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甲寅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紅河縣甲寅鄉甲寅行政村,屬於山區,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8.6平方公里,海拔1870米,年平均氣溫14.2℃,年降水量1311.8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農作物。有耕地2039畝,其中人均耕地0.58畝;有林地6855畝。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04戶,有鄉村人口3690人,其中農業人口3690人,勞動力21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17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77.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3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經商為主。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棕絲、養殖、食品加工、勞務,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6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綜絲加工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以棕櫚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擁有企業5個;專業合作組織2個,其中,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32人,尚未登記註冊。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39畝(其中:田1473畝,地566畝),人均耕地0.58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黃豆等作物;擁有林地68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棕櫚、梨、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17畝,其中養殖面積38畝;草地840畝;荒山荒地1100畝,其他面積13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039畝(其中:田1473畝,地566畝),人均耕地0.58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黃豆等作物;擁有林地68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棕櫚、梨、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717畝,其中養殖面積38畝;草地840畝;荒山荒地1100畝,其他面積1300畝。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67.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9萬元,占總收入的30.92%;畜牧業收入280.35萬元,占總收入的14.8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448頭,肉牛129頭,肉羊0頭,雞鴨5117隻);漁業收入36.6萬元,占總收入的2.85%;林業收入35.7萬元,占總收入的2.78%;第二、三產業收入265.68萬元,占總收入的20.69%;工資性收入217.4萬元,占總收入的16.93%。農民人均純收入1538.5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經商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17.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68人(占勞動力的21.89%),在省內務工173人,到省外務工15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605戶通自來水,有162戶飲用井水。有767戶通電,有4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2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5.70%和68.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6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15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67.50%)。該村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9輛,有農用運輸車9輛,拖拉機7輛,機車19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86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73.00畝,有效灌溉率為70.7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2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磚木、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5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4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棕絲、養殖、食品加工、勞務,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3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6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綜絲加工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以棕櫚為主的經濟林果產業。擁有企業5個;專業合作組織2個,其中,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32人,尚未登記註冊。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4戶,共鄉村人口3690人,其中男性1900人,女性1790人。其中農業人口3690人,勞動力2138人。該村以哈尼族,彝族族為主,其中哈尼族3432人,漢族82人,彝族3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2人,占人口總數的1.18%(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46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69.45%;享受低保36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9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是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甲寅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甲寅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84人,其中小學生834人,中學生350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2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081.3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2500元(人均0.71元),一事一議籌勞210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9萬元,有固定資產18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政務公開、黨建公開、主產業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2個,黨員總數64人,黨員中男黨員54人,女黨員1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6個設在本村,團員12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①、龍頭帶動企業少,主要產業發展規模小;②、農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農業科技難以推廣,民眾增收較難,市場競爭意識淡薄,競爭能力弱;③、旅遊產業由於政府投入相對較少,旅遊基礎設施溥弱,產業未能做大做強;④、農村基礎設施落後,自然環境較惡劣,村民對自然災害的防禦能力較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打牢基礎、鞏固傳統產業、培植後續產業,發展教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特色產業優勢明顯,形成一批能帶動全鄉經濟發展的拳頭產業;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生產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
自然村大盤點(二)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