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造紙傳說

蔡倫造紙傳說

龍亭蔡倫造紙傳說,已被列入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是流傳在蔡倫的封地、葬地和造紙實驗地洋縣龍亭及周邊地區的故事傳說,它是最優秀的民間文學之一。

簡介

..

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是流傳在蔡倫的封地、葬地和造紙實驗地洋縣龍亭及周邊地區的故事傳說,它是最優秀的民間文學之一。被列入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省級保護項目名錄

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有13種之多,其分別為《龍亭豬拱雞鵑(qian)的傳說》、《蔡倫舂紙漿的傳說》、《龍亭母豬灘的傳說》、《古龍亭觀音老母說藥方的傳說》、《龍亭楮先生的傳說》、《龍亭還魂紙的傳說》、《蔡倫與徒弟比賽揭紙的傳說》、《龍亭麵皮的傳說》、《龍亭由來的傳說》、《紙坊街蔡倫造紙的故事》、《陽莊河蔡公爺揭紙的傳說》、《開子的傳說》、《踩漿焙紙的傳說》等。其故事傳說分布點以龍亭故縣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主要傳播點有5處,共有傳承人135名。

傳說特點

一是流傳時間長,在長達1900年的歷史中,口口相傳。

二是內容豐富,數量特別多。

三是老百姓喜歡,婦孺皆知,深入人心,有很強的社會認可性。

四是原生態性強,無文人加工的痕跡。

五是藝術性強,符合聽眾心理。

六是很有科學性,故事情節符合傳統手工紙之操作。

其傳說故事雖屬於文學範疇,但它卻有歷史的影子,是我們從一個側面研究蔡倫造紙史實的寶貴資料。老百姓百聽不厭,有很強的藝術魅力,在漢水文化之中,龍亭蔡倫造紙的傳說占有光輝的一頁。龍亭蔡倫造紙故事傳說科學的成分極多,幾乎每一個情節都涉及到了造紙的實驗和技術問題,傳說中所反映的挫搗抄焙等技術環節依然是紙的大機器生產的基本環節。該傳說故事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但由於各種原因而瀕危,亟需保護。

歷史淵源

..

洋縣蔡倫造紙故事傳說有1900年的歷史。它形成於東漢朝代。二世紀初葉,蔡倫發明的造紙術由其養子、蔡氏後裔及龍亭故縣鄉民在當地及周邊地區推廣傳播,其後世代相承,保留今天,隨之而伴生的蔡倫在龍亭造紙的許多故事傳說也口口相傳生生不息,保留到今日。在龍亭及縣域內一些地方有以蔡倫造紙法進行生產的民間構紙及龍鬚草紙、竹紙作坊和遺址,這些作坊和遺址,幾乎每一個都有一個生動的傳說故事。

我國東漢永元(89—105)年間,在朝廷擔任尚方令(東漢皇家作坊官員)的蔡倫曾由洛陽抵長安,經子午道至龍亭故縣(今陝西省洋縣龍亭鎮)尋找造紙的原料,實驗造紙的方法,終於在元興元年(105)實驗出了一套完整的造紙術,研製出了用構樹皮和廢麻料作原料的植物纖維紙,蔡倫發明的紙當時社會上叫作“蔡侯紙”。蔡倫發明造紙術和植物纖維紙一事在東漢當時的官修史書《東觀漢記》及南朝宋人范曄《後漢書》中均有明確記載。作為蔡倫造紙實驗地的龍亭,蔡倫發明的造紙術首先在當地被推廣,普遍使用。洋縣龍亭在中華造紙中的這段歷史,地方的石碑、方誌都有記載。曾兩次任洋州(轄龍亭)知州的開國侯楊從儀在《漢龍亭侯神道碑》中日:“漢龍亭侯蔡倫食邑於此,卒遂葬焉。”又說:“侯(龍亭侯蔡倫)造紙厥始於此,故洋人(今龍亭所在地洋州人)造紙得傳。”他還在碑文中讚揚說:“侯有功德於民,……縱民辟野,樵採營紙,紙業增而田業廣。”明代曾任過戶部主事的洋縣縣令劉渼在《漢龍亭侯墓碑》中寫道:“侯造紙厥始於此,其利幾遍八方,即世世昌之。”明代萬曆三十一年(1630)曾任漢中府事的楊明盛所撰《漢龍亭侯蔡倫墓碑》載:“侯封於斯(龍亭)植於斯,當時爵於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洋縣知事鄒溶在龍亭蔡倫墓前石碑上撰文也說:“漢龍亭侯蔡倫食邑於此,卒遂葬焉。古者書籍皆木版竹簡,侯始造紙,天下後世利賴無窮。”另據民國《洋縣誌備考》,洋州刺史唐人曹鄴雲,蔡倫在龍亭,“始以楮皮(構樹皮)造紙,今洋人(故龍亭縣所在地洋州人)猶多能作紙,乃倫之遺業也。”前述楊從儀碑文中還明確指出:“(倫)乞骸骨(即告老)便扶(沿著)向路(原先走過的路)。”這段記載說明了蔡倫以前來過龍亭,晚年又來到龍亭就國(國即封地,蔡倫於公元114年被封為龍亭侯)為他進一步推廣造紙提供了可能。就國期間,蔡倫組織龍亭邑民開墾荒地,采構營紙,推廣造紙,並立故龍亭縣縣令之子為養子(名蔡興),蔡氏譜系得以延續,蔡倫造紙法得以很好地傳承。龍亭區域內現有許多蔡倫時代的東漢造紙作坊遺址,如蔡倫墓東北30多米處有東漢造紙作坊遺址一處,蔡倫墓以東500米處有晾紙山作坊遺址,另有龍溪河邊的母豬灘造紙作坊遺址、月牙池造紙作坊遺址和構樹灣原料基地遺址、王坎石灰窯遺址等。還留存有漢代造紙用的石臼和大鐵鍋。迄漢至清,洋縣境內以龍亭故縣造紙作坊為中心的手工造紙作坊星羅棋布。漢代的構皮紙製作之地,西面主要有紙坊鄉紙坊街、北面主要有華陽中壩大灣、華陽紅石窯村、茅坪南村壩;東北面主要有陽莊河街村、陽莊陽西溝、陽莊河高橋村、陽莊河宋家堰村、陽莊河月蔡村、陽莊河白岩溝村;東面主要有秧田鐵佛寺村。魏晉以後縣域內的許多地方就地取材,循著蔡侯紙的製作方法。製作竹紙和龍鬚草毛邊紙。其時較著名的竹紙造紙之地有縣城北部山區華陽漢壩東坪、華陽大古坪、窯坪;有東北部山區的陽莊河宋家堰;另有東部山區黃家營、黃金峽新鋪街及黃金峽郟溝的龍鬚草毛邊紙作坊和南部山區沙溪的稻草紙作坊等。
由於以上特殊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的原因,龍亭及周邊地區蔡倫造紙的傳說故事就慢慢地滋生了,並且在其千百年的流傳中代代相襲,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基本內容

