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主要裝備
裝備了高清晰度微型攝像機、紅外線及X射線分光計等最新探測設備,這些設備從月球軌道拍攝並傳回了月球表面的2萬多張圖像,清晰程度前所未有。X射線分光計幫助科學家第一次獲得月球表面鈣和鎂等化學元素的含量數據。
任務
探測月球表面化學元素,了解月球的構成;拍攝迄今最詳細的月球地理圖,以期破解45億年前月球形成的奧秘;在月球表面尋找冰凍水的證據,為人類是否要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提供各種數據資料。
推進系統
推進系統能夠依靠太陽能來驅動,其太陽能離子發動機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能電離惰性氣體原子,噴射出高速氙離子流,為探測器提供主要動力。這種新型發動機利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學燃料發動機高10倍。
行程
2003年9月27日由歐洲阿麗亞娜-5型火箭搭載從法屬蓋亞那的庫魯航天發射中心升空。經過近14個月的飛行,探測器於2004年11月15日進入月球“大門”,即太空中月球引力作用大於地球引力作用的邊界位置,此後探測器不斷調整位置並逐漸進入預定月球觀測軌道。2006年9月3日,探測器將按計畫撞擊月球,以“砸”出月球塵埃供天文學家研究。
特點
“智慧型1號”是首個採用太陽能等離子發動機作為主要推進系統的探測器。該發動機可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通過電能電離惰性氣體原子,噴射出高速氙離子流,為探測器提供主要動力。使用氙氣燃料的“智慧型1號”噴出的是鬼火般的藍色光。
與傳統的化學燃料發動機相比,太陽能離子發動機利用燃料的效率高10倍。“智慧型1號”在太空中遨遊近3年只用了大約70公斤燃料,這使它有更多空間裝載其他裝備。而普通化學燃料發動機運轉時,數以噸計的燃料幾分鐘便用完了。
“智慧型1號”在飛行過程中成功實現了空間雷射通信聯絡。
空間雷射通信是指用雷射束作為信息載體進行的空間通信,具有通信容量大、器材重量輕、功耗和體積小、保密性高等優點。這種技術以往只用於衛星與地球的聯絡,在太空探測器與地球間的聯絡中則是首次使用。這證明了該技術在探測器高速度、遠距離飛行時也同樣可靠。
科學成就
“智慧型1號”長時間環繞月球極地軌道飛行,繪製了月球表面的整體外貌圖,其中包括過去人們缺乏了解的月球不可觀測面和極地概貌。“智慧型1號”不但讓科學界第一次發現月球極地與赤道區域的許多不同地質構造,也讓人類第一次發現在接近月球北極存在一個“日不落”區域。
幾年裡,“智慧型1號”探測器還自月球軌道拍攝並傳回了月球表面的2萬多張圖像,其清晰程度前所未有,X射線分光計也幫助科學家第一次獲得了月球表面包括鈣和鎂在內的一些化學元素的含量數據。在探測器接近月球的過程中,其攜帶的攝像機還能以“斜視”的角度拍攝某些月球表面區域的照片。而此前,人類只能獲得相同區域的一些垂直角度拍攝的照片。在圍繞月球運轉的最後幾圈裡,甚至撞上月球的前一刻,“智慧型1號”探測器還在持續發回數據和圖片。
“智慧型1號”項目科學家在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的控制中心舉行新聞發布會,展示了探測器“撞月”之前不久發回的部分數據和初步分析結果。
在9月1日和2日繞月球運轉的最後幾圈裡,“智慧型1號”拍到了環繞月球的稀薄塵霧的照片。
科學家還展示了一張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拼合照片,它是利用“智慧型1號”對該地區垂直拍攝到的照片組合而成的,涵蓋了盆地內部長約400公里的區域。
意義
“智慧型1號”項目首席科學家伯納德·富萬說,“智慧型1號”檢驗了太陽能離子推進技術等新技術,同時獲取了大量新數據,在科學和技術兩方面都留下了寶貴遺產。
他說,“智慧型1號”將在今後許多年裡繼續增進我們對地球近鄰的了解,而安息於月球是它最恰當的歸宿。
“智慧型1號”的X射線分光計也獲取了豐富的數據,使人們對月球表面的物質構成有了新的認識。該分光計首次遙感觀測到構成月球礦物的全部主要元素,其中鈣是首次被遙感觀測到的。
這些數據將幫助追溯月球表面地理形態的演化過程以及月球的起源。一般認為,月球誕生於幾十億年前一個天體對地球的劇烈撞擊,但有科學家說,“智慧型1號”獲得的數據已經使這種理論存在疑問。
“智慧型1號”無法目睹自己殞身於月球的一刻,但地面觀測設備對此進行了密切關注。觀測和分析撞擊發出的閃光,可以深入了解撞擊的物理機制、月球表面性質、撞擊過程中探測器的運動方式等,這些數據對未來的月球探測計畫都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