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托克勞位於中太平洋南部、紐西蘭的東北部,南距薩摩亞480公里,西為吐瓦魯,東和北為吉里巴斯。
托克勞由努庫諾努(Nukunonu,5.46平方公里)、法考福(Fakaofo,2.63平方公里)和阿塔富(Atafu,2.03平方公里)三個珊瑚環礁組成。每個珊瑚礁都有幾個礁石環繞的小島,圍成一個深湖。
托克勞珊瑚沙質土壤的高度滲透性迫使人們採取儲存雨水措施,傳統上使用挖空中心的椰樹幹儲水。降雨大多集中在信風季(4∼11月),偶有颱風襲擊,其他月份則偶有旱災發生。年平均溫度28℃,但雨季期間較為涼爽。植被甚密,約有40種樹木,包括椰子樹、露兒樹及其他玻里尼西亞喬木和灌木。野生動物有袋鼠、蜥蜴、海鳥及一些候鳥。
歷史
從語言的同源關係來看,托克勞早先的居民可能從薩摩亞漂流而來。小環礁的人口快速密集,村莊密布於各處。第一個來訪的歐洲人是英國海軍準將拜倫(John Byron),他將阿塔富命名為約克公爵島。1791年英國皇家海軍艦艇潘朵拉號(Pandora)船長愛德華茲,在搜尋邦蒂號(Bounty)的叛變船員時,發現了努庫諾努,將它命名為克拉倫斯公爵島(Duke of Clarence Island)。
19世紀20年代捕鯨船開始來此,1841年美國探險遠征隊對群島作了徹底的探測,隨隊的人種學家赫爾(Horation Hale)對當地的習俗、語言作了一份詳盡的報告,遠征隊將法考福取名 鮑迪奇島(Bowditch Island)。法國資助的薩摩亞傳教士使努庫諾努居民自1840年代中期起皈依天主教,而倫敦傳教會資助的薩摩亞人於1858年抵達阿塔富;後來兩個傳教團體使法考福基督教化。
1863年,秘魯奴隸販子誘拐了許多島民,大約於此同時又爆發了疾病,使人口減少到200名左右。太平洋各島上不同國籍的白人流民陸續來此定居並和托 克勞人通婚。1877年派駐在斐濟的高級專員接管了對托克勞英國僑民的管轄權,英國開始關注它在該地的利益,1889年建立了保護地。
1916年,在聯合群島名下,托克勞成為吉柏特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Gilbert and Ellice Islands Colony)的一部分,許多托克勞人遷移到 巴納巴島(Banaba,又名大洋島)工作。1925年紐西蘭被授予對托克勞的管轄權,由西薩摩亞負責管轄。1948年的《托克勞群島條例》使群島成為紐西蘭領土的一部分,1962年前,由於文化和語言與薩摩亞相連,使許多托克勞人遷移至西薩摩亞。1962年起,這種遷移轉向紐西蘭,群島的行政長官就是由紐西蘭指派的。1976年群島正式定名為托克勞,托克勞人具有英國和紐西蘭公民身份。
政治
政權
原由行政長官掌握行政權。
1994年,行政權移交託克勞代表大會。托克勞代表大會由各島代表共27人組成,每島9人,一般每年開兩次會,決定政策和預算,代表大會享有立法權。代表大會休會時,由3人組成的常務理事會主持日常工作。
1994年6月,托克勞代表大會通過了托克勞第一個國民戰略計畫,內容包括開發人力與自然資源,制定國旗和國徽,發展對外關係等。7月,托克勞向聯合國訪問團遞交“托克勞未來地位宣言”,首次提出自治、與紐西蘭自由聯繫的構想。
司法機構
根據1986年《托克勞修正案》,紐西蘭高等法院對托克勞行使司法權,紐西蘭總督任命的3名司法專員和各島選舉產生的村長依法處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無軍隊,僅有7名警察,法考福3名,阿塔富3名,努庫諾努1名。
經濟
托克勞群島以農業(包括漁業)為主。島上土地以親屬關係決定所有權,並保留供社區使用。
椰子可制椰乾,是唯一的經濟作物。芋生長在特辟的、並施以樹葉堆肥的園地里。芋、麵包果、巴婆和香蕉是糧食作物。豬和雞是為日常生活之需所飼養的牲畜。
托克勞群島製造業僅限於椰乾生產、鮪魚加工、獨木舟製造、木製品和傳統的帽、席、袋的編織等方面。20世紀80年代初安裝了發電機,從而使每個珊瑚礁上都有電力供應。雖然郵票和硬幣的出售增加了稅收,但托克勞的預算支出經常超出稅收,需要紐西蘭的支援。大量移居國外者匯回的款項是稅收的一個重要來源。
對外貿易夥伴主要為紐西蘭,出口品為椰乾,進口貨主要有食品、建築材料和燃料。
2000年度托克勞財政預算約為600萬新元,收支大致平衡,財政收入中多半為紐西蘭援助。據新方統計,2000/2001年度,紐西蘭對托的援助額為885萬新元。托還接受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南太平洋地區環境計畫署、南太平洋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口基金、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英國協青年發展計畫等機構的援助。