..

在今陝西南部洋縣龍亭及周邊地區有許多關於東漢蔡倫在龍亭造紙的故事和傳說,現選其中13個較為典型的輯錄如下。

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一

龍亭豬拱雞鵮(qian)的傳說,洋縣龍亭鎮郭普天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城鄉

陝西洋縣龍亭鋪有座觀紙山,當地老鄉也叫晾紙山。這兒有一個小山丘,地勢平緩,綠草如茵,細密的巴里草株連成片,相傳東漢時蔡倫曾在這裡造過紙。 那時分離紙頁的紙藥還沒有發明,抄出的紙成疊後,要想揭分,不那么容易的,稍不小心就扯破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蔡倫就讓工匠們做出許多抄紙簾框,抄一張用一個,這倒挺管用,卻不方便。後來,蔡倫想辦法在抄出的紙片之間加上一張麻布,然後榨去水分,逐張分離,這樣就方便多了。然而,設備花費太大,哪兒來那么多麻布呢? 一日,一摞紙疊在觀紙山分離晾曬,蔡倫瞅著那厚厚的紙疊直楞神。 突然,作坊的籬笆門被撞開了。原來,一頭老母豬領著豬仔覓食來了,後面緊跟著許多隻雞。

蔡倫忙令工匠驅趕畜禽,但已經晚了,紙疊被豬拱倒了。這樣一來,紙疊變得鬆散起來。大概是吃過食不久,豬嘴、豬鼻上的麩皮糠渣粘到紙邊上吧,也可能是有靈性的動物們看到蔡倫為造紙發愁,就都來幫他一把吧,雞便用尖硬的啄去鵮紙邊上的食物,有幾張紙被掀了起來。蔡倫和工匠們目睹這一情景,深受啟發。

豬拱雞鵮的民間傳說,以口口相傳的形式記載了1000多年前蔡倫研製植物纖維紙的經歷,是對史料記載的一種很好的補充,這個傳說告訴給後人:蔡倫發明造紙術是多么不容易;龍亭是蔡倫造紙的實驗地。

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二

蔡倫舂紙漿的傳說,洋縣龍亭鎮龍亭街楊成敏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城鄉

蔡倫起初在龍亭造紙的時候,是先將構樹皮漚泡變軟,染上石灰,再上碾砸,接著抖落構皮上的黑殼,然後反覆洗乾淨,接下來用鐵刀柴碎,最後將切碎的構皮搗成漿糊狀,將這些漿糊狀的東西均勻地澆在簾框上,按工序依次作紙,但是做出的紙片很粗糙,很不均勻,而且很難形成一張完整的紙片,蔡倫細細察看,只見那紙片上一綹一綹樹皮筋不能有效地結合在一起。蔡倫心想,如果將這些樹皮筋狀物弄得很碎很碎,效果會怎樣呢?可是,應該用什麼辦法才奏效呢?蔡倫冥思苦想,仍想不出個好辦法來。

一日,蔡倫正在龍亭的官邸中看書,不遠處的人家傳出咚咚咚的響聲,吵得他無倫如何也讀不下去了。蔡倫心煩,索性玻出書房,尋聲而去。此時,他發現,原來是一個丫頭在以石臼舂米。丫頭告訴蔡倫,主人家要讓她今日必須舂好一斗米,一斗米!穀子要變白米可不那么容易,怪不得,這舂石臼的咚咚聲從早晨響過了晌午還停不住呢。蔡倫蹲下身子,抓了一把白米,似乎悟到了什麼,便放下白米又趕忙抓了一把米糠,用手指在掌心刨了刨,頓時喜形於色:我們為什麼不能把構樹皮也變成米糠一樣的模樣呢?想到這裡便三步並作兩步來到龍亭大龍河邊的抄紙作坊,讓工匠到村子裡找來石臼,當下做起實驗來。蔡倫把經過除雜切碎的構皮放到大石臼內經過一段時間的猛搗,加水和勻後澆成紙片,再看那濕紙片顯得非常均勻。他耐著性子等著紙片變乾,但哪裡等得及?便籠起木炭烘烤。待蔡倫從簾框上揭下紙片來,看到這張紙片輕薄,均勻,光滑,又用筆蘸了墨在上面寫了幾個大字,覺得運筆很流暢。蔡倫發明的用石臼搗紙漿的方法,使蔡倫造紙術更加精細有效了。

蔡倫造紙故事傳說之三

龍亭母豬灘的傳說,洋縣龍亭鎮楊灣村楊信甫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鎮及周邊地區
相傳在後漢的時候,古龍亭縣東門外有一條河,名叫大龍河,河上有一個灘,名叫母豬灘,灘邊有幾個造紙作坊,是蔡倫讓工匠們用來製作構樹皮紙的作坊。

..

