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小城自然村隸屬於挖色鎮光邑行政村,屬於半山區。位於挖色鎮中央,距離光邑村委會0.5公里,距離挖色1.5公里。國土面積有5.21平方公里,海拔1976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苞谷、小蔥、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1148畝,其中人均耕地0.56畝;有林地5930.14畝。自然村轄5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62戶,有鄉村人口2033人,其中農業人口2033人,勞動力144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75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8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98元。該村屬於非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一、三產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48畝(其中:水田面積617畝,旱地面531畝),人均耕地0.56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5930.1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27.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1畝,主要種植板栗、犁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78畝,其中養殖面積80畝;其他面積566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四通,無路燈。全村有462戶飲用井水。有462戶通電,有30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6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6.02%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1戶(分別占總數的50.43%和39.18%)。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農用遠輸車16輛、拖拉機8輛,機車2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6戶;建有小水窖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17畝,有效灌溉率為53.7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93.6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4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6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8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4萬元,占總收入的14.06%;畜牧業收入109萬元,占總收入的3.8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9頭,肉牛11頭,肉羊7頭);漁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1.21%;林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1.07%;第二、三產業收入1943萬元,占總收入的69.34%;工資性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4.46%。農民人均純收入3698元,農民收入以一、三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60人(占勞動力的90.91%),在省內務工139人,到省外務工21人。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62戶,共鄉村人口2033人,其中男性1048人,女性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033人,勞動力1442人。該村以白族為主,其中白族2024人,漢族4人,其他民族5人。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7人,參合率76.09%;享受低保47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公里。該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光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挖色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公里,距離中學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19人,其中小學生210人,中學生99人。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2006年被評為"優秀業餘文藝隊"。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均耕地面積較少,農業產業化發展和集約經營受制約,規模效益不明顯;2、交通、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成本高,生產發展相對滯後;3、缺乏有力的產業支撐,村組兩級經濟枯竭,制約著鄉風文明和村容整潔。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鞏固林改,引導村民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業和村的支柱產業;2強化學習,解放思想,結合現有資源條件,誠招商,內引外聯,謀求產業支撐,壯大集體經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3698元增加到3920元。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