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齡

郭松齡

郭松齡(1883-1925),字茂宸,漢族,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奉系著名愛國將領之一。郭高大挺拔,樸素簡樸,平素穿一套布軍服,和士兵軍服一樣。當時奉軍將領都是穿的質素很好的呢軍服,布軍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軍服又長得像白俄一樣高大,因此遂被人呼為“郭鬼子”。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郭松齡出生於奉天東郊漁樵寨村(今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趙家鋪村),祖籍山西太原。據族譜溯源和後人代代傳述,郭家是唐朝名將、祖籍太原晉陽的汾陽郡王郭子儀的後裔。郭松齡的遠祖在明朝遷來東北戍邊,到清代由於世亂和兵禍,家業無存,其祖父一代遷到漁樵寨村落戶。郭松齡的父親郭復興曾想追求功名復興家業,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棄進仕之路,在鄉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郭松齡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勤勞善良,儘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濟比自己更困難的人,這給郭松齡以很深的文化影響。
郭松齡19歲時,父親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維持,而輟學7年的郭松齡也可以不用幫工種地了。1903年,郭松齡進入省城東南常王寨董漢儒先生開設的書院繼續學習,希望從此踏上仕途。在這裡,郭松齡接觸並研習了一些新興知識學科,尤其是一些西學使他開闊了視野。但是,學習不到兩年,因日俄戰爭的爆發而再次被迫輟學。郭松齡的家鄉是日俄交戰區,炮火毀壞了許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傷。日俄戰爭的災難給郭松齡的觸動是巨大的,也由此動了從軍報國的念頭。
1905年秋,盛京將軍趙爾巽在奉天大北關設立奉天陸軍國小堂,以培養陸軍初級軍事人才。郭松齡懇求在將軍衙門當差的遠房姑爺做擔保推薦人,並以優異的成績受到主考人的賞識而如願以償。1906年,郭松齡被選入奉天陸軍速成學堂學習。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軍事學校,由趙爾巽在奉天陸軍國小堂內增設,以便加速培養軍事人才。郭松齡在這裡學習期間和擔任教官的同盟會成員方聲濤的關係很密切,並從他那裡接觸到民主革命的思想。
1907年,郭松齡以優等成績畢業。見習期滿後,充任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相當於排長),由於帶兵嚴謹,勤於職守,深得陸軍統領朱慶瀾賞識。郭從此與朱結成親密的部屬關係,並長期追隨在朱的左右。
1909年,朱慶瀾調入四川駐防,任陸軍第三十四協協統。郭松齡隨他一同入川,任第六十八團連長。朱慶瀾雖不是同盟會會員,但很支持同盟會的活動。在他的掩護下,軍中成立了同盟會組織,並聚集了一批同盟會會員,如程潛、方聲濤等人。1910年,郭松齡經方聲濤、葉荃的介紹加入新軍同盟會,成為同盟會早期成員之一。
1911年,四川發生保路運動,四川同盟會利用保路同志軍發動武裝起義,圍攻成都。已升為第六十八標第二營營長的郭松齡負責成都北部的防守,他對民眾婉言相勸,沒有發生流血衝突就解了圍。結果,川督趙爾豐以通匪嫌疑撤銷了他的營長職務,後在朱慶瀾的懇求下才恢復原職。武昌起義後,四川各地紛紛獨立,成都成立了“大漢四川軍政府”,朱慶瀾任副都督。但不久,川籍將領鼓動地方軍隊發動兵變,朱慶瀾與客籍將領被迫離開四川。與朱有密切關係的郭松齡也無法立足,辭職回到奉天。
1911年,升任第68標第2營營長。武昌起義後,朱慶瀾受排擠離開四川,郭松齡返回到奉天。在奉天參加了張榕領導的聯合促進會密謀起義,但遭清政府當局逮捕,欲處以斬首之刑,後經韓淑秀冒死攔截刑車,述說郭松齡是其未婚夫,返回奉天是為舉行婚禮,從未參加革命黨,才獲得釋放。郭松齡與韓淑秀結為夫婦。
1912年郭松齡考入北京將校研究所。1913年秋,郭松齡考入中國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孫中山組建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中山,後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辦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教官。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失敗後,郭松齡無法留在廣州,只得返回奉天,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在講武堂學習的張學良。經張學良的推薦,郭松齡被張作霖委任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1921年,張作霖又委任郭松齡為第八旅旅長,與張學良領導的第三旅組成司令部。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奉軍全線潰敗,只有張學良與郭松齡領導的東路部隊有勝利,打破了吳佩孚突破山海關,實現直搗關東的計畫。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張學良與郭松齡擔任第三軍的正副軍長,與姜登選、韓麟春為正副軍長的第一軍作為奉軍的主力,擊潰直軍並獲得勝利。張作霖任命張學良為京榆駐軍司令部的司令,郭松齡任副司令。張作霖將大批奉軍開入關內占領南方各省,郭松齡則提出要退出關內,保境安民,但建議卻未被張作霖採納,政治上又受到楊宇霆等人的排擠。
1925年,郭松齡與夫人到日本考察軍事,聽聞張作霖正在日本購買武器,要與南方的國民軍開戰,郭松齡憤慨至極,遂決定聯絡馮玉祥共同反奉,事後卻被馮玉祥出賣。同年11月,郭松齡在灤州起兵,同時殺害了姜登選,發表反奉宣言。郭松齡率七萬大軍攻占山海關,奪取綏中、興城,衝破連山防線,占領錦州。奉軍全部退卻到遼河東岸據守。郭軍在攻打新民縣巨流河時,卻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後方被從黑龍江來支援的奉系吳俊升切斷,白旗堡的彈藥庫被燒,日本飛機對郭軍陣地進行轟炸。郭軍不敵,一敗塗地。郭松齡與夫人化裝逃跑,12月24日在新民縣一個農家的菜窯里被奉軍逮捕。25日,被押至遼中縣老達房後,郭松齡與夫人韓淑秀被槍殺,張作霖命令曝屍三日方可收葬。

