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探月計畫

中國探月計畫

中國的探月、登月計畫受到世人的關注,但依然掩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只有12個美國人在月球上走過,中國人會是下一個嗎?———

近幾年,中國的探月、登月計畫受到世人的關注,但依然掩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中國人何時在月球上留下第一行腳印,在這裡插上鮮艷的五星紅旗?何時建立月球基地?這都成了許多人急切想知道的問題。

神秘的1號發射塔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遠遠眺望,兩座鋼鐵大廈巍然矗立在峽谷的盡頭,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通往宇宙大門”的2號和3號發射塔,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雖然2號和3號發射塔巍然屹立,卻始終不見1號發射塔的身影。

一位了解中日航天的人士告訴記者,原來1970年國家在西昌布點建衛星基地時,還有一項航天計畫:在中心建立飛船發射工位,同時還精心挑選、培訓了第一批太空人。當時兩項工作秘密進行,太空人不知道發射工位建在哪裡,西昌也不知道國家在秘密培訓太空人。但是後來,由於受綜合國力、技術條件、交通運輸等因素影響這項計畫被擱置,航天發射工位一直沒有建起來。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1992年1月,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提上議事日程,但是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並沒有迎來自己的載人航天時代,人們看到了神州系列飛船一次又一次從酒泉刺入蒼穹,而西昌只能保持沉寂。在西昌人看來,如果不是因為酒泉,神州載人飛船完全可能從西昌起飛,是酒泉熄滅了他們的夢想。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迄今離2號發射架2公里遠,當初意欲建航天發射工位的地方,為飛船發射準備的3個隧洞、5公里鐵路線仍然擱置著,1號位場坪也依然保留在那裡。神秘的1號發射塔位究竟今在等待什麼?這個疑問長時間一直沒有答案。

2007年4月,“嫦娥一號”衛星將在西昌發射的決定似乎讓不少西昌人猛然醒悟:那個空置著的1號發射塔位難道是為將來登月太空人所預留的平台嗎?1號位會不會就是中國登月太空人的起點?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現在,“嫦娥奔月”在中國即將變成現實,西昌人有理由這樣去構想。有不少人甚至認為,將來1號發射塔位可能就是中國人載人登月圓夢的地方。

一個胎死腹中的秘密

2004年,正式啟動的“嫦娥工程”是中國在月球探索方面邁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國這個航空大國開始深空探索的宣言書,它將成為中國航天繼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工程後的第三個里程碑。

此時,它距“嫦娥工程”最早的構想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時間。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就有航天專家提出探月計畫建議,在中國科技界內最為廣泛流傳的是當時一個“嫦娥奔月”的想法。據說當時國內生產了一個沒有執行任務的火箭,火箭擱置在那裡也不是好辦法,因此有人提出利用運載火箭往月球上發射一個象徵中國的鐵質標誌,永遠地將其“烙”在月球上,以此迎慶1997年香港回歸,揚國威、鼓志氣。這個構想當時在科學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不過還是得到了一批學者的支持。這些學者很快將構想形成文字向中央打申請報告,並計畫在香港回歸前完成發射任務。

“當時這個計畫幾乎完全是從政治角度考慮的,基本上沒有什麼科學研究價值,搞科學探測,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一時的頭腦發熱肯定是不行的。”國內一位航天航空專家表示。此外,這個當時在科學上並沒有多少實質意義的計畫預算高達15個億。結果自然可以預料。當報告打到中央後,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果斷地否決了這個所謂的“嫦娥計畫”。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被逼出來的探月工程

“全世界現在對於月球探測的競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中國如果無動於衷的話就會在競爭中落後、喪失發言權。”無論是在遊說中,還是在演講中,歐陽自遠都如此對外界表示。

在世界探月整體升溫的局面下,加上科學家們的遊說,中國探月計畫終於得到了政府高層的重視。緊接著,政府方面開始進入實質性的程式。

2000年11月22日,中國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書———《中國的航天》,明確了近期發展目標中包括“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同年10月5日在京召開的首屆“世界空間周”慶祝大會上,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國家航天局局長欒恩傑在《面向21世紀的中國航天》的報告中首次公開表明了中國探月的決心。

中國新的探月計畫也受到了兩任政府總理的高度重視。2002年10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指示要抓緊探月工程的論證。2004年1月23號,溫家寶總理親自批准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立項,資金預計14億人民幣。

