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作相,字輔忱。遼寧省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鎮雜木林子村人。1881年(光緒七年)生。父張永安,字景泉,半農半商。張作相少年家道貧寒,佐父治家,當過泥瓦匠。張作相一族兄被土匪所殺。1901年他將殺死族兄的仇人打死後投入綠林為匪。後率二三十人的隊伍投奔當時在北鎮一帶活動的張作霖匪伙,在北鎮桑林子一帶組織地方保險隊。他和張作霖並非一家,更不是親兄弟,只是名字偶然巧合,使張作霖很高興,於是結成盟兄弟。在作戰中,張作相曾於槍林彈雨中隻身救張作霖出重圍。因此兩人結下患難之情,形同手足。後張作霖部在與金壽山部爭鬥中受挫,敗走八角台(今台安縣城)投奔張景惠的預警保全隊,並被推為首領。民國成立後,張作霖部改編為奉天陸軍27師,張作相任該師炮兵團長,晉授陸軍少將。1917年代任奉天陸軍第27師步兵第54旅旅長,並代理奉天陸軍第27師師長。
1919年初,升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兼衛隊旅旅長、奉天警備總司令,仍代理奉天陸軍27師師長。同年秋,實任27師師長,晉升陸軍中將。
1922年春,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張作相兼任鎮威軍東路第一梯隊司令,進駐永清。奉軍戰敗,退駐榆關,北洋軍閥政府趁機發令對張作霖撤職查辦。張作霖意沮心喪,懷有下野之念,急召張作相密商後策。張作相勸張作霖不要下野,並陳詞獻策。張作霖嘉納其言,精神振作,任張作相為鎮威軍第三路總司令。同時,集合各軍,在榆關背城一戰,使奉軍轉危為安。
1925年,張作相代任吉林軍務督辦兼吉林省長,晉升陸軍上將。同年3月,兼任東三省鐵路護路軍總司令和陸軍第15師師長。同年冬,郭松齡倒戈反奉,張作相部正駐守榆關一帶。郭軍先出關的兩個團在姜女廟被其繳械,繼出關的兩團也在榆關東站被其解除武裝。郭松齡致電報中說:“榆關繳械,姜女廟進逼,齡之原定計畫全為我公破壞。”郭松齡被擒,張作霖擬將助郭倒戈將領一律處死,參與決議的奉軍將領中唯張作相力排眾議,分析時局,曉以利害,提出建議,為張作霖所採納,除郭松齡夫婦被處死外,其餘諸將皆得免。
1926年張作霖令東三省種植鴉片,以籌軍餉。張作相以種植鴉片煙流毒太深,向張作霖陳明利害另籌餉源,拒種鴉片。
1928年北伐軍占領平、津,吉林學生上街遊行,向張作相請願,要求東北易幟,全國統一。張作相令人架起機槍,拒請願隊伍於轅門之外,只放師生代表進見。張作相表示易幟一事得聽奉天命令,並怒斥師生代表“不好好讀書,亂管國事”,要扣押請願民眾。經吉林教育廳長引咎求情,張作相才答應只關押師生代表,驅散請願隊伍。兩個月後,被關押的代表才分別獲釋。
張作霖被炸身亡後,東北軍將領經東北三省議會聯合會推選張作相任東北三省保全總司令。張作相堅持不任,而推讓與張學良,自己甘居副職輔佐。張學良通電宣布東北易幟,張作相大力支持並在東三省議會聯合會上領銜向國民政府宣誓,就任吉林省保全司令兼省長。1929年1月,就任駐吉東北邊防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及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等職。同年夏,張學良所部占領中東鐵路,發生“中蘇事件”,日本從中竭力鼓吹作戰,以收漁人之利。國民黨政府也命東北當局出兵攻擊蘇軍,以削弱東北實力。張作相與張學良分析內情,主張罷戰言和。1930年4月,閻錫山、馮玉祥聯合倒蔣,當時東北舉足輕重,雙方都想拉張學良以加強實力。張作相力主東北閉關自守,固守關外,不參予內戰,休養生息,訓練士兵,擴充實力,靜以待變。張作相在吉林任職期間,修吉敦鐵路,建吉林大學,興辦自來水,鋪築柏油馬路,拒絕與日本人合作修築吉海鐵路。 張作相
