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Alan J.Heeger),物理、化學、材料學家。美國國籍。1936年12月生於美國愛荷華州蘇城。1961年獲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博士學位,2000年獲華南理工大學名譽理學博士學位。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物理、化學、材料系教授,1982-1999任該校有機及高分子固體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名譽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座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2001)、美國工程科學院院士(2002) 。

基本信息

人個簡介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1936— ),1936年1月22日生於依阿華州蘇城(Sioux City,Iowa) 。1957 年畢業於內布拉斯加大學物理系,獲物理學士學位。1961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博士學位。1962年至1982年任職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物理系,1967年任該校物理系教授。1982年起轉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物理系教授,並任該校為他所成立的高分子及有機固體研究所所長。為了加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他與該校材料系教授P. Smith於1990年共同創立UNIAX公司並自任董事長及總裁。現為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固體聚合物和有機物研究所所長,是一名物理學教授。因有關導電聚合物的發現而成為200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三名得主之一。 (另外兩位是:美國科學家艾倫·馬克迪爾米德和日本科學家白川英樹)。

學術成就

艾倫.黑格教授在有機及聚合物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的物理及材料科學研究領域的主要開創性貢獻有:

1973年發表對TTF-TCNG類具有金屬電導的有機電荷轉移複合物的研究,開創了有機金屬導體及有機超導體研究的先河;

1976年發表對聚乙炔的摻雜研究開創了導電聚合物的研究領域,這也促進了低維物理理論研究的發展。

1990年與蘇武沛、J.R.Schrieffer共同發表了解釋聚乙炔中元激發的SSH 模型等;

1991 年提出用可溶性共軛聚合物實現高效聚合物發光器件為聚合物發光器件的實用開闢了新途徑;

1992 年提出對離子誘導加工性的新概念,從而實現了人們多年來發展兼具高電導及加工性的導電聚合物的夢想,為導電聚合物實用化提出了新方向;

1996年首次發表共軛聚合物固態下的光泵浦雷射。

艾倫.黑格十分重視將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近年來他領導UNIAX公司的研究小組解決了聚合物發光單色顯示屏的高效、長工作壽命等一系列基礎與技術問題,使聚合物發光顯示屏進入了產業化。他十分重視將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這些使他不僅參與開創了導電聚合物的研究領域,同時20多年來他及他所領導的研究集體始終處於導電聚合物及高分子光電材料研究領域的最前沿。

到目前為止黑格教授共獲美國專利40餘項,發表論文635 篇(統計至1999年6月)。據SCI所作的1980~1989的10年統計中,在各研究領域發表論文被引用次數的排名中,他名列第64名,是該10年統計中唯一進入前100名的物理學家。

所獲榮譽

艾倫.黑格教授作為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屢獲獎勵,其中最重要的有:

獲得諾貝爾獎 獲得諾貝爾獎

1983年獲美國物理學會Oliver E. Buckley凝聚態物理獎;

1995年獲Balzan基金會的新材料科學獎;

2000年獲諾貝爾化學獎等。

此外,Alan J. Heeger教授還被多所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質的突破

在人們的印象中,塑膠是不導電的。在普通的電纜中,塑膠就常被用作導電銅絲外面的絕緣層。但本年度三名諾貝爾化獎得主的成果,卻向人們習以為常的觀念提出了挑戰。他們通過研究發現,經過特殊改造之後,塑膠能夠表現得像金屬一樣,產生導電性。人們都知道塑膠與金屬不同,通常情況下,它是不能導電的。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經常將塑膠用作絕緣材料,普通電線中間是銅導線,外面包著的就是塑膠絕緣層。但令人驚奇的是,榮獲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人打破了人們的這個常規認識。他發現,經過某些方面的更改,塑膠能夠成為導體。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日決定,將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艾倫·黑格、艾倫·馬克迪爾米德和日本科學家白川英樹,以表彰他們有關導電聚合物的發現。所謂聚合物,是由簡單分子聯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質,塑膠就是一種聚合物。聚合物要能夠導電,其內部的碳原子之間必須交替地以單鍵和雙鍵結合,同時還必須經過摻雜處理——也就是說,通過氧化或還原反應失去或獲得電子。

