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霍克菲爾德1985年在耶魯大學教授神經生物學,1994年被評為正教授。她在耶魯大學度過了19個春秋的學術生涯,曾經先後擔任其研究生院院長、學校教務長、學術和行政主任等,在大學裡發揮了核心領導作用。 霍克菲爾德致力於大腦發育和神經膠質瘤(一種致命腦癌)的研究,在腦科學研究中開創了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套用,並發現了一種在早期調節大腦神經元結構的蛋白質。她發現了在大腦腫瘤擴散中起關鍵作用的一種基因及其產生的蛋白質家族,有可能成為腦膠質瘤靶向治療的治療靶點。
現任及第十六任麻省理工學院(MIT)校長,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董事,紐約卡耐基Woods Hole海洋研究院理事,波士頓交響樂團董事會董事。她是美國國家精神病顧問委員會、美國國家健康研究中心委員,以並在其他眾多顧問委員會任職。她所任職的專業學會包括:美國國家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美國神經系統科學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她在1973年獲得美國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生物學學士。1979年獲得美國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醫學院的神經學博士。1979至1980年為美國NIH的博士後研究員,1980年加盟美國紐約冷泉港實驗室,1985至1997年任該實驗室夏季神經生物學研究項目主任。
霍克菲爾德博士被布朗大學、清華大學以及沃森生物科學學院分別授予榮譽學位,並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成員。 [3]1979年,在喬治敦大學醫學院攻讀解剖學和神經系統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做博士後研究工作。進入耶魯大學之前,她還是紐約科爾德斯普林實驗室的資深研究員。
1985年,霍克菲爾德成為耶魯大學的講師。
1991年升為副教授,1994年成為正教授。霍克菲爾德一直致力於哺乳動物腦發展的研究,尤其在致命性的神經膠質瘤方面有所成就。她首開在腦研究方面使用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先河,發現了導致癌細胞在腦內擴散的蛋白質家族和基因。
1998年到2003年間,霍克菲爾德擔任耶魯大學藝術和科學研究生院院長。2003年1月,霍克菲爾德被任命為耶魯大學教務長,負責管理耶魯大學各院系的教育政策、學術計畫和獎學金計畫。霍克菲爾德同時還負責耶魯大學運營和研究預算的管理。
2005年5月,霍克菲爾德就任麻省理工學院第十六任校長和神經科學教授。2012年2月16日,霍克菲爾德宣布她決定辭去麻省理工校長一職 。霍克菲爾德在新一任校長產生之前將繼續任職。2012年5月16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董事會選舉拉斐爾·萊夫(L. Rafael Reif)為麻省理工學院新一任校長,於7月2日接替霍克菲爾德,成為第17任校長。
主要成就
霍克菲爾德首開在腦研究方面使用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先河,發現了導致癌細胞在腦內擴散的蛋白質家族和基因。她一直致力於哺乳動物腦發展的研究,尤其在致命性的神經膠質瘤方面有所成就 。她首開在腦研究方面使用單克隆抗體技術的先河,發現了導致癌細胞在腦內擴散的蛋白質家族和基因。
霍克菲爾德博士的研究主要是哺乳動物大腦發育及神經膠質瘤,一種致命的腦部癌變。她在腦研究領域率先使用單克隆抗體技術,並因此發現了在哺乳動物生命早期階段控制神經元結構變化的一種蛋白質。她研究發現了一種基因及其蛋白質系的產物在腦部癌細胞擴散中的重要作用,這可能導致對神經膠質瘤的治療有了新的目標。
作為一名關注研究哺乳動物腦發育的傑出神經學家,霍克菲爾德博士是第一位領導MIT的生命科學家,同時兼任腦與感知科學系神經學的日常教學工作。霍克菲爾德博士很注重加強MIT個院系、學科間的合作交流,以此來保證MIT始終處於全球科學創新的領先地位。她相信,MIT在工程學及科學方面的領先地位能使MIT處於新技術、跨學科領域及將研究成果運用於實踐的最前沿。加之以MIT的傳統強勢學科,如建築、規劃、管理及人類學、藝術、社會科學等,這將使MIT繼續有能力成為解決時代挑戰的先鋒。
在她的領導下,MIT開展了有關能源的全校性大型科研與教育項目,並在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間加強合作,尤其是對癌症的研究。MIT還著手於為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提供可持續支持,如本科課程改革,並斥資7.5億美元進行大規模校園改造工程。
霍克菲爾德博士相信MIT有責任為全球教育及科研開發新模式,因此繼續保持了MIT的長期傳統,與全球相關政府和科研機構積極進行人員和信息的流通。霍克菲爾德博士在麻省理工擔任校長期間,非常重視在國際上的產學研合作。2007年,麻省理工與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達成協定,共同建設馬斯達爾科學技術研究院,世界上第一所專注研究另類和可持續能源、並培養研究生的高等院校。 2009年,浙江大學、麻省理工與新加坡達成協定,共同建設新加坡技術與設計大學,2011年開始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2011年俄羅斯斯科爾科沃基金會與麻省理工學院達成協定,共同建設斯科爾科沃技術大學,2013年投入運行。
