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增新

楊增新

楊增新(1864年3月6日-1928年7月7日),字鼎臣,漢族,雲南蒙自(期路白鄉莫別村)人,清末民初的政治人物,新疆軍閥。光緒十五年(1889年)進士。歷任甘肅天水縣知事、河州知州,陸軍學堂總辦,政績突出。多次擊退外蒙古軍隊,保全了阿爾泰(今阿勒泰地區),使得新疆在他統治時期未受到到嚴重的侵略。 入疆後先後任阿克蘇、鎮迪兩道道台。民國元年(1912年)被中華民國北京政府任命為新疆督軍、省長。 之後擁護袁世凱稱帝,並受封一等伯爵。袁世凱死後,長期擔任新疆省長。楊增新在新疆十七年,篤信老子“小國寡民”的政治思想,奉行“無為而治”的統治政策,整頓吏治以“消患未萌”,裁減兵員,獎勵墾荒,提倡封建迷信,阻撓興辦學校和傳播科學文化,鼓吹“紛爭莫問中原事”、“渾噩長為太古民”,以閉關自守和愚民政策統治各族人民,使新疆地區各方面均停滯不前。對於不時覬覦邊陲的外國侵略勢力,則折衝肆應,力求自保,維護了邊疆的和平。民國十四年(1928年),楊增新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易幟歸附,7月1日就任新疆省政府主席職。同年7月7日被政敵刺殺,時年66歲。著有《補過齋文牘》、《補過齋日記》、《讀易學記》等。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楊增新楊增新
楊增新楊增新
清穆宗同治三年正月二十八(1864年3月6日),楊增新出生在雲南蒙自。清德宗光緒十四年(1888年)中舉,光緒十五年(1889年),楊增新中己丑科第127名進士,被選用甘肅中衛縣知縣。時該縣百姓不堪官府和富室壓迫剝削,揭竿起義。楊增新督兵鎮壓有“功”,被提升河州知州,對於處理當地回漢問題有功後遷任甘肅武備學堂總辦。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楊增新署理河州知州,採取措施醫治戰爭創傷,發展經濟、緩和民族矛盾。首先,招撫流民,恢復生產。楊增新發放賑災款,“清理叛產,招民領種”,大批流民返回家鄉,恢復生產。他還革除了地方官吏徵收賦稅時的十分之三羨餘,改制錢兩千七百文抵銀一兩的糧價折征,民苦價昂,為2300文制錢抵一兩銀,老百姓在繳納賦稅時的負擔有所減輕。河州東北鄉生產麥子,按照舊例,鄉民必須交納青稞,楊增新允許百姓交納賦稅時以一石麥抵兩石青稞。在“河湟事件”中,大多數水磨遭到破壞,有些水磨因戰爭而易主。楊增新一方面由政府出資,修復戰亂中被燒毀的水磨房。另一方面則規定,凡是在戰亂中易主的水磨,一律歸還原主。給河州百姓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其次,防範、調和並舉,解決民族問題。河州地區回漢矛盾由來已久,楊增新在河州恢復修建寧河堡和蓮花堡等軍事要隘,以防範回亂。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楊增新任甘肅提學使兼武備學堂總辦。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楊增新卸任河州知州,被“保升知府,鏇升道員”。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楊增新被陝甘總督崧藩委任為甘肅省新式學校提調。同年,崧藩舉薦楊增新、王樹楠等五人赴部引見,赴京、津、蘇、滬、浙、皖等處考察學務。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崧藩委任楊增新為文高學堂提調,創辦了文高學堂,“課以實學”,設立經學、史學、算學、理化、博物、地理、英、日、俄及體操等課程。楊增新還創辦武備、陸軍、師範、巡警、工業各學堂,並親手編寫章程,規定課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調任新疆陸軍學堂總辦,次年經新疆巡撫聯魁保薦入京,陛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被調任新疆阿克蘇道尹。
同年,在新疆布政使王樹枏的推舉下,他來到新疆,在新疆阿克蘇、烏魯木齊、巴里坤等地歷任道台。宣統元年(1909年),楊增新任阿克蘇兵備道,宣統二年(1910年),楊增新為新疆提法使。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又調任鎮迪道尹兼新疆提法使。