2004年2月,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很有詩意地被命名為“嫦娥工程”,同時第一顆繞月衛星命名為“嫦娥一號”,欒恩傑被任命為“嫦娥工程”的總指揮。自此,中國漫長的探月計畫從科學家們的爭論中開始公開地走到了人們的面前。從提出論證開始,時間已經整整過了10個春秋。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浮出水面的登月計畫

根據中國已經確定的探月工程的計畫,整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期工程為“繞”,二期工程為“落”,2017年進行的三期工程為“回”。

在外界看來,“嫦娥一號”衛星升空實際上只是中國整個探月工程的一個序曲。儘管目前國防科工委僅僅啟動了“嫦娥工程”第一期“繞月探測工程”,第二期和第三期計畫尚未正式立項,但是沒有人懷疑它們已經是“箭在弦上”。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2007年4月“嫦娥一號”順利升空以後,接下來“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將很快進入實質性的階段。有訊息表明,2009年至2015年,中國將進入嫦娥二期工程,屆時將進行兩到三次的軟著陸巡視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發射一個軟著陸器的計畫已經基本確定,按照這一計畫軟著陸器將攜帶載有攝像機和多種探測儀器的月球車,在月球表面巡視勘查,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數據資料。目前中國進行此項任務的技術、物資條件和經濟實力都已基本具備。據悉,二期計畫中採用的月球車,將採用全國招標的方式來選擇,目前國內已經有1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參與了角逐。

在此之後,中國將進行就是2017年“嫦娥工程三期”行動,即發射一顆月球軟著陸器,這個軟著陸器不僅要採集月壤和岩石的樣本,還要搭乘返回艙重返地球。在這個階段中,空間機器人將會充當主要角色,在衛星維修、太空科學試驗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據悉,為了儘快實施機器人登月計畫,國家早已經成立了第一個空間機器人的專門研究機構,即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空間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並且空間機器人現在已經進入研製程式。

有專家認為,在太空,太空人是極其昂貴的資源,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用機器人代替太空人的某些工作將更加安全、經濟。

“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後,中國將進入載人登月階段,那時中國的載人登月計畫就會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載人登月計畫將會成為“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在這一期工程中,中國將如何載人登月呢?根據中國科學家的設計,我國所計畫採用的方式是先用運載火箭將飛船送上地球軌道,隨後,飛船自行移動至月球軌道,釋放出登入艙,降落在月球表面,太空人登入月球。活動完成後,太空人返回登入艙,飛離月球,與在月球軌道上等待的飛船重新對接,至此登月過程結束。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低調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的中國探月工程規劃中,並沒有提到任何載人登月的計畫。我國政府的官方檔案中,至今也沒有公布載人登月的具體計畫或者構想,也就是說目前外界所傳言的“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得到政府方面的證實。

國內航天界的專家表示,在航天發展的道路上,我國政府一向行動穩妥。實施登月計畫時政府方面也同樣採取了極為審慎的態度。作為我國整個登月工程的前奏,我國謹慎地啟動了探月工程的“繞”計畫。

在歐陽自遠看來,在載人登月以前,實施針對月球的前期探測是很有必要的。“我們中國現在有能力把人送到月球,但是只有單程票,我們現在沒有能力保證能回來。”歐陽自遠因此認為中國的探月計畫必須經歷不載人時期的三個階段,然後才能考慮載人登月,這也是絕對保障登月太空人的需要。

事實上,讓登月太空人絕對安全返回的確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一點對美國來說也是如此。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載著3名美國太空人第一次成功登月。但鮮為人知的是,這個舉世聞名的登月行動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險象環生,甚至差一點毀於災難。最驚人的是,當太空人結束2小時的月球行走之後,竟然發現登月艙引擎開關損壞。原來,在狹小的登月艙里,太空衣刮斷了啟動引擎的極為關鍵的一個電路開關。如果沒有開關,他們就今永遠留在月球上

中國必須登月的七大理由

我們為什麼要登月?為何要探索月球?月球對於我們有什麼意義?這是許多中國的普通老百姓所追問的問題。在中國的科學界,也不乏反對的聲音。月球探索真的對我們毫無意義嗎?事實並非如此,它所帶來的利益可以看得見。