在霍克菲爾德博士的領導下,麻省理工在中國積極尋找教學和科研的合作夥伴,也取得一些成果。 2009年11月15日,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在北京成立。 2010年6月21日,清華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理論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成立,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蘇珊·霍克菲爾德和香港中文大學候任校長沈祖堯共同為聯合中心揭牌。 在聯合辦學方面,麻省理工也在積極努力與南通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學開展合作,爭取共建一所研究型的科技大學。
重要論述
迎接人類第三次生物革命
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舉行的科學和技術政策論壇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院長蘇珊·霍克菲爾德女士就未來生命科學的發展前景進行了演講,她表示,沃森和克里克於1953年發現的
脫氧核糖核酸(DNA)結構為生命科學的兩次革命奠定了基石。這兩次革命分別是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前者揭示了編碼在DNA內的信息是如何通過核糖核酸(RNA)解譯給完成生命功能的蛋白質的,後者幫助人們揭示了基因組所攜帶的信息。蘇珊認為,人們面臨著許多獨特的科學機遇,而在生命科學方面,人們看到的將是生命科學與物理學和工程學融合的所帶來的第三次生物革命。
重要工具
蘇珊認為,在過去數十年中,生命科學知識的加速擴展正是建立在生命科學和工程學兩者間的合作之上。無論是對DNA、RNA和它們蛋白質產品的結構和功能的認識,還是醫藥開發和臨床診斷,人們均藉助了物理學和工程學開發的新手段和工具,如電子顯微鏡、斷層掃瞄器和核磁共振成像儀等。在人類基因組破譯項目中,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以及強大的新型基因測序技術成為生物學家依靠的重要工具。
保護這三項研究
蘇珊指出,或許從表面上看,生命科學和工程學之間的這種合作更像是工程師在為生物學家提供服務,然而正是它們的合作才孕育了生命科學再次革命的來臨。她表示,兩門學科緊密的關係已經演變進化成了強有力的、富有成效的新生體,它們逐漸形成平等的關係並出現兩者走向融合的跡象。在未來,它們各自將從融合中獲益匪淺。為闡述自己的觀點,蘇珊列舉了麻省理工學院目前正在從事的癌症醫學、電池能源和環境保護這三項研究。
癌症醫學方面
在癌症醫學方面,麻省理工學院的大衛·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中有十多名癌症研究科學家和十多名工程師,他們領導著多個研究小組研究和開發新的癌症診斷、治療和預防途徑。人們所期待的成果之一是針對癌症細胞的化學療法,利用納米送藥載體將藥物直接送達病灶滅殺癌細胞;在電池能源方面,學院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將病毒用於製造鋰離子電池的陽極和陰極的技術,這種新型電池可在室溫下製造,不會排放有毒物質,在電能容量上與普通鋰離子電池相當的情況下,具有更佳的充、放電性能,適合用作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電池。這是生物學幫助能源工程學的鮮活實例;在環境保護方面,學院土木和環境工程師利用基因組學技術解密海洋的微生物生態系統,以及監視微生物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反應。
蘇珊認為,人類社會面臨著眾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問題,從流行性疾病到失策的全球經濟,再到不可持續發展的全球能源體系,無不讓人深感壓力。為此,人們應該採取措施,促進生命科學和工程學的融合,讓人類早日分享生命科學的新革命帶來的豐碩果實。她建議通過四種特殊的手段加速生命科學第三次革命的來臨。
激發熱情
首先,必須鼓勵年輕人投身於生命科學和工程學融合的事業,應激發他們的熱情,同時為他們提供包括生物和工程、計算機和數學等跨學科教育,讓他們能夠共同輕鬆駕馭多門學科的基本知識。
建立新的學術機構
其次,建立新的學術機構。在麻省理工學院,細胞和分子生物研究機構自然“孵化”出了生物工程新學科,這優於將生物學家和工程師簡單組合起來的模式。“孵化”過程的結果是,研究人員既懂工程語言又懂生命科學語言,還出色地掌握了生物工程語言。由於十分熟悉生物知識,生物工程師在工作中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至:分析複雜的系統、解釋預期的數學模型、找出基本設計原則,並隨後設計全新的問題解決途徑。蘇珊認為要向全美推廣麻省理工學院的做法,並鼓勵各學科之間加強交流和合作。
第三,將經費發放機制轉為偏重跨學科的研究工作。必須繼續為新興研究機構中跨學科領域和項目的研究和從事研究的年輕人提供經費,不能單單教育和培養跨學科學生而不提供從事跨學科研究生涯所需的資金。此外,蘇珊還認為,應該為由不同系、不同學院和不同研究所的人員共同參與的項目提供資金,並為簡化他們獲得投資的申請手續。
必須建立聯繫
最後,國家研發經費發放機構之間必須建立聯繫。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NIH)是聯邦政府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經費的主要發放機構,其他還有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部和國防部。蘇珊表示,這種科研投資形式難以營造統一的研究環境。經費發放機構之間應該建立聯繫,並與科學家成為合作者,共同確定更有機遇的投資領域和首要的科學挑戰,共同制定統一的研發戰略。