人物軼事

早年在中國同盟會

1905年(光緒31年),郭松齡入奉天陸軍國小堂。因成績優秀,翌年被保送陸軍速成學堂。1907年(光緒33年)畢業。在北洋陸軍第三鎮實習後,回到奉天,被任命為盛京將軍衙門衛隊哨長。1909年(宣統元年),隨朱慶瀾換防,轉赴四川省任衛隊管帶。其間,經方聲濤葉荃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宣統3年),四川省的革命派發動起義,局勢混亂,郭松齢乃回到奉天,策劃革命。但是,趙爾巽張作霖通過執法部門將其逮捕並監禁。經過同期學生的支援,郭松齡終於被釋放。
1912年(民國元年),郭松齡入北京將校研究所學習。以優秀成績畢業後,郭松齡回到奉天,任奉天都督府少校參謀。

在護法軍政府

1913年(民國2年)秋,郭松齡入北京的中國陸軍大學深造班(研究班)第3期。1916年(民國5年)畢業,任北京講武堂教官。1917年(民國6年)7月,孫中山開始護法戰爭。8月,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郭松齡投奔孫。適逢前上司朱慶瀾在廣東省任省長,郭遂被委任為粵贛湘邊防督公署參謀、廣東省警衛軍營長,後轉任韶關講武堂中校教官。當時,他還和孫中山會面,就桂軍勢力增大的對策進行過商議。1918年(民國7年),護法軍政府改為總裁制。5月,孫在軍閥壓迫之下,通電辭職,郭無法留在廣州,便又重返奉天,經陸軍大學同級生、奉天督軍署參謀長秦華推薦,進入奉天督軍署任少校參謀。