1930年9月,張學良入關,把東北軍政大權交張作相代理。當時駐東北日軍蠢蠢欲動,張作相等未採取防範措施,而張作相又於“九·一八”事變之前回錦州為父治喪,把吉林軍政大權交其參謀長熙洽代行,為日軍入侵和熙洽降日造成可乘之機。日本自從在東北製造“萬寶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之後,不斷挑釁。1931年9月15日,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副官處副處長李濟川奉張學良之命,到錦州面見張作相,請張作相速回瀋陽主持大政。張作相以其父喪事未畢為詞,而沒立即返沈。
“九·一八”事跡後,張作相從錦州去北平,與張學良商討對策,張學良轉請南京政府,令張作相代理東北邊防司令長官,設長官公署於北平,以維持東北危局。張作相以東北邊防機構在北平掛牌為恥,堅持不就。
1933年張作相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同年2月任華北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兼第六兵團總指揮於熱河督師抗日。熱河失守,張作相退兵古北口。後見南京政府先令東北軍抗日,東北軍失利,又迫使張學良下野,張作相憤而辭去軍職,下野隱居天津。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以張氏聲望素著,具有號召軍民力量,派人去天津,餌以高官厚祿,張作相堅拒不就,張作相在東北的財產悉被偽政權沒收。
1942年9月,張作相從天津赴長春(當時偽滿洲國的“新京”)。為拉攏張作相,偽國務總理張景惠、日本關東軍司令都曾會見並宴請,張終未就任偽職,鏇復居津。
1942年漢奸洪維國受日本侵略者指使,面見張作相,請其出任華北防共委員會主任之職,被其拒絕。
1945年抗戰勝利後,張作相仍隱居天津。國民黨南京政府委任張作相為東北行營政治委員會委員、東北剿共副總司令之職。張作相只藉此每年到東北辦理敵偽沒收之房地產,而未實際參與國民黨政權的軍政活動。1948年10月,解放錦州時,張作相在錦州被俘,受到解放軍的禮遇,並派車送其返回天津。在平津戰役前夕,南京政府又委任張作相為國民政府國策顧問,並令其去南京,張作相置之不理,而未前往。
1949年3月,張作相患病死於天津。
個人影響
張作相由於生活的顛簸和悽苦,深覺世道不平,遂產生鋌而走險出人頭地的念頭。於是,他溜回本村,與本村另一人策劃打死殺害他族兄的仇人,隨後率幾人逃出,落草為寇。翌年(1901年),張作相率20人到新民府八角台村投奔張作霖。與張作霖的人馬合在一起,拉起了一支擁有200多人的“保險隊”。1902年,清廷收編,張作霖被任為新民府游擊馬隊管帶,張作相為哨官。1907年,盛京(瀋陽)將軍趙爾巽,將全省舊軍編成八路巡防隊,張作霖任前路統領,張作相為騎兵一營管帶。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辛亥革命後,趙爾巽任奉天總督,張作霖任二十七師師長,張作相任二十七師騎兵團長、炮兵團長。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相任二十七師步兵旅長。1918年段祺瑞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作相任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參議,兼任二十七師師長和衛隊旅旅長。1919年,張作霖重建東三省講武堂,張作相任堂長。1924年,張作相任吉林省督軍兼省長。在這時期,張作相主張“固守關外,將養生息,訓練士兵,擴充實力”為上策。基於這種思想,他在吉林省督軍兼省長任上,做了一些有益於民眾的事。如抵制開放煙禁,在吉林嚴禁種植鴉片,嚴禁吸毒販毒;他拒絕與日本人合作,獨自興建了吉海鐵路,並創辦了吉林大學。主要事跡
前半生
1881年,張作相生於錦州義縣南雜木林子村(今凌海市班吉塔村雜木林子村)。幼年家貧,唯讀過3年私塾。16歲那年,因族兄遭仇人殺害,他怕受牽連,便流落到奉天(瀋陽)一帶。農忙時給種地人家打短工,農閒時到城裡當泥瓦匠,作些掏炕抹牆的活計。那時,他由於衣服襤褸常遭人欺辱。張作相由於生活的顛簸和悽苦,深覺世道不平,遂產生鋌而走險出人頭地的念頭。於是,他溜回本村,與本村另一人策劃打死殺害他族兄的仇人,隨後率幾人逃出,落草為寇。
1901年,張作相率20人到新民府八角台村投奔張作霖。與張作霖的人馬合在一起,拉起了一支擁有200多人的“保險隊”。
