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京城老輩兒人對“美味齋”印象最深的是三分錢一碗的米飯、一毛一一份的肉沫豆腐和五毛錢一份的白斬雞。現在的“美味齋”,還是以當年的樸實無華和服務大眾為宗旨,以經營原美味齋的傳統菜品為主,意在讓食客領略上海江南水鄉菜點的清淡和秀美,感受它的平常與真實,為豐富百姓生活增添了新的內容,也為老食客搭建了一個懷舊的平台。美味齋飯莊源於上海,1923年開業。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倡導下,美味齋和老正興等一批上海服務業的著名企業,一起遷京支援首都建設,從此也開始了自己長達50年的美食傳奇。1956年12月在周總理“全國支援北京建設”的號召下,北京美味齋飯莊在宣武區菜市口正式開始營業,經營生炒鱔糊、五香大排、小白蹄、古老肉、叉燒肉、松樹鱖魚等,既有蘇錫幫菜特點又兼有淮陽風味,尤其善烹魚蝦類菜餚。
1998年因擴展“兩廣路”的需要,“美味齋”暫停營業業。”2005年,美味齋”上級主管部門---北京翔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原宣武區飲食服務公司)為了恢復老字號,投資數百萬元,在白廣路重建 “美味齋”,同時還請來了原上海”美味齋”的老經理,帶領上海和江南菜的名廚進京。2005年4月26日,開張營業,重建後的“美味齋”飯莊,營業面積達1200平方米,包括一層大廳和二層十餘個包間,可同時容納四百餘人就餐,特色菜有:紅燒肚檔,響油鱔糊,香糟小黃魚,松鼠鮭魚,老上海油爆蝦等。飯莊面向社會各界服務,承接團體宴會,婚宴,壽宴等。
食客評論
響油鱔糊滬上看家菜,上桌後還在噼啪作響,味道不錯。八寶辣醬,紅潤且光亮,用來下飯甜鮮得當,自然可口。馬蘭頭香乾,價格便宜,但能去火解毒。
與眾不同:
海菜所用的食材,與北方差別很大,黃魚鯗就是其中之一。所謂“鯗”,就是夏汛時把魚,其實也可以是烏賊等其他海產品,剖開曬成的乾鮮(據記載,吳王闔閭10年在海戰時,捕得大黃魚作軍食,“吳王歸,問海中所食魚,所司雲並曝乾。王索之,其味美,因書美下著魚,是為鯗字”)。帶魚鯗、米魚鯗、鯧扁鯗、鰻鯗……鯗的種類非常多,最有名也最好吃的當屬“舟山白鯗”,也就是黃魚曬成的黃魚鯗。美味齋的黃魚鯗燒肉,魚腥與肉腥相抵消,魚香與肉香相混合,味道濃郁可口,口感豐富,令人難忘。
挑刺蔥油金瓜絲,是美味齋的新菜。這種瓜絲的形狀和顏色都非常漂亮,可就是味道偏鹹,口感也非常一般,和蔥油搭配的效果不太好。其實上海菜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美味齋的味道、口感,可以說基本上是懷舊風格的原汁原味(也加入了極少量的京味元素)的老上海本邦菜的正宗風味,近年滬上流行的新菜幾乎看不到。
軼事
淮揚風味的酒樓,每年深秋有一道天然極品美味——陽澄湖清水大閘蟹在蘇州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的幫助下,美味齋與陽澄湖鎮上的好來我蟹王水產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該公司在陽澄湖的中東湖圍建了1000畝無公害標準化、示範化的生產基地,能保證供應真正的極品陽澄湖大閘蟹。
肉粽子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相傳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投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每到端午這一天,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也就是粽子)投入江中祭奠屈原,世代相傳,粽子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全國各地的粽子品種也是五花八門。又到端午節了,京城美味齋飯莊製作的肉餡粽子突出體現了上海風味。製作時,將竹葉經水煮沸回軟,洗淨瀝乾。糯米淘洗清潔,晾乾水分,加入適量白糖、精鹽和特鮮醬油拌勻。豬後腿瘦肉40克切成長方形小塊,加入適量精鹽、白糖、燒酒,反覆搓擦,使調味品充分進入肉內。將竹葉疊攏,放闊接長,在總長度的五分之三處折轉成漏斗狀,放入糯米60克,將肉按精、肥、精的次序橫放在米上,再蓋上糯米60克鋪開,隨即把長出的部分竹葉折轉覆蓋,包成錐形,然後用馬蓮草綑紮定形,下沸水鍋中,先用旺火燒煮2小時,再添加清水煮沸,撇去浮油起鍋。成品形態美觀別致,竹香芬芳和潤,肉質酥爛嫩鮮,肥糯可口不膩,具有江南獨特風味。
