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產品名稱:烏氈帽
產品產地:浙江
產品特性:內外烏黑,圓頂,卷邊,前段呈畚斗形
紹興縣皋埠鎮之紅氈業,亦轉產烏氈帽。
紹興烏氈帽,內外烏黑,圓頂,卷邊,前段呈現畚斗形,冬經風雨夏遮陽,除酷暑炎日,四季可用。其製作精細,牢固耐磨,厚實硬邦,濕之即乾,經濟實惠,為農民及各種工匠所樂於購用。烏氈帽以厚薄均勻、手感鬆軟、質地堅挺為上品。
外地人一提起紹興,總離不開烏氈帽的話題。旅遊者一到紹興,總愛買上一頂烏氈帽抑或魯迅筆下的鹹亨酒店前戴上烏氈帽合個影,留作紀念。足見烏氈帽的影響之廣、影響之深,它簡直成了紹興人的一種重要標誌。
現在生產烏氈帽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先經挑選,加工彈松,脫脂肪油膩後,再梳理層疊,壓製成形。其特點不易浸水,不易沾上污泥,戴在頭上能遮風、擋雨,翻邊處還用作夾煙、放錢。中外賓客來紹興旅遊,看到樸素大方、富有紹興水鄉特色的烏氈帽也引起興趣,買來一頂戴在頭上,拍張照片作個留念。
紹興柯岩景點:中國最大的烏氈帽
傳說
關於烏氈帽的來歷,有一個的傳說。有一個獵人進山狩獵,追捕一隻老虎至山洞,並把老虎打死,獵人發現虎穴里有一塊“毛氈”。原來,老虎把平時拖吃豬、羊和其他野獸後剩下的毛壓墊的窩裡,久而久之,磨壓成像餅一樣的氈子。這個獵人把它帶回家洗乾淨,加工成盔甲模樣,待乾燥後往頭上一戴,頓時感到暖和舒適,甚是喜愛。訊息傳開,大家紛紛仿製,便有了紹興烏氈帽。
魯迅與烏氈帽
貼切硬梆的紹興烏氈帽,早在清朝已很盛行了,戴烏氈帽是紹興農民的一個鮮明標誌。
烏氈帽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影響,這與魯迅先生的作品是分不開的。魯迅在不少作品中多次描述頭戴烏氈帽的農民形象。他在《故鄉》中描寫閏土的形象時寫道:“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他在《阿Q正傳》中又寫道:“阿Q正沒有現錢,便用一頂烏氈帽做抵押……”。從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戴烏氈帽在紹興老百姓中非常流行,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服飾。小至十幾歲的“閏土”,到滿臉皺紋的年長者,可見烏氈帽在舊時紹興之普遍。
製作
①選用當年春天剪下的湖羊毛,將羊毛裡面的雜質挑選乾淨後,加水放上一夜。用彈棉花的方式將羊毛彈成絮狀。
②將彈好的羊毛均勻地攤在竹墊上。鋪好後噴水將蓬鬆的羊毛壓倒,並用竹墊捲起來,紮緊。兩人用同一隻腳向一個方向同時用力捻。將帽子的大致形狀捏出來,完成後再重複上面“捻”的工序。接著再將帽子中間扯開,做成餃子狀。
③在滾燙的開水裡揉搓,將其中的髒物揉出來,揉搓乾淨後,還要在太陽下暴曬幾天。
④曬乾的氈帽用特殊的模具定型。邊上冒出來的細羊毛有點扎人,要用小火烤掉。然後再把烤好的氈帽染色。再次定型、曬乾後,烏氈帽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