維護我國月球權益的需要

儘管1984年聯合國通過的《指導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簡稱《月球條約》中規定,月球及其自然資源是人類共同財產,任何國家、團體和個人不得據為己有。但是,當前,主要航天國家和組織正加緊實施月球探測計畫。作為聯合國外空委員會的成員國,我國開展月球探測,並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履行《月球條約》和分享開發月球權益的實力,維護我國的合法權益。

月球是人類研究宇宙和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

科學家認為,通過利用月面上沒有人為改造和破壞的某些本來面目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成因、演變和構造等諸方面的信息,有助於了解地球的遠古狀態、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的起源和演變,有助於搞清空間現象和地球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可以極大地豐富人們對地球、太陽系以至整個宇宙起源和演變及其特性的認識,從中尋求有關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進化的線索。

促進科技的進步和發展的重要載體

開發月球是空前艱巨的事業,需要解決一系列難題,這必然會帶動諸如大推力火箭、巨型太空飛行器、高速飛行、人工智慧、計算機、機器人、加工自動化、精密儀器、遙感作業、通信、材料、建築、能源等工程技術以及空間生物、空間物理、空間天文等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

為開發利用月球資源做準備

據探測,月岩中含有地殼中的全部物質元素,約有60種礦藏。在月球岩土中,具有豐富的氧、鐵、鎂、鈣、矽、鈦、鈉、鉀、錳等物質,初步估計共含有8萬億噸鐵。此外,月球上有豐富的能源,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沒有的核聚變反應的高效燃料,據估計,在月壤中氦-3的資源總量可以達到100萬-500萬噸,能夠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電量。

促進深空探測

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因此,太空飛行器從月球上起飛,可大大節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占40%,可以就地生產推進劑和作為受控生態環境和生命保障系統的氧氣來源。矽占20%,可以為太空飛行器製作太陽電池陣,其他金屬可以為太空飛行器製作各種部件設備。還可以用月球作中轉站,為過往的太空飛行器進行檢修和補充燃料。

進行天文觀測和研究的平台

月球表面的地質構造極其穩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陽的輻射,沒有大氣層對光線和電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擾,沒有塵埃污染,沒有磁場,月球的背面沒有人造光源和射電的干擾,地震很微小。同時,月球有漫長的黑夜,黑夜溫度極低。這種環境為建造高精度天文觀測台提供了理想的場所。

推動經濟發展

開發月球,可以產生難以估量的經濟效益,而且其他技術的二次開發套用,勢必促進工業的發展與提升。如美國研製和發射“阿波羅”號載人飛船時,就產生了3000多項專利,帶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在“阿波羅計畫”中,每投入1美元,就會帶來5美元的效益。

另一份保存了30多年的機密檔案顯示,當時尼克森總統對太空人可能被困月球的情況非常擔心,並曾準備了一份備用演講稿,其中稱:“命運注定這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永遠安息在月球上。”

尼克森總統的這一“備用悼文”差點成為現實。萬幸的是,太空人用原子筆成功化解危機,最終逃過了劫難。“探索”頻道2006年3月31日播出的最新紀錄片《第一次登月》首次披露了這一驚人內幕。

國內航天專家表示,要想載人登月,並讓登月太空人絕對安全返回,太空人必須儘早進行相關的適應訓練。據悉,美國為了準備2018年的登月計畫,美國的登月太空人已經在海水下一個像宇宙飛船一樣的罐狀體中忙於訓練。

然而,在2006年7月16到22日在北京召開的第36屆世界空間科學大會上,中國首名航天員楊利偉在報告中透露,中國的航天員正進行針對神舟七號出艙任務的訓練,目前並沒有登月人員的培養。不過,這種說法是否屬實,外界並不知曉

白皮書密碼

雖然政府方面在載人登月方面刻意保持了低調,但是有國內航天航空界專家表示,我國目前如果在發射月球衛星和機器人登月計畫方面取得成功,那么何時載人登月,剩下的就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

在外界觀察人士看來,實際上中國登月的步伐在一步步走近。

2006年,中國政府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發展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置於重要地位。

2006年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發布《二○○六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這是中國政府繼2000年11月22日首次發表《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後,發表的第二版關於中國航天活動的白皮書。從這份白皮書中可以看出,在未來的時間內,探索外層空間將會成為中國航天計畫的重要內容,發展新一代運載火箭更是被作為重中之重。此外,報告上的信息顯示,為了加快探索步伐,並尋找資金或者技術方面的支持,將來中國在探月項目上尋求國際合作已經成為“鐵板釘釘”。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報告的解讀上看來,載人登月計畫顯然已經被納入了中國政府的視野。2024年,中國載人登月?

