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成立於1919年,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1952年,中國實行院系調整,燕京大學被拆分,文科、理科等併入北京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校址“燕園”成為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校園。燕京大學是美國以中國的賠款在中國創辦的教會高等學校。校址在北京海淀。

燕大誕生於五四時期,作為那個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代表,一開始便與學生愛國民主運動結下不解之緣。存在的33年間,這所大學在教育方法、課程設定、規章制度諸多方面,對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沒有哪所大學能像燕京大學一樣,對中國的政治介入如此之深,以至於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史都無法繞開燕京大學。五四運動、西安事變、國共內戰、學生運動……近現代中國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和燕京大學有關。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特別是在20世紀20年代以後,教會大學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過程中起著某種程度的示範與導向作用。因為它在體制、機構、計畫、課程、方法乃至規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從而在教育界和社會上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

基本信息

創立背景

燕京大學燕京大學

燕京大學是近代中國最著名的教會大學之一,它本來是由華北地區的幾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包括北京匯文大學、通州華北協和大學、北京華北女子協和大學,分別由美國長老會、美以美會、美國女公會、公理會、英國倫敦會等合辦,初期名為“北京大學”。

由於是不同的教會合辦、不同的學校合併,所以起初管理非常混亂,一直沒有滿意的校長,直到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校長,才開始有了轉變。司徒雷登是著名的來華傳教士之一,後來還成為美國駐華大使。他上任後,立即對學校進行了改革並把學校更名為燕京大學。隨後開始建設新校區,向社會各界募捐。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大學成為當時中國最美麗和有成就的大學。在教學思想上,該校不強調基督教教育,實行自由教學。從1929年起,正式設立了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總共有近20個系。它的畢業生主要活躍在中國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

歷史沿革

合併

建國前, 中國共有13所基督教教會大學,分別是、齊魯大學、東吳大學、聖約翰大學、之江大學、華西協合大學、華中大學、金陵大學、福建協和大學、華南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滬江大學、嶺南大學等。前身是美英兩國教會在北京創辦的三所教會學校:

1、匯文大學(Peking University):1889年由美國美以美會創辦,初名崇內懷理書院,校長劉海瀾博士(Hiram Harrison Lowry)。位於崇文門船板胡同(今匯文中學)。

2、華北協和女子大學(The 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for Women):1864年創辦,初名貝滿女塾,位於燈市口東口的佟府夾道胡同(後改辦貝滿女中)。

3、通州協和大學(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1867年創辦,初名公理會潞河書院。謝衛樓(Davelle Sheffield)任校長。

1916年美國美以美會、公理會、美北長老會,英國倫敦會將三所教會學校合併,初名北京大學,司徒雷登任校長。

1921年在北京西郊購買前清親王賜園,聘建築設計師墨菲進行總體規劃,建造了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質量最高、環境最優美的一所校園。

1926年正式遷址。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封閉學校。

1942年四川省成都市辦起燕京大學臨時學校,孔祥熙任校長,梅貽寶任代理校長。1945年學校在北平原址復校開課。 1946年成都臨時學校師生髮回,開辦工學院。1951年學校改為國立。

拆分

由燕京大學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學包括:中國政法大學(燕京大學法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燕京大學經濟系)、中央民族大學(燕京大學歷史系)。部分由燕京大學拆分的,如清華大學工學院。

1950年12月,政務院第65次政務會議通過決定:《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救濟機關及宗教團體》。

1951年1月11日,教育部又根據政務院的決定作了具體部署,並召開了一些會議,強調新中國不允許外國人在中國內辦學校的方針。首批確定的改為公辦的有11所,其中有、協和醫學院等;中國人自辦,仍維持私立,政府給予補貼的有如滬江大學、東吳大學等。

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學校民族學系、社會學系、語文系(民族語文系)、歷史系併入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併入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經濟學系併入中央財經學院(今中央財經大學)工科併入清華大學,文、理科併入北京大學,北大遷至原校園“燕園”。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就籌劃接收國民黨統治下的和外國人開辦的各級學校。使教育儘快適應新中國的建設與革命需要,並陸續接受了一些。

傳承

燕京大學燕京大學

匯文大學合併後成立的在1952年被分拆,文、理部分科系併入北京大學、工程科系併入清華大學,由於當時“院系調整”規模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調整,涉及全國幾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調整在1952年以前已經開始,所有原教會背景學校於此時停辦,院系及人員分拆進入其他大學。

