄉村人口433人,其中男性215人,女性218人。其中農業人口429人,勞動力278人。該村以傣族為主(是傣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傣族331人,漢族99人,其他族3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17人,參合率為97%;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人,占人口總數的2.56%;享受低保3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該自然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70戶,占農戶總數的65.42%。
文化教育
芒帕自然村小學生就讀到小街子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灣甸中學。該自然村距離國小校1.5公里,距離中學6.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6人,其中:小學生44人,中學生12人。芒帕(傣語)意為菜多的村子,因菜多而得名。是居住較早的傣族村寨,解放前,從永康、勐統、耿馬等地遷居到此居住。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在各種節日和慶典活動中,以跳擺(傣語稱嘎光)和對歌開展文娛活動;傣族人民信仰小乘佛教,建有傣族緬寺1所,供善男信女開展宗教活動。
村務公開
芒帕自然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政務公開,財務公開等兩種。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10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49.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6.5萬元,有固定資產477萬元,村集體經營收益1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自然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芒帕自然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1人,少數民族黨員6人。該自然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團員8人。
發展重點
芒帕自然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種植區交通不便,蠶桑產業新興階段,民眾認識不足和效益還沒有突顯出來,發展相對緩慢。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發動民眾種植香料煙、蠶桑;2、規劃連片種植甘蔗;3、在壩區有水利條件好的地塊種植優質蔬菜;4、繼續開發黃漿樹地,解決生產用水,讓香料煙種植“上山”。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