近幾年西方媒體對中國整個探月工程的關注也在不斷升溫。

“雖然現在談論太空站和星際旅行對相對貧窮的中國來說還是很遙遠的事情,但中國人通常志向遠大,或許下一個漫步月球的將是中國人。”英國《經濟學家》在2002年4月11日的一篇報導中稱。

英國航天專家菲力普·克拉克認為,中國提議研製的長征5號運載火箭能把70多噸重的物品送入太空,而研製具有如此強大運載能力的火箭的理由只有一個:為載人登月計畫做準備。

“中國將在2024年把人送上月球。”2006年6月路透社等外國媒體更是對中國的登月時間更是做出了非常肯定的報導,據悉西方媒體報導的依據是香港《文匯報》的一條訊息:2024年的“嫦娥四期”工程,中國航天員將可能執行登月任務。這個訊息一出在國內一下子引起了巨大反響。

中國官方對這種聲音未置可否,倒是國內航空航天界的一些專家認為西方媒體的這種說法完全忽略了“預測”,有炒作的嫌疑。一位中國航天專家指出,這種炒作反映出西方對中國航天迅速發展的矛盾心態,一個方面既有特殊興趣,同時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擔心。

路還有多遠

“中國人用自己的飛船實現了飛天的願望,但離踏上月球這一步,還很遙遠,還有很多‘艱難的台階’要上。”歐陽自遠說。

根據航天專家的說法,中國實現載人登月有一個重要的前提,即同時具備載人航天能力和月球探測能力。

目前“嫦娥一號”12月待命出廠

“嫦娥一號”衛星實施繞月探測是中國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它將拉開中國遙遠的登月計畫的序曲。屆時,我國航天領域的深空探測也將在這裡實現零的突破。

2006年10月12日,北京,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孫來燕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是一個開發中國家,發展航天事業就是為了國家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服務,要帶動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

西昌,通往“廣寒宮”之路

西昌,2007年4月將注定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據有關人士介紹,日前,西昌已經重建了3號發射塔,其主體結構已於今年9月底主體結構整修已經完成,從10月起進入了設備安裝階段。2007年4月,中國通往遠在38萬公里外“廣寒宮”之路將從這裡開始。中國將正式邁出探索月球的步伐。

迄今為止,我國研製發射的各類衛星都是在地球引力場的範圍內運行,現在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也都是在地球周圍運動,沒有離開地球這個人類的“搖籃”。“嫦娥一號”衛星將把這一局面徹底變成歷史,從而成為我國第一個脫離地球引力場奔向茫茫宇宙深空的使者。

為何“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地選在西昌?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解釋說,為了讓衛星能夠順利進入月球軌道,必須要求火箭發射在地球上所處的緯度越低越好,我國緯度最靠南的發射基地只有西昌。此外,以前西昌衛星基地發射的中國目前高軌道能力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三號甲都非常成功。

根據計畫,“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會承擔“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任務,將探月衛星送上茫茫征途。

探月倒計時

2006年7月下旬,國防科工委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對外透露,計畫於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衛星各級產品已完成了正樣產品的生產和驗收,進入總裝、集成和測試階段。目前工程已經進入倒計時。

“現在正是整個工程最為關鍵的時候,要進行各種大型試驗,實施聯測,將溝通的各種要求明確,並固化起來,以期達到實戰的要求,以後到了現場,實戰時照著樣子做就可以了。”歐陽自遠說。

透露出來的訊息顯示,“嫦娥一號”衛星是在“東方紅三號”衛星公用平台基礎上,經過適應性修改,根據任務進行技術創新研製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該衛星重量2350公斤,設計運行壽命1年。

據悉正是為了籌備“嫦娥工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才專門對發射場的3號發射塔進行了一系列設備設施方面的改造。在2007年初,“嫦娥一號”衛星發射的測試將在這裡進行,3月投入使用。

