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所謂藥物交叉過敏,是指患者已經對某一種藥物發生了過敏反應,以後使用的另一種藥物,雖然與首次發生過敏的藥物不同,但是在化學結構上首次發生過敏的藥物相似,同樣會發生藥物過敏反應。
如果患者已發生過某種磺胺藥過敏,那么其他的碘胺類藥也不能使用。此外,還要注意,一些藥雖然不屬磺胺類,但卻可能使對磺胺過敏的人出現交叉過敏,如二甲雙胍片、甲苯磺丁脲片、氯磺丙脲片等磺醯脲類口服降血糖藥。磺胺類藥物含有一個化學基團——對氨基苯磺醯胺,以上藥物也含有對氨基苯磺醯胺基團,所以會發生藥物交叉過敏。
又如,一位患者已發和過青黴素過敏,那么,就不要再用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頭孢類藥物在化學結構上有與青黴素類藥相似之處。所以,當使用頭孢拉定膠囊或針劑、頭孢曲松、先鋒哌酮等頭孢類抗生素時就可能會發生藥物交叉過敏。
常見的藥物交叉過敏有:
異丙嗪、氯丙嗪、奮乃靜、三氟拉嗪等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有交叉過敏。
紅黴素與麥迪黴素、交叉黴素、螺鏇黴素等大環內酯類藥物有交叉過敏。
四環素與美滿黴素、強力黴素等藥物有交叉過敏。
慶大黴素與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妥布黴素等氨基甙類抗生不比有交叉過敏。
另外還要注意,要避免發生藥物交叉過敏,除了要注意避免使用化學結構類似的藥物,還要避免使用含有同一血清蛋白質製劑的藥物。例如,對破傷風抗毒素針劑過敏的患者今後也不能使用狂犬病血清針劑,因為上述這兩種藥物中,都含有馬的血清蛋白質。患者對此類藥物所發生的過敏,多是對此類藥物中的動物馬血清蛋白質發生過敏。更多過敏相關知識詳見抗敏專家網。
原因
過敏反應又叫超敏反應,是由於藥物或生物製品進入人體後可能會成為抗原,機體受抗原物質刺激後,產生了抗體,當藥物再次進入機體時,發生抗原抗體結合反應,而造成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
能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很多,完全抗原除某些生物製品外,還有細菌、真菌、各種寄生蟲及病毒等。半抗原則多為藥物,如抗生素、磺胺類、碘、阿司匹林及其他低分子化合物,半抗原本身不具抗原性,但能與蛋白相結合,形成完全抗原而獲得抗原性。
表現
過敏反應實際上是一類病理性的免疫反應,它不可預測,發生率低,一般只在少數用藥人身上出現,發病後果形式多樣,輕重不一,它不是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或毒性作用,往往與用藥的多少無關。一般情況下過敏反應不發生於首次用藥,而於再次給藥後發病。過敏反應按其發作的時間可分成速髮型和遲髮型兩種類型,速髮型主要出現休克、呼吸困難、寒戰、發熱,皮膚紅斑、剝脫、蕁麻疹、異常瘀斑或出血、腫脹等等。遲髮型過敏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一般要經過48~72小時或更長時間後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