都督新疆

楊增新楊增新
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新疆地區哥老會起事,革命黨人在伊犁成立軍政府。新疆省長袁大化了解其才幹,升任提刑按察司,並訓練穆斯林軍隊,後袁大化逃離新疆,推薦他為督軍。
民國元年(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新疆伊犁革命黨人發動起義,殺死伊犁將軍志銳,宣布獨立。楊增新眼看清朝廷覆滅,即以保衛省城,維持治安為由,向新疆巡撫袁大化建議,由他出面招募軍隊。袁大化準其請求,楊增新急招募騎兵五個營,自任統領。民國元年(1912年)2月,袁世凱代行臨時大總統,委袁大化任新疆都督。袁大化不受,保薦喀什道尹袁鴻佑出任。楊增新對此極為不滿,於5月7日暗中收買哥老會員魏得喜等將袁鴻佑殺害。6月30日,已受撫的革命軍蔡樂善營反水,袁又保薦楊增新任新疆都督。楊增新上任即舉兵鎮壓蔡樂善。此前,革命黨人馮特民因在武昌宣傳革命,被湖廣總督張之洞通緝逃往伊犁,建立新伊軍政府。馮特民看中楊增新手握兵符,力薦楊增新為軍都督,隨即新疆都督府與新伊軍政府合建。袁世凱為把楊增新收為羽翼,委他任新疆都督兼布政使,密令他嚴防革命黨人活動。
清除革命黨後,楊增新又採取“先離巢穴,後解兵權”的計策瓦解了哥老會,他用“調虎離山計”把邊永福和魏得喜調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任職,等邊、魏二人到省城後,他將魏得喜遣送回內地,將邊永福押回甘肅處死。就這樣,到民國五年(1916年)為止,哥老會重要成員都被他消滅。
就這樣,楊增新靠較多的政治經驗與軍事實力,平定哈密的穆斯林起事,又分化並鎮壓了各地哥老會與農民起事,並與伊犁軍政府談和達成統一,並逐漸排除軍政府人物的影響力,掌握實權。此後到他去逝為止的十七年中,雖然有名義上接受北洋政府管轄任,後來民國十七年(1928年)又接受南京國民政府任為省主席,但他實際上是獨立統治新疆。楊增新同時調整新疆的政制,使便於統一事權,解決了清代以來新疆一省之內巡撫、將軍、參贊大臣三者事權不統一的問題。

平定亂局

楊增新楊增新
楊增新執政新疆初期,新疆內憂外患,社會動盪,外有沙俄帝國主義煽動和支持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獨立”,脫離中國,並派兵侵擾新疆邊境、侵占科布多。北洋政府指令新疆、伊犁、阿爾泰出兵抵抗。內為境內哥老會頻繁活動騷亂,革命黨人四出活動反抗都督府,哈密鐵木耳發動農民起義。楊增新面對動亂情勢,集中全力先攘外而後治內。首先傾竭省庫經費,出兵支援與科布多相毗連的阿爾泰。沙俄見勢叫嚷要出兵干涉。楊增新不畏威脅,遣軍駐防托察汗通古。沙俄訛詐不成,又出兵伊犁、阿爾泰,逼楊增新撤軍。楊增新巍然不動。民國二年(1913年)10月,沙俄駐阿爾泰領事擅自現定新疆軍隊駐地不準前進;11月,袁世凱同沙俄駐華使館簽訂《中俄聲明檔案》和《中俄聲明另件》,將科布多割讓“獨立”的外蒙古;12月,帕勒塔與沙俄非法簽訂《中蒙軍隊停戰協定》,要新疆軍隊從察汗通古撤回元湖。楊增新斷然拒絕,堅守疆土。
對內,楊增新則採取以柔克剛,各個擊敗。他一面進行收撫,一面又重兵鎮壓。他指派都司張廷彩招撫農民起義首領鐵木耳,鐵木耳受撫率精兵130人赴迪化,楊增新封以定邊馬隊第三營營長。後楊增新見鐵已歸順,遂將鐵木耳絞死,其精兵也一同被處死。楊增新對革命黨人先安置各道、縣監視使用,後逐一免職,革命黨人領袖喀什提督賀家棟,時任省民政司司長,楊增新用重金將他禮送出境。後革命黨人群龍無首,楊增新遂命親信進行殺害。不到兩年,楊增新遂將革命黨人和農民起義鎮壓下去。他在日記中寫道:“縱一人生而千萬人不免於死,是生者死之根;殺一人而千萬人得遂其生,是死者生之根。故渠魁首所當誅,而無惡不宜輕縱。”