這一年夏季發大水,江河滿溢。秦嶺山區很多山體滑坡,大雨沖毀了莊稼和農舍,,裹夾著土石流沖向平川,發源於秦嶺山區的大龍河變得像一頭怪獸橫衝直撞。

一天夜裡洪水淹沒了母豬灘邊的造紙作坊,大水退去之後作坊內一片狼藉,一些從山中吹下來的羊桃(彌猴桃)枝蔓塞滿了一個抄紙槽子。蔡倫指揮紙工將作坊里進行了清理,並令舀紙工(抄紙的工匠)將羊桃枝蘿撈出,恢復抄紙。這時,蔡倫發現,抄出的濕紙和簾框很容易分離一點兒也不粘連,以前在揭取濕紙片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扯破了,但這次揭得很完整,速度又很快。蔡倫再看那濕紙的表面,非常均勻,蔡倫心中一震,這是為什麼呢?蔡倫又去看其他幾個抄紙槽子,並讓紙工在槽子裡抄紙,其結果還是以前老樣子,簾框與濕紙很不好分離。蔡倫恩肘:莫不是那些羊桃葉蔓?那葉蔓經過在土石流中的長時間的撞擊,正在向外滲出一些滑膩的汁液。蔡倫明白了,噢,原來是這些滑滑的東西在起作用,怪不得那么好揭分呢。

後來,蔡倫就特意指派工匠採集來羊桃枝蔓,並將它們搗爛取汁,或者直接摻入抄紙池,或者盛在盆里碗裡只須抄紙時在簾框上抹一點兒,就能夠收到便於揭取紙頁的功效。後來,人們將抄紙時使用的羊桃汁液叫作“紙藥”。

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四

古龍亭觀音老母說藥方的傳說,洋縣龍亭鎮龍亭街村蔡潤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鎮及周邊地區

傳說在東漢的時候,蔡倫受鄧皇后之命製作紙張。 幾年過去了,造紙進展甚微。構樹皮、苧麻都用過了,沒用。那些原料的雜質怎么漂也除不盡。成漿後,滑溜溜的,粘不到一塊兒,為這事兒,蔡倫愁得眉毛擰成了疙瘩。

一日,蔡倫正和工匠們在古龍亭縣城郊作坊里攻關,又接到了皇后督促的手諭。
連日來的苦戰,使他疲憊不堪。從漂紙池出來,洗淨腳,回到官邸便昏昏睡去。突然,雲中一人高聲叫道:“蔡倫聽命!”蔡倫猛吃一驚,抬頭看時,卻是廣化眾生的大乘菩薩到了,蔡倫忙匍匐在地。 “今授予汝秘方一道,汝必潛心作紙,不可懈怠!”說完便飄然而去。蔡倫起身,只見一方絹悠悠落下,便忙伸出雙臂去接,可怎么也夠不著,絹反倒被風吹遠了。蔡倫撒開雙腿便追。追啊,追啊,追過構樹蓊鬱的構樹灣,追過澄明碧透的大龍河,追過苧麻蔥蘢的菸斗山、白岩山,那絹飄到王坎下,終於被追上了,蔡倫興奮得一抱摟去……“嘩啦”一聲,蔡倫驚醒了,原是南柯一夢。定睛一看,懷裡抱的哪裡是“秘方”,卻是床頭竹簡編結成的《詩經》一書!蔡倫想著夢中的事,好生奇怪。然而“秘方”又在哪兒呢?唉,真是日有所恩,夜有所夢呀!蔡倫忽然想起懷中的《詩經·陳風》中有“東門之池,可以漚庥”的句子。他想,古人製作麻布早就知道使麻料變柔的道理了,現在當地人也有用草木灰和石灰來漚麻的,我何不如法炮製?蔡倫與工匠們一起,將一些構樹皮染上草木灰,放入大鍋中蒸煮,滑膩的構樹粘液便消去了大半;又改用石灰,效果更佳。染灰蒸煮過的原料,再經過反覆漂洗,雜質、粘液全無!原料脫膠除雜的難關終於被攻破了!

..

這一喜非同小可。蔡倫即令一位姓張的師傅在逮住絹的地方——王坎下建窯一座,燒制脫膠所需的石灰,又命一姓李的工匠頭目監督撈紙。後來蔡倫又攻破了紙張分離的難關,使造紙法漸趨完善,終於製成了均勻潔白、光滑輕薄的紙。公元105年,蔡倫以構樹皮、麻頭、破布和廢魚網製成的紙上奏朝廷,受到了漢和帝與鄧皇后的嘉獎。蔡倫造紙不成張,觀音老母說藥方。
張郎就把石灰燒,李郎撈紙才成張。蔡倫造紙的歌謠至今流傳在陝南民眾的口頭上。