奉系將領

1919年(民國8年)2月,張作霖重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郭調任戰術教官,因而結識張學良在講武堂學習。張學良對郭優秀的能力和見識懷抱敬意。1920年(民國9年)春,張學良從講武堂畢業,任東三省巡閱使署衛隊旅旅長。當時張學良依靠父親任命郭松齢為該旅參謀長兼第二團團長。郭松齢任參謀長後,從事軍隊訓練工作,使張學良的衛隊旅成為奉系屈指可數的精銳部隊。同年7月直皖戰爭爆發。郭松齢被張作霖任命為先鋒司令,站在直系一方參戰,在天津小站殲滅皖系的2個旅。此後,郭松齡在中國東北討伐匪賊頗有貢獻,逐漸獲得張作霖信任。
1921年(民國10年)5月,張作霖兼任蒙疆經略使,擴充奉天陸軍為10個混成旅。此時,張學良被任命為第3混成旅旅長,郭松齢升任第8混成旅旅長。第3旅和第8旅組織了聯合司令部。張學良將軍隊的運作和訓練事宜都交給郭松齢負責。1922年(民國11年)4月,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奉系大敗。張學良、郭松齢率第三混成旅、第八混成旅十分善戰,未受損失並井然有序地撤退。此後,張作霖設陸軍整理處,張學良任該處參謀長,郭松齢代理參謀長,負責軍隊的整理、訓練。郭松齢向張作霖進言,提出休養民力與內政的近代化,但未被接受。

不滿張作霖

1924年(民國13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郭松齢任鎮威軍第三軍副軍長兼第六師師長。郭松齢為奉系的勝利作出貢獻。張學良和郭松齢分別被任命為京榆駐軍司令部司令及副司令。但是,當時鎮威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總司令為張作霖)楊宇霆將郭松齡視為最大的政敵,企圖加以排擠,兩者對立加深。而且郭松齡對張作霖繼續戰爭的方針不滿。郭夫人韓淑秀燕京大學畢業生,與馮玉祥老婆李德全是同學,感情甚好,過往亦密。而此時已與“第三國際”掛鈎,北與蘇聯駐華大使加拉罕,南與鮑羅廷都在暗中往還。至於蘇聯對馮氏“國民軍”支援彈械,和共產國際在馮軍中之顧問活動,也早已不是秘密。凡此種種,對郭都是新鮮刺激。倒張之後如再與馮連成一氣,並得到蘇聯奧援,則華北大定。因此,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郭早就同馮聯絡,企圖打倒張作霖
1925年(民國14年)10月,郭訪問日本視察軍事。其間,他得知持續進行軍事擴張的張作霖的後盾是日本,張作霖也為日本擴張各方面利益提供了方便。為此,郭越發對張作霖和日本感到不信任與反感。11月中,郭在日本觀操奉召歸來,便與馮訂七條攻守同盟密約。郭接受張學良的委託,在天津組織第三方面軍(由3個軍構成)。郭被任命為第十軍軍長。
11月,奉軍同馮玉祥率領的國民軍發生衝突,張作霖命令郭奉討伐國民軍,被郭拒絕。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之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制定者之一林長民時任秘書長,知悉了張作霖、楊宇霆的討伐圖謀。林長民曾於1924年發表《敬告日本人》的公開信,批判日本的對華政策,郭也將關東軍視作敵對力量。郭企圖擁立張學良。但是張學良對郭松齡的停止內戰的主張表示贊同,但對實行兵變表示反對。

