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1.5寸處,當任脈水分與下脘穴之間點,計1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壁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9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及腹壁淺靜脈的屬支。深層有第9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主治
通上下之氣,消化不良,腹滿脹氣,大便不通,胃痛等。
操作
直刺0.5-1寸,局部有酸脹感;灸5-10壯。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通上下之氣,消化不良,腹滿脹氣,大便不通,胃痛等。
附註
① 同名奇穴,別名閣門,位於腹骨下緣陰莖根中點旁開3寸處,主治疝氣,奔豚,陰部腫痛。直刺0.5-1寸,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②同名奇穴,位於大腿內側正中線,膕橫紋上3寸。主治膀胱七疝,奔豚,少腹積寒。直刺0.6-0.9寸,可灸。
③經穴別名,即足陽明胃經關門穴。
相關論述
《臟腑圖點穴法》:“闌門,臍上一寸五分。通上下之氣。”
《類經圖翼》:“闌門穴,在陰莖根旁,各開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