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波羅16號(Apollo16)是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十次載人航天任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務。
基本資料
任務名稱:阿波羅16號
呼號:指令/服務艙:卡斯帕
登月艙:獵戶座
成員人數:3
發射: 1972年4月16日 17:54:00 UTC
登月時間:1972年4月21日 02:23:35 UTC
8°58'22.84"S-15°30'0.68"E
笛卡爾環形山
月表行走時間:
第1次:7小時11分鐘2秒
第2次:7小時23分鐘9秒
第3次:5小時40分鐘3秒
總共:20小時14分鐘14秒
月錶停留時間: 71小時2分鐘13秒
月球標本質量: 95.71千克
降落: 1972年4月27日 19:45:05 UTC
南緯0度43分,西經156度13分
任務時間: 11天1小時51分鐘5秒
環繞月球軌道: 64周
月球軌道時間: 125小時49分鐘32.59秒
質量: 指令艙:30,395千克
登月艙:16,445千克
成員組成
任務成員
約翰·楊(John Young,曾執行雙子星3號、10號、阿波羅10號、16號、STS-1以及STS-9任務),指令長
肯·馬丁利(Ken Mattingly,曾執行阿波羅16號、STS-4以及STS-51-C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曾執行阿波羅16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替補成員
弗萊德·海斯(Fred Haise,曾執行阿波羅13號任務),指令長
斯圖爾特·羅薩(Stuart Roosa,曾執行阿波羅14號任務),指令艙駕駛員
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曾執行阿波羅14號任務),登月艙駕駛員
支持團隊
菲利普·查普曼(Philip Chapman,從未進入太空)
安東尼·英格蘭(Anthony England,曾執行STS-51-F任務)
亨利·哈特斯菲爾德(Henry Hartsfield,曾執行STS-4、STS-41-D以及STS-61-A任務)
返回
1972年4月27日,經過11天的月球探險飛行,“阿波羅”16號濺落在太平洋上。它此行從月球上帶回200多磅重的岩石。太空人約翰-W-揚和查爾斯-M-小杜克在月球上度過了71小時,創造了世界紀錄。與此同時這個機組的第3名成員托馬斯-K-馬丁正乘坐指揮船繞軌道航行。
重要成就
“阿波羅”16號月球考察成功
1972年4月27日,經過11天的月球探險飛行,“阿波羅”16號濺落在太平洋上。它此行從月球上帶回200多磅重的岩石。太空人約翰-W-揚和查爾斯-M-小杜克在月球上度過了71小時,創造了世界紀錄。與此同時這個機組的第3名成員托馬斯-K-馬丁正乘坐指揮船繞軌道航行。“你的錢花在這兒值得”,揚談到這次飛行任務時說。
子衛星
子衛星(PFS-2)是一個長78厘米,橫截面寬36厘米,重36.3公斤的六角形柱體,在服務艙環繞月球軌道時發射的,任務是測量等離子,高能粒子的強度和月球的磁場。這艘太空船通過一個彈簧的操作,產生1.2米/秒的相對速度和每分鐘120圈的自轉。它在1972年4月24日至29日的軌道周期為120分鐘,並將資料傳送回地球。這顆衛星比預期的更早進入較不適宜的傾斜和毀滅的軌道,在環繞第425圈時撞毀。
UFO事件
1972年4月27日阿波羅16號飛船從月球返航時,太空人John Young, Thomas Mattingly 和 Charles Duke捕捉到大約4秒鐘的類似好萊塢電影中外星飛船的影像。經加強處理的物體圖形及其線性特徵物體被描述為“帶有圓頂的碟形物體”。圖像是由一個16毫米攝像機以每秒12貞的貞速從命令/服務艙的視窗拍攝的。物體當時看上去好像離月球很近。隨著攝像機移動,不明物體曾一度移出畫面,當攝像機移回,它又回到畫面中。它出現了大約50貞。
一些非常聰明的人努力分析這些影像膠片。他們的結論是這個物體並不像原先人們所想的那樣。沒有跡象表明阿波羅16號的機組人員遇到了任何特殊情況。2007年,一個由詹森航天中心圖像科學與分析小組的Gregory Byrne領導的小組完成了一項關於該不明物體的調查報告。他們最初使用影像資料的拷貝,後來為了分析細節對原始影像作了高解析度數字掃描。