回響護國

民國三年(1914年)6月3日,袁世凱廢督裁軍,楊增新表示擁護,被委以新疆巡按使加將軍銜,督理新疆軍務。民國四年(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復辟稱帝,楊增新受封一等伯爵。25日,雲南軍閥蔡鍔組織護國軍討袁,全國回響,楊增新急忙宣布擁護共和制度,表示不參加直、皖、奉三系軍閥混戰,在督軍軍署大堂上撰鐫懸楹聯:“共和實草昧初開,羞稱五霸七雄,紛爭莫問中原事;邊庭有桃源勝境,扭率南回北準,渾噩長為太古民。”新疆局勢基本穩定後,楊增新集中精力消除部下異己隱患,羈摩限制各王公貴族勢力,發展生產,休養生息,得到社會各界擁戴。
民國五年(1917年)2月14日,雲南護國軍派到新疆的楊壹,與楊增新同鄉關係,在高級官員中秘密策劃宣布獨立,楊增新查悉後遂借宴送北京政府教育部視察員劉章楹之機,令衛兵間人席間,殺了具有革命思想的副官夏鼎和炮兵營長李寅,逮捕並殺害了楊壹和軍裝局總辦杜國禎、警察廳長劉應福、礦務督辦鄔銘魁等。楊增新在日記中寫道:“知其危害,則當於患之未發而先除之,無或姑息。”

保境安民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新疆周邊的局勢更加紛亂,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蘇俄紅軍和白軍大戰,眾多哈薩克族難民湧入新疆,部分戰敗的白軍也攜帶武器進入新疆。楊增新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將這些難免安置,但又要避免干涉他國內政的口實。對俄國紅軍、白軍的戰爭,楊增新嚴守中立,對進入新疆的敗軍一律解除武裝,進行分散安置,不給蘇俄紅軍越境追剿的口實。
保境安民是楊增新最重要的目標。一方面“攘外”,通過外交努力和英國、蘇俄簽訂一系列條約,保證邊境的穩定;另一方面“安內”,在新疆採取因地制宜的政策,發展生產,改善民生。而對嘉峪關以東的內地政治局勢,他以一個冷靜的旁觀者的身份出現,決不介入。所採取的“認廟不認神”的政策就是為了避免內地軍閥混戰波及新疆。無論是袁世凱還是後來誰做北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楊增新都採取“認廟不認神”的政策。這在當時中國的局勢下,應當是較為明智和理性的選擇。他對當時全國的局勢十分失望,認為“民國成立,由擾亂而割據,由割據而併吞”,北京的中央政府政令不通,且更替頻繁。新疆要維護一方的平安,那么不管中央如何變化,都表面擁護,但新疆內部事務概由楊增新自己處理。為此,他成功的阻止了“黑喇嘛”的侵擾,挫敗了馮玉祥引兵進疆的圖謀。在楊增新都督府的大堂兩側,懸掛一副楹聯:“共和實草昧初開,羞稱五霸七雄,紛爭莫問中原事;邊庭有桃源勝境,狃率南回北準,渾噩長為太古民。”
作為一個傳統士大夫,楊增新治理新疆更傾向用傳統的方式。政治上他多用縱橫術,平衡民族和派別的勢力,讓其互相制衡,而不使其中一端過於強大,如他對新疆政壇上兩湖幫和甘肅幫即是如此;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上推崇“無為而治”,澄清吏治,儘量縮小政府規模,減少公共支出,如他治理新疆期間,所養的軍隊是各省中最少的;對城市建設也不太上心,省會迪化破破爛爛;注重農業和傳統手工業,在各地廣修水渠,開墾荒地,在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地區發展羊毛加工業。正是在這種強勢的“小政府”治理下,新疆社會繁榮,秩序井然,民族和宗教矛盾得到極大的緩和,他本人也在各族民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人都尊稱他為“老將軍”。

