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文閣自然村隸屬於喜洲鎮文閣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鎮西邊,距離村委會0.15公里,距離鎮2.45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3.68平方公里,海拔2,02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1,1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蠶豆、大蒜等農作物。有耕地1,09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1畝;有林地4,303.80畝。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82戶,有鄉村人口2162人,其中農業人口2137人,勞動力11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8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118.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6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452戶通自來水,有30戶飲用井水。有482戶通電,有37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7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7.59%和99.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13戶(分別占總數的79.25%和64.94%)。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8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6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6輛,拖拉機36輛,機車4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2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7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94.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7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6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18.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9.20萬元,占總收入的3.84%;畜牧業收入359.00萬元,占總收入的9.9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50頭,肉牛34頭);漁業收入1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28%;林業收入9.0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587.50萬元,占總收入的71.41%;工資性收入504.80萬元,占總收入的13.93%。農民人均純收入4,065.00元,農民收入以第二、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75.5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8人,在省內務工130人,到省外務工8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82戶,共鄉村人口2162人,其中男性1099人,女性1063人。其中農業人口2137人,勞動力1150人。該村以白族為主(是白族、漢族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126人,漢族32人,其他民族4人。2006年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61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4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文閣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喜洲鎮二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2.42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5人,其中小學生185人,中學生0人。該村建有文化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57人,團支部1個,團員31人。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該村村內基礎設施較為落後,人畜飲水較為困難,村民文化素質不高,醫療衛生條件相對落後。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該村計畫今後發展大蒜種植特色產業,力爭使種植面積達到450畝,發展傳統養殖業,發展奶牛200頭,豬300頭。向外輸出勞務人員,發展勞務經濟。計畫發展成衣製品加工業,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4065元增加到5400元。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