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五

龍亭楮先生的故事,洋縣龍亭鎮龍亭街村楊信甫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鎮

漢朝的時候,蔡倫已經用爛魚網造出了“網紙”,用破布、廢麻頭造出了“麻紙”,造紙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有一日,和蔡倫私下感情好的龍亭縣令大人笑著和蔡倫打賭:“你能不能造出一些“楮紙”(構紙)來?你看那滿山溝滿河壩都長滿了楮樹(構樹),它們都讓人砍去燒柴火了,多可惜呀!”蔡倫應道:“如果我能造出楮紙來,又當何論?”縣令說:“那么,我就拜你作我的先生(老師)。”蔡倫說了聲“好”,便匆匆地去了龍亭大龍河的造紙作坊。因為蔡倫想起,以前採集績麻下腳料時,人們都習慣地用楮樹皮搓繩捆綁,然後漚在池中,於是蔡倫便撈起一捆廢麻絮觀察其上的楮皮繩子有無變化。這些楮皮雖然看起來很結實,但卻很僵硬,皮上還有一層厚的黑殼,遠不如麻料那樣的柔軟,能造紙嗎?蔡倫有些疑惑。不管三七二十一,試試再說,蔡倫暗暗下了決心。蔡倫下令,不用再像以往那樣將繩子解下扔掉,將它們一起染灰蒸煮、漂洗、切碎、搗漿和抄撈,結果抄出的紙明顯好於以往,比以往細密多了。蔡倫想,可能是楮皮起了作用。於是全部改用楮皮,效果更明顯了,抄出的紙又輕薄又均勻,而且很不容易扯爛。蔡倫讓人將造出的楮皮紙運到縣衙,縣令大人看了,並在上面試著寫了幾個大毛筆宇,非常滿意,當即就兌現諾言,要拜蔡倫為先生,蔡倫扶他起來說道:“還是拜拜楮皮紙吧,它才是真正的先生哩。”

從此以後,人們就都將蔡倫發明的紙叫作“楮先生”。原來,“楮先生”的稱呼和蔡倫在龍亭造紙有關係呢。

蔡倫造紙的事故傳說之六

龍亭還魂紙的傳說,洋縣龍亭鎮龍亭街村郭厚安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鎮及周邊地區

蔡倫在龍亭縣造紙的時候,曾立下過一個規矩:凡是揭破了的紙或者造出來質量過不了關的紙,一律要放回石臼重新搗漿,要放回抄紙槽重新抄撈,不準紙工和民眾亂拿私用,一旦發現亂拿私用,必要從重處罰,情節嚴重的,如果是紙工,一年之內不能進造紙作坊,如果是一般百姓,官府便會出面干涉,拘押三月五月。老百姓也立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凡是用過了的廢紙,譬如寫過宇的紙,也要如數將它交到龍亭造紙作坊,再由作坊紙工將其用石灰漂白,然後搗漿,入抄紙槽重新抄撈,老百姓把這種紙稱作“還魂紙”。實際上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再生紙”。有一日,龍亭大龍河月牙兒池紙坊一名年輕的抄紙徒弟,悄悄地將幾張揭破了的紙片帶回家去包做飯萊的調和,結果拉肚子,非常厲害,後來竟害了一場大病,人瘦得沒了形,病癒之後,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了。還有兩個村民用學堂學生寫過毛筆字的本子,扯下紙頁擦屁股,結果兩人同時得了嚴重痔瘡,屙血不止。龍亭的老人告訴年輕學生,廢紙是掉了魂的紙,一定要把它的魂兒還原,這就是要重新去抄,造出新的紙來,不然,你不給它還魂兒,它就要你的魂兒。

“亂用廢紙,就會瞎眼屙血,”這是龍亭居民代代相傳的醒世恆言。在龍亭古街的街東端,有一處在歷史上專門抄造“還魂紙”的作坊,平日裡人們都主動地將使用過了的廢紙送到這裡,無償地交給工匠,加工後再造出新的紙張。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七

蔡倫與徒弟比賽揭紙的傳說,洋縣龍亭鎮龍亭街村郭厚安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鎮

蔡倫經過好多年的實驗,終於發明了構樹皮做的紙和用麻料做的紙。當時,蔡倫就在龍亭大龍河邊建了十幾座造紙作坊,領著幾個個紙工幹活,這些人都拜蔡倫為師傅。

在蔡倫的這些徒弟中,有一個徒弟手藝特別好,蔡倫便對他特別器重,事事都先讓他露臉,處處都將他推在前面,蔡倫常常當著眾位師兄師弟的面誇獎他,拿他作為眾人學習的榜樣。起初,此人謙虛謹慎,活路做得又漂亮,他抄出的紙薄厚均勻、光滑,很少有揭爛的紙片,而且揭分的速度是一般人的2倍。這些表現為師傅蔡倫爭了光,可是,隨著歲月的流失,這位才藝出眾的徒弟慢慢驕傲起來,覺得造紙作坊里放不下他了,龍亭也放不下他了。對作坊里的事滿不在乎,在蔡倫面前大大冽冽,完成蔡倫下派的造紙任務也不像以前用心了。這還不算,他還乾出了出格的事。每天收工後,他都去嫖婆娘。沒有不透風的牆。蔡倫知道了他的事兒。決計好好教訓他一下,讓他改掉臭毛病,重新做人。一日,蔡倫集合好紙工匠隊伍,對他的這個“高手徒弟”說:“我多次講過,你的手藝最好,今天你就給師兄弟們亮一亮,讓大家好好學學。”於是蔡倫在規定的時間裡,讓其完成一定數量的濕紙疊的分頁晾曬。比賽當中,徒弟顯得有些手忙腳亂,因為看看時間不多了,要揭的紙頁還多著哩。最終,徒弟敗下陣來。此刻,只見師傅蔡倫走到紙疊近前,手搖紙扇,只那么一扇,一張濕紙頁蹦分開來,然後吹口氣,那些紙片便都貼到焙紙牆上。不一會兒,揭分晾曬完畢。徒弟羞愧,從此專心造紙,鑽研技術,再也不自高自大,再也不胡來了。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八

