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文

林爽文

林爽文,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坂仔人。於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隨父渡台,居彰化大里代莊(今台中縣大里市),以耕田、趕車為業。三十九年,參加嚴煙組織的"天地會",不久成為台灣天地會的北路領袖。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台灣暴發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農民起義鬥爭。起義軍的領袖就是林爽文。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林爽文(1756年-1788年),原籍福建漳州平和。1773年隨父渡台,定居彰化縣大里杙莊(今台中市大里區)。1784年加入天地會,之後成為彰化天地會首領,1786年曾發動林爽文事件,於1788年失敗被捕,遭清政府於北京審訊判決凌遲處死。

今日,位於南投縣中寮鄉爽文村有爽文國中、爽文國小兩所是與村同名,以及台中市大里區有爽文路、爽文國中皆取其名,以茲感念。另苗栗縣卓蘭鎮也留有爽文路的地名(非路名)。另外,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之初,曾計畫將嘉義市改名爽文市,後來此計畫並未實施。

抗清初期

相關印件 相關印件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1月16日因台灣府知府孫景燧取締天地會,逮捕天地會領袖林爽文之叔伯,林爽文率軍劫獄反抗,號稱50萬眾回響,1月18日(陰曆11月29日)攻下彰化,殺台灣知府孫景燧,進駐彰化縣衙門,自稱“盟主大元帥”。1月20日(陰曆12月1日)北路的王作、李同也率眾回響,殺淡水同知。又向北攻下新竹竹塹城。林爽文建號“順天”,往南攻打諸羅等地,福建陸路提督署台灣兵備道柴大紀力守。鳳山天地會領袖莊大田亦集眾起兵回響,至2月全台除南部台灣府、諸羅,中部海港鹿港外均陷落。但因軍紀不良,桃竹苗等地的客家居民被迫以鄉勇形式組織義民團練,抵抗林爽文軍隊保衛自己的家鄉。在新竹地區,則有陳紫雲領導下,轉戰新竹苗栗等地。事件平定後,鄉民撿集新竹死難客家鄉勇骨骸共二百多具,合葬於枋寮(即今新竹縣新埔褒忠亭義民廟)。

閩浙總督常青聞變急派福州將軍恆瑞、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和福建陸路提督任承恩率清軍4000人征台,先後收回諸羅縣城、鳳山縣城,不久即於4月23日(陰曆3月6日)再被莊大田攻占,雙方形成拉鋸戰。(常青初視師,戰無功,承恩、仕簡以誤軍機坐斬,台灣平,赦出獄;仕簡至狼山鎮(今江蘇南通東南海邊)總兵,承恩亦至副將)。使清廷命常青為督師調並浙江、廣東清軍一萬多人親自渡台,隨後又增加七千人,雙方對峙在台灣府城。

台灣漳泉械鬥已久,鹿港泉州府籍林湊等人率眾襲擊彰化縣縣城,大殺漳州府籍移民並且焚毀民房,漳州籍林爽文率軍反攻,許多漳州人被迫投入林爽文陣營,漳州籍大股首陳泮為了報復泉州人,凡是泉州人房屋,也盡數焚毀。下淡水溪的漳州籍莊大田也因為閩粵械鬥之歷史仇恨,與客家莊民爆發衝突,只好暫停攻城行動。

抗清後期

後來清廷又派陝甘總督大學士福康安、參贊大臣海蘭察共率綠營八千人於12月10日(陰曆11月2日)自鹿港登台,上岸後再招團練六千,總兵力一萬四千,與林爽文三萬兵力對峙,雙方戰於八卦山。福康安先後收彰化、諸羅。爽文敗走集集、水沙連(今南投縣魚池鄉)等地。1788年2月10日福康安令人說服當地居民於老衢崎(今苗栗縣竹南鎮崎頂里一帶)生擒林爽文。

莊大田由於與泉州籍首領莊錫舍有嫌隙,兵敗逃亡時行蹤為清軍所知,被烏作哈達率領的水師抓獲時,已身受重傷,在台灣被處死,函首燕京。

此事清廷僅派軍不足4萬,費時一年四個月平定,之後清乾隆皇為了嘉獎諸羅縣義民義舉,而將諸羅改名“嘉義”。

影響

林爽文起義,前後經歷一年零三個月,參加人數達數十萬,它不僅是台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而且是清代歷史上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參加起義者,將鬥爭矛頭直指封建官府。從起義的起因、綱領到最後被清政府殘酷鎮壓,可見移民拓墾之際,除了大自然的挑戰外, 還有來自封建統治階級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的威脅。移民在胼手胝足努力開拓的同時,還要為他們身家財產的安全而拚斗。

乾隆將平台民變一事,列入十全武功。

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圍攻諸羅城十月,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國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之旨,翌年11月初三日下詔,易稱“諸羅”為“嘉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