推動發展

黑格、馬克迪爾米德和白川英樹等在70年代末就作出了一些原創性的發現,由於他們的開創性工作,導電聚合物成為物理學家和化學家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並產生很多有價值的套用。利用導電塑膠,人們研製出了保護用戶免受電磁輻射的電腦屏保、以及可除去太陽光的智慧型窗戶。除此之外,導電聚合物還在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和行動電話顯示裝置等產品上不斷找到新的用武之地。

獲獎簡介

黑格、馬克迪爾米德和白川英樹 黑格、馬克迪爾米德和白川英樹

黑格、馬克迪爾米德和白川英樹

2000年10月10日15:15(台北時間21:15),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三位科學家因為對導電聚合物的發現和 發展而獲得本年度諾貝爾化學獎。他們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艾倫·J·黑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艾倫·G·馬克迪爾米和日本筑波大學的白川英樹德。

人們都知道塑膠與金屬不同,通常情況下,它是不能導電的。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經常將塑膠用作絕緣材料,普通電線中間是銅導線,外面包著的就是塑膠絕緣層。但令人驚奇的是,榮獲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人打破了人們的這個常規認識。他發現,經過某些方面的更改,塑膠能夠成為導體。 塑膠是聚合體,構成塑膠的無數分子通常都排成長鏈並且有規律地重複著這種結構。要想讓塑膠能夠傳導電流,必須使碳原子之間交替地包含單鍵和雙鍵粘合劑,而且還必須能夠讓電子被除去或者附著上來,也就是通常說的氧化和還原。這樣,這些額外的電子才能夠沿著分子移動,塑膠才能成為導體。

這三位科學家於七十年代末最先發現了這一原理,在他們的努力下,導體塑膠已經發展成為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們重點研究的一個科學領域。這個領域已經孕育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實際套用。他們三人因為這項傑出貢獻獲得了200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獲獎理由

艾倫·黑格獲獎現場 艾倫·黑格獲獎現場

艾倫·黑格是半導體聚合物和金屬聚合物研究領域的先鋒,目前主攻能夠用作發光材料的半導體聚合物,包括光致發光、發光二極體、發光電氣化學電池以及雷射等等。這些產品一旦研製成功,將可以廣泛套用在高亮度彩色液晶顯示器等許多領域。

在人們的印象中,塑膠是不導電的。在普通的電纜中,塑膠就常被用作導電銅絲外面的絕緣層。但2000年度三名諾貝爾化獎得主的成果,卻向人們習以為常的“觀念”提出了挑戰。他們通過研究發現,經過特殊改造之後,塑膠能夠表現得像金屬一樣,產生導電性。

所謂聚合物,是由簡單分子聯合形成的大分子物質,塑膠就是一種聚合物。聚合物要能夠導電,其內部的碳原子之間必須交替地以單鍵和雙鍵結合,同時還必須經過摻雜處理——也就是說,通過氧化或還原反應失去或獲得電子。

個人自傳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

1936年1月22日嚴寒的早晨,我出生在愛荷華州蘇城。我的童年是在愛荷華州的阿克倫度過的,那是一個只有1000人的中西部小城,離蘇城大約35英里。我在阿克倫上的國小。我9歲時,父親便去世了。

父親死後,我們搬到了奧馬哈,這樣我母親就可以離她的娘家近一些。她單身一人撫養我們,我們與她姐姐及其孩子們住在一所房子裡。

我最早的記憶之一是母親告訴我接受大學教育的重要性。我母親高中畢業的時候,獲得了上大學的獎學金,但是她父母需要她幫助養家餬口,她不得不去工作。在我這一輩之前,我父母兩家都沒有人接受過超過高中程度的教育,所以我一直十分清楚上大學是我的責任。我和我弟弟是我們這個家族裡最先獲得博士學位的人。