龍亭麵皮的傳說,洋縣龍亭鎮龍亭街村郭黎明黎明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鎮及周邊地區

很很早以前,龍亭的老百姓就有食用“麵皮”的習慣,這種飲食,雖然大家稱之為“麵皮”,但實際上它是由大米做的,而不是用麵粉做的。製作時,先將大米淘乾淨,然後浸泡一段時間,將泡軟的大米磨成米漿,再將適量米漿舀入墊襯著布塊的籠屜內以大火蒸熟後,揭開籠蓋提起籠布將布上凝固的米漿履在木案上,形成直徑40公分左右約半公分厚的皮狀物,這就是所謂的麵皮。食用時將其切為條狀,加入調料並輔以做熟的豆芽、蘿蔔絲、菠菜之類。此種飲食是龍串居民家家戶戶自烹自食的日常飲食,相傳蔡倫在龍亭實驗造紙就是受到龍亭居民蒸麵皮方法的啟發的。

最開始實驗造紙時,蔡倫就學著蒸麵皮的工序,將搗好的紙漿用勺子舀好,澆在簾框內的麻布上,然後將紙漿均勻攤開,放到一邊進行晾曬,做完一張,再用第二個簾框做第二張。蔡倫看到這種方法雖然管用,但是太慢,效果出不來。於是他又想到“麵皮”蒸好揭籠後,是提著附有麵皮的籠布覆在木案上的,形成一疊麵皮。如果造紙也可以這樣那么只需要一副簾框便可,這會省去多少簾框呀,又能提高作紙的速度!蔡倫拿定了主意,便首先讓人將簾框做成活動的,可以隨意拆御,又讓舀紙工按蒸麵皮重疊覆蓋的方法作紙。這一招真靈,造紙的方法簡化多了,造紙的的效率提高了幾十倍。

龍亭縣老百姓的麵皮給了蔡倫發明造紙方法的靈感,蔡倫造紙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據說,為了慶賀造紙方法的完善和造紙的成功,蔡倫還特地請來戲班,唱了三天戲呢。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九

龍亭由來的傳說,洋縣龍亭鎮龍亭街村蔡潤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鎮及周邊地區

漢和帝的時候,蔡倫帶領工匠在龍亭用構樹皮製出了第一疊“構紙”,用績麻時的下腳料和破麻布造出了第一疊“麻紙”,用爛魚網追出了第一疊“網紙”。當蔡倫將這些用不同原料追出來的紙樣品上送到朝廷,皇帝非常高興,連誇他是個人才,還嘉獎了他,並頒布聖旨,讓天下的人都學習蔡倫造紙的方法,製作紙張。

蔡倫受到朝廷表彰的訊息傳到了龍亭,龍亭官民人等頓時一片歡呼。官府還在大龍河造紙作坊的空地上大擺筵席,招待所有的追紙工匠,犒勞他們,表達對這些勞苦功高的匠人的謝意,同時也表達對他們的領導人蔡倫潛,心研究、精心組織、率領大家克服技術難關的敬意。

大龍河邊張燈結彩,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大家推杯換盞,談笑風生,熱鬧非凡,此時人們突然發現,大龍河碧水之上一對紅燈由遠而近,忽然停在不遠處。借著燈光,人們望去,原來是一條巨龍伏在碧波之上,瞪著一對又紅又亮的眼睛,在靜靜地觀望著岸上人們的慶功場面。噢,原來是大龍河的巨龍也被蔡倫造紙的功勞所感動,它也趕來湊熱鬧,與大家一起慶賀造紙成功呢。於是,岸上停止了喧譁聲和鑼樂聲,還有人解下小舢板船想到巨龍跟前,也邀請它近前來與人群同樂。等那小舢板船就要靠近龍身時,突然,停止在那裡靜靜觀看的巨龍,甩了一下尾巴,倏忽一下鑽進河水深處不見了,河上的兩隻紅燈籠似的龍眼再也無處可尋。

因為大龍河上行龍,也因為巨龍停足與官民共賀蔡倫造紙成功,所以,老百姓就將蔡倫造紙的所在地稱作“龍停”,老百姓說,只是後來人們將單人旁寫丟了,將“龍停”寫成了“龍亭”。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十

紙坊街蔡倫造紙的故事,洋縣龍亭周邊地區紙坊李家村屈振江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洋州鎮紙坊街及縣城

相傳,東漢時代,蔡倫在今日洋縣城北儻河邊的紙坊街造過紙。

那時蔡倫已經發明了用構樹皮作原料的紙,蔡倫在當時的龍亭大龍河、漢江、儻河等河流的沿線建有許多造紙作坊,蔡倫將這些作坊生產的紙督運到朝廷,供朝廷和皇室之用。據說,一次蔡倫出儻駱道來到紙坊街造紙基地,看到一老者正在訓斥一年輕後生,好像是說年輕後生將旁邊的爛魚網弄到漚料池中去了,爛魚網和漚料池中的構樹皮裹纏在了一起,難以摘除。長者越說越生氣,掄起魚網去抽打後生,後生一躲,魚網纏在一旁的樹杈上,取,取不下;揪,揪不斷。蔡倫細看時,只見那爛魚網無論顏色還是形狀都與經過漚泡的構樹皮差不多。蔡倫想,魚網是麻織的,麻和構樹皮韌性都很強哩!為啥不能用它作造紙的原料呢?於是蔡倫就讓紙工收集了一些爛魚網給它們染上石灰裝進大鍋蒸煮。第二日,蔡倫特意來到作坊仔細看,蒸煮過的爛魚網經過漂洗,然後切碎,放在石碓里舂搗,搗成漿糊狀後舀入撈紙池中抄撈,結果撈出的紙和樹皮紙同樣的細密、白淨、光滑和輕薄,很適宜寫字。蔡倫非常高興。又想,既然麻織的爛魚網能作紙,那么,破布(那時沒有棉花,人們織布的原料都是麻)破麻鞋、織布及搓繩子後的下腳料等麻質的東西不就都可以作為原料嗎?蔡倫立刻讓人四處收集破布、麻頭及其他麻製品的遺棄物進行實驗,果然效果非常好。東漢時,老百姓家家都有種麻的習慣,麻的生產量很大,那時秦嶺山地,也到處都有野麻生長,這為蔡倫造紙擴大原料來源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蔡倫便下令讓大龍河、漢江等處的作坊也都像紙坊街的作坊一樣,廣泛採集原料,不但抄造構皮紙,還大量生產物美價廉的“麻紙”。

