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沃爾德

喬治·沃爾德

喬治·沃爾德(George Wald,1906年11月18日—1997年4月12日),美國科學家,以其研究視網膜色素的作品聞名,1967年與霍爾登·凱弗·哈特蘭(Haldan Keffer Hartline)和拉格納·格拉尼特(Ragnar Granit)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基本信息

研究

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成為研究員的喬治·沃爾德發現視網膜是由婎生素A組成的。他更進一步的實驗顯示當視紫質(rhodopsin)的色素暴露於光線下時,它會產生視蛋白(opsin)及一種包含婎生素A的混合物。這說明婎生素A是視網膜不可缺少的元素。

在1950年代,沃爾德及他的同仁用化學方式將視網膜的色素抽出來。之後,他們用紫外分光光度計(spectrophotometer)來量度色素的吸收光度。由於色素的吸收光度相當於其感光細胞(photoreceptor cell)能感覺到最活躍的波長,因此這實驗顯示出了眼睛能感覺到的波長的極限。可是由於視桿細胞構成了視網膜的大部分,因此沃爾德及他的同仁主要還是量度主要的感光色素--視紫質的吸收光度。後來,沃爾德得以使用一種稱為吸收光度法(microspectrophotometry)的技術,直接從細胞量度其吸收光度,而不用抽取出其色素。這讓沃爾德得以斷定視錐細胞中的色素吸收光度[1]。

生平

喬治·沃爾德生於紐約市,其父為艾薩克·沃爾德,母為歐內斯廷·羅森曼(Ernestine Rosenmann),他們都是猶太遷民。1922年,沃爾德畢業於紐約市的布碌倫技術高中。1927年,他在紐約大學獲得了他的科學學士學位,並於1932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動物學的博士學位。畢業後,他得到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的旅行許可。沃爾德用此許可到德國與奧托·海因里希·瓦爾堡(Otto Heinrich Warburg)工作,在那裡,他鑑定了視網膜中的婎生素A。之後,沃爾德跟婎生素A的發現者保羅·卡雷一起到了蘇黎世及瑞士工作。沃爾德之後在德國海德堡短暫地與奧圖·邁爾霍夫一起工作過,但在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執政時,在歐洲生活的猶太人越顯得危險,於是他離開了歐洲,到了芝加哥大學。1934年,沃爾德到了哈佛大學成了講師,後來更當上了教授。他於1950年獲選加入美國國家科學院,並於1967年憑其對視覺的發現及成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沃爾德曾對於很多政治及社會事情作出評論,而由於他是諾貝爾獎得主,因此他的國家甚至全世界都很注意他的觀點。他不斷地發表評論反對越南戰爭和核軍備競賽(nuclear arms race)。

1980年伊朗人質危機期間,沃爾德在拉姆齊·克拉克(Ramsey Clark)往伊朗的代表團中工作。

1986年,沃爾德及其他一些諾貝爾獎得主被邀前往莫斯科,與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商量有關一些環境問題。在那裡,他問了戈巴契夫有關伊蓮娜·波娜(Yelena Bonner)及其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安德烈·薩哈羅夫(Andrei Sakharov)被拘留並被放逐到下諾夫哥羅德的問題。沃爾德報告說戈巴契夫當時表示自己並不知道任何關於該事件的資料。在這不久之後的1986年12月,波娜和薩哈羅夫獲釋。