最新訊息透露,今年12月“嫦娥一號”衛星要全部待命出廠。如果一切順利,2007年4月“嫦娥一號”將從這裡的3號塔架上直入蒼穹。

火眼金睛

有訊息透露,“嫦娥一號”還在研製過程中時,而地面的天文台就已經提前開始了“演習”。

據透露,由於“嫦娥一號”將運行到距離地球近40萬公里以外的區域,而國內目前沒有從那么遠發射和接收信號的條件,因此,為了保證屆時地面的射電望遠鏡能夠“看到”遠處的“嫦娥”,中國的科學家將採用了一種變通的方法,在地面上模擬出30萬公里以外的信號進行試驗,即在一個距離相對較近的發射機上,通過國已經具備了載人航天的能力,月球的探測計畫也正在實施過程中。

如果中國前三期非載人探月計畫都獲得了成功,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的太空人可以順利登上月球呢?

“問題也沒有這么簡單。”歐陽自遠說。讓登月飛船能往返將近80萬公里,中國必須研製出大推力、能多次點火的運載火箭,因為登月飛船要攜帶足夠的燃料和較大型的科研工具。而中國目前的火箭系統還遠遠不能滿足載人登月計畫的要求。只有當新一代火箭研製成功以後,中國的登月夢想無疑才會更加接近,但是這需要時間和技術的考驗。

中國將來的載人登月發射基地也是問題。“衛星發射基地最理想的場所是海上或者海邊,在運輸和安全方面都有優勢,現在西方的幾個大國衛星發射基地大多數都臨海,俄羅斯是沒有辦法才放在西伯利亞荒無人煙的地方。中國現在的三個發射場,都是特殊年代適應冷戰需要和安全保密的產物。將來火箭大了,現有的三個發射場包括西昌在內在運輸和發射安全方面都不能滿足需要。”歐陽自遠認為,中國將來載人登月必須在海南島建一個新的發射場。但是,這個構想要變成現實需要很長的時間。

此外,表示中國的登月太空衣也是一個問題,月面上溫差達到300多攝氏度,輻射性極強,這對太空衣有著極高的要求,現在楊立偉、費俊龍、聶海勝等航天員所穿的太空衣根本就滿足不了月面上的要求。歐陽自遠說:“這個問題不解決,中國的登月太空人根本就不能在月球上生存。”

未來圖景

中國啟動的探月工程也引起了國人的廣泛興趣。儘管中國官方目前所公布的只是一個初步探月計畫,但還是有人將它和載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聯繫在了一起,並產生一些豐富的聯想。

在網際網路上,不時就可以發現有關中國載人登月方面的科幻作品出現。有網友曾做出了如下生動的描述:“二十年後,我們大家坐著‘快船’型宇宙飛船來到了月球基地……由於在月球上的引力比在地球上的引力小很多,我們在植物園裡見到了西瓜般大小的西紅柿,微型轎車般大小的西瓜,棒球棍長短的黃瓜,一粒粒如足球大小的葡萄……”

月球基地的構想並不是空穴來風。歐陽自遠預測,人類將在2020至2030年間在月球上建立一批月球基地,從而使月地旅行和月球實驗成為可能。歐陽自遠說,中國的整個月球探測大概分為三個大階段:第一個叫探月階段,或者說不載人階段;第二個是載人登月階段;第三個是駐月階段,即建立月球基地,長期進駐的階段,歐陽自遠斷言,在未來15年至20年內,中國將會有在月球建設基地的打算。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瞬間秘事一個被否決了的登月計畫

2004年12月1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運載火箭系統總指揮黃春平在為福建閩侯縣閩侯二中的師生作專題演講時透露,1999年他就提出過一個登月計畫,也叫嫦娥工程。當時他提出了一套登月簡易方案,即發射一個探測器在月球著陸,探測器上帶有五星紅旗,可以將國旗插在月球上。整個工程估計要花6.5億元人民幣。按照黃春平的說法,他的方案當時已經萬事具備,只欠“東風”,但當時中央考慮到載人飛行尚未成功,同時進行兩個大型項目不妥,因此否決了他的登月提案。

降低其輸出功率,模擬出類似於30多萬公里以外的微弱發射源。

2005年6月,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透露出來的訊息表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和國家天文台、國防科工委、航天科技集團一起,在烏魯木齊成功捕捉到了相當於30多萬公里遠處的微弱信號,從而完成了模擬星地對接試驗,成功解決遙測這個問題。