嚴格意義上說與其他中國教會學校的歷史在1952年正式終止。對於它的傳承問題,現時存在的主流意見分為三種:

(1)由於它的教會精神和立校精神等本質並無其他大學直接繼承,是以認為它並不具有任何承繼者。

(2)燕京大學接收了文、理學系的北京大學和接收了工學系的清華大學兩校在教員和學員上承擔了它的後繼責任,亦間接吸納了燕京大學的學術思想,因此兩校均為燕京大學的傳承者。

(3)因並校而吸納了燕京大學大部份人材並同時搬入燕園的北京大學從人員和設施配套(包括圖書館)上均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燕京大學的角色,因此認為北京大學可以在某程度上稱為燕京大學的傳承者。

校容校貌

校容校貌校容校貌

燕京大學的校址即北京大學主校園--燕園。1921年—1926年,曾為多座在華教會大學進行過設計的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接受聘請,為燕京大學進行了總體規劃和建築設計,建築群全部都採用了中國古典宮殿的式樣。

燕京大學的東西軸線以玉泉山塔為對景,從校友門經石拱橋、華表(取自圓明園廢墟),方院兩側是九開間的廡殿頂建築穆樓和民主樓,正面是歇山頂的貝公樓(行政樓),兩側是宗教樓和圖書館,沿中軸線繼續向東,一直到未名湖中的思義亭,湖畔還有博雅塔、臨湖軒。東部以未名湖為界,分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均、備4幢男生宿舍以及華氏體育館。女院沿一條南北軸線,分布適樓、南北閣、女生宿舍和鮑氏體育館。

燕京大學建築群在外部儘量模仿中國古典建築,在內部使用功能方面則儘量採用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等。

院系設定

燕京大學歷史照片燕京大學歷史照片

燕京大學初成立時設文理科,未分設學系。學制初為本科三年,預科二年。後改為本科四年,預科一年。初設文、自然科學、套用社會科學三學院,後改為三個學院,十八個學系。

文學院有國文學系、英文學系、歐洲文學系、歷史學系、哲學系、社會學系、新聞學系、音樂學系。

理學院有化學系、生物學系、物理學系、地質學系、心理學系、軍事學系。

法學院有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

1934年增設研究院,下設文、理、法三個研究所,以及製革專修科,屬化學系;幼稚師範,屬教育系。另設宗教學院及附屬學校。

抗日戰爭結束後,在華北工商界支持下,還組織了"工科教育合作委員會",從事發展該校工科教育,1946年設立工學院。

文化傳統

校訓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

校歌

雄哉、壯哉燕京大學,輪奐美且崇;

人文薈萃,中外交孚,聲譽滿寰中。

良師、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

踴躍奮進,探求真理,自由生活豐。

燕京、燕京事業浩瀚,規模更恢宏;

人才輩出,服務同群,為國效盡忠。

歷任校長

歷任校長歷任校長

司徒雷登:1920年-1945年,後長期擔任校務長

吳雷川:1929年-1934年為代理校長

陸志韋:1934年-1941年為代理校長

梅貽寶:1942年-1945年為代理校長

陸志韋:1945年-1949年為代理校長

翁獨健:1949年-1952年為代理校長

校友教授

教授:埃德加·斯諾、夏仁德;教育家林邁可、陸志韋;社會學家雷潔瓊、許仕廉;人類學家吳文藻;考古學家容庚;神學家趙紫宸;法學家張友漁、江平;哲學家馮友蘭、張東蓀、洪謙;史學家錢穆、顧頡剛、鄧之誠、韓儒林;文物鑑定家王世襄;地下醫務員劉耘誠;政治學家蕭公權;文學系周作人、鄭振鐸、冰心、馮沅君、林庚、顧隨、陸侃如; 西方語言文學系吳宓、吳興華等。

校友:

黃華 龔澎 龔普生 陳翰伯 謝家麟
黃昆 侯仁之 吳興華 孫道臨 謝婉瑩(冰心)
周南 趙蘭坤 黃篤修 周汝昌 韓於西
司徒喬  蕭乾 劉耘誠

合作辦學

哈佛燕京學社是美國建立較早的正規的漢學研究機構之一,也是民國時期對中美文化交流貢獻最大的學術機構之一。它是由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和中國的燕京大學利用美國鋁業大王查爾斯·馬丁·霍爾(Charles Martin Hall, 1863-1914)的遺產基金,於1928年聯合建立,其名字就是取自這兩所大學的校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