1902年,清廷收編,張作霖被任為新民府游擊馬隊管帶,張作相為哨官。
1907年,按年齡為序,馬龍潭、吳俊升、孫烈臣、張景惠、馮德麟、湯玉麟、張作霖、張作相8人結拜為盟兄弟。盛京(瀋陽)將軍趙爾巽,將全省舊軍編成八路巡防隊,張作霖任前路統領,張作相為騎兵一營管帶。
1915年後,歷任陸軍第二十七師炮兵團團長、旅長、代理師長。
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兼省長,張作相任二十七師步兵旅長。
1918年段祺瑞任命張作霖為東三省巡閱使,張作相任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參議,兼任二十七師師長和衛隊旅旅長。
1919年,任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謀長,張作霖重建東三省講武堂,張作相任堂長。張作相
1924年,張作相任吉林督軍並幾次出任吉林省省長。在這時期,張作相主張“固守關外,將養生息,訓練士兵,擴充實力”為上策。基於這種思想,他在吉林省督軍兼省長任上,做了一些有益於民眾的事。如抵制開放煙禁,在吉林嚴禁種植鴉片,嚴禁吸毒販毒;他拒絕與日本人合作,獨自興建了吉海鐵路,並創辦了吉林大學。
1925年奉軍內發生郭松齡叛變的事情。郭松齡部被打敗後,有人主張將郭的下屬重要官員一律殺掉,以儆效尤。張作相以哭相諫,保住了這些人的性命。以後這些人在東北軍進關和西安事變中都成為東北軍的中、高級將領和骨幹。
1927年,任“安國軍”第五軍團長,次年依附國民黨,改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又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官等職。在張作霖提議下,與張作相、吳俊升、湯玉麟、孫傳芳、張宗昌、韓麟春、褚玉璞等再次結拜為盟兄弟。
1928年6月4日,瀋陽皇姑屯炸車事件發生後,張作霖被炸死,張作相一心輔佐少帥張學良。張學良對張作相也很敬重,稱他為老叔,輔帥,又讓原配夫人于鳳至做了張作相二夫人花福田的干女兒,關係一向密切。
後半生
1930年9月,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進關,張作相留守東北,任東北四省留守司令,駐瀋陽大帥府,主持東北後方一切事務。
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張作相正在錦州西郊料理父親喪事,吉林省主席由參謀長道德為懷-張作相手跡
熙洽代理。熙洽趁機出賣了吉林,當上了可恥的賣國賊。張作相對此事非常憤慨,曾申令吉林軍政人員不要聽從熙洽的偽令,並派誠允到賓縣另建吉林省臨時政府,但也無濟於事,無可挽回。
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想利用他的威望,讓他出來在東北任職,又都遭到他的拒絕。後任東北行轅政治委員會委員。
1948年,蔣介石去台灣前夕,曾派人催請他去台灣,幾次送來飛機票,並為家屬準備了半條船的空位,他都毫不動心。但是,張作相對我黨卻非常親熱,積極組織呼籲國民黨內中高級將領在天津迎接解放。1948年10月15日,正當張作相在錦州家中處理財產時,被我中國人民解放軍誤俘。當我軍知道他就是東北軍要人張作相時,便馬上向他道歉,並希望他站在人民解放事業一邊,還派人一直把他送到天津蘆台火車站。張作相對此事非常感激。
1949年3月,張作相因病逝世。周恩來得知後,非常遺憾,曾對張作相的外甥周毓文說:“老先生怎么故去了,我們還要請老先生出來一起工作呢。”
家庭成員
夫人
張作相除原配夫人趙靜宣,還有6位姨太太。兒女
有9個兒子和11個女兒,9個兒子分別是:廷蘭、廷樞、廷范(一作廷藩)、廷錄、廷聲、廷餘、廷鎮、廷誠、廷信。張作相在世時,廷蘭、廷樞、廷范、廷錄等均已成家,分別居住在今澳門路和湖南路等處。沒有成家的廷聲、廷餘、廷鎮、廷誠、廷信等,則隨張作相在今重慶道居住。除廷聲、廷餘、廷鎮、廷信外,其他幾個兒子均已去世。張廷聲和張廷餘居北京,張廷鎮居濟南,張廷信居天津。
人物故居