被刺身亡

楊增新楊增新
楊增新晚年由於在政治上實行鐵腕政策,引起軍務廳長兼交涉署長、迪化道尹樊耀南嚴重不滿。民國十七年(1928年),北伐軍橫掃北洋軍各系,閻錫山、馮玉祥等與蔣介石合流言好,建立南京國民政府。7月1日,楊增新召集金樹仁、李溶等商議電報南京政府,表示承認。此事被樊耀南獲悉,決心趁關內大亂刺殺楊。7日,樊耀南趁楊舉行俄文法政學校第一期學生畢業慶典設宴之機,率法政學校教務長張純熙等人發動政變,將楊增新槍擊在地,楊增新掙紮起呼喊衛兵,樊耀南又親手朝楊胸部連補二槍斃命,率三十餘名敢死隊奔入督軍公署,搜出督軍關防,宣布接管政權。政務廳長金樹仁聞變,“為楊老將軍報仇”,急調兵包圍督署,將樊耀南抓獲,綁在栓馬樁上,處以挖眼剖心極刑。
楊增新被殺害時年66歲,其靈樞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假道西伯利亞東運,蘇聯政府為楊增新開祭致哀,並派專車和軍警武裝護送到北京,葬於北京北郊昌平區沙河鎮的南沙河北側。原墓址在八達嶺高速東側輔路處,現存神道碑距遷移前原址100米遠。

為政舉措

政治

加強控制
在內政上,楊增新實行“無為而治”的原則。首先在政制財政上有所改革,以利統治,包括更有效率的調整建治,使各地更易於為迪化(今新疆烏魯木齊)所控制,此外整頓吏治,打擊中飽,使財政收入大為增加,並實行裁軍。但在其他社會經濟文化上的建設方面則較無建樹,使新疆雖然能保持安定,受到許多當地人民的愛戴,但同也缺乏新的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
楊增新執政期間,對新疆各族人民實行羈縻與牽制政策,先分而治之,後統而治之。楊增新常說:對部下應“趨之以事而觀其行,臨之以利而察其廉。”民國八年(1919年),北京政府企圖派兵到新疆“屯墾”,西北軍閥馮玉祥亦想趁機滲入新疆。楊增新為試探北京政府態度和新疆王公對他的誠意,假意表示:“倦於政事,請求歸隱林下”。各族王公即聯名通電:擁護楊增新永鎮西陲。北京政府見勢遂表示絕無“換馬”意圖。楊增新十分警惕新疆王公與外國的接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政府派調查組到新疆“調查”,楊增新密令各道台、縣知事嚴加注意,以防範日本人在維、蒙、哈等族王公間播弄是非,進行陰謀活動,使日本魔爪末能伸入新疆。
整肅吏治
楊增新執掌新疆期間,對社會和經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為扭轉財政出超劣勢,先行嚴懲貪污,修明政治。他認為政者只有律己正身,才能使下屬知法律嚴明。楊增新一生素守清廉,律己正身,事必躬親,節簡淡泊,不講官場排場,痛恨行賄受賄。楊增新執政之初,沙俄商人到伊犁、迪化、天山南北等地貿易,拒不向中國政府繳納稅金,尋機拉攏賄賂中國官員。楊增新告戒各道、縣官員,不可“暗寶虧心”,不要受人劍柄,使自己名敗身裂。
阿克蘇縣知事徐文彬等貪污受賄,被楊增新下令處斬。楊增新為加強財政監察,在省長公署成立清理財政署,指派審計專員巡迴各道縣稽核官吏貪污案件,查出實有貪污舞弊行為,據實直報楊增新。貪官輕則丟官,重則喪名。楊增新的親信塔城道台張健因舞弊關稅被查獲,楊增新將其調來迪化,從不任用;楊增新的同僚喀什提督馬福興因“霸占公田,聚斂民財”,楊增新不念舊情,親下手今擒拿槍決。
反之,楊增新對克己奉公官員,則大加褒獎,給予信任和重用。省民政廳長潘震,一生謹慎,堅守節操,死後家庭清寒。楊增新派包爾漢給其家屬送去3000大洋。包爾漢等在查處張健案時,秉公辦事,拒絕受賄大洋2640元。楊增新大加讚賞,對包破格提拔,委以關稅局稽察員要職,讓其辦理與沙俄有關事宜。經過整肅吏治,懲治貪污,官場風氣改觀,補填了不少稅收漏洞。

經濟

對新疆的經濟、文化建設,楊增新也比較重視。民國五年(1916年),楊增新指派礦務督辦到陝西延長油廠學習後在獨子山開採石油,民國七年(1918年)又派道尹李溶到北京、天津等地考察紡織業後創建新疆模範羊毛紡織廠,民國九年(1920年)在迪化創建無線電台和興辦哈蒙學校,民國十二年(1923年)又創辦俄文法政學校,民國十四年(1925年)在迪化創辦軍民紡織公司,包爾漢和格米林肯創辦汽車公司,製造出第一台新疆汽車,修築了迪塔、迪吐等公路,幾年間,先後開鑿阿克蘇、莎車等十幾條水渠數百公里,開墾天山南北綠州農田數十萬畝。經過發展經濟、懲治貪污、裁減軍費,全省財政金融收支日趨平衡。