我的高中生活充滿樂趣和挫折,是典型的十來歲孩子的生活。高中時代最大的收穫就是遇到了我的妻子魯思,我愛她快50年了,她一直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在內布拉斯加大學的那些年月,是我一生中一段特殊的日子。我剛上大學時的目標是當一名工程師,我沒有想到一個人可以把科學探索當作一種職業。但是一個學期後,我確信我不適合做工程師。大學畢業時我完成了物理和數學兩門專業的學習。在大學裡最精彩的課是西奧多·喬根森教的現代物理學。他把我引進了量子物理學和20世紀科學的世界。

在伯克利,我的初始目標是跟查爾斯·基特爾做純理論的論文。因此,我決定全職去獲得我的學位,我首先去找了基特爾,問他我是否可以為他工作。他卻建議我考慮同從事與理論有緊密關聯的實驗工作的人一起工作。這也許是別人給過我的最好的建議。我聽從了他的建議,加入了艾倫·波蒂斯的研究小組。

我清楚地記得我第一天在實驗室的情景。我在做“原始研究”,終於涉及了真正的物理學。關於絕緣反鐵磁體KMnF3的磁性測量,我只做了一天,就寫了一個反鐵電的反鐵磁體理論,並且非常驕傲地拿給波蒂斯看。他對我很耐心,幾天后,我向他道歉,告訴他我的理論毫無意義,他仍然對我很耐心。通過與波蒂斯的交往,我學會了如何思考物理學;更重要的是,我開始學習選擇題目的良好鑑別能力。

1975年,有關新金屬聚合物——硫氮聚合物(SN)x的第一批文章出現在文獻上。這一非同尋常的準一維金屬激發了我的興趣,我想要加入這一遊戲。我得知,賓夕法尼亞大學化學系的艾倫·馬克迪爾米德教授有硫氮聚合物的化學研究背景,我就約了他見面,目的是說服他與我合作合成(SN)x。

他同意了,一次真正的合作開始了。我們認識到,那是一個橫跨化學和物理兩個學科的長期研究,於是決定互相學習。儘管我們在每周的工作時間合作,但通常我們在沒有其他安排的星期六早晨會面,只是為了能儘量相互學習。那時,我對莫特構想的金屬-絕緣體的過渡理論著迷。很快,我們首次發現(CH)x的導電性能有了顯著提高,而且證實了導電性的提高是由絕緣體(半導體)向金屬過渡導致的。

我熱愛科學家的生活,熱愛與魯思一起分享激動和失望的日子。她使我的生活充滿了愛和美,40多年來,她也大度地容忍著我的古怪。我們夫妻二人成功地建立了一個學術王國,我們的兩個兒子,彼得和戴維都從事學術研究。彼得是一位教授、醫學博士,在凱斯西儲大學從事免疫學研究。戴維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和神經學家,他在那裡研究人類的視覺。獲得諾貝爾獎後,在我接受的所有祝賀當中,使我最為高興的是我的孫輩們從他們的爺爺那裡獲得的驕傲。

受聘教授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

由於艾倫·黑格的卓越貢獻,化學研究所舉行了聘任艾倫·黑格教授為化學所名譽研究員的儀式。參加聘任儀式的有科技部副部長程津培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陳佳洱院士、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副主任劉元方院士、中國科學院基礎局局長金鐸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於淥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化學所學委會主任朱道本院士、錢人元院士、黃志鏜院士、朱起鶴院士。

聘任儀式由王梅祥所長主持,王梅祥所長和朱道本主任向艾倫·黑格教授頒發聘書。王梅祥代表化學所在儀式上講話,他說:“艾倫·黑格教授(A.J. Heeger)是國際著名的物理學家。現為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物理系教授,併兼任該校高分子及有機固體研究所所長,是國際導電高分子研究的先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有機及聚合物光電子材料和器件的物理與材料科學。發表論文600多篇,獲美國專利40多項,其論文被引用次數在全世界名列第64名。艾倫·黑格教授十分重視將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近年來他領導UNIAX公司的研究小組解決了聚合物發光單色顯示屏的高效、長工作壽命等一系列基礎與技術問題,使聚合物發光顯示屏進入了產業化。由於他的傑出貢獻,榮獲2000年諾貝爾化學獎”。