張作相故居,位於天津和平區重慶道4號,現為天津市房地產開發公司使用,東抵湖北路,南臨重慶道,西臨澳門路,北抵鄭州道。占地面積1619平方米,建築面積1370平方米。磚混結構三層西式樓房,建築設計考究,牆面凹凸多變,鑲有西式雕花,樓頂高低錯落,屋頂平坡結合,風格別致。主樓兩側設有青條石台階,內裝修豪華,設有精緻的壁爐,為一座西洋古典式建築。二層帶閣樓、半地下室,磚木結構,紅筒瓦,坡屋頂。牆面凹凸多變,鑲有西式雕花,立面呈白色,樓兩側設有青石條階進入正廳。底層六間,中央南側為大客廳,內有雕飾精緻的護牆板,廳前有大平台,其它房間作書房、接待室用。二層七間,為臥室、衛生間。閣樓為貯藏室。地下室作鍋爐房及傭人住用。樓前原有花園。相關介紹
張作相舊居與“輔帥”張作相
張作相舊居,又稱“張作相官邸”或“張作相公館”,坐落在瀋陽市和平區九緯路22號。張作相舊居建於1917年。建築面積1607平方米,坐北朝南,四周砌有高牆,為歐式風格。原地上為二層,(1988年將二層屋頂拆除,按原風格增建一層),地下一層。為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精巧,造型優美,工藝精湛。大樓平面呈“凸”字形,大門和兩側建築與二樓陽台相連均向前突出,極有立體感。大門和一樓窗戶皆為拱券式,寬敞明亮。門前有寬闊的石階和護欄。二樓中間突出部分為陽台,陽台南側各有兩根圓形愛奧尼石柱。樓內設計考究,布局合理,有大小房間30餘間。“九·一八”事變後,被日偽滿洲航空株式會社占用。解放後由省公安廳使用。其後,遼寧省政協曾在此辦公。現為中國民主同盟遼寧省委員會和遼寧省台灣同胞聯誼會所在地。2004年,張作相公館被列入瀋陽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名錄。
流落瀋陽,飽嘗辛酸
張作相,字輔忱,1881年(清光緒七年)2月9日生於遼寧義縣南雜木林子村的一個農家,祖籍河北保定。為東北軍高級將領,是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輔帥”。張作相少時讀三年私塾之後,就學泥瓦匠,半工半農。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爆發後,張作相的家鄉遭受戰亂。為謀生計,他到族叔家幫工,並與堂兄脾氣相投,感情甚好。當地有鄉里械鬥之惡俗,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他的族兄被仇家誣告入獄,後因查無實據而獲釋,在歸家的路上,被仇家所害。族兄張作正臨死前,囑咐張作相為其報仇。為防仇家殺人滅口,張作相離家出走。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前後,張作相流落瀋陽,給人打短工、當瓦工,飽嘗了人世的辛酸。有一回張作相剪頭,因差幾文錢不夠交理髮錢而受窘,幸遇一好心人相助,才得走脫。又有一回,碰上娶親的大花轎,他湊上去看熱鬧,竟被當成叫花子給趕走。張作相一生都難忘的是,這年的冬天,他往故宮跟前去看“大十面”。他沒錢買帽子,就用一件單衣裹上頭防寒。在故宮外邊巡邏的清兵見其衣衫襤褸,不容分說,就用槍托把他痛打一頓,又把他攆走。這件事對他的刺激特別大。
投靠張作霖,一步一層天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張作相聯絡幾個好友趁夜闖入仇家,打死殺害其族兄的仇人後,投奔八角台(今台安縣)的“保險隊”,並成為張作霖的盟弟,後隨張作霖被清政府招撫,相繼任清軍游擊馬隊哨官(連長)、管帶(營長),1911年(清宣統三年)從東三省講武堂畢業。
民國成立後,任步兵團長,騎兵團長,陸軍少將,步兵旅長,奉天警備司令,師長,陸軍中將,東三省巡閱使署與奉天督軍署兩署總參議、總參謀長,兼張作霖衛隊旅旅長,東三省講武堂堂長,奉軍關內總司令,東路軍司令,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副監。1924年後,任吉林省督軍兼省長、軍長、東三省保全副司令,吉林大學校長,東三省護路軍總司令,陸軍上將,軍團長,輔威將軍,北路軍總司令。張學良主政東北後,任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政府主席,南京國民政府委員,中央政治會議委員。