民族

在民族和宗教的政策上,楊採用了懷柔牽制的政策以防止了動亂。一方面以對各族上層王公的籠絡支持,並使其中各集團互相牽制,少數民族之間、回漢之間也儘量使之互相牽制。在宗教方面,以不干涉人民的宗教為原則,但希望維持當地伊斯蘭教現狀,用宗教來協助社會秩序的維持,並防止外來的宗教力量進入影響。

外交

楊增新楊增新
新疆的特殊位置造成清末以來成為英國及俄國爭奪侵略的對象,在楊增新統治的時期,中國陷入軍閥的爭戰而無瑕顧及新疆,楊增新統治時期與兩國多次爭取權利,包括保護俄境華僑、要求英俄商人納稅等問題等。而在俄國革命以後與新政府訂立了較為平等的新通商條款,並趁此時機要求英國取消原本有的最惠國待遇。此外在面對俄國內戰時,嚴守中立,保境安民,並驅逐入疆的白俄殘部,使新疆不受到俄內戰的侵擾。外交上的成功使得在他統治時期新疆未受到到嚴重的侵略。
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日本侵略者企圖插手新疆,日本在新疆“調查員”與沙俄駐新疆總領事迪雅柯夫相勾結,叫嚷日本可派遣一個師團分駐伊犁、塔城要地,幫助中國“鎮守”邊防,並慫恿楊增新出兵中亞。在此情況下,新疆多數高級官員擔心蘇聯紅軍和沙俄軍隊可能入侵新疆。民國九年(1920年),沙俄軍隊少將阿連闊夫率殘部竄人伊犁,企圖在新疆建立反蘇基地;2月,沙俄殘軍巴奇赤又率部11000餘人竄侵塔城。楊臨危不亂,令塔城汪步瑞會同團長張鍵率兵堵截,將沙俄軍隊驅趕出境。民國十一年(1922年),阿連柯夫又率殘部1500餘人襲擊奇台,楊增新令軍務廳長張鳴遠、師長蔣松林和外交特派員張紹伯等進行圍剿和分化,迫使阿連柯夫繳械投降。楊增新將阿軟禁起來,於兩年後交蘇聯鈄米省人民革命法庭處以極刑。5月17日,蘇聯七河省紅軍總參議兼外交代表拉茲多布列耶夫照會新疆當局,要求入中國境內殲滅沙俄逃軍,楊增新表示贊同並供給蘇軍部分糧草。24日,蘇軍一個騎兵團從巴克圖卡入境,楊增新派出軍警引路,蘇軍分路包圍塔城巴奇赤部,巴率殘軍七八十人向南逃竄,被中國守軍阻擊後竄至承化城,阿山道尹周務學軍力不支自殺殉職,布爾津縣知事魯效祖違令敗走,使巴部審踞承化、布爾津。9月6日,蘇聯紅軍4000餘人將巴部包圍,殲滅2500餘人。下旬巴率殘部竄逃外蒙古,被中國軍隊痛擊。蘇聯紅軍在人境追開沙俄殘軍中,楊增新派員犒勞,月底蘇軍全部撤離。楊在圍殲沙俄殘軍中,加深了對蘇聯的認識,認為新疆有必要與蘇聯發展友好關係。民國十六年(1927年),張作霖在北京抄查蘇聯使館,挑起反蘇事端。
楊增新沒有改變同蘇聯的友好關係,楊增新仍和蘇聯友好相處,精心研究蘇聯的政治思想和社會制度。但由於楊統治階級的局限性,他怕蘇聯革命的影響會動搖他的統治地位,則一面告誡部屬“修明政治”,不可過份搜刮地皮,貪贓枉法;一面又網羅密探監視有革命思想的“危險人物”。民國十四年(1925年),蘇聯派遣貝斯特洛夫為駐新疆總領事,楊增新與他經常來往,建立了交情。次年,楊增新每周兩次邀請領事翻譯官金科維奇到督軍公署幫助翻譯馬克思著作《資本論》,使他更加深了對蘇聯的認識。當列寧逝世的訊息傳到迪化時,楊增新讚嘆說:“列寧真可稱一個偉大人物,他首創的國家,改變了世界歷史”。