沃爾德逝於麻薩諸塞州劍橋。

盤點美國知名科學家

古拉斯·尼葛洛龐帝
傑夫·霍金
艾賽亞·鮑曼
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
阿瓦德斯·特凡尼安
喬治·華盛頓·卡弗
威廉·亨利·皮克林
道格拉斯·麥克羅伊
艾倫·J·巴德
約翰·馬伯格
喬爾·梅特卡夫
W·E·莫爾納爾
愛德華·諾頓·勞侖次
理察·斯莫利
羅伯·雷頓
匠白光
希伯·柯蒂
吉爾伯特·牛頓·路易士
羅歇·吉耶曼
保羅·勞特伯
威廉·莫里斯·戴維斯
K·C·尼古勞
毛昭憲
保羅·卡拉斯
佛瑞德·布魯克斯
赫爾曼·約瑟夫·馬勒
翰·繆爾
赫伯特·豪普特曼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卡羅琳·舒梅克
約翰·道布森
邵正元
阿弗雷德·赫希
文森特·迪維尼奧
羅伯特·柯爾
約翰·巴科斯
沃爾特·阿爾瓦雷茨
吉姆·卡吉雅
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
彼得·舒爾茨
賀拉斯·帕內爾·塔特爾
基普·索恩
貝拉·巴納錫
乍德·特魯希略
安德魯·沙利
喬治·瑪麗·塞爾
布萊恩·施密特
詹姆斯·B·薩姆納
凱文·格蘭納達
路易斯·斯威夫特
阿蘭·麥克萊德·科馬克
維斯托·斯里弗
奧托·斯特魯維
陳品山
阿爾伯特·班傑明·普雷
約翰·彭伯頓
查爾斯·佩德森
麥可·斯通布雷克
亞當·里斯
約翰·丹尼爾·克勞斯
伊莉莎白·羅默爾
亨利·諾利斯·羅素
查爾斯·狄龍·珀賴因
拉斯·昂薩格
約翰·霍華德·諾思羅普
尤金·派克
羅伯特·S·馬利肯
賽斯·尼克爾森
孟懷縈
埃德溫·麥克米倫
約書亞·布洛克
威廉·利普斯科姆
法蘭斯·萊文沃思
潘文淵
諾曼·艾布拉姆森
亨麗愛塔·勒維特
丹尼爾·柯克伍德
威廉·斯坦迪什·諾爾斯
查爾斯·科瓦爾
法蘭克·迪普勒
傑爾姆·卡爾
愛德華·卡爾文·肯德爾
羅伯特·赫爾曼
霍爾登·凱弗·哈特蘭
馬中佩
埃德溫·克雷布斯
里卡爾多·賈科尼
詹姆斯·弗格森
雷蒙德·史密斯·杜根
保羅·莫卡派喬斯
羅伯特·修奇
埃德溫·福斯特·柯丁頓
賽斯·卡羅·錢德勒
詹姆斯·克里斯蒂
安妮·坎農
威廉·羅伯特·布魯克斯
黃桑希蘭
葉乃裳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約翰·貝內特·芬恩
喬治·邦德
拉爾夫·阿爾菲
喬治·阿貝爾
沃爾特·亞當斯
范·雅各布森
威廉·亨利·霍爾姆斯
赫伯特·亨利·道
阿爾文·溫伯格
羅德·霍夫曼
羅伯特·夏皮羅
約瑟夫·德西蒙尼
竇維廉
查爾斯·奧弗伯格
查爾斯·利伯
傑瑞·馬奇
托馬斯·米基利·梅勒
巴里·特羅斯特
尤金·賓漢
約翰·軒尼詩
塞繆爾·丹尼謝夫斯基
哈里·格雷
梅爾文·卡爾文
赫伯特·布朗
史丹利·羅斯特·本尼迪
馬克斯·列夫琴
喬治·沃爾德
拉瑞·克倫普爾
阿爾佛雷德·艾侯
西奧多·周
喬治·亨利·彼得斯
史蒂文·沃格特
查爾斯·薩克爾
克萊德·湯博
安德魯·斯圖爾特·塔能
艾倫·桑德奇
馬丁·史瓦西
萊曼·史匹哲
大衛·史提芬遜
哈羅·沙普利
古斯塔夫·所羅門
薇拉·魯賓
斯坦利·科恩
大衛·拉比諾維茨
賈德·戴蒙
愛德華·查爾斯·皮克林
克里斯蒂安·亨利·弗里
魯道夫·閔可夫斯基
法蘭克·穆勒
傑佛瑞·馬西
弗雷德里克·查爾斯·倫
傑夫·拉斯金
塞繆爾·蘭利
羅伯特·科什納
布萊德·確斯
歐文·羅斯
馬丁·紐維爾
愛德溫·哈勃
喬治·埃勒里·海耳
羅斯貝
馬文·閔斯基
亨利·德雷伯
米高·E·布朗
愛德華·愛默生·巴納德
芭芭拉·利斯科夫
葛麗絲·霍普
查理斯·艾博特
約翰·威斯利·鮑威爾
彼得·秀爾
尤利烏斯·紐蘭德
克日什托夫·馬蒂亞謝夫
喬治·懷特塞茲
常瑞華
王瑞駪
肯尼斯·艾佛森
詹姆斯·高斯林
格羅特·雷伯
巴里·夏普萊斯
威廉·巴頓·羅傑斯
菲利普·肖瓦特·亨奇
胡流源
張可昭
艾德文·卡特姆
弗蘭克·舍伍德·羅蘭
朱有花
弗拉迪米爾·普雷洛格
馬克斯·德爾布呂克
李中漢
菲巴斯·利文
威拉得·利比
馬丁·卡普拉斯
達德利·赫施巴赫
法蘭·艾倫
歐文·蘭米爾
羅納托·杜爾貝科
羅伯特·格拉布
維農·德沃夏克
威廉·吉奧克
克利夫蘭·阿貝
保羅·弗洛里
尤金·舒梅克
華萊士·卡羅瑟斯
馬克·維瑟
卡爾·斐迪南·科里
蘭迪·波許
倫納德·阿德曼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小羅伯特·伯納姆
弗里茨·茲威基
徐遐生
彼得·阿格雷
黎頓郝斯
阿諾·彭齊亞斯
王贛駿
肯·湯普遜
理察·卡普
阿薩夫·霍爾
羅伯特·弗洛伊德
法蘭克·德雷克
德克·布勞威爾
威廉·邦德
約翰·霍蘭德
琳·康維
詹姆斯·范·艾倫
亨利·陶布
文頓·瑟夫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理察·施羅克
斯圖亞特·L·施萊伯
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
安東尼奧·穆齊
約翰·麥卡錫
哈里森·施密特
哈里·哈蒙德·赫斯
理察·赫克
查爾斯·馬丁·霍爾
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
蘇珊·霍克菲爾德
亨利·艾林
艾倫·紐厄爾
羅伯特·梅特卡夫
約瑟·亨利
丹尼斯·里奇
帕西瓦爾·羅威爾
艾倫·佩利
高德納
喬治·伽莫夫
約翰·繆爾
史提芬·古克
布萊姆·科恩
下村修
謝爾蓋·布林
郭曉嵐
艾倫·麥克德爾米德
艾倫·黑格
安娜·菲舍爾
羅德里克·麥金農
卡爾·薩根
傑拉德·柯伊伯
卡爾·央斯基
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
西奧多·威廉·理查茲
萊納斯·鮑林
克勞德·香農
利蘭·哈特韋爾
赫伯特·西蒙
奧利弗·史密斯
班傑明·富蘭克林
諾姆·喬姆斯基
理察·阿克塞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