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作用
本品為氨苯抑茵劑,對麻風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作用機制與磺胺藥相似,兩者的抗菌譜相似,均可為氨基苯甲酸拮抗。硫安布新亦可用作雙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抑制皰疹樣皮炎的作用機制尚未闡明,但與其抑菌作用無關。硫安布新可能作為酶抑制劑或氧化劑。此外,本品尚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能與抑制皰疹樣皮炎的作用有關。
動力學
本品口服後吸收迅速而完全。蛋白結合率50~90%。吸收後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如肝、腎、皮膚、肌肉等)和體液中。在肝臟中經N—乙醯轉移酶代謝。患者可分硫安布新慢乙醯化型和快醯化型,前者服藥後較易產生不良反應,尤其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其血藥峰濃度亦較高,但臨床療效未見增加。快醯化型患者用藥時可能需調整劑量。口服後數分鐘可在血液中測得硫安布新,1~3小時可達血漿濃度峰值,有時需4~8小時,T1/2為10~50小時(平均28小時)。約70~85%以原形和代謝產物(主要為葡萄醛酸甙和硫酸鹽)由尿中逐漸排泄。游離藥物從膽道排出後重新進入腸肝循環,因此停藥後硫安布新在血漿中仍可持續存在數周之久。適應症
硫安布新單獨或與其他抑制麻風藥聯合用於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各種類型麻風,和皰疹樣皮炎的治療。硫安布新也可用於膿皰性皮膚病、類天皰瘡、壞死性膿皮病、復發性多軟骨炎、放線菌性足分枝菌病及聚會性痤瘡的治療。硫安布新可與甲氧苄啶聯合治療卡肺孢子蟲肺炎;與乙嘧啶聯合用於預防氯喹耐藥性瘧疾;亦可與乙胺嘧啶和氯喹三者聯合用於預防間日瘧。用法用量
1、抑制麻風口服,與一種或多種其他抗麻風藥合藥。成人每日100mg,一次頓腸或每日按體重0.9一1.4mg/kg,一次頓服;小兒每日按體重0.9一1.4mg/kg,一次頓服。成人最高量每日200mg。
2、皰疹樣皮炎口服,成人起始每日50mg,如症狀未完全抑制,每日劑量可增加至300mg,成人最高量每日500mg,以後儘早減少至最低有效維持量。
3、預防瘧疾本品100mg與乙胺嘧啶12.5mg聯合,一次頓服,每7天服藥一次。
隨訪檢查:①血常規計數,用藥前和治療第一個月中每周一次,此後每月一次,連續6個月,以後每半年一次;
②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測定,如為G-6-PD缺乏者則本品應慎用,因在此種患者中易發生溶血反應;
③肝功能試驗(如尿膽紅素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治程中患者發生食慾減退、噁心或嘔吐時應作測定,如有肝臟損害,應停用硫安布新;
④腎功能測定,有腎功能減退者在療程中應定期測定腎功能,並據以調整劑量,如患者肌酐清除率低於4ml/min時應測定患者血藥濃度,尿閉患者應停用硫安布新。
(1)單用硫安布新治療麻風易產生細菌耐藥性,因此應與丙硫異煙胺、乙硫異煙胺、氯法齊明或利福平聯合套用。
(2)對未定型和結核樣麻風的治療需持續6個月至3年,二型性麻風需2—10年,瘤型麻風需終身服藥。
(3)快乙醯化型患者硫安布新的血藥濃度可能較低,需調整劑量。慢乙醯化型患者的血藥濃度可能較高,亦需調整劑量。
(4)腎功能減退患者用藥時需減量,如肌酐清除率在4ml/min以下時需測定血藥濃度。無尿患者應停用本品。(5)用藥過程中如出現新的或中毒性皮膚反應,應迅速停用本品。但出現麻風反應狀態時不需停藥。
(6)療程中如出現嚴重“可逆性“反應(Ⅰ型)或神經炎時,應合用大劑量腎上腺皮質激素。