軍事

楊增新楊增新
裁兵政策
楊增新厲行裁兵,民國八年(1919年)至民國十六年(1927年),楊增新將軍隊從18000餘人裁至萬人以下,縮減了軍費開支。他向北京政府復電中說:“現在世界大勢,富人少而窮人多,兵愈多,民愈窮,而國愈亂一縱使兵滿全國,亦斷斷不能維持。
抵抗黑喇嘛
黑喇嘛丹賓加參率外蒙古部落,攻克科布多之後,在當時軍閥混戰、沒有得到中央支持的情況下,楊增新果斷將科阿分治(科布多和阿勒泰),並死守阿勒泰,從而保住了阿勒泰,也保住了新疆。科布多現隸屬蒙古國,如果當時,按中央政府的意思,放棄阿勒泰,也不可能收回來了。
中央政府允許黑喇嘛進入中國,其占領了黑戈壁,對過往商旅收稅、打劫,並建立了堅固的軍事城堡。楊增新派軍隊在黑戈壁另一側的丘陵地帶,建了一個秘密的比黑喇嘛軍事城堡更堅固的軍事要塞,切斷了黑喇嘛進入新疆的可能。這個軍事要塞沒有任何記載,直到黑喇嘛覆滅之後,新中國建立幾十年之後,在一次考古探險中,發現了這個占地達10平方公里的要塞。

學術成就

楊增新對中國傳統的道、儒、法、兵諸子百家的哲學思想有較深研究,尤對范蠡、鬼谷子、張良、諸葛亮等所校注的《陰符經》研究更精。他注重經世致用,講究書法養性,從中吸取為政之道、用人之術、治軍之策。楊一生著述豐碩。有《補過齋文讀》正續編54卷、《補過齋日記》30卷、《讀<易>筆記》6卷、《讀(老子>筆記》7卷、《陰符經補註》7卷流傳於世。

人物評價

總評

楊增新楊增新
楊增新是民國時期新疆第一位管理者,也是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業績的人。
楊增新對新疆的主要貢獻在兩方面:一是維護了國家領土的完整。清朝滅亡,與新疆相鄰的內外蒙古分治,外蒙古追隨俄羅斯。阿勒泰在清朝時期歸屬外蒙古,阿爾泰山主峰是北疆制高點友誼峰,楊增新說,“我們不能仰著臉看人”,他兩手抱空拳,沒錢又沒兵,靠謀略與當地蒙古、哈薩克等民族的支持,將阿勒泰收歸新疆建制。假如楊增新沒有收復阿勒泰,俄國瓦解新疆就指日可待--沙皇早就企圖將新疆作為俄國新省份了。
楊增新的第二個貢獻,在於維持了新疆的穩定和發展。清朝治理新疆,靠“協餉”,這是向東南沿海富庶省份增收的一筆餉銀,每年有二三百萬兩左右,用於維持新疆整體格局,發放新疆官員的薪金和軍餉。清朝滅亡了,協餉沒有了,楊增新靠和基層的溝通互助,以及謀略、心智,將新疆保持在中國領土範圍內。“新疆區域將分崩離析”成為泡影。
對現代中國,楊增新的貢獻無可替代,必須給予特殊關注。沒有楊增新,新疆--西部以致中國的和諧穩定、共同發展,必定為動亂、饑荒、民族衝突淹沒。楊增新堅決反對境外人士來新疆傳教,反對任何人建立經文學堂,其意義深遠。他的立足點是新疆的不同民族,不能強調以往曾出現過的糾紛抗爭,而應該提倡共同點——不論在綠洲城鎮還是偏遠山鄉,各民族民眾都撙節資源,保護環境,尊老愛幼,以和諧共存促進發展,“新疆人”有一致的美好前景。這些認識,不僅存在於新疆的歷史檔案與同時代人的記憶之中,而且對現在我們建設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也具有重大意義。