據悉,“嫦娥一號明年奔月時,地面將有射電望遠鏡時刻盯著它的行蹤,屆時,北京、上海、昆明、烏魯木齊四地的射電望遠鏡將一起參與“嫦娥一號”的觀測。此外,國內其它一些遙測點也會加入進來,從而形成一個對“嫦娥一號”的遙測矩陣。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據悉,美國目前發射深空探測器,之所以能夠及時遙測跟蹤依靠的是它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布下的遙測矩陣。目前我國的遙測系統依然落後,並且基本上都是局限於國內,國內有專家指出這樣將不利於對“嫦娥一號”衛星的遙測。但是,這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我們到時候有可能使用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的遙測天線。”歐陽自遠對本報記者透露說。

歐陽自遠:中國登月不是重複觀測

歐陽自遠,有人說他是中國登月夢的“編織者”,從1960年代開始,他就開始跟蹤月球的研究,到現在已經將近半個世紀。為了實現中國的探月夢,這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向決策者進行呼籲和遊說,向公眾詮釋或者闡述中國進行月球探測的重要性。從2007年4月開始,他的夢想將逐步變成現實。

10月19日上午他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記者:1998年美國發射的繞月探測器軌道高度在月球表面100公里,2005年日本也在100公里,據傳印度的準備發射的繞月探測器軌道高度同樣是100公里,而我們的“嫦娥一號”衛星在月球離表面200公里,因此國內有科學家表示我們是沒有創新和突破的重複觀測,在科學上是一種浪費。對此,您怎么看?

歐陽自遠:我並不這么認為。事實上,200公里和100公里的探測任務是有所不同的,100公里只有某些項目探測精度高,但難以覆蓋全月面,兩極地區從來就沒有做好,做全月面沒有200公里的好,我們這次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獲取全月面三維影像,需要一個恰當的比例尺。我們認為200公里的比較有利,並且200公里的解析度也就夠了。而且,我們此次探月將在國際上第一次用CCD立體相機和雷射高度計配合,相信屆時定會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並不存在有些人所認為重複觀測的問題。

記者:印度宣布在2007年發射繞月探測器,中國也宣布“嫦娥一號”衛星在2007年發射,並且任務也比較相似,中國是不是在和印度競爭?

歐陽自遠:我要說明的是我們是在印度之前宣布的,1995年我們探月工程的“探”、“登”、“駐”以及“繞”、“落”、“回”就都有了。1997年、1998年外界就開始慢慢知道了我們的探月計畫。印度最早是在2003年才公布他們的探月計畫,他們先是將時間定在2005年,然後改在2006年,接著又改在2007年,在今年的月球大會上,他們又透露他們的第一顆繞月衛星發射改到2008年去了。因此,並不存在我國與印度競爭的問題。

記者:現在有哪幾個國家明確提出了載人登月的目標?

歐陽自遠:目前有明確載人登月目標的只有美國,登月時間定在2018年,其他國家都還沒有明確。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在最近10年以內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實施載人登月工程,要達到載人登月的目標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準備階段。

記者:深空探測耗資巨大,費用無法準確預計,您認為中國政府在這個方面應該如何實施控制和投入?

歐陽自遠:美國的投入動輒就上千億,我們的投入絕對不會像美國那樣。我認為,中國的深空探測應該實行有限目標,重點突破,這樣可以保證我們的深空探測既符合當前我國的國情又符合國際發展趨勢,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約資金。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中國探月計畫出台始末揭秘

世界探月大事記

●1959年,前蘇聯發射“月球1號”飛船,開始了人類對月球的考察。

●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成功,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阿爾德林成為人類歷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太空人。迄今,共有12名太空人成功登月。

1990年1月24日,日本用M35-2型火箭成功發射了一顆“繆斯A”號科學衛星,成為世界上第3個探測月球的國家。

●2000年2月,印度的月球計畫正式起動,計畫在2007年到2008年間向月球發射軌道探測器,執行給月球拍照、繪製地圖和探測礦產資源的任務。

●2003年9月27日,歐洲第一個月球探測器“靈巧一號”順利發射升空,這標誌著歐洲探月行動的正式開始。

●2004年1月14號美國總統布希宣布了新的太空計畫,他在計畫中稱2008年以後,美國也要實現無人月球探測,2015—2020年派太空人重返月球。

中國探月計畫中國探月計畫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