艾倫·黑格教授在受聘儀式發言中風趣地說道,他是一個物理學家,在2000年成為了化學家。他用自身的例子,生動說明了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交叉合作是如此的重要。應邀嘉賓程津培副部長、陳佳洱主任、金鐸局長也在聘任儀式上發表了講話。

隨後,艾倫·黑格教授在學術報告廳作了題為“半導性和金屬性導電聚合物——第四代聚合物材料”的精彩報告,200多座位的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有些職工和學生甚至是一直站著聽完這場報告,並與艾倫·黑格教授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隨後,艾倫·黑格教授在王梅祥所長的陪同下,參觀了中國科學院納米中心、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院重點實驗室。

導體塑膠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

艾倫·黑格

導體塑膠可以套用在許多特殊環境中,攝影膠捲需要的抗靜電物質、計算機顯示器的防電磁輻射罩都會用到導體塑膠。而近來研發的一些半導體聚合體甚至可以套用在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以及行動電話和迷你電視的顯示屏當中。

有關導體聚合體的研究與分子電子學的迅速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繫。估計將來我們能夠生產出只包含單個分子的電晶體和其它電子元器件,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計算機的速度,同時減小計算機的體積。我們現在放在公文包里的手提電腦到那時可能只有手錶大小了。

盤點美國知名科學家

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傑夫·霍金
艾賽亞·鮑曼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
阿瓦德斯·特凡尼安
喬治·華盛頓·卡弗
威廉·亨利·皮克林
道格拉斯·麥克羅伊
艾倫·J·巴德
約翰·馬伯格
喬爾·梅特卡夫
W·E·莫爾納爾
愛德華·諾頓·勞侖次
理察·斯莫利
羅伯·雷頓
匠白光
希伯·柯蒂
吉爾伯特·牛頓·路易士
羅歇·吉耶曼
保羅·勞特伯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
K·C·尼古勞
毛昭憲
保羅·卡拉斯
佛瑞德·布魯克斯
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翰·繆爾
赫伯特·豪普特曼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卡羅琳·舒梅克
約翰·道布森
邵正元
阿弗雷德·赫希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羅伯特·柯爾
約翰·巴科斯
沃爾特·阿爾瓦雷茨
吉姆·卡吉雅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
彼得·舒爾茨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基普·索恩
貝拉·巴納錫
乍德·特魯希略
安德魯·沙利
喬治·瑪麗·塞爾
布萊恩·施密特
詹姆斯·B·薩姆納
凱文·格蘭納達
路易斯·斯威夫特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維斯托·斯里弗
奧托·斯特魯維
陳品山
阿爾伯特·班傑明·普雷
約翰·彭伯頓
查爾斯·佩德森
麥可·斯通布雷克
亞當·里斯
約翰·丹尼爾·克勞斯
伊莉莎白·羅默爾
亨利·諾利斯·羅素
查爾斯·狄龍·珀賴因
拉斯·昂薩格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尤金·派克
羅伯特·S·馬利肯
賽斯·尼克爾森
孟懷縈
埃德溫·麥克米倫
約書亞·布洛克
威廉·利普斯科姆
法蘭斯·萊文沃思
潘文淵
諾曼·艾布拉姆森
亨麗愛塔·勒維特
丹尼爾·柯克伍德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查爾斯·科瓦爾
法蘭克·迪普勒
傑爾姆·卡爾
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羅伯特·赫爾曼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馬中佩
埃德溫·克雷布斯
里卡爾多·賈科尼
詹姆斯·弗格森
雷蒙德·史密斯·杜根