其他評價

楊增新楊增新
國人拉提摩爾:“辛亥革命後,新疆政權落在一個很有經驗的中國官員手裡,他善於平衡當地各個民族間的力量,使新疆保持了長期的穩定。後來他與蘇聯簽定了通商協定,有效地抗衡了英帝國勢力在新疆的拓展。”
瑞典學者斯文赫定:“差不多是過去時代的最後一個代表者,具有高度的中國偉大的舊道德、傲氣和愛國心。他惟一的夢想是中國的統一。”
馬大正先生做出歸納,稱其為“反對疆獨第一人”。
新疆省人民政府主席包爾漢:“內心陰鷙,善於機變。表面上沒有官僚氣派,平易近人,健談,風趣,具有相當強的感染力。在興奮或激動時,還偶爾吐露他的真實人生觀和統治權術。”
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系副研究員劉國俊:“楊增新為官期間,清正廉潔,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在新疆官場有不錯的口碑。而且,他辦事也很乾練,很謹慎,很得上司賞識。”
羅布人庫萬·庫都魯克,提起楊增新他說:“老將軍在世的時候,我們羅布人的天地非常寬廣。”
社科院中國邊疆研究所東北與北部邊疆研究室主任奧其爾: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主要宗旨或者說它的核心,就是經濟合作。過去人們理解得很簡單,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就是修路,實際上這種合作包括經濟的、能源的、人文的、文化的互聯互通。那么中國要跟絲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進行合作,新疆的穩定是首要的。沒有新疆的穩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合作也無從談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如何治理新疆、保持新疆的穩定,楊增新的措施和辦法,有借鑑的意義
劉志霄《維吾爾族歷史》不斷提到“當地老百姓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繼續懷念楊增新本人和楊增新時期”,稱百姓提到楊時皆敬稱為“楊將軍”。

親屬成員

妻子

原配:謝氏。
繼配:馮氏、崔氏、陳氏。

子女

長子:楊應河,生母馮氏。
次子:名不詳,早夭。
三子:楊應坤,生母陳氏。
四子:楊應艮,生母陳氏。
長女:楊應桓,生母馮氏。
次女:楊應玖,死於天花。

暗殺之謎

綜述

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7日,迪化(今烏魯木齊)的省立俄文政法專門學校校園內張燈結彩,人聲鼎沸,這所新疆“最高學府”裡面洋溢著喜慶的熱烈氣氛。這天正舉行第一屆畢業生典禮,新疆省政府高層軍政官員、特邀嘉賓紛紛前來祝賀,與學校師生們歡聚一堂。中午時分,楊增新應聲倒地,血濺華堂,楊增新死在誰的槍口之下,兇手是誰,這件塵封了近80年的謀殺案有三種說法。

正史

第一種說法:史料來之官方,稱之為“正史”,情況大致是這樣說的,頗有新思想的軍務廳廳長樊耀南(字甲襄,湖北公安人)對楊的愚民統治恨之入骨,雖得到楊的重用,但是不領情,總想掙脫楊增新的羈絆,乾一番大事業。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的第二次北伐戰爭宣告結束,國民黨在中國已是一統天下,南京政府把北京“京”字削去改為北平,宣告了北洋軍閥的覆滅。遠在西域的楊增新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新疆的省主席。時任軍務廳長,外交署長官重任的樊耀南無意中知悉了以楊為首的還沒有宣布的一份組閣名單中沒有自己,明白自己已身處危境,決定鋌而走險,組織倒楊。以樊為首的倒楊集團,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7月7日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的畢業生慶賀宴上,亂槍擊斃了楊增新,奪得主席印信的樊耀南,在省府書寫通知召開集急會議,宣布政變成功。然而躲在幕後洞察一切的金樹仁立即集結部隊,閃電出擊,剪除了樊,取而代之。以這種說法,樊耀南是槍殺楊增新的兇手。

野史

第二種說法:史料來自民間,被稱為“野史”。大概是這樣說的:楊增新死後,金樹仁上台,新疆朝野輿論大嘩,鋒芒所指金樹仁說楊之死和他有脫不開的關係。金提前退出宴會的舉動是和樊耀南預先謀劃好的。他倆的計畫是,樊負責在宴會上行刺,金集結部隊在外面等候。萬一樊行刺不成,金則攔路將楊亂槍打死。陰險的金樹仁深知自己名望不及樊耀南,名聲不好,劣跡斑斑,又抽大煙,人稱“金槍”。和德高望重的樊耀南相比,他是望塵莫及,政變一旦成功,上台的將是樊,而不是自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千百年這句古人的經驗之談,在這裡又一次得到了驗證。宴會上樊行刺成功,當返回省府拿印信時,金帶兵包圍省府,生擒樊後為滅口,將其殘忍殺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4月22日,距“四·一二”政變金樹仁下台才10天,新疆民眾代表方本仁、堯樂博斯就聯名致電國民黨中央黨部稱:“金樹仁曾勾結黨羽,刺殺楊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法,即將同謀之樊耀南先行割舌,致樊某手指上蒼而無能表白。當時株連挾嫌而遭明殺暗戕者更不勝計,遂以一手掩蓋天下之耳目。”按照推理,一般當權者,無論暴死、凶斃,不明不白地死去,往往和他的接班人有重大嫌疑。以史為鑑,這種搶班奪權的宮廷政變,在中國泱泱幾千年的歷史上已是屢見不鮮。以這種說法,楊增新是金樹仁和樊耀南兩人所殺。