(7)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患者用本品時需減量。
(8)治療皰疹樣皮炎時,應食用無麩質飲食,連續6個月,使硫安布新的劑量可減少50%或甚至停用本品。本品與磺胺類藥物可有部分交叉過敏反應發生。
不良反應
①發生率較高者有:背、腿痛,胃痛,食慾減退;皮膚蒼白、溶血性貧血;發熱(較常見於溶血性貧血,較少見於粒細胞缺乏症);皮疹(過敏);異常乏力或軟弱(較常見於溶血性貧血,較少見於變性血紅蛋白血症);②發生率極低者有:指甲、唇或皮膚青紫,呼吸困難(變性血紅蛋白血症),皮膚瘙癢、乾燥、發紅、脫痂或脫皮、脫髮(剝脫性皮炎)、精神改變;麻木、針刺感、燒灼感、手或足軟弱(周圍神經炎);咽痛(粒細胞缺乏症)、眼或皮膚黃染(肝臟損害)。
③下列症狀如持續存在需引起注意:如眩暈、頭痛、噁心、嘔吐。可引起胃腸道反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白細胞和粒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頭痛,失眠,周圍神經炎,中毒性精神病.剝脫性皮炎,中毒性肝炎.個別病例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死亡
[不良反應的特點]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及食欲不振,也常出現皮疹。可發生麻風結節病加重或麻風性結節性紅斑反應,這類反應考慮是Herxheimer氏型。“碸綜合徵”(sulphonesyndrome)與麻風結節病變加重很不一樣,它表現為發熱、欲嘔、剝脫性皮炎、黃疸伴有肝壞死、淋巴結腫大、正鐵血紅蛋白症及貧血,後者的發生率為25%,常發生在開始治療後5~6周。麻風性結節性紅斑伴有虹膜睫狀體炎、神經炎、睪丸炎、突然發熱及出現皮疹,則需改用其他藥治療。溶血可見於紅細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之病人,或合併其他疾病的病人。可出現過敏性皮炎。[神經系統]表現為頭痛、失眠、神經過敏、因軸突變性所引起的可逆性末梢神經病變。因之有些病人需要減量。偶爾發生精神抑鬱。有報告用本品治療麻風病人2891例,其中2例出現精神障礙。
[消化系統]最常見的為噁心、嘔吐及食欲不振。較罕見有肝炎或黃疸。以前或現在有肝臟疾患者,用藥應嚴密觀察。
[造血系統]最常見的毒性反應為不同程度的溶血與發紺。本品的劑量為200~300mg/日時,幾乎每個病人都可發生這種反應。
[過敏反應]常見有瘙癢及皮疹。碸綜合徵主要發生於營養不良的病人,也常可引起麻風結節性紅斑,但僅見於麻風結節型病人。氨苯還可引起瘤形麻風發作加劇(有稱“麻風反應”的),常在治療開始後5~6周開始,營養不良者尤易發生,表現為發熱,全身不適、剝脫性皮炎、黃疸並伴有肝壞死、淋巴結腫大、正鐵血紅蛋白血症及貧血等,此時各種麻風症狀加重與病變發展,如結節性紅斑、發熱、急性麻風性神經炎、多發性紅斑、壞死性紅斑、急性虹膜睫狀體炎、睪丸腫大和血尿等。
禁忌
1、交叉過敏:對一種氨苯過敏的患者可能對其他氨苯亦過敏。對呋塞米、噻嗪類利尿藥、磺醯脲類、碳酸酐酶抑制劑或其他磺胺藥過敏的患者可能對本品亦敏感。2、硫安布新可在乳汁中達有效濃度,對新生兒具預防作用。但氨苯藥物在G-6-PD(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中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
3、下列情況應慎用:嚴重貧血、G-6-PD(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肝功能減退、變性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症、腎功能減退。
4、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患者用本品時需減量。嚴重肝腎及造血系統疾病禁用.