..

東漢時代的紙坊街是蔡倫在漢水流域實驗造紙的基地之一。由於蔡倫在此造紙的緣故,所以古老的手工造紙便在紙坊街一脈相傳;由於此地位於秦嶺山區儻駱古道的出口處和儻河之濱,所以紙張行銷方便,造紙原料豐富,良好的水利為造紙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漚泡漂洗紙料也十分便利。所有這些因素,使古代的紙坊街很負盛名,紙坊街所在地的河段兩岸,造紙作坊一個緊挨一個,水碓舂搗紙漿的聲音從早到晚響個不停,大有舂聲撼日之狀。由於此地紙業繁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條繁華的街道,成為紙業的集散地和居民交易的集鎮,究根探底,紙坊街的得名就緣於此。有民謠可證:
儻水河,長又長,
儻水河壩曬魚網,
曬得白,曬得乾,
送給蔡倫做紙張。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十一

陽莊河蔡公爺揭紙的傳說,洋縣陽莊河鄉月蔡村董存祥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洋縣龍亭周邊陽河鄉

龍亭周邊陽莊河帶,在歷史上有十餘座造紙作坊,有造紙工匠數十人。這裡存在著一個廣為人知的傳說。

漢朝的時候,蔡公爺(即蔡倫)看到學生娃讀書都拿的竹片,很笨重,很不方便,蔡公爺就動腦筋想辦法用構樹皮造紙。構樹皮造的紙又光滑,又結實,又輕巧,很好寫字,但是,就是不容易將濕紙沓沓揭分成一張一張的。有一天,蔡公爺又去龍亭的紙槽舀紙,有的紙工就說,反正揭不開,勉強揭,扯爛了,舀這么多紙沓沓做什麼!蔡公爺安慰眾人,慢慢來,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這時一頭散放的母豬闖了進來,東嗅西嗅,那個發牢騷的紙工說,這裡只有嚼不動的紙,哪裡有吃的,快出去逛去。母豬一點兒也不聽話,猛地一拱,將紙沓沓拱得翻了幾個斤頭;紙工們連忙放好紙沓,已分不清哪兒是“底”,哪兒是“面”。這時,蔡倫上前試著揭了一下,沒想到,這張紙很順利地離開了紙沓,紙片揭得很完好。蔡公爺很奇怪:這是為啥哩?當他仔細一看時才明白了。原來,紙沓被放了個底朝天,他是從紙的背面揭分的,從紙的背面能將紙揭開!蔡倫的這一發現非同小可,揭分紙頁的難題終於解開了,蔡倫高興得一宿沒有睡好覺,令他傷腦筋的事總算有了眉目。蔡倫立即將這一訣竅進行了推廣。

如今,在洋縣槐樹關鎮陽莊河鄉的紙工們進行傳統手工構紙製作的時候,都保持著一個習慣,要將抄出的濕紙沓顛倒過來。紙王們說,這是向祖師爺蔡倫學的。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之十二

“開子”的傳說,洋縣龍亭周邊黃金峽賈順成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龍亭周邊黃金峽

傳說蔡倫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東漢龍亭縣用構樹皮和爛麻造出了紙,可是,一摞摞的濕紙疊卻怎么也揭分不開,一張張的紙片緊緊粘在一起,勉強分離,結果卻將紙片都扯破了。怎么辦呢?蔡倫非常發愁,面對舀紙工抄出的濕紙疊左思右想,始終沒有能夠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蔡倫想,可能是水分太多了吧。於是又在濕紙疊之上的木框上多放了兩塊石頭,一直將紙疊水分榨得很乾。之後再去揭那紙疊,依然不奏效。正在蔡倫無計可施時,一片吵鬧之聲驟起,原來鄰居家婆媳不和,婆婆追打媳婦,媳婦慌不擇路,躍上作坊的紙摞。此時被婆婆一把抓住,婆婆猛地一搡,媳婦便被搡得鏇了兩圈。蔡倫見此情景,趕緊勸住,並替婆媳說合。但是紙摞已經被踩踏得不成樣子了。蔡倫非常心痛,便上前將紙疊整理撫平。此時蔡倫注意到紙疊邊由原來的齊整整變得參差不齊,同時又注意到紙疊上有那婦人用“三寸金蓮”鏇踩過的一些腳印。蔡倫可是個聰明人,他馬上想到是婦人鏇轉的小腳將粘得牢牢的紙疊弄得鬆動起來,而紙疊一鬆動,紙片自然好揭,蔡倫趕緊去揭那紙疊,一連揭了八九張,都沒有扯破。於是,他急忙喚回正往家走的婆媳倆,連連對他們說:“今天我要獎賞你們哩,今天我要獎賞你們哩……”