家史

第三種說法:史料來之樊耀南後人,稱之為“家史”。樊的長孫樊明莘2001年在台灣出版《新疆三七血案真相》一書,(三七即民國17年7月7日)替祖父樊耀南鳴冤叫屈。書中指出楊增新之死,跟其祖父沒有任何關係。矛頭直指馮玉祥,說馮玉祥是殺害楊的主謀,民政廳長金樹仁和軍務科長張培元及馮早先派進新疆現任俄文法政專門學校教務主任的張純熙三位具體組織實施了謀殺計畫。早在民國十二年(1923年),任西北邊防督辦的馮玉祥,為擺脫吳佩孚的羈絆,接受曹錕的旨意,試圖進軍新疆。翌年,直奉第二次開戰,馮玉祥倒戈,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北京政變”,自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政治風雲突變,馮已無暇顧及西北,問鼎新疆的計畫也隨之夭折。南京政府成立後,馮任國民黨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與他的換帖拜把子兄弟蔣介石矛盾日深,馮部的幾十萬部隊受蔣介石的擠兌和限制,不供給養,剋扣糧餉,處境十分不妙。
馮玉祥萬般無奈又萌發了第二次入疆的念頭。楊增新對馮軍進疆堅決抵制,電呈南京政府,以“飢軍就全於新疆,民則必亂,到時邊民外逃,土地淪陷異邦,概不負責”為理由相要挾,拒不接受馮軍進疆,並鼓動士紳聯名寫函問南京政府請願,以示抗議。馮派去旅長趙淼明,秘書徐之瓚前往迪化與楊交涉,楊不肯妥協,並把兩位代表抓了起來,押在督署後院,封鎖訊息,隔絕和外界的一切聯繫。楊增新哪裡知道,馮玉祥早就留有後手,俄文法政專門學校的教務主任張純熙,就是早先馮安插在新疆迪化楊身邊的坐探,是一顆定時炸彈。此時翹首盼望兩位使者能帶來好訊息的馮玉祥,接到派去的人被楊所扣的情報後,勃然大怒。為掃清進疆的這個頑固障礙,他指示張純熙聯絡張培元和金樹仁謀殺楊增新。金樹仁過去就一直嫉恨樊,和樊素有芥蒂。他知道刺殺了楊後,政界威望頗高的樊將是他上台的致命障礙。所以他早有預謀,在殺楊後連樊一聲捎帶上,把“謀逆”的屎盆子順手扣在樊的頭上,既轉移了大家的視線,又除掉了日後順利上台的這個障礙。這個障眼法可謂是天衣無縫。以這種說法,楊增新之死,兇手是馮玉祥、金樹仁、張培元、張純熙四人所為。
新疆“七·七”政變,知道真相的人,已相繼離世,今天恐怕找不到能公斷血案的證人,後人更是無法說清楚了。看來楊增新之死,兇手是誰,仍是個千古之謎。

後世紀念

楊增新卒後繞道蘇聯將其屍運回北京,葬於南沙河畔。墓碑於民國十九年立,碑質為漢白玉,龍首龜趺,碑文二千五百餘字,字型秀麗,內容豐富,記載了楊增新的生平,任官簡歷,特別是任新疆省政府主席時,治政顯露其才及處理民族事務、外侵內患功勳卓著。由於京張高速路修建,此碑移於路東。2003年公布為昌平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洋軍閥

北洋軍閥,民國軍閥勢力之一,由袁世凱掌權後的北洋新軍主要將領組成,袁死後,無人具有足夠能力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各領導人以省割據導致分裂,以軍隊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勢力範圍。在名義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權實際上由不同時期的軍閥所控制,故而在北洋軍閥時期北京政府又有北洋軍閥政府(簡稱北洋政府)的稱呼。歷史上把長江吳淞口以北的軍閥也稱北洋軍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