保羅·莫卡派喬斯
羅伯特·修奇
埃德溫·福斯特·柯丁頓
賽斯·卡羅·錢德勒
詹姆斯·克里斯蒂
安妮·坎農
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
黃桑希蘭
葉乃裳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約翰·貝內特·芬恩
喬治·邦德
拉爾夫·阿爾菲
喬治·阿貝爾
沃爾特·亞當斯
范·雅各布森
威廉·亨利·霍爾姆斯
赫伯特·亨利·道
阿爾文·溫伯格
羅德·霍夫曼
羅伯特·夏皮羅
約瑟夫·德西蒙尼
竇維廉
查爾斯·奧弗伯格
查爾斯·利伯
傑瑞·馬奇
托馬斯·米基利·梅勒
巴里·特羅斯特
尤金·賓漢
約翰·軒尼詩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哈里·格雷
梅爾文·卡爾文
赫伯特·布朗
史丹利·羅斯特·本尼迪
馬克斯·列夫琴
喬治·沃爾德
拉瑞·克倫普爾
阿爾佛雷德·艾侯
西奧多·周
喬治·亨利·彼得斯
史蒂文·沃格特
查爾斯·薩克爾
克萊德·湯博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
艾倫·桑德奇
馬丁·史瓦西
萊曼·史匹哲
大衛·史提芬遜
哈羅·沙普利
古斯塔夫·所羅門
薇拉·魯賓
斯坦利·科恩
大衛·拉比諾維茨
賈德·戴蒙
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法蘭克·穆勒
傑佛瑞·馬西
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倫
傑夫·拉斯金
塞繆爾·蘭利
羅伯特·科什納
布萊德·確斯
歐文·羅斯
馬丁·紐維爾
愛德溫·哈勃
喬治·埃勒里·海耳
羅斯貝
馬文·閔斯基
亨利·德雷伯
米高·E·布朗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
芭芭拉·利斯科夫
葛麗絲·霍普
查理斯·艾博特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
彼得·秀爾
尤利烏斯·紐蘭德
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
喬治·懷特塞茲
常瑞華
王瑞駪
肯尼斯·艾佛森
詹姆斯·高斯林
格羅特·雷伯
巴里·夏普萊斯
威廉·巴頓·羅傑斯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胡流源
張可昭
艾德文·卡特姆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朱有花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李中漢
菲巴斯·利文
威拉得·利比
馬丁·卡普拉斯
達德利·赫施巴赫
法蘭·艾倫
歐文·蘭米爾
羅納托·杜爾貝科
羅伯特·格拉布
維農·德沃夏克
威廉·吉奧克
克利夫蘭·阿貝
保羅·弗洛里
尤金·舒梅克
華萊士·卡羅瑟斯
馬克·維瑟
卡爾·斐迪南·科里
蘭迪·波許
倫納德·阿德曼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小羅伯特·伯納姆
弗里茨·茲威基
徐遐生
彼得·阿格雷
黎頓郝斯
阿諾·彭齊亞斯
王贛駿
肯·湯普遜
理察·卡普
阿薩夫·霍爾
羅伯特·弗洛伊德
法蘭克·德雷克
德克·布勞威爾
威廉·邦德
約翰·霍蘭德
琳·康維
詹姆斯·范·艾倫
亨利·陶布
文頓·瑟夫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理察·施羅克
斯圖亞特·L·施萊伯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
安東尼奧·穆齊
約翰·麥卡錫
哈里森·施密特
哈里·哈蒙德·赫斯
理察·赫克
查爾斯·馬丁·霍爾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
蘇珊·霍克菲爾德
亨利·艾林
艾倫·紐厄爾
羅伯特·梅特卡夫
約瑟·亨利
丹尼斯·里奇
帕西瓦爾·羅威爾
艾倫·佩利
高德納
喬治·伽莫夫
約翰·繆爾
史提芬·古克
布萊姆·科恩
下村修
謝爾蓋·布林
郭曉嵐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黑格
安娜·菲舍爾
羅德里克·麥金農
卡爾·薩根
傑拉德·柯伊伯
卡爾·央斯基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萊納斯·鮑林
克勞德·香農
利蘭·哈特韋爾
赫伯特·西蒙
奧利弗·史密斯
班傑明·富蘭克林
諾姆·喬姆斯基
理察·阿克塞爾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