打那兒以後,蔡倫就讓工匠們仿照“三寸僉蓮”的形態,用木頭做成揭紙用的“開子”,揭紙之前只需要開子將紙疊正面蹭上幾蹭,紙疊便很容易地被揭離開了。
“開子”工具從東漢朝代一直沿用到今天,成為蔡倫造紙術中一件重要的工具,特別是在龍亭周邊的黃金峽、黃家營一帶,傳統造紙的工匠們,一手執開子,一手執刷子,將濕紙從紙疊上分離開然後貼到焙牆上去。歸根結蒂,那工具是祖師爺蔡倫留下來的。

龍亭蔡倫造紙的故事傳說之十三

踩漿焙紙的的傳說,洋縣華陽鎮紅石窯村馮振全口述,段紀剛蒐集整理

流傳地區:龍亭鎮周邊華陽鎮

趙匡胤做皇帝的時候,華陽深山一帶,竹紙作坊星羅棋布。一日,華陽石板埡造紙作坊來了一位又瘸又髒、衣衫襤褸的老頭兒。

..

老頭兒來到製漿作坊,看到製漿工匠在撂腳板(即踩紙漿),便上前搭話。踩漿工熱情地招呼老頭兒喝茶,並遞過菸袋。老頭看到未蒸煮爛的竹篾片不時戳得工匠的腳底板鮮血流淌,便耐心地給踩漿工指點了踩制皇漿(紙漿。當地人在漿、紙及造紙王具前都冠以“皇”字)的技巧。並笑著對正在踩漿的工匠說:“踩千腳,踩萬腳,篾條不扎你的腳”。工匠們見是同行老前輩指教,很是感激,對老頭兒的殷勤自不必說。

老頭兒又踱到焙紙作坊,只見焙紙工手提皇紙的一角,很艱難地往焙紙牆上貼上。這裡正在進行造紙的最後一道工序——焙紙。老頭兒見到紙工那吃力的樣子,正待開口指點,不料,有張皇紙從一位焙紙工手中滑落下來。紙工正在苦惱之際,扭頭見身後一位衣衫不整,蓬頭垢面的老頭兒衝著他笑,便拿老頭兒發作:“哪裡來的叫化子,討飯都沒有地方?想吃紙嗎?”隨即將那張跌落在地的紙揉作一團向老頭兒扔來。老頭兒心痛地嘟噥著:“罪過,罪過。”將那團紙拾起,小心地展開,撫平,提起紙角猛吹一口氣,這張濕紙便忽地貼到皇牆上了。哈,又端正,又平展!

臨走,老頭兒衝著焙紙工說:“唉,七十二道手,上前吹一口!”說完便蹣珊著頭也不回地走了。那些焙紙工不約而同地湊在一塊兒細看老頭兒焙得那張紙呀,又端正,又平展!這才曉得老頭兒高出一籌,是位焙紙能手哩。趕忙出門請教,老頭兒早巳走得無影無蹤了。傳說,後來一些好事的人明察暗訪,才弄清了那是蔡倫的第三十七代孫子——東漢蔡倫的養子古龍亭縣張縣令之子的後代。

從此,竹紙踩漿工再無腳傷之苦,而焙紙工卻永遠只能手提一隻紙角,艱難地往皇牆上貼紙了。

主要價值

1、歷史價值

蔡倫造紙民間故事傳說雖然屬於文學範疇,但是,它卻有歷史的影子,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從史書、石碑資料記載以及出版物與其傳說故事相對照,我們會發現,二者之間有許多吻合之處,所以這些傳說故事,不僅僅有文學價值,還有史料價值,它為我們研究世界造紙的淵源、植物纖維紙的發祥地以及造紙的歷史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2、文化價值

在陝西南部漢水流域上游流傳的東漢龍亭蔡倫造紙的傳說故事量大,有十餘種之多,內容也十分豐富和廣泛,這對蔡倫紙文化的傳播無疑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1900年的歷史中,蔡倫龍亭造紙的傳說故事口口相傳,連綿不斷,而且深入人心,婦孺皆知,百講不煩,百聽不厭,這既說明了其傳說故事有著很強的藝術魅力,也說明社會對這種民間文化的認可度是很高的。在漢水文化之中,蔡倫在龍亭造紙的有關民間文學內容占有著光輝的一頁,它是我們研究這一地域文化的重要資料,透過這些傳說故事,我們也看到了先哲們那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和傑出的創造力,所以這些傳說故事同時又是我們的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

3、科學價值

首先在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中,科學的成分較多。幾乎每種傳說都談到了實驗、發明造紙的一些技術問題,它們很好地體現了古人先賢的智慧,它對後世人們警示了科學研究應持的正確態度。其次,二世紀初科學家蔡倫發明了植物纖維紙,加快了人類文化傳播的步伐,可以毫不誇張地講,此舉改變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世界向文明闊步前進了。而漢水上游的龍亭及周邊,作為蔡倫發明造紙的實驗基地之一當之無愧寫進了中國和世界科技發展史,並且成為世界紙文化中的一塊聖地,這是非常了不得的。最後還要再講一點。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中所反映出來的挫、搗、抄、焙幾個基本技術環節依然是今日紙的大機器生產中的基本環節。這些傳說故事,既記錄了歷史,又預見了後來,可謂金科玉律,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它已經被賦於了一般民間文學所不具備的更傑出的價值,它是我們研究古代造紙科學史的最管用的資料。

瀕危狀況

1、社會上年長的居民,特別是農村年長的居民一般來說對優秀的民間文化較感興趣,而現時年輕人大多不大喜歡。隨著年邁人群的自然減員,民間文化特別是民間文學的傳承者大量減少,後繼乏人。