紐西蘭和托克勞貨幣同時流通。
交通
交通運輸極不發達,無公路,水運全靠外國海運公司提供。由於環礁瀉湖無航道可通,也沒有什麼好的港口。來到托克勞的船隻必須停泊在礁外,再用駁船裝卸運送貨物和乘客。1991年紐西蘭贈托克勞一隻船,供在三個島間使用。1996年紐西蘭再次贈款80萬新元,供托購買船隻往返於托克勞與薩摩亞之間。
能源
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托克勞國的用電量很小。該國靠柴油發電,每年要消耗近2000萬桶原油,僅運輸成本就達100多萬美元,對這個小國而言,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2012年托克勞在建中的三個大型太陽能電池板陣列能為全島提供總量為1兆瓦的電力。預計到2012年9月完工時,島上1711名居民超過90%的電力將由太陽能提供,該國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太陽能動力國。
截至2012年,托克勞全國只有3輛汽車,太陽能發電項目完工後,全國需要燒油的機器就剩下這幾輛車了,其它將全部切換成太陽能供電。而托克勞周遭的一些小島國,因高燃油成本、人口稀少、陽光充裕等類似原因,也在考慮太陽能發電計畫,有望成為完全的太陽能動力國。
人口
島上居民有1711人(2012年),另有4000人居住在紐西蘭。主要是玻里尼西亞人,有少數歐洲人。托克勞語為官方語言,也通用英語。居民中有70%信奉基督教,28%信奉羅馬天主教。當地人主要從事捕魚和飼養家禽。有3所醫院,護士大都由斐濟和薩摩亞培訓。
文教
教育
有3所學校,對5—16歲兒童實行免費教育。共有43名教師和13名輔導員。紐西蘭教育部提供管理和教學設備。學校挑選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到紐西蘭、西薩摩亞和紐埃等地深造。
新聞出版
托克勞事務由首席部長辦公室定期出版一份托克勞文和英文的新聞通訊。三島均設有廣播電台,主要用於氣象預報和商船聯絡。
節日
新年:1月1日
1840年協約紀念日(懷唐伊條約):2月6日
復活節:4月13-16日
澳新軍團日(1915年澳新軍團在加利波利登入紀念日):4月25日
女王誕辰日:6月4日
勞動節:10月11日
聖誕節:12月25日
節禮日:12月26日
大英國協成員國
大英國協是由大英帝國演變而來,由英國和部分前英屬殖民地組成。但英國已不再是大英國協的主宰,大英國協也只是一個供各成員國進行政治、經濟磋商與合作的鬆散組織。54分別來自六個地區其中非洲19個、亞洲8個、美洲3個、加勒比地區10個、歐洲3個、南太平洋地區11個。 | ||
主權國家 | 安提瓜和巴布達 | 澳大利亞 | 巴哈馬 | 孟加拉國 | 巴貝多 | 貝里斯 | 波札那 | 汶萊 | 喀麥隆 | 加拿大 ·賽普勒斯 | 多米尼克 | 斐濟 | 甘比亞 | 加納 |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 印度 | 牙買加 |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威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 模里西斯 |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奈及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 聖基茨和尼維斯 ·聖露西亞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 | 塞席爾 ·薩摩亞·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 萬那杜 | 尚比亞 ·盧安達 | |
海外領土與屬地 | 澳大利亞 | 亞什摩及卡地爾群島 | 澳大利亞南極領地 | 聖誕島 ·科科斯群島 | 珊瑚海群島 | 賀得及麥唐納群島 | 諾福克島 |
紐西蘭 | 庫克群島 | 紐埃 | 紐西蘭羅斯屬地 | 托克勞 | 尼烏埃 | |
英國 | 阿克羅蒂里和德凱利亞 | 安圭拉 | 百慕達 | 英屬南極領地 | 英屬印度洋領地 | 英屬維京群島 | 開曼群島 | 福克蘭群島 | 直布羅陀 | 根西島 | 曼島 | 澤西島 | 蒙塞拉特島 | 皮特凱恩群島 | 聖赫倫那(包括 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群島 |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
世界上面積小的國家
旅遊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