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擬鮃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基本信息

詳細信息

中文名:台灣擬鮃

學名:Parabothustaiwanensis

英文名:Parabothussp.

俗名:台灣擬鮃扁魚,皇帝魚,半邊魚,比目魚

科名:Bothidae

科中文名:鮃科

同種異名:Parabothussp.

世界分布:西北太平洋

地理分布: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台灣及南中國海等。中國台灣西南部及東北部海域可見。

模式種產地:OffKaohsiung,sw.Taiwan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50-110米

最大體長:14.8cm

有毒魚類:否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扁平且稍細長,上眼前方背緣深凹陷;兩眼均在左側;眼間隔寬,成熟雄魚具較寬之凹窪。下眼稍前於上眼;雄魚在兩眼間有一枚或更多吻棘。頭中型。口中型;上頜延伸至下眼前下方,但未達中央;上下頜齒各具一列,齒小而尖。鰓耙適中而尖。鱗中型易脫落,眼側被櫛鱗,盲側被圓鱗;側線鱗數61-66。背鰭正常,軟條數95-108;臀鰭正常,軟條78-84;胸鰭短於頭長;左右腹鰭不對稱,起始點遠在下眼後方;尾鰭圓型。體黃褐色,具黑點,各鰭邊緣皆較黑,背鰭和臀鰭布滿暗色圓點;盲側灰白色。以前所記載之擬鮃(Parabothussp.)已發表新種為本種名(AmaokaandShen,1993)。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砂泥質的海域。肉食性魚類,主要捕食底棲性的甲殼類或是其它種類的小魚。

漁業利用

較罕見之魚種,偶為底拖網捕獲。

盤點海洋中的魚類之四

海洋魚類從兩極到赤道海域,從海岸到大洋,從表層到萬米左右的深淵都有分布。生活環境的多樣性,促成了海洋魚類的多樣性。但由於生活方式相同,產生一系列共同的特點:具有呼吸水中溶解氧的鰓,鰭狀的便於水中運動的肢體,能分泌粘液以減少水中運動阻力的皮膚。此外,在體型結構、繁殖生長、攝食營養、運動等方面都有其特點。本期盤點冠鰈科瓦鰈科、鮃科、鰈科等魚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