2、在電視與網路文化的衝擊下,民間鄉土文學的客群面縮小。人們已經習慣電視和網路里的故事。

3、由於農業產業結構的改變,結束了聚集人群的一起勞作的耕作方式,而變為個體化生產。這使民間文學的傳播減少了平台(場所)。

4、鄉鎮村一級的行政權力縮小,已基本不存在行政命令式的組織民眾娛樂的方式,農村文化的陣地有所削弱,使民間文學的滲透有所弱化。

5、經費拮据影響了對民間文學的挖掘、整理、研究和傳播。


所在區域及地理環境

龍亭蔡倫造紙故事傳說發生地陝西漢中洋縣地處陝西省南部、漢中盆地東緣,系漢水上游、漢中市東部的一個縣。它介於東經170°11’—108°03’和北緯33°02’——33°43’之間。其東接佛坪、石泉縣,南鄰西鄉縣,西毗城固縣,北界留壩縣、太白縣。東西寬56公里,南北長76公里,總面積3206平方公里。縣轄26個鎮(鄉),4個居民委員會,368個村民委員會,11萬戶,總人口44萬,其中少數民族411人。

洋縣地勢北、東高陡,南部低緩,中部低平,其北靠秦嶺,南屏巴山,東部為秦嶺余脈與巴山余脈的交匯處。最高點昏人坪粱海撥3071米,最低點白沙渡海撥389.7米。山地和丘陵占93.3%,漢水自西入縣境,匯南北22條支流穿境而過。每年平均氣溫14.5℃,年降水量839.7毫米。無霜期在239天左右。森林覆蓋率約占58.3%。

洋縣是人類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距今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已有先民在此定居。其古屬梁雍之域,晉代以前為城固轄地,西晉泰始三年(267),境內開始設縣。後郡縣頻設,至唐乾元元年(758)起為洋州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三年(1370)稱洋州為洋縣,其稱沿用至今。洋縣數千年的歷史造就了洋縣獨具個性的漢水文化。同時,洋縣又為秦蜀鄂隴通衢,山川毓秀,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又使縣域成為秦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及隴文化的交匯之地。在洋縣本地極富個性的漢水文化同這些外來文化的碰撞中,民俗民間文化吸取著十分富足的養分,生長著,傳承著,而且浪里淘沙,一些民間文化便光彩奪目,洋縣龍亭蔡倫造紙故事傳說尤其是這樣。

保護計畫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1983年至1984年對洋縣龍亭等鎮蔡倫造紙的傳說故事、各種手工紙歷史、作坊分布、生產情況及藝人的生存狀態等進行了普查登記。

2、成立了洋縣蔡倫與蔡倫造紙學術研究會,並創辦以研究搶救、保護地方歷史文化為目地的期刊《蔡倫研究》。

3、洋縣蔡倫造紙及地方造紙研究者在國家及刊物《中國造紙》、《紙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及其造紙論文16篇,在省市刊物上發表論文及有關造紙傳說文章多篇。

4、洋縣有2人參加1999年IPH國際紙淵研討會,交流論文6篇;有1人參加1987年在北京科學會堂,由國家輕工業部召集的紀念蔡倫發明造紙術1882周年大會;有4人參加2001年中國萊陽蔡倫學術研討會。

5、洋縣人民政府在1987年承辦了全國紙文化學術研討會,與會80人,有北京和國內10餘省的專家學者及國內10多家大型造紙企業的代表86人參加。

6、洋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修葺與造紙傳說故事關係密切的造紙術發明者蔡倫的墓和祠。

7、民間創辦蔡倫造紙民間文學、蔡倫紙文化博物館一座。

保護內容

(一)靜態保護
1、深入細緻地開展普查工作,徹底弄清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的歷史沿革,進一步掌握傳承譜系的詳盡情況,進一步了解民間藝人的家庭及本人的生存狀態,對有關造紙的各個傳說故事做好更細緻的記錄。
2、將普查所獲資料整理、歸類、建檔。建立檔案館、音像資料展示廳和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演講廳。
3、對資料進行深入地研究。
4、將研究的成果編纂為《龍亭蔡倫造紙故事傳說》一書,由國家正式出版社正式出版。
..

(二)動態保護
1、建立龍亭街村、龍亭張王村、龍亭杜村、龍亭高家溝、龍亭楊灣村、紙坊李家村、紙坊孤魂廟村、周家坎村、草壩村、鞏家槽村、東街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金家村、黃金峽新鋪村、黃家營村、紙坊街村、陽莊河東溝村、陽莊河西溝村、陽莊河余溝村、陽莊河宋家堰村、華陽漢壩村、華陽紅石窯村、華陽大古坪等25個蔡倫造紙民間文學生態保護村。
2、舉辦蔡倫造紙民間文學學習班10期。
3、將龍亭蔡倫墓祠、龍亭蔡倫紙文化博物館闢為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和接受科普教育接受蔡倫造紙民間文學薰陶的園地。
4、每年清明節在龍亭舉辦一次祭祀蔡倫、傳播蔡倫造紙民間文學的紙文化藝術節。

十年保護目標

為洋縣蔡倫造紙民間文學建立規範的檔案館、音像展示廳和造紙民間文學演講廳;創建和鞏固民間文學生態保護村,並將生態村做大做強;將洋縣龍亭蔡倫墓祠、蔡倫紙文化博物館創建為國內國際的旅遊勝地,並將其建設成為國內一流民間文學基地。申報洋縣龍亭蔡倫造紙傳說故事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讓洋縣龍亭蔡倫造紙故事傳說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第三批國家級非遺名錄(1)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下面是第三批非遺名錄推薦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