相互作用
1、對氨基苯甲酸(PABA)不宜與本品合用治療麻風,因PABA更易為細菌吸收而對氨苯的抑菌作用產生拮抗,但PABA並不拮抗硫安布新對於皰疹樣皮炎的作用。2、丙磺舒與硫安布新合用可減少腎小管分泌氨苯,使氨苯藥血濃度高而持久,或發生毒性作用。因此在套用丙磺舒的同時或以後需調整氨苯的劑量。
3、合用利福平可減低硫安布新的作用,因利福平可刺激肝臟微粒體酶的活性,使硫安布新血濃度降低至1/7一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時或以後套用硫安布新時,後者的劑量應調整。
4、本品不宜與骨髓抑制藥合用,因可加重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程度,必須合用時應密切觀察對骨髓的毒性。
5、本品如與其他溶血合用可加重其溶血不良反應。
製劑
硫安布新片(1)50mg(2)100mg口服.麻風病:一日12.5-25mg,後漸增至日100mg,兒童一日1.4mg/kg.紅般狼瘡:一日100mg,連用3-6月.痤瘡:一日50mg.銀屑病和變應性血管炎:一日100-150mg.帶狀庖疹:一次25mg,一日3次,連服3-14日.糜爛性扁平苔癬:一日50mg,連用月.上述均服6日停一日,服10周停2周。
片劑製品
藥理作用
本品為氨苯抑菌劑,對麻風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大劑量時顯示殺菌作用。其作用機制與磺胺類藥物相似,作用於細菌的二氫葉酸合成酶,干擾葉酸的合成。兩者的抗菌譜相似,均可為氨基苯甲酸所拮抗。本品亦可作為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此外,本品尚具免疫抑制作用,可能與抑制皰疹樣皮炎的作用有關。如長期單用,麻風桿菌易對本品產生耐藥。本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片。
動力學
本品口服後吸收迅速而完全。蛋白結合率為50%~90%。吸收後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和體液中,以肝、腎的濃度為高,病損皮膚的濃度比正常皮膚高10倍。本品在肝內經N-乙醯轉移酶代謝。患者可分為硫安布新慢乙醯化型和快乙醯化型,前者服藥後其血藥峰濃度亦較高,易產生不良反應,尤其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但臨床療效未見增加。快乙醯化型患者用藥時可能需要調整劑量。口服後數分鐘即可在血液中測得本品,達峰時間為2~6小時,有時為4~8小時,本品存在肝膽循環,所以排泄緩慢,消除半衰期為10~50小時(平均為28小時)。停藥後本品在血液中仍可持續存在達數周之久。約70%~85%的給藥量以原型和代謝產物自尿中排出,少量經糞便、汗液、唾液、痰液和乳汁排泄。適應症
本品與其他抑制麻風藥聯合用於由麻風分枝桿菌引起的各種類型麻風和皰疹樣皮炎的治療,也用於膿皰性皮膚病、類天皰瘡、壞死性膿皮病、復發性多軟骨炎、環形肉芽腫、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某些皮膚病變、放線菌性足分支菌病、聚會性痤瘡、銀屑病、帶狀皰疹的治療。可與甲氧苄啶聯合治療肺孢三者聯合用於預防間日瘧。
用法用量
1、抑制麻風口服,與一種或多種其他抗麻風藥合用。成人一次50~100mg,一日一次;或按體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最高劑量每日200mg。可與開始每日口服12.5~25mg,以後逐漸加量到每日100mg。小兒按體重一次0.9~1.4mg/kg,一日一次。由於本品有蓄積作用,故每服藥6日停藥1日,每服藥10周停藥2周。
2、治療皰疹樣皮炎口服,成人起始每日50mg,如症狀未完全抑制,每日劑量可增加至300mg,成人最高劑量每日500mg,待病情控制後減至最低有效維持量。小兒開始按體重一次2mg/kg,一日一次,如症狀未完全抑制,可逐漸增加劑量,待病情控制後減至最小有效量。
3、預防瘧疾,本品100mg與乙胺嘧啶12.5mg聯合,1次頓服,每7日服藥1次。
不良反應
1、本品治療初期,部分患者可產生輕度不適,如噁心、上腹不適、納差、頭痛、頭暈、失眠、無力等,但不久均可自行消失。2、貧血,可由於溶血、缺鐵或營養不良所致,一般見於治療初期,且能自行糾正。亦可有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等血液系統反應。