特點:美觀別致,竹香芬芳和潤,肉質酥爛嫩鮮,肥糯可口不膩。
特色菜點
四喜烤麩 |
響油鱔糊 |
紅燒海參 |
五香大排 |
典型的上海菜,烤麩,其實是清蒸麵筋,外形有點象海綿,有很多的氣孔。這盤烤麩是淺淺的咖啡色(證明很新鮮),鬆軟而富彈性。吃上一口,略微有點甜香,有些香油的味道。烤麩所含蛋白質高於豬瘦肉,雞肉或大部分豆製品,有營養。
特色菜:年糕炒毛蟹
看看這盤菜,毛蟹色澤紅亮,年糕糯軟鮮香。 雖然這是小河蟹,但也是優質的小河蟹,殼很薄、肉也比較多。香辣蟹超美味的。
有別於魯菜的蔥燒海參,有一點不易察覺的甜。不愧是紅燒,色澤紅潤不說,香味不是蓋的。海參的營養價值極高,含豐富的蛋白質、鈣和碘,是滋補食品,具有補血調經的功用,更有安胎及利於生產的功能,最適宜懷孕後期食用。
主料是水發海參,調料是紹興酒、味素、白糖、花椒水、醬油、澱粉、香油、薑末。把泡發後的海參從中切成兩半,用開水燙透,控淨。蔥白切6厘米長段。炒勺放油,燒熱,下蔥段煸炒後淡黃色用紹興酒烹一下,加一手勺清湯,下海參、花椒水、味素、醬油、白糖、薑末,慢燉一會,用澱粉勾芡,滴香油出勺即可。其滋味鮮,營養豐富,為大連海鮮品中的至上至美的佳品。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具有滋陰補腎,增強機體免疫之功效。不同種的海參都可直接入藥治病,如刺參、梅花參、二斑白尼參、有補腎水腫的作用;棘輻肛參有控制溢血及治月經病的功能;黑乳海參則是月經不調,產生催乳的良藥。黑海參有治療外傷出血、止痛,煮食海參可治肺結核。
鱔魚選用新鮮大鱔魚,鱔魚絲里的小骨頭剔的相當乾淨。油而不膩,滑潤柔韌,就是香!
鱔魚的口感,因烹製方法不同而異,生炒柔而挺,紅燒潤而腴,熟爛軟而嫩,油炸脆而酥。明代的《宋氏養生部》、清代的《調鼎集》均有名目眾多的菜譜。
原料:鱔魚、醬油、鹽等
製作方法: 西塘的“響油鱔糊”用重油、快炒、旺火,以柔軟鮮嫩,清香潤腴為特色。
原料:新鮮大排3條(每條2500克),上等醬油1500克,紹酒500克,大、小茴香、生薑、沙姜各少許,精鹽15克,甘草15克,桂皮少許,草果75克,花椒25克,冰糖750克,味素5克。
製法:
1、制老鹵:把大小茴香、甘草、桂皮、丁香、草果、沙姜等香料裝入袋內紮好,放在滾水鍋中,加醬油、精鹽、糖、味素等用文火煮1小時至香味透出。
2、粗加工:排骨用刀劈成每塊70克大塊,用上等醬油、薑汁、少許精鹽醃製1小時,再入油鍋旺火炸至金黃,成型撈起。
3、精加工:將排骨置於老鹵中燒開,文火煮半小時撈起,浸於老鹵中自然冷卻,即成。
特點:色澤棕紅,乾香撲鼻。
美味欣賞
八寶辣醬 | 醩溜三白 |
相關詞條
便宜坊 步瀛齋 成文厚 大順齋 稻香村 德壽堂 都一處 仿膳 功德林 鶴年堂鴻賓樓
護國寺小吃惠豐堂 錦芳小吃 六必居 美味齋 內聯升 謙祥益 全聚德 榮寶齋 瑞蚨祥
盛錫福 同和居 吳裕泰信遠齋 永安堂 張一元 正陽樓 致美齋 萃文閣 餛飩侯
參考資料http://www.bjxiangda.com/meiweizhai.asp
http://www.ben.com.cn/pwjc/dwc/200609/t20060911_84965.htm
http://lady.tom.com/2007-06-14/09D6/25079370.html
http://www.meishichina.com/BeiJing/XuanWu/24839.html
中華
全聚德、同仁堂……你深知的中華老字號有哪些?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在現代文明迅速蔓延的今天,你還記得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