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皮紙

楮皮紙製造歷史像麻紙一樣,楮皮紙也有悠久的歷史。製造楮皮紙的原料是楮樹的韌皮纖維,楮樹皮含有非常適於造紙的木本韌皮纖維。

楮皮紙
1。製造歷史像麻紙一樣楮皮紙也有悠久的歷史。製造楮皮紙的原料是楮樹的韌皮纖維,楮樹皮含有非常適於造紙的木本韌皮纖維。
由於楮紙歷史悠久,又適由高級書畫用,特別受到文人們的重視。有時 楮 這個字竟成為 紙 的代稱。如張翥(1237- 1368年)在為當代的吳興書畫家趙孟頫(1254- 1322年)的《木石圖》題詩時就寫道: 吳興筆法妙天下,人藏片楮無遺者. 片楮 就是 片紙.明代人徐渭(1521-1593年)在《畫鶴賦》中說: 楮墨如工,反壽終身之玩。 這裡的楮墨就是紙墨,意思是說如果紙墨製造精細,作成書畫後可供一生欣賞。還有的文人以楮為題材,把它人物化,寫成滑稽體傳記。
2。技術改進明代,是中國手工紙的集大成階段,楮紙的製造尤為突出,幾乎南北各地都有生產,適用於各種用途,產量、質量和加工技術都達到空前的高水平。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關於楮紙製造的詳細文獻記載。明人王宗沐(1523-1591年)在1556年主編的《江西省大志?楮書篇》,即是迄今世界上詳論楮紙製造的較早一部著作。
《江西省大志》主要記載洪武年間江西省廣信府(今上饒地區)玉山縣設官局造皮紙的技術。這種楮紙供宮廷御用,因而製得十分考究,據潘吉星先生研究,其所經歷的工藝流程如下:將楮料水浸數日→用腳踏之,捆成小把→將楮料用清水蒸煮,削去內骨,將楮皮扯成絲→用刀或斧將楮皮絲切短,打成小捆→以石灰漿浸之,存放月余→將浸有石灰漿的楮皮放鍋內蒸煮→將料從鍋內取出,放布袋內以河水自然漂洗數日→以腳踏去石灰水→楮皮攤在地上或山坡上日曬雨淋,至色白為止→用踏碓或杵臼搗細→在楮料上加滾開的草木灰水沭泡,陰乾半月→河水洗料→再次放入鍋內蒸煮→水漂→以日光暴曬→用手將次料及雜質剔去→用刀細砍,至揉碎成末→放內袋內洗之→入槽加水攪拌→向槽中加紙藥水→打槽撈紙→壓去水份→火牆乾燥→從牆上揭下紙張→整理切邊、打包。這個方法中包括四次蒸煮,其中二次清水蒸煮、二次鹼性溶液蒸煮,經這樣處理後得到的紙,潔白如玉,纖維勻細,表面光滑,但費去許多時間和勞力,統治者用紙從來是不計較工本的。
除《江西省大志》外,明人彭澤主編的《徽州府志》(1502)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也有關於楮紙技術記載,但較為簡略,手續也較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