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傳說

防風傳說

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去年五月公示到今年六月正式公布,歷時一年多。本批全國上榜項目365項,其中新入選項目191項,擴展項目164項。從公布的名單來看,《防風傳說》列在名錄的首位。《防風傳說》自古散落在歷代文化典籍中,或語焉不詳,或晦暗不清。德清縣三合鄉為主體的防風神話,被譽為繼中原神話、雲南岩畫、納西族祭天古歌等我國遠古神話類作品的又一“珍貴的發現”。有很高的民間口頭文學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防風氏祭典和廟會又有著珍貴的歷史學價值和民俗學價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寶貴財富。

歷史記載

防風古國防風古國
防風山,又名封山,位於武康以東約8公里處,海拔131米。唐代《元和郡縣誌》:“封山在(武康)縣東十八里,《家語》云:封禺之山,防風氏國也。”宋《太平寰宇記》卷九十四:“武康縣防風山在縣東一十八里,先名封山,唐天寶六年敕改焉,其一名風公山,一名風渚山,古防風氏之國。風公者,以其山上有風公祠。風渚者,以其下有風渚水。封山者,以其禁采樵魚獵也。”宋代《余志英》:“古防風氏國所封之地,官禁樵採,故名。”
因防風山是先秦文獻記載“禹會諸侯於會稽山,防風氏後至,禹誅而戮之”中防風氏、防風國所在之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今山下仍有防風廟,廟內有五代吳越王錢《風山靈德王廟記》碑石一方。唐《郡縣誌》稱其為“封山”,宋《寰宇記》說是唐天寶琉敕改為“防風山”,至於封山之因,唐宋文獻均記是“禁樵採”。這說明防風山自唐以來已多次禁止採石伐薪,原因就是此山曾為防風氏國所在。

傳說內容

防風氏

防風氏防風氏
夏禹王治水成功後,召集天下各路諸侯,在紹興茅山開慶功大會。
慶功大會開了三天,卻還沒見防風氏的影蹤。直到慶功會快結束時,防風氏才氣喘吁吁地趕到!
禹王問防風氏為啥遲來晚到?
防風氏說,我接到通知後馬上動身,不料路上碰到天目山“出蛟”,苕溪河“泛洪”,水急浪高,無法渡河,故此遲到。
王耳朵里,這幾天塞滿了奉承話、頌揚聲,自己有點肉骨頭敲敲—昏咚咚了,對防風氏遲到格外惱火,一時怒氣衝天地說:“你防風氏離茅山最近,可是偏偏你遲到,你不是居功自傲、目無君王是什麼?”
盛怒之下,下令殺掉防風氏,殺一儆百,顯顯自己的威勢。 誰知,防風氏的頭顱落地後,好久沒見出血,大家驚得目瞪口呆。過了好一歇,竟有一股白血沖天直噴。
禹王和各路諸侯,十分震驚:為啥防風氏的頭顱里噴出來的不是紅血而是白血呢?禹王親自盤問左右官員,同時派人到防風國去察訪實情。 幾天后,察訪的人都回來向禹王稟報:防風氏赴會途中,確實是由於天目山“出蛟”,苕溪河“泛洪”,防風氏指揮部下打撈落水的百姓,忙得幾天飯也沒顧得上吃,所以才耽誤了會期。
禹王聽了,想到防風氏疏導千河百港流歸太湖,又在防風領地內疏理了湘溪、英溪、阜溪、塘涇河,開鑿了下渚湖通往東苕溪的河道;還跟隨自己風裡來雨里去,幫自己立下了治水大功。禹王越思越怪罪自己,勿知勿覺中淌下了淚水。
這樣,禹王就下令敕封防風氏為防風王,令防風國建造“防風祠”,供奉防風王神像,讓官府和百姓每年祭祀。祭祀日是夏曆八月廿五,並載入夏朝祀典,傳之後世。據傳,禹王還親臨防風國參加防風王的第一次祭祀儀式。 德清的三合鄉一帶,地處封禺二山之間,應為古防風國所在,再往南走,就是餘杭的良渚地界了,而良渚就因曾經大量出土玉器而聞名。

祭祀法器

在良渚玉器中,玉琮是最典型的代表。玉琮幾乎都是內圓外方的柱形體,琮體分若干節,上大下小,以四角為中心雕刻的獸面像,立體感強烈。許多專家們認為玉琮是原始先民對宇宙的認識和崇拜。在中國古老的宇宙觀中,一直有天圓地方的說法,即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良諸遺址群。玉琮的圓,應該也是象徵天,方則象徵地,內圓外方上大下小,正好是天與地的幾何圖形標誌,象徵著天地的貫穿。而玉琮上雕刻的神獸,便是溝通天地的使者。可以說,玉琮是良渚人祭祀天地的宗教法器。
不論是玉璧、玉琮,還是玉鉞,面上都雕有一個神秘的圖案。起初人們對此並沒在意,但它反覆出現在不同地點出土的不同玉器表面,所有出土玉器面上都雕有神秘圖案。最終引起了考古專家的關注。在高倍放大的鏡頭下,人們可以看出它是一個人形,頭戴羽冠,身穿戰袍,口、鼻、目俱全,形態似一尊英武的戰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又是人與動物的複合像,上半部是一個威嚴的神人,下半部是一隻猛獸,兩眼圓睜,獠牙外露,雙爪彎曲。這個圖案繁簡不一地出現在幾乎所有良渚玉器上,絕不是隨意刻畫的,對良渚人來說,它應具有某種特殊的含義,應該是他們崇拜的一個神。
良渚玉器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但專家們有理由推測:也許這裡埋藏的正是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都城;這片恢弘宮殿的主人,也許就是死後葬在都城外反山大墓中的那個統治良渚古國的國君。
良渚玉器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但人們毫不懷疑,這些玉器正是中國玉文化的源頭之一。
難道這一切,都是傳說中的古防風國人傑作嗎?
古防風國人和良渚先民是同一個概念嗎? 有待學者挖掘.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