將改變人們的生活
蘇珊最後說,第三次生物革命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她表示,在20世紀初,沒有人想到人類的生活會因源於物理學和工程學結合的工業所改變。如今,人們也無法預知生命科學與物理學和工程學的融合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工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生的工業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她相信,美國面臨的問題是需要改變美國科研機構和調整聯邦政府運作以加速開發新的生物革命的潛能,這將有利於人類的健康、國家的繁榮和地球的生存。
教育觀點
儘管從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高等教育非常成功,但是在這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女掌門人看來,美國的教育並不是在高等教育和研究方面惟一優秀的模型。實際上,美國高等教育是經過3個世紀的改良,從別的國家和高校獲取模型和想法,才獲得成功。“展望將來,大學將需要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那些不管源自何處的教育、研究方面的最好的實踐。”她說。所以,美國以外的高校如果只是簡單照搬在美國改良了3個世紀的高校形式,並不意味著一定獲得成功。
同樣的道理,美國以外的高校借鑑學生創業經驗也並不一定取得成功。自從1983年,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兩名MBA學生舉辦了第一屆創業計畫大賽後,這種創業形式風靡全球。至今美國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在內的20多所大學每年舉辦這一競賽。據統計,美國最優秀的50家高新技術公司有46%出自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創業計畫大賽。但是,在美國的大學生的創業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是與其成熟的配套機制分不開的,而這一模式不一定適應於所有的學校。
所以,這位女院長最想探討的問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學如何能做得更好。在她看來,全世界的大學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大學應該適應全球化時代的要求,敏銳發現新機遇,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學應該放棄自己的長期任務。霍克菲爾德院長認為,作為研究性機構,大學應該為了社會的利益而開拓知識;作為教育機構,大學應該培養下一代的領導者。在她看來,最成功的大學是那些在進取、冒險等方面密切合作的大學。
正是由於競爭,美國大學成為了創新的溫床,經濟成長的巨大引擎。但霍克菲爾德院長認為,以創新為中心,並不意味著忽視那些與實用沒有直接關係的領域。
她強調,在麻省理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以及藝術同樣在研究和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麻省理工學院最大的學院就是工程系,而與其規模相當的一個院系就是科學院。實際上,學院還將進一步推進在全校範圍內開展新的跨學科合作的工作。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基礎力量源於教育和研究的融合。這位女院長強調,教育不僅在於學生必修的特定學科。當學生離開校園,他們將在工作中管理團隊,領導組織經歷變遷。他們必須創造,並成為企業家。並且,他們不得不在隨時變化的環境和趨於複雜的情況下完成這些工作。“顯然,我們的畢業生將用到的技能是在教室或實驗室中學到的。但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在正式課程以外的活動中學到的知識。”為此,麻省理工學院強化了一些活動。
比如說實習。麻省理工學院有個國際科學與技術中心(MISTI)。這箇中心把學生分配到世界各地的公司、研究實驗室和大學進行實習。在他們離開前,實習生要學習當地的語言和文化。在國外的經歷使他們有能力在不同的國家與文化之間建立長久的職業聯繫。
智力開發和獨立是領導必備的素質。麻省理工學院有個著名的本科生機遇研究計畫(UROP)。在UROP中,學生直接與教師一起進行最前沿的研究。合作形式有一對一的學生―――教師合作,也有由不同學科的教師和研究員組成的小組。學生獲得寶貴的第一手經驗,並享受與良師益友共同工作的樂趣。在MIT,有85%的本科生參與UROP。
“獨立,競爭,創新,跨學科合作,與世界的緊密聯繫,這些美國最好的大學的價值觀可以幫助在全球化時代力爭上遊的任何一所大學。”霍克菲爾德說。
所獲榮譽
霍克菲爾德博士獲得包括布朗大學、清華大學、冷泉港實驗室沃特森生物科學院榮譽學位,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其他榮譽包括耶魯大學Wilbur Lucius Cross獎章、羅切斯特大學Wilbur Lucius Cross職業成就獎,以及美國解剖學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Charles Judson Herrick獎,此獎頒給那些在該領域獲得傑出成就的年輕科學家。
2005獲得國際學術成就金獎,2004年獲得耶魯大學Sheffied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