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波羅12號(Apollo 12),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六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二次載人登月任務。
任務成員
皮特·康拉德 (Pete Conrad,曾執行雙子星5號、雙子星11號、阿波羅12號以及天空實驗室2號任務),指令長
理察·戈爾登 (Richard Gordon,曾執行雙子星11號以及阿波羅12號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艾倫·賓 (Alan Bean,曾執行阿波羅12號以及天空實驗室3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替補成員
替補成員同樣接受任務訓練,在主力成員因各種原因無法執行任務時接替。
大衛·斯科特 (David Scott,曾執行雙子星8號、阿波羅9號以及阿波羅15號任務),指令長
阿爾弗萊德·沃爾登 (Alfred Worden,曾執行阿波羅15號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詹姆斯·艾爾文 (James Irwin,曾執行阿波羅15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支持團隊
支持團隊並不接受任務訓練,但被要求能夠在會議時代替某位太空人,並參與任務計畫的細節敲定。他們也經常在任務被執行時擔任地面通訊任務。
傑拉德·卡爾 (Gerald Carr,曾執行天空實驗室4號任務)
愛德華·吉布森 (Edward Gibson,曾執行天空實驗室4號任務)
保羅·維茲 (Paul Weitz,曾執行天空實驗室2號以及STS-6任務)
相關數據
任務名稱 | 阿波羅12號 |
呼號 | 指令/服務艙:美國快艇號登月艙:無畏號 |
成員人數 | 3 |
發射地點 | 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LC 39A |
發射 | 1969年11月14日16:22:00 UTC |
登月 | 1969年11月19日06:54:35 UTC3°0'44.60"S - 23°25'17.65"W風暴海 |
月表行走時間 | 第1次:3小時56分鐘3秒第2次:3小時49分鐘15秒總共:7小時45分鐘18秒 |
月錶停留時間 | 31小時31分鐘11.6秒 |
月球標本質量 | 1969年11月24日 20:58:24 UTC 南緯15度47分,西經165度9分 |
任務時間 | 10天4小時36分鐘24秒 |
遠地點 | 189.8千米 |
近地點 | 185千米 |
地球軌道周期 | 88.16分鐘 |
地球軌道傾角 | 32.54° |
環繞月球軌道 | 45周 |
月球軌道時間 | 88小時58分鐘11.52秒 |
遠月點 | 257.1千米 |
近月點 | 115.9千米 |
質量 | 指令艙:28,838千克 登月艙:15,235千克 |
評價
“或許這對尼爾來說是一小步,對我可是一大步呢。”--皮特·康拉德通用協調時間(UTC):1969年11月1日11:44:22
登月痕跡
阿波羅12號飛船登月痕跡
根據美宇航局探測器發回的最新照片顯示,“阿波羅12號”飛船及其太空人在月球表面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足可證明美國人確曾登月。
1969年11月,“阿波羅12號”兩位太空人皮特·康拉德(PeteConrad)和艾倫·賓(AlanBean)雙雙踏上月球的表面,這時距“阿波羅11號”作為首個載人探月任務創造歷史僅僅過去幾個月時間。他們在上面停留了32個小時。
美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的高清攝像機日前拍到康拉德和賓在現稱“勘測員坑”(SurveyorCrater)的地方邊緣活動時留下的腳印。在新圖中,有註解的箭頭顯示了“阿波羅12號”的零部件至今撒落在一個稱為“暴風海洋”(OceanofStorms)的廣闊的月球熔岩平原。
沒有註解的箭頭指向康拉德和賓在“無畏”號登月艙下降段周圍留下的腳印,兩位太空人離開“無畏”號登月艙,實施了兩次太空行走。在第一次出艙活動中,康拉德和賓安裝了“阿波羅月表實驗包”(ALSEP),這個科學裝置在之後的7年間不斷向地球發回數據。
次日,他們二人又走向“Head”、“Bench”、“Sharp”等三個隕石坑,採集了岩石樣本,沿途還拍了照片。“阿波羅12號”任務總共帶回來超過70磅(約合32公斤)的月球樣本,科學家利用它們去研究月球的歷史和構成。
此外,“勘測員坑”周圍的足跡是兩位太空人在回收無人駕駛“勘測員3號”(Surveyor3)探測器的硬體時留下的。“勘測員3號”兩年前在距“阿波羅12號”著陸地大約1500英尺(約合450米)的地方著陸。康拉德和賓將“勘測員3號”的部分零部件帶回地球,以便美宇航局工程師可以研究科學設備長期暴露於月球環境下受到的影響。
阿波羅登月計畫
盤點登入外星的人類探測器
台北時間2009年9月26日訊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向月球和其他行星發射了很多個探測器,但是只有為數不多的探測器成功地目的地著陸。 |
月球探測計畫
登入外星的人類探測器
探測器:觀察、記錄粒子的裝置,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實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設備。 >>>回到科學頻道 | |
月球1號 | 月球1號(俄語:Луна-1)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 |
火星二號 | 前蘇聯發射的“火星2號”登入器是人類向這顆紅色行星發射的第一個人造天體。1971年,這顆登入器和它的姐妹登入器“火星3號”一起發射升空。 |
火星3號 | 1971年5月28日,蘇聯發射的“火星3號”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但是由於遭遇火星沙爆,火星3號著陸艙僅僅傳送了20秒的信號後就和地球失去了聯繫。 |
月球2號 | 月球2號是蘇聯於1959年9月12日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表面硬著陸的太空飛行器。1959年9月14日,月球2號擊中月球。 |
阿波羅11號 |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 |
索傑納 | 索傑納是在火星上真正從事科學考察工作的第一台機器人車輛,它是一輛自主式的機器人車輛,同時又可從地面對它進行遙控。 |
勇氣號火星探測器 | 2003年6月10日,名為“勇氣”的火星登入探測器從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對於這個全新設計的超級智慧型機器人來說,這是一次孤單的旅行。 |
機遇號火星探測器 | 美國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後現正按照預定程式向火星軌道運行。由於技術故障和惡劣天氣,“機遇號”探測器曾多次被推遲發射。 |
好奇號火星車 |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Curiosity)”號火星車是一個汽車大小的火星遙控設備。為前往火星的探測器製造的有史以來最大的隔熱板,現在已經造好,隨時準備為“好奇”號保駕護航。 |
阿波羅12號 |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六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二次載人登月任務。 |
阿波羅14號 |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八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載人登月任務。 |
阿波羅15號 | 是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載人任務,也是人類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載人登月任務。 |
阿波羅16號 | 是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十次載人航天任務(1972年4月16日)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務,1972年4月27日成功返回。 |
阿波羅17號 | 是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最後一艘飛往月球的載人太空船。飛行時間為1972年12月6日至1972年12月19日,登入地點為陶拉斯·利特羅山脈,停留時間為74小時59分,為阿波羅計畫中停留月球表面時間最久的載人太空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