倒戈反奉,兵變敗北
郭松齡遺體郭松齡遺體

張作霖的奉軍與馮玉祥麾下的國民軍持續處於緊張狀態,同孫傳芳吳佩孚的軍隊也持續對立。11月22日,郭要求張作霖下野,並發動兵變,以打倒張作霖、楊宇霆為目標的軍事活動開始。郭的部隊共5萬人,是奉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郭發出通電,突然叛奉自立,號稱“國民四軍”或“東北國民軍”。歷時不過一月零一天。張作霖全無防備,派遣張學良收拾人心。11月26日,張學良專程乘鎮海號炮艦目前到達秦皇島,電邀昔日教官郭面談,被郭拒絕。11月26日,郭甚至將趕赴灤州勸說他回心轉意的昔日同袍姜登選槍決。
11月28日,郭松齡攻下山海關。11月30日,司令部移駐山海關,部隊更名“東北國民軍”。12月1日進入滿洲,12月7日占領錦州。在強大的攻勢下,張作霖一度考慮下野。日本人本不喜歡奉張父子,但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日本人更怕“國民軍”帶有共產色彩進入滿洲。這時,日本方面一方面考慮到滿洲軍閥世代交替的可能性存在,另一方面也考慮到郭同馮玉祥聯合,警惕其可能受中國國民黨的影響。關東軍判斷郭的意圖為“驅逐張本人,明確實現中國國民黨的三民主義,將東三省捲入戰亂,將蘇聯的勢力招徠入滿洲,誘致發生日本的國防和滿蒙政策所不能原諒的事態”。滿鐵社長安廣伴一郎(日文)認為,郭的叛亂成功會使“東三省遭到赤化運動蹂躪,恐怕會出現一個沒有滿鐵和關東州存在的“自由地帶”。因此,他擔心日本的權益受損。
奉天的吉田茂總領事和天津的有田八郎總領事向外務省當局報告,指郭如掌握了滿洲,會使國民黨出入滿洲更加頻繁,赤化的威脅加劇,認為應當繼續維持張作霖勢力的現狀。日本政府方面則認為滿洲問題是中國的“地方情勢”,而且1924年任外相的幣原喜重郎此前已經調整對華外交政策,確立“合理維護合理的權益,不干涉中國內政”的新方針。宇垣一成陸相認為“(大日本)帝國對處於既倒之下的張作霖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採取積極行動,這樣甚為危險”。但是,在郭松齡軍事上不斷勝利的情況下,日本方面藉機向張作霖索取更多在滿洲的利益。12月7日,日本和張作霖商定《日奉密約》。日本人終於決定不讓郭軍穿過南滿鐵路,並將日本“駐屯軍司令部”移入瀋陽。12月8日,關東軍對郭發出警告,稱南滿鐵路附屬地20里以內禁止作戰。奉天穩固,張作霖就定率部反攻。
12月20日,郭軍攻占新民,前鋒部隊抵達巨流河(瀋陽西南)西岸,已經可以看見奉天府城燈火,只等主力部隊到達,即將渡河攻擊。12月23日,郭軍發動攻擊,側翼突然遭到日本關東軍襲擊,攻擊失利。12月24日晨,郭軍總參謀長鄒作華逼迫郭投降,郭率衛隊突圍,當晚逃至白旗堡附近,與夫人韓淑秀雙雙被奉軍俘虜。
12月25日,郭松齡、韓淑秀在奉天省遼中縣老達房被槍決。郭韓屍首被運回奉天府城,在小河沿廣場曝屍三日。郭松齡年43歲。韓淑秀年35歲。

身後

12月初,馮玉祥揮戈東向,向已宣布“脫離奉系”之直隸督辦李景林大舉進攻,搶奪直隸省,霸占天津;也突然奪取闞朝璽熱河省。在北京,馮玉祥驅策段祺瑞。事件後,馮玉祥被追逼。1926年(民國15年)1月初,張作霖父子乃整編殘部,率師再度入關。守關原“叛將”魏益三不支,率其“國民四軍”逃往保定。張學良精銳乃占領灤州,直指天津。馮玉祥宣布下野,並經外蒙古逃往蘇聯。