3、藥疹,嚴重者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如有發熱、淋巴結腫大、肝、腎功能損害和單核細胞增多,稱為“硫安布新綜合徵”。
4、急性中毒,一次服用大劑量本品可使血紅蛋白轉為高鐵血紅蛋白,造成組織缺氧、紫紺、中毒性肝炎、腎炎和神經精神等損害,如未及時治療可致死亡。
禁忌
對本品及磺胺類藥物過敏者、嚴重肝功能損害和精神障礙者禁用。
注意事項
1、下列情況應慎用本品:嚴重貧血、G-6-PD缺乏、變性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症、肝、腎功能減退、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及有精神病史者。
2、交叉過敏:氨苯藥物之間存在交叉過敏現象。此外,對磺胺類、呋塞米類、噻嗪類、磺醯脲類以及碳酸酐酶抑制藥過敏的患者亦可能對本品發生過敏。
3、隨訪檢查:(1)血常規計數,用藥前和治療第一月中每周一次,以後每月一次,連續6個月,以後每半年一次。(2)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測定,如為G-6-PD缺乏者則本品應慎用。(3)肝功能試驗(如尿膽紅素和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測定),治療中患者發生食慾減退、噁心或嘔吐時應作測定,如有肝臟損害,應停用本品。(4)腎功能測定,有腎功能減退者在治療中應定期測定腎功能,並據以調整劑量。
4、原發性和繼發性耐硫安布新麻風桿菌菌株日漸增多,本品不宜單獨用於治療麻風,應與利福平、氯法齊明、乙硫異煙胺、丙硫異煙胺、氧氟沙星、米諾環素、克拉黴素等聯合套用。
5、皮損查菌陰性者療程6個月,陽性者至少2年或用藥至細菌轉陰。對未定型和結核樣麻風的治療需持續3年,二型麻風需2~10年,瘤型麻風需終身服藥。
6、快乙醯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藥濃度可能很低,需調整劑量。慢乙醯化型患者本品的血藥濃度可能較高,亦需調整劑量。
7、腎功能減退患者用藥時需減量,如肌酐清除率低於4ml/min時需測定血藥濃度,無尿患者應停用本品。8、用藥過程中如出現新的或中毒性皮膚發應,應迅速停用本品。但出現麻風反應狀態時不需停藥。
9、治療中如出現嚴重“可逆性”發應(I型)或神經炎時,應合用大劑量腎上腺激素。
10、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患者套用本品時需減量。
11、治療庖疹樣皮炎時,應服用無麩質飲食,連續6個月,使硫安布新的劑量可減少50%或停用本品。兒童用量酌減,一般對兒童的生長發育無明顯影響。本品可在乳汁中達有效濃度,對新生兒具預防作用。但氨苯藥物在G-6-PD缺乏的新生兒中可能引起溶血性貧血。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前應充分權衡利弊後決定是否採用,如確有套用指征者應在嚴密觀察下套用。老年患者肝腎功能有所減退,用藥量應酌減。
過量處理
過量服用本品主要導致高鐵血紅蛋白血症、溶血、肝腎功能損害和精神障礙。逾量的處理:(1)洗胃,給予活性炭30g,同時給予瀉藥每6小時1次,至少持續24~48小時。(2)緊急情況下,對正常及變性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的患者用亞甲藍1~2mg/kg緩慢靜注,如變性血紅蛋白重性積蓄,可重複注射。(3)非緊急情況時,用亞甲藍3~5mg/kg,每4~6小時口服1次,但G-6-PD缺乏患者不能使用。亦可用活性炭,即使在使用本品數小時後仍可套用。
相互作用
1、與丙磺舒合用可減少腎小管分泌氨苯,使氨苯藥物血濃度高而持久,易發生毒性反應。因此在套用丙磺舒的同時或以後需調整氨苯的劑量。
2、利福平可刺激肝微粒體酶的活性,使本品血藥濃度降低1/7-1/10,故服用利福平的同時或以後套用硫安布新時需調整後者的劑量。3、本品不宜與骨髓抑制藥物合用,因可加重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的程度,必須合用時應密切觀察對骨髓的毒性。
4、本品與其他溶血藥物合用時可加劇溶血反應。
5、與甲氧苄啶合用時,兩者的血藥濃度均可增高,其機制可能為:(1)抑制硫安布新在肝臟的代謝。(2)兩者競爭在腎臟中的排泄,本品血藥濃度增高可加重其不良反應。
6、與去羥肌苷合用時可加減少本品的吸收,因為口服去羥肌苷需同時服用緩衝液以中和胃酸,而本品則需在酸性環境中增加吸收,因此如兩者必須同用時應至少間隔2小時。
藥物治療