張作霖統治東北期間,張作相曾三次辭卻對其職位的升遷。1919年8月張作相任第27師師長後,張作霖感到張作相離開自己身邊,工作起來有許多不便。不久,就任命他為東三省巡閱副使。張作相以位高堅辭不就,遂被任命為東三省巡閱使署和奉天督軍署兩署總參議。1921年初,黑龍江省督軍孫烈臣轉任吉林省督軍,張作霖要任命他為黑龍江省督軍,當即被張作相婉言辭卻,並建議讓第29師師長吳俊升出任。張作相說:“論資歷我不如興權(吳俊升字),論年齡他也比我大。為表示待人公正,不徇私情,請讓興權先升。這對我們的前途和事業有好處。”1921年5月30日,北京政府特任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兼蒙疆經略使,“各該特區都統,均應歸該經略使指揮節制。”並以此逐去原熱河都統薑桂題,由奉系派員充任都統。張作霖要派張作相任熱河都統,但張作相仍執意不肯,並極力推薦28師師長汲金純為熱河都統。
穩定“奉系”,貢獻非凡
張作相為人胸懷寬廣,識大局,顧整體。1925年郭松齡兵敗身亡後,張作相對被俘的郭松齡部將領,力主寬大。1925年12月29日晚,張作霖在大帥府召開東三省軍政會議,討論處理郭松齡兵敗身亡後的善後問題,張作相、吳俊升等奉系高級軍政大員出席。吳俊升、湯玉麟、楊宇霆等人皆要求張作霖將郭的部屬“一網打盡”,“根除首要分子。”唯獨張作相苦勸張作霖萬萬不可株連郭的部屬,“一律免究”。張作相的意見,立即遭到了多數人的反對。張作相見形勢十分嚴峻,竟痛哭失聲說:“如果非殺他們,那就先把我張作相殺了吧。”最後,張作霖採納了他的意見,從而使奉系內部避免了一場自相殘殺的悲劇,為東北軍保存了一批重要將領。
1924年4月,張作相就任吉林省督軍兼省長。在他主政吉林的七年多時間裡,深得民心。他上任後,大力選拔優秀人才,澄清吏治。打擊匪患,保境安民。積極整頓財政稅收,使過去歷年虧空的財政,年年收入均有增加。他對鴉片的種、運、售、食皆嚴厲查禁,使吉林全境免受鴉片之害。張作相將盈餘的財政收入用於公益事業建設,修築全長200公里的吉林至海龍的鐵路,修建自來水廠、修築省城吉林的江堤和柏油馬路,發展全省的中國小教育事業,並創辦了吉林大學,張作相自兼校長。
力舉少帥,主政東北
張作相有頭腦、有涵養、有氣節,待人謙和,平易近人,無不良嗜好,在奉系集團中德高望重,有忠厚長者之美譽。1928年皇姑屯事件發生後,東三省議會聯合會召開緊急大會,公推張作相為東三省保全總司令,由奉天省議會議長等人將公推書和印信送至瀋陽張作相公館,但是張作相堅持不就,並退回公推書和印信,又極力推舉年僅27歲的張學良,子繼父業,自己則全力輔佐之。
張學良當此重任後,私下裡,他對張學良誠懇地說:“小六子(學良乳名),你放心乾好了,我們都會支持你。在公的方面,如果我們不服從你的命令,你只管拿軍法來辦我們;可是私底下,你還是我的侄兒,如果你不好好地乾,我會在沒人的時候,打你的耳光。”由此,可見張作相的高風亮節。
張作相投資10萬塊大洋(銀元),在他的家鄉錦州建房屋143間,創辦了“張氏私立景泉(景泉為張作相父親的字)中學”和“景泉兩級國小”,造福家鄉和後人。“九·一八”事變後,張作相任國民政府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集團軍總司令兼兵團總指揮,參加長城抗戰。1933年3月,蔣介石迫使張學良下野後,他隨之辭職退出軍政界,寓居天津。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禁,他為營救張學良多方奔走。抗日戰爭期間,他一再拒絕偽滿洲國和華北偽政權的引誘。日寇惱羞成怒,竟將其父的墳墓炸毀。抗戰勝利後,任東北政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48年9月錦州解放,張作相在錦州家中被俘。按中央指示,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面見了張作相,並派人將其護送回天津家中。張作相回家後,蔣介石派機派人催他到台灣去,張作相不為所動。1949年3月,張作相因病去世。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