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有耕地606畝,其中人均耕地0.98畝;有林地1000.3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5戶,有鄉村人口651人,其中農業人口636人,勞動力42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25人。全村經濟總收入205.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98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06畝(其中:田402畝,地204 畝),人均耕地0.98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柑桔、楊梅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7153.66畝。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話、電視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85戶通自來水,有有185戶通電,有18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0戶(分別占總數的83.78%和70.27%)。
該村到寶秀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2輛,農用車2輛,拖拉機7輛,機車18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8戶;建有小水窖64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69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2畝,有效灌溉率為51.4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9畝。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磚木機構住房,有1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205.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5萬元,占總收入的36.55%;畜牧業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18.5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52頭,肉牛6頭);漁業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1.66%;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49%;第二、三產業收入38萬元,占總收入的18.52%;工資性收入49.8萬元,占總收入的24.27%。農民人均純收入129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和第二三產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人(占勞動力的5.69%),在省內務工18人,省外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第二三產業,主要銷售往省內。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6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豆製品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豆製品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4戶,共鄉村人口654人,其中男性329人,女性325人。其中農業人口609人,勞動力425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3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0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草皮街國小,中學生就讀到亞房子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70公里,距離中學2.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86人,中學生2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0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67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3萬元,有固定資產1.26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23人,黨員中男黨員20人,女黨員3人。 團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進村道路凸凹不平,一到雨季,就泥滑路爛,給學生上學、生產發展帶來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修建入村道路,使之成為硬化路面,其次發展楊梅種植。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