情感生活

郭松齡與韓淑秀郭松齡與韓淑秀

郭松齡的夫人韓淑秀(1891-1925),堪稱奉天奇女子。她和郭松齡的相識、相知與共同赴死,演繹出一幕甜蜜而淒絕的愛情,為後人所稱道。
韓淑秀是奉天小東關人,畢業於奉天女子師範學校,在本校附屬國小執教。她思想進步,經常從事社會福利與救濟事業。經人介紹,她與剛回奉天的郭松齡相識。兩人相見恨晚,一見鍾情。當時,韓淑秀與奉天革命黨人張榕往來密切,張榕的反清秘密機關就設在韓淑秀家中。在韓淑秀的介紹下,郭松齡與張榕領導的“聯合急進會”取得了聯繫,並積極參與謀劃活動,密謀武裝起義
奉天當局得到訊息後,對革命黨人進行了瘋狂鎮壓。1912年1月23日,張榕被害。之後,張作霖奉趙爾巽之命大肆捕殺革命黨人。郭松齡因為剪了頭髮,一身時裝,並且帶有四川新軍證件,因而被逮捕,草草審問之後就被押往刑場。
郭松齡有口難辯,只好仰天長嘆,引頸等死。在此緊要關頭,韓淑秀冒死挺身而出,對監斬的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喊道:“總督大人,刀下留人!”
趙爾巽大吃一驚,好奇誰敢騷擾法場,韓淑秀急步走到趙爾巽面前,施了一禮,說:“總督大人,我是郭松齡的未婚妻,郭松齡是咱們奉天城東漁譙寨人,總督可派人調查以明真偽。他本是四川新軍的一名營長。我們已經訂婚三年。這次,他從四川回來,就是要與我完婚的。被人誣為革命黨,實在冤枉,請總督大人明察。”
四川總督趙爾豐趙爾巽是親兄弟,郭松齡的上級是朱慶瀾,而朱慶瀾又是趙爾豐屬下。問明了這層關係,趙爾巽將郭松齡當場釋放。郭松齡對韓淑秀的冒死相救感激不盡,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溫,遂結為生死與共的夫妻。

社會評價

兵敗原因

郭松齡倒戈反奉功敗垂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他政治上與敵人鬥爭不力,策略上不善於利用敵人內部的矛盾,個人器質上自以為是、剛愎自用,不採納部將的正確建議,以及李景林違約助奉,馮玉祥援助不力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則是日本帝國主義的出兵干涉,正如當時黨的機關刊物《嚮導》正確指出的:“郭松齡之敗,非敗於張作霖,乃敗於日本帝國主義。”

有關評價

郭松齡倒戈反奉事件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它的歷史意義是不容抹煞的。這次事件從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沉重打擊和嚴重削弱了當時中國最大最兇殘的軍閥集團——奉系軍閥,奉系首領張作霖的賣國賊咀臉進一步暴露,奉系各派勢力之間的矛盾更加深化,奉軍實力大大削弱,奉張集團財政愈加困難,金融危機日益嚴重。從此,奉系軍閥從其發展的巔峰跌落下來,開始走下坡路。後來它雖然還能逞凶於一時,但只是迴光返照垂死掙扎而已。這次事件也徹底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使中國人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靠山,封建軍閥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反對封建軍閥必須同時反對帝國主義,從而把全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鬥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反日反奉運動的新高潮。

綜觀事件的前因後果及其發展過程,不難看出,郭松齡倒戈反奉決非偶然,它是在當時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高漲的形勢下,受全國人民反奉運動的影響和推動而發生的,有其歷史的必然性。發動倒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反對奉張集團的內戰、賣國政策,具有明顯的民主主義愛國主義傾向,客觀上是全國人民反奉運動的組成部分。這次事件沉重打擊了反動腐朽的奉系軍閥,徹底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猙獰面目,推動了全國反日反奉運動的開展,其進步性是勿庸置疑的,它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鬥爭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因此,我們決不能因為郭松齡曾經列身奉系,或者因為奉系內部矛盾是促使其倒戈的動因之一,就把這次事件同當時以爭城掠池為目的禍國殃民的軍閥混戰等同起來。至於所謂“犯上作亂”,則完全是站在奉系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的立場上所進行的污衊攻擊,更是不屑置駁了。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