治療帶狀皰疹32例療效觀察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共收治60例患者,其中治療組32例,對照組28例,病期2~10天,年齡8~70歲,平均年齡治療組29.3歲,對照組27.8歲。皮損發生部位:頭面頸6例,軀幹50例,四肢4例。
治療用藥及方法治療組口服硫安布新,8~14歲每次25mg,超過15歲者每次50mg,均每日2次(早、晚)飯後服,不加任何藥物;對照組口服病毒靈每次200mg,維生素B1每次30mg,加肌注維生素B12每日500μg和外塗爐甘石洗劑。
療效判定標準及結果
疼痛消失、皰疹乾涸結痂和紅暈消失為痊癒。治療組2~3天疼痛減輕,開始見效,4~8天痊癒,8天內治癒32例,治癒率百分之百,痊癒時間平均6.1天;對照組4~7天疼痛減輕,8~16天痊癒,8天內治癒4例,治癒率14.3%。痊癒時間平均10.3天。治療組病期與療程關係:病期長者10天,痊癒為8天;病期短者2天,痊癒為4天。
討論
根據我們試治觀察,初步得出如下體會。
根據療效判斷治療期8天內,治療組32例全部治癒,治癒率百分之百;對照組治癒4例,治癒率14.3%。治療組2~3天見效,痊癒平均6.1天,對照組4~7天見效,痊癒平均10.3天。兩組平均年齡差異無顯著性。由此可見,見效時間和痊癒時間治療組較對照組快,全病程也明顯縮短。經統計學處理,P<0.01,兩組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
治療組病期與療程關係從療效判斷來看,病期短者痊癒時間明顯少於病期長者。故該病應爭取儘早診斷,儘早治療,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毒副作用根據我們對病人的治療觀察均未發現不良反應,這可能與劑量小,療程短有關。
用硫安布新治療帶狀皰疹,我們試治例數雖然較少,但初步看出它的療效是令人滿意的,且毒副作用小而廉價,病人用藥方便容易接受。至於它對帶狀皰疹病毒作用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有待進一步探索。
硫安布新治療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硫安布新為常用的抗麻風藥物,早在30年代末即已被合成,具有價格便宜、用法簡單以及用量少等優點,但其用途僅限於治療麻風。近十風年來相繼發現,硫安布新具有抗麻風病外的多種作用,臨床上已發現有多種疾病套用本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令人意外的是,近年發現硫安布新治療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良好的效果。早在1991年曾有人提出硫安布新可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有良好效果。早在1991年曾有人提出硫安布新可治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但未引起廣泛關注。直至1997年,《英國血液學雜誌》發表戈杜醫生等對66例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套用硫安布新治療,有效率高達50%,從此引起全球醫學界的關注,相繼進行了較多的研究,並證明了此藥的治療作用。一般認為此病與自身免疫有關,因此可能是藥物抑制體內產生抗血小板抗體,抑制血小板在脾等網狀內皮系統遭到破壞而發揮治療作用。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還沒有理想的治療方法,目前主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無效時也可用硫唑嘌呤、環磷醯胺等免疫抑制劑。如仍無效,反覆發作、病情較重者,必要時還需脾摘除。這些治療方法副作用都較大,患者多不願接受,同時療效並不理想。因此,對套用各種療法仍無效的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在醫生指導下試用硫安布新治療或許可獲得意外效果。
具體用藥的參考方法是:開始每日給藥75毫克,兩周后可視情況增加至150毫克。一般用藥4周左右血小板即可回升,8周后更為明顯。藥物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頭痛、過敏反應、溶血、正鐵血紅蛋白增多等,一般並不嚴重。也有報導可引起硫安布新綜合徵,表現為發熱、發疹、全身倦怠、黃疸以及白細胞減少等嚴重反應,但這種副作用極為少見,同時用藥量每日在100毫克以下,更少發生。