他們將圖像穩定以修正攝像機晃動,並將若干幀排列在一個序列內。他們發現那個不明物體相對月球有輕微的位移,這是由於攝像機輕微晃動導致的視差以及物體離攝像機很近造成的。調查人員同樣將若干幀合成一個序列,以便獲得更高解析度和更強的對比。這些合成更清晰的向調查人員顯示一個“線性特徵”附著在該物體的一邊。他們同樣查閱了其他阿波羅任務的影像檔案。所有對證據的分析都與下述結論一致:阿波羅16號所拍攝影片中的物體就是太空人艙外活動泛光燈及其懸臂。照片記錄中沒有證據表明有其他可能。”
阿波羅登月計畫
盤點登入外星的人類探測器
台北時間2009年9月26日訊息,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迄今為止,人類已經向月球和其他行星發射了很多個探測器,但是只有為數不多的探測器成功地目的地著陸。 |
登入外星的人類探測器
探測器:觀察、記錄粒子的裝置,核物理和粒子物理實驗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設備。 >>>回到科學頻道 | |
月球1號 | 月球1號(俄語:Луна-1)是蘇聯、也是人類發射成功的第一個星際探測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號”命名的探測器中的第一個成員。 |
火星二號 | 前蘇聯發射的“火星2號”登入器是人類向這顆紅色行星發射的第一個人造天體。1971年,這顆登入器和它的姐妹登入器“火星3號”一起發射升空。 |
火星3號 | 1971年5月28日,蘇聯發射的“火星3號”探測器在火星軟著陸。但是由於遭遇火星沙爆,火星3號著陸艙僅僅傳送了20秒的信號後就和地球失去了聯繫。 |
月球2號 | 月球2號是蘇聯於1959年9月12日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表面硬著陸的太空飛行器。1959年9月14日,月球2號擊中月球。 |
阿波羅11號 |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的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 |
索傑納 | 索傑納是在火星上真正從事科學考察工作的第一台機器人車輛,它是一輛自主式的機器人車輛,同時又可從地面對它進行遙控。 |
勇氣號火星探測器 | 2003年6月10日,名為“勇氣”的火星登入探測器從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對於這個全新設計的超級智慧型機器人來說,這是一次孤單的旅行。 |
機遇號火星探測器 | 美國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從佛羅里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後現正按照預定程式向火星軌道運行。由於技術故障和惡劣天氣,“機遇號”探測器曾多次被推遲發射。 |
好奇號火星車 | 美國宇航局的“好奇(Curiosity)”號火星車是一個汽車大小的火星遙控設備。為前往火星的探測器製造的有史以來最大的隔熱板,現在已經造好,隨時準備為“好奇”號保駕護航。 |
阿波羅12號 |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六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二次載人登月任務。 |
阿波羅14號 | 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八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三次成功登月的載人登月任務。 |
阿波羅15號 | 是阿波羅計畫(Project Apollo)中的第九次載人任務,也是人類第四次成功登月的載人登月任務。 |
阿波羅16號 | 是阿波羅計畫中的第十次載人航天任務(1972年4月16日)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五次成功登月的任務,1972年4月27日成功返回。 |
阿波羅17號 | 是美國阿波羅計畫中的最後一艘飛往月球的載人太空船。飛行時間為1972年12月6日至1972年12月19日,登入地點為陶拉斯·利特羅山脈,停留時間為74小時59分,為阿波羅計畫中停留月球表面時間最久的載人太空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