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ù jī
基本解釋
1. 積聚;儲存。
《荀子·榮辱》:“人之情,食慾有芻豢,衣欲有文繡,行欲有輿馬,又欲夫餘財蓄積之富也。”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序》:“或由年穀豐穰,而忽於蓄積。” 唐 陸龜蒙 《五歌·刈獲》:“古者為邦須蓄積, 魯 飢尚責如 齊 糴。” 侯金鏡 《漫遊小五台·密林一日》:“工人們除了護林以外,當務之急,是蓋房子,蓄積糧食。”
2. 指積聚儲存的財物。
《管子·參患》:“故一期之師,十年之蓄積殫;一戰之費,累代之功盡。” 唐 韓愈 《江南西道觀察使王公墓志銘》:“在官四年,數其蓄積,錢餘於庫,米餘於廩。”《儒林外史》第三一回:“老人家在尊府三十多年,可也還有蓄積,家裡置些產業?”
3. 蘊蓄;蘊藏。
漢 陸賈 《新語·術事》:“道術蓄積而不舒,美玉韞匱而深藏。” 宋 蘇軾 《謝歐陽內翰書》:“ 軾 也遠方之鄙人……不意執事擢為第二,惟其素所蓄積,無以慰士大夫之心。” 清 曾國藩 《羅忠節公神道碑銘》:“﹝ 羅公 ﹞行軍好相度山川脈絡,又其講求輿圖之效,君子是以知公之功所蓄積者夙也,非天幸也。”
林業術語
在林業中蓄積也叫蓄積量,指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積的總和。
一般按單位面積(畝)計算活立木材積總和即蓄積量。蓄積量一詞只能用於尚未採伐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有繼續生長和不斷積蓄材積的含義。
近義辨析
材積量和蓄積量雖不是一個概念,但有相近似之處,都是表示樹木體積量的一個量化詞。其不同之處是材積分立木(活立木)材積量和木材材積量。木材材積量是樹木伐倒後按不同規格的材種查閱木材材積表求得原木材積量;蓄積量是指某林地單位面積每畝活立木材積的總量。
在計算樹木產出效益時,應首先計算出單株活立木的材積量,然後再計算出單位面積的蓄積量,進而再計算收入效益。此外,在計算木材的出材量時,必須根據樹木的種類,例如針葉樹或闊葉樹,以及不同徑級等級的樹木或原木,計算出它們的出材率和出材量。
林業術語
森林是生命之源,林業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建設最根本、最長期的措施。在可持續發展中,應該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應該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森林這一主題涉及環境與發展的整個範圍的問題和機遇……”。 |