另外,抗麻風病藥醋硫安布新(二乙醯硫安布新)、苯丙碸等,也是通過在體內分解成硫安布新而發揮作用。以此推測,這些藥物對慢性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也會有同樣的治療作用。
副反應案例
硫安布新致“麻風反應”2例
病例介紹
例1,男,26歲,因“發熱13天,皮疹10天”於2004年7月12日入院。因患痤瘡、毛囊炎於1月前開始以硫安布新治療,每日口服200mg,17天前因發熱停藥。相繼出現皮疹伴瘙癢,鞏膜黃染。因肝功酶譜異常,以“急性黃疸性肝炎”收入傳染病院,經治療無好轉,出現皮疹增多,高熱伴淋巴結腫大轉至我院。體檢:體溫39.9℃,血壓120/80mmHg,神志清楚,鞏膜輕度黃染,全身皮膚可見瀰漫性潮紅、腫脹、上附細小糠皮狀鱗屑,雙頜下、左腋窩,右腹股溝可觸及0.8~1.5cm大小淋巴結,質軟,有壓痛。心率156次/min、律齊。肝脾肋下未觸及。實驗室檢查:血WBC19.9×109/L,尿蛋白微量,尿膽原(3+),肝功能:ALT130u/L(正常0~40),LDH672u/L(正常111~240),AST68u/L(正常0~30),TBIL58.6μmol/L(0~20),DBIL32.1μmol/L(0~10),IBIL26.5μmol/L(0~10),ALP347u/L(45~132),腎功能正常。ENA(-),抗dsDNA抗體(-)。X線胸片正常。診斷:硫安布新致“麻風反應”。
例2,男,18歲,因“發熱12天,周身起皮疹6天”於2004年11月20日入院。患者40天前因患痤瘡口服硫安布新治療,每日口服200mg,連服20天,停藥1周后出現發熱、周身不適、納差,肝功酶譜異常,收入傳染病院,經治療無好轉,6天前出現周身皮疹、高熱轉至我院。體檢:體溫38.3℃,耳後、頸前可觸及黃豆大淋巴結,質韌,活動度良,無觸痛。肝脾肋下未觸及。顏面、軀幹、四肢可見密集、對稱分布粟粒大斑疹、斑丘疹。實驗室檢查:血WBC6.3×109/L,分類:中性粒細胞0.37,淋巴細胞0.36,異型淋巴細胞0.04,嗜酸粒細胞0.20。尿蛋白微量。肝功能:ALT172u/L,LDH530u/L,AST62u/L,TBIL40.2μmol/L,DBIL22.8μmol/L,IBIL17.4μmol/L,ALP190u/L,腎功能正常。余無異常。診斷:硫安布新致“麻風反應”。治療經過:給予甲基強的松龍、甘利欣靜脈滴注,氯雷他啶口服及配合抗生素、對症治療,患者很快熱退,1周后體溫恢復正常,皮疹、淋巴結腫大漸消退,各項化驗指標恢復正常,12~14天出院,後隨訪已痊癒。
討論
碸類化合物治療偶可引起“麻風反應”,常於用藥後1~4周發生,特徵是發熱、不適、剝脫性皮炎、肝壞死並發黃疸、淋巴結腫大、貧血、正鐵血紅蛋白血症等[1]。上述2例患者情況完全符合。並且曾誤診為肝炎收入傳染病院。
硫安布新中毒致視神經萎縮1例
入院診斷:急性硫安布新屮毒並中毒性肝損害、中毒性腦病、中毒性視神經萎縮,入院後予地塞米松10mg、能量合劑、還原型谷胱甘肽1.2g、丹參30mL、維生素B6200mgQdivgtt,VB100mgimBid,VB120.5mgimBid,患者神志逐新清楚,精神正常,幻覺消失,雙眼視力均恢復至0.7,住院5d好轉自動出院。
討論
硫安布新(對氨基雙苯碸)為抗麻風病藥,大劑量時顯示殺菌作用。硫安布新口服後吸收迅速而完全,在肝臟中經N-乙醯轉移酶代謝。患者可分為硫安布新慢乙醯化型和快乙醯化型,前者服藥後較易產生不良反應,尤其是血液系統的不良反應。約70%~85%以原形和代謝產物由尿中逐漸排泄。游離藥物從膽道排出後重新進入腸肝循環,因此,停藥後硫安布新在血漿中仍可持續存在數周。硫安布新中毒不良反應有:背腿痛、胃痛、食慾減退;皮膚蒼白、發熱、溶血性貧血;皮疹;異常乏力或軟弱;變性血紅蛋白血症。發生率極低的不良反應有:皮膚瘙癢、剝脫性皮炎、精神紊亂、周圍神經炎、咽痛、發熱、粒細胞減低或缺乏、碸類綜合徵及肝損害等。經查閱相關文獻,作者尚未發現有引起視神經萎縮、視力減退的報導。硫安布新中毒後應及時洗胃,活性炭30g胃內灌注並導泄。對正常及變性血紅蛋白還原酶缺乏的患者用亞甲藍1~2g/kg緩慢靜注,必要時重複注射。出現神經炎時應予糖皮質激素治療。本例患者在服用大量硫安布新後,其家人未能及時將患者送入醫院救治,致使患者發生嚴重中毒及多種併發症。雖經本院積極治療,最終雙側視神經萎縮及視力仍未能完全恢復。參考文獻
1、中國醫學藥典 第二部。
2、硫安布新注射液說明書。
3、陳新